第48章
住处附近有小熊的本家,由雄次的妹妹,也就是谦二的姑姑所继承,但她处于不问家事的隐居状态,家中大小都由她的长子掌理,而他与雄次的关系并不亲近——毕竟雄次十八岁就离开新潟,一直到六十岁才返乡。那位姑姑偶尔会瞒着长子的太太,从家中偷运些粮食给雄次,但能帮忙的,也仅只于此。
谦二回到故乡时,雄次已经六十五岁。虽然辞去“产业组合”的工作回到家乡,但因战争中的通膨导致难以维生,他也做起将北海道的药草引入内地,做中药局津村顺天堂承销的生意。但日本战败之后,这个工作也随之消失了。
失业的雄次,改于自家玄关开起一间叫作“漫画堂”的租书店,为附近的孩子提供漫画出租的生意。收废纸的业者以一贯目(约3.7公斤)为单位买进漫画,雄次则以每册五日元的价格买入,出租一次收费二日元,大概以这样的规模获取一些收入。只是雄次单纯把租书当成副业,并没有因此赚大钱。
因为理解家中经济困难,谦二立刻对雄次表示“我会去工作赚钱”。接着在八月时,跟附近的木工交涉后,他便到位于新津的土木建设公司担任现场指导见习。那是一家从师父到木工总共只有五个人的小型建设公司。
我与介绍工作给我的木工一同到新津上班。步行越过铁道桥到荻川站,不过距离实在相当远,又没有巴士可搭。当对我父亲抱怨“太远了”时,他却只回答了一句“附近的人大家都走路啊”。虽然因此了解乡下人的忍耐力超强,但实际说来,乡下几乎没有需要通勤的上班族,大部分的人都在村落里生活,不管是农家还是公所职员,或是理发师等等。
当时的日本处于都市人口减少的时期。根据日本政府的统计,都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率,一九三〇年为百分之二十四,一九三五年为百分之三十三,一九四〇年快速上升到百分之三十八后,一九四七年又再次降回百分之三十三。
谦二从北海道移往东京的一九三二年,正值市场经济渗透引起恐慌,农村地区受到贫困压迫的时期。之后伴随全面战争使得重化学工业快速发展,人口持续移入都会区。但是在战争期间因为遭受空袭,产业基础被破坏,再加上人口疏散到乡村后,乡村粮食不易输送到都会区,日本战败之后,都会区的人口比率又降回一九三五年的水准。
一九四八年谦二回到故乡新潟时,便是处于这种时期。这个时期的农村地区并无足够的产业基础可以吸收都市疏散人员或从国外撤退回来的人,呈现农村劳力人口过剩的情形。谦二所在的割野村,也几乎没有可以获取长期固定薪水的工作。
这些过剩的劳动人口,以及同时期出生的战后婴儿潮一代,于一九五〇年代之后流入都市,成为支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不过那是稍后才发生的事情。而对于当时的谦二来说,还是必须先找到工作维生。
谦二当时二十三岁。虽然曾经在西伯利亚做过建筑工作,但没有担任现场指导的经验。虽说是现场指导见习,但工作不过就是照看现场作业状况而已。
不过过了大约一周,疏散到冈山的伊七写了一封信过来。从舞鹤回新潟途中,谦二曾经写信告知伊七他返乡的消息。“自己离开日本一段时间,头脑有点昏昏钝钝,不过当时猛然惊觉,自己非常想见外祖父母,而且也得让外祖父母知道自己的状况,当下立刻就想出发。”
他向公司的师父报告收到外祖父来信,而且马上要启程前往冈山。但因为这只是一家小建设公司,“没有长期休假这种福利”,因此就算是离职了。当然,这一周的见习工作等等,也领不到薪水。
刚返乡的谦二身上其实没钱。回国复员时虽然有领到几千日元,但回家之后马上全部都交给父亲雄次,且其实仍不够让他前往冈山。结果这笔旅费还是由雄次支援。“父亲理解我与外祖父母的关系,虽然有所觉悟我可能会在冈山定居下来,但仍然出资让我前往。”
从荻川站出发,花了一日一夜,经由京都前往冈山,一直来到伊七疏散的地点。通过京都之后,路过大阪与神户时看到了空袭后被焚毁的废墟。先前经过的新潟与京都都未曾遭受空袭,这是回国后第一次见到空袭后的景象。
阪神的重工业地带遭到彻底破坏,只看到剩下的扭曲钢筋,心想这景象真是凄惨。不过在西伯利亚通过《日本新闻》,已经知道日本都市遭轰炸焚毁,因此内心也只是想着,因为是战争,所以才落得这般地步吧。
抵达山阳本线的濑户站,然后步行大约两小时才来到外祖母小千代娘家的吉田家。一九四〇年曾经跟着小千代一同返乡过,谦二凭借着当时的记忆走到目的地。
出身冈山的伊七与小千代,最初是疏散到伊七的老家。但掌管老家的甥儿生活穷困潦倒,因此才改搬到小千代娘家。政府虽然命令都市居民必须强制疏散到乡下,但疏散的去处却必须由民众自行负责找寻。
吉田家的房屋属于中型农舍,但是住在这里的还有丈夫死于战争、带着四个小孩前来的女性,以及由东京、京都、横滨等地,因疏散前来的三户亲戚,大约有十个人。伊七与小千代已经挤不进主宅居住,所以只能住在距离庭院有点距离、八叠大小仅有一房的木造贮藏室。
