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天虽然有配给早餐,但没有发放午餐、空着肚子的俘虏们,奉命走在寒冽阴暗的大雪中,当时谦二身上仅有一只背包,里面装着饭盒、水壶、用得又旧又薄的军用毛毯,以及少许的日常用品。

  经过一个月的列车运输,抱着空腹走在寒冷阴暗中,实在非常痛苦。可以听到日本军官喊着“还剩几公里了”,激励大家继续往前。这里面也包含了运送死于货车上同僚遗体的小组。

  让俘虏搬运遗体,可能是为了确认人员数量吧。苏联军队中的运输指挥官,应该确实有收到将俘虏移往战俘营的命令。包括遗体一同确认送达,必须让战俘营的所长明确人数,然后才能领取“受领证书”。不管是日本军队还是苏联军队,只要是军队就是这种情况。

  大陆城镇的空旷大道上,仅偶尔出现几盏路灯,几乎没有汽车与行人的影迹。队伍经过不知名的巨大铜像与水泥建筑物前,步行了大约两个钟头,终于抵达一处木造建筑。这段大约五公里的路程,此时却令人感觉如此遥远。谦二所属的集团在此停下,其他集团还需走到更远的地方,而且,此后再也未曾见过他们。

  那时已是深夜了,累坏了的俘虏们也没有余力思考其他事情。他们在终于抵达的安心感中,分配决定各自要睡在三层床铺的哪个位置,吃过配给的食物后,立刻睡下了。

  对谦二而言,从这一天开始,展开了他待在赤塔第二十四区第二分所的三年时光。

  * * *

  [1] 半藤一利,《ソ連が滿洲に侵攻した夏》,文艺春秋,一九九九年。

  [2] 介错:日本历史上指为切腹自杀者斩首,以让切腹者更快死亡,免除痛苦折磨的行为。

  [3] 白井久也,《検証シリア抑留》,平凡社,二〇一〇年。

  [4] 《北陵より舞鶴まで》,《“赤塔会会报”》,第三号,一九八二年。

  第三章 西伯利亚

  一九四五(昭和二十)年十月二十八日,奉天第五十二大队的第三、四中队,以及大队本部的俘虏们共约五百名,终于抵达赤塔第二十四区战俘营第二分所。两天之后,谦二正好满二十岁。

  一个已经在车厢内过世的俘虏,由同伴们扛着他的遗体,一路运送到战俘营。这位死者在战俘营全员的目送下,包着席子由推车送往墓地。

  后来,因为劳动日益繁重,饥饿感也愈来愈强烈,大家不再有余裕举行这样的葬礼。深秋之后流出传言说,每当有人死去,守灵时大家会供上一碗插着筷子的白饭,但第二天天亮时白饭就会消失。饥饿与极度寒冷的西伯利亚之冬,已经悄悄降临。

  一、每个人的生存能力不一样

  日本战败之后,遭苏联带走的日本兵及其他人员(“满铁”职员、“满洲国”官吏、警官、军属等),人数上有各种说法,但大致有六十四万人。分散收容于西伯利亚(约四十七万二千名)、外蒙古(约一万三千名)、中亚(约六万五千名)、苏联欧陆部分(约二万五千名)等处,约一千二百处战俘营,以及约一百处监狱与其他特殊战俘营。分布幅员宽广,东起堪察加半岛,西至第聂伯河,北到北极海沿岸,南至帕米尔高原山麓西部。

  理所当然地,俘虏们遭遇的折磨也因地区而有所不同。西伯利亚需面对零下四十五度的极度酷寒,中亚得面对四十度的高温炎热;湿地区域会遭遇大批蚊蚋,干燥地带则得忍受口渴,俘虏们被迫面对各式各样的苦难。除此之外,还得在饥饿之下开采矿山、铺设铁轨、进行土木工事与采伐森林等重度劳动的工作。

  赤塔是赤塔州首府,也是铁路与道路干线集中的要冲所在。既是帝俄时期的流放地,也是苏联军队外贝加尔山脉军团司令部的军事重镇。俄国发生革命后的内战时期,曾遭白军占领,日本为了干涉革命政权而出兵西伯利亚时也到过此地。谦二曾经在赤塔郊外亲眼见到过往日本军第五师团建立的纪念碑。

  赤塔市郊的松树林中有两栋并排的建筑物,据说被当作日本与“满洲国”的领事馆来使用。

  那是西洋式的雅致建筑物,外出劳务作业时经常会经过。过了一年左右,才听说那是领事馆。

  回国之后,曾读过在该领事馆工作过的人所写的回忆录。接近日本战败的时候,他们拿着双筒望远镜从这个领事馆向东侧监视西伯利亚铁路的军用列车。回忆录中还写到日方在战争期间从领事馆开汽车到城市内搜集情报,结果遭苏联的汽车紧紧尾随妨碍、最后被挤到砂地的道路上陷在路中的困窘情境。赤塔市中心街道虽然是石板路,但稍微离开市区就都是砂子路,还记得当时我们连走路都感到相当辛苦。

  俘虏的战俘营依据地区进行区分,在赤塔周边有第二十四区(赤塔)与第五十二区(卡达拉)。根据日本厚生省撤退援护局的统计,第二十四区中的三十四个分所,共收容了“一万人以上”,而死亡者约有三千二百人。[1]被带往西伯利亚的约六十四万人当中,通说死亡人数超过六万,但这有许多派说法,正确的数值至今依然不明。

  谦二等人拘留于第二十四区第二分所的日常起居大致如下:从早上六点起床开始,起床的信号已经不是钟声,而改以铁锤敲打一段挂在卫兵所的铁轨,借此发出的响声叫醒大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