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实并不!后面还有多少次生死存亡的关头?

  12月1日是战斗最为激烈的一天。

  凌晨,蒙蒙大雾吞没了湘江,到处流漾着牛奶泡沫似的乳白色的粘稠的雾团,这对防守是有利的。

  敌人看不清目标,便乱打冷炮,不让红军有半刻喘息时间。炮声在雾中显得沉闷仓皇,落点零乱,可是,这种冷炮有时危害极大,往往歪打正着,有时恰恰落在指挥部的要害位置上。

  这是一个魔幻般的世界。神秘与恐怖感同时压在心头。

  炮火的气浪使浓雾激荡起来,流动起来,在被撕碎的乳白色的破絮里露出了黑沉沉的山头,西风从越城岭猛扑下来,弥天雾阵迅速向湘江东岸淡散,山林、田野、沙丘、旗帜、烟火在越来越明亮的阳光下,流溢着油画般悦目的色彩;山岳又呈现出莽莽苍苍的姿影。

  在敌人有飞机、大炮和精良的步兵武器的情况下拼搏,就等于敌持长矛我持匕首,只有近战,才能发挥红军之长。林彪命令部队不要过早还击,把敌人放到阵地前沿,而后突然反击,他借用了通俗小说中一句尽人皆知的话:“让他们在阵地前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一军团是擅长打运动战的部队。这种阻击战打得这样出色,不能不归功于五次反“围剿”中,与敌人阵地对阵地的拼杀时的短促突击的锻炼,错误的战略中可以有正确的战术。

  飞机的轮番轰炸,重磅炸弹把战士们震昏,耳鼻出血。湘军也不都是孬种,他们连、营、团长带头,督战队在后,好像着了枪刀不入的魔法,无知无觉地“哇哇”叫着,踏过他们自己弟兄的尸体,向对方阵地冲击。红军面对的是老虎,而不是老鼠!

  这时候,阵地上,炮火已经不再轰击,只有拉锯般地反复争夺。

  冲上来,打下去;打下去。冲上来。掩体,堑沟,雨冲沟、岩石、弹坑,失而复得,得而复失,这种拉锯战无止无休。白刃格斗,显得异常严酷。

  林彪知道,交手的是湘军的四个师。湘军,自曾国藩、左宗棠、刘长佑、曾国荃、刘坤一与淮军李鸿章争夺权势中,就以骁勇善战闻名军旅了。特别在镇压太平军时,就大出了风头。现在湘军的战斗力不亚于“中央军”,此刻在他们的家门口作战,恶如狼虎,每当战局危殆、濒临绝望时,营长、团长赤膊上阵,带着敢死队督战、冲锋,更是湘军克敌制胜扭转战局的绝招。

  何健和刘建绪,早在北伐之后清党时,就与共产党不共戴天。林彪在望远镜里看到了他们。

  敌人的集团冲锋开始了,300米的阵地湮没在隆隆的滚雷中,阵地活像一个活的躯体,在酷刑下弯曲、颤抖、痉挛、拱起。

  上空弥漫着淡黄色的烟尘,硝烟带着有毒的梯恩梯气味使林彪感到鼻腔痛痒,火星飞迸的灼热与黑烟和黄尘混在一起,蒸蔚成遮天蔽日的战云。

  战云滚滚,不断地向外扩展。那是战神飘拂的黑色斗篷,它飞临沙场上空,不断有万条愤怒的金鞭抽击着遍体鳞伤的阵地。

  这时,林彪看到救护队冲上阵地去抢救伤员。

  “笨蛋!”他轻轻地嘟哝了一声,猛然把望远镜向下一抛,望远镜沉重地垂挂在他胸前,他转身对参谋人员说:“叫救护队撤下来,这时候抢救只能作无谓的牺牲,伤员在阵地上也是战斗力!”

  当他看到参谋人员的犹豫不决的神色时。他目光冷峻地盯着他们:“战场需要理智,不是感情!”

  他回身又把望远镜举起,无动于衷地看着血肉横飞的阵地。他相信自己是无情的也是无私的,为了达到目的,一切代价都不值得惋借、悲叹。

  二、兴国壮士

  林彪总是习惯地把望远镜投向战场纵深,从敌后的反应,能看到前沿的战斗是否持久,但他被前沿的拼搏吸引住了,那是凶神恶煞似的拼搏,咆哮声犹如兽吼,那战士(也许是连排长,他没有步枪,持着一把大刀)在与四五个持枪的白匪砍杀,表现出他的勇猛和蛮力。

  林彪不认识这个彪形大汉,他不像许多善于接近士兵的指挥员那样,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说出他们的籍贯,甚至还知道他们的爱好。他认为这不是统帅之长,统帅,应该用他的智慧谋略和果决精神去克敌制胜,以少的牺牲换取大的胜利,这才是真正的爱护士兵,而不是哗众取宠。他不知道这个战士已经砍死了几个敌人,但他能从那把血淋淋的鬼头刀上,体验到一种闻所未闻的痛快和亢奋。这种疯狂的拼杀的快乐,只有喝足了战神杯中的浓酒之后的勇士才有。他喊叫着,满身都是血污,不知有多少是他的有多少是敌人的。

  他一刀,劈进对方的肩胛,一公里外的林彪似乎听到了骨头的断裂声。那勇士却突然虚脱了似地无力拔出嵌进肩骨中的利刃。这是他一生最后的一刀,他向前一倾,好像是去拥抱他的仇敌,这时两把枪刺,同时从背后刺进他的两肋。他无力哼一声,就一头冲向死敌的胸怀,他那可怕的巨大的身躯,背上插着两支来福枪,颓然跌倒在敌人的尸堆里!

  “斯巴达克斯的死法!”林彪不动声色,既没有在意那个倒下去的战士,也没有在意飞机在他身旁扫射时打起的一串土花!在战场上,他的心是铁打的,意志也是铁打的。他把望远镜投向远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