谦二回到故乡时,雄次已经六十五岁。虽然辞去“产业组合”的工作回到家乡,但因战争中的通膨导致难以维生,他也做起将北海道的药草引入内地,做中药局津村顺天堂承销的生意。但日本战败之后,这个工作也随之消失了。
失业的雄次,改于自家玄关开起一间叫作“漫画堂”的租书店,为附近的孩子提供漫画出租的生意。收废纸的业者以一贯目(约3.7公斤)为单位买进漫画,雄次则以每册五日元的价格买入,出租一次收费二日元,大概以这样的规模获取一些收入。只是雄次单纯把租书当成副业,并没有因此赚大钱。
因为理解家中经济困难,谦二立刻对雄次表示“我会去工作赚钱”。接着在八月时,跟附近的木工交涉后,他便到位于新津的土木建设公司担任现场指导见习。那是一家从师父到木工总共只有五个人的小型建设公司。
我与介绍工作给我的木工一同到新津上班。步行越过铁道桥到荻川站,不过距离实在相当远,又没有巴士可搭。当对我父亲抱怨“太远了”时,他却只回答了一句“附近的人大家都走路啊”。虽然因此了解乡下人的忍耐力超强,但实际说来,乡下几乎没有需要通勤的上班族,大部分的人都在村落里生活,不管是农家还是公所职员,或是理发师等等。
当时的日本处于都市人口减少的时期。根据日本政府的统计,都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率,一九三〇年为百分之二十四,一九三五年为百分之三十三,一九四〇年快速上升到百分之三十八后,一九四七年又再次降回百分之三十三。
谦二从北海道移往东京的一九三二年,正值市场经济渗透引起恐慌,农村地区受到贫困压迫的时期。之后伴随全面战争使得重化学工业快速发展,人口持续移入都会区。但是在战争期间因为遭受空袭,产业基础被破坏,再加上人口疏散到乡村后,乡村粮食不易输送到都会区,日本战败之后,都会区的人口比率又降回一九三五年的水准。
一九四八年谦二回到故乡新潟时,便是处于这种时期。这个时期的农村地区并无足够的产业基础可以吸收都市疏散人员或从国外撤退回来的人,呈现农村劳力人口过剩的情形。谦二所在的割野村,也几乎没有可以获取长期固定薪水的工作。
这些过剩的劳动人口,以及同时期出生的战后婴儿潮一代,于一九五〇年代之后流入都市,成为支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不过那是稍后才发生的事情。而对于当时的谦二来说,还是必须先找到工作维生。
谦二当时二十三岁。虽然曾经在西伯利亚做过建筑工作,但没有担任现场指导的经验。虽说是现场指导见习,但工作不过就是照看现场作业状况而已。
不过过了大约一周,疏散到冈山的伊七写了一封信过来。从舞鹤回新潟途中,谦二曾经写信告知伊七他返乡的消息。“自己离开日本一段时间,头脑有点昏昏钝钝,不过当时猛然惊觉,自己非常想见外祖父母,而且也得让外祖父母知道自己的状况,当下立刻就想出发。”
他向公司的师父报告收到外祖父来信,而且马上要启程前往冈山。但因为这只是一家小建设公司,“没有长期休假这种福利”,因此就算是离职了。当然,这一周的见习工作等等,也领不到薪水。
刚返乡的谦二身上其实没钱。回国复员时虽然有领到几千日元,但回家之后马上全部都交给父亲雄次,且其实仍不够让他前往冈山。结果这笔旅费还是由雄次支援。“父亲理解我与外祖父母的关系,虽然有所觉悟我可能会在冈山定居下来,但仍然出资让我前往。”
从荻川站出发,花了一日一夜,经由京都前往冈山,一直来到伊七疏散的地点。通过京都之后,路过大阪与神户时看到了空袭后被焚毁的废墟。先前经过的新潟与京都都未曾遭受空袭,这是回国后第一次见到空袭后的景象。
阪神的重工业地带遭到彻底破坏,只看到剩下的扭曲钢筋,心想这景象真是凄惨。不过在西伯利亚通过《日本新闻》,已经知道日本都市遭轰炸焚毁,因此内心也只是想着,因为是战争,所以才落得这般地步吧。
抵达山阳本线的濑户站,然后步行大约两小时才来到外祖母小千代娘家的吉田家。一九四〇年曾经跟着小千代一同返乡过,谦二凭借着当时的记忆走到目的地。
出身冈山的伊七与小千代,最初是疏散到伊七的老家。但掌管老家的甥儿生活穷困潦倒,因此才改搬到小千代娘家。政府虽然命令都市居民必须强制疏散到乡下,但疏散的去处却必须由民众自行负责找寻。
吉田家的房屋属于中型农舍,但是住在这里的还有丈夫死于战争、带着四个小孩前来的女性,以及由东京、京都、横滨等地,因疏散前来的三户亲戚,大约有十个人。伊七与小千代已经挤不进主宅居住,所以只能住在距离庭院有点距离、八叠大小仅有一房的木造贮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