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战争纪实] 《黎汝清战争经典系列:湘江之战(出书版)》作者:黎汝清【完结】

  内容简介

  《黎汝清战争经典系列:湘江之战(修订版)》是一部军事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借用真实历史资料,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国内革命战争中的湘江之战这场血雨腥风的战争场面。然而,小说毕竟是小说,它并不是完全的历史事实,所以,勿请读者不要把它当历史史实来阅读。

  人物表

  长征路上人物

  博古 临时中央负责人。“最高三人团”成员之一。

  李德 第三共产国际军事顾问。原名奥托·布劳恩。“最高三人团”成员之一。

  周恩来 中革军委副主席、中央书记处书记、苏区中央局书记。红军总政委。“最高三人团”成员之一。

  毛泽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

  朱 德 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中央政治局委员。

  王稼祥 中革军委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林彪 红一军团军团长。

  彭德怀 红三军团军团长。

  陈树湘 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师长。

  万世松 红五军团三十四师一○一团二营营长。

  文庆桐 红八军团逃亡战士。

  包春时 红一军团战士。

  文庆安 中央纵队战士,马夫。

  王振华 红九军团连指导员。

  中央苏区人物

  项英 苏区中央分局书记,中央革命根据地司令员兼政委。

  陈毅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办事处主任

  罗自勉 老学究、老中医,《周易》专家。

  何文干 《红色闽赣》报编辑。

  方丽珠 马天标的妻子。后为万世松未结亲的“爱人”。

  刘洪恩 逃亡地主。竹沟乡大土豪刘兆庆之子,铲共团团长。

  马天标 流氓、赌徒。方丽珠前夫。刘洪恩铲共团小队长。

  王虎林 竹沟村苏维埃主席。

  蒋方人物

  蒋介石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宋美龄 蒋介石夫人、秘书和英文翻译。

  端 纳 蒋介石、宋美龄私人顾问。

  冯·赛克特 蒋介石军事顾问。

  第一章 1934年11月30日 湘江西岸

  史载一:

  1930年11月,蒋介石在取得对冯玉祥、阎锡山的战争胜利后,调集十万大军,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法,对江西革命根据地展开了第一次围剿。

  1930年12月底至1931年1月初,红一方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中,五天内连打两个胜仗,歼敌万余,活捉敌前总指挥张辉瓒,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从而使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发展成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从此形成。

  1931年3月,敌人调集二十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又发动了第二次围剿;5月间,中央红军在十五天内由西向东横扫七百里,五战五胜,歼敌三万余人,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1年8月至9月间又粉碎了敌人三十万部队的第三次围剿。

  史载二:

  六届三中全会后,1930年10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周恩来、毛泽东、项英、任弼时、朱德等组成苏区中央局,以周恩来为书记,统一领导各苏区的工作。那时设在上海的中央本身正处在剧烈变动中,周恩来不能即时赴任,由项英先赴中央苏区暂代。

  1931年1月15日,中共苏区中央局正式成立。六届四中全会后,政治局常委又在3月4日决定,由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组成中央代表团,4月初到达瑞金。

  1931年12月中旬,周恩来到达中央苏区,就任苏区中央局书记。

  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董振堂等领导国民党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余人在宁都起义,成立红五军团。

  1932年10月上旬,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召开全体会议,解除了毛泽东红军总政委的职务。

  1932年10月26日,临时中央宣布周恩来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

  1933年3月,周恩来、朱德指挥红军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

  史载三: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央根据地进一步扩大,与闽、浙、赣根据地连成一片。一方面军发展到十万人左右;与此同时,四方面军在川、陕边境也取得了很大胜利,发展到八万人左右;坚持在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的红二十六军也取得了发展,全国红军约为三十万人!

  1933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组成,并兼任第一方面军总部;朱德总司令兼方面军司令员,周恩来任总政治委员兼方面军政治委员;10月,中革军委组建第七军团和第九军团;1934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兼第一方面军总部合并于中革军委。红一方面军再次称中央红军。9月,中革军委组建第八军团。

  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又调集部队一百万、飞机二百架,对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其中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五十万人,兵分四路:北路顾祝同、西路何健、东路蒋鼎文、南路陈济棠,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紧缩根据地,消耗红军力量,以达最后消灭红军之目的。王明左倾路线执行者,先则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继则采取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后则出现退却时的逃跑主义,使红军遭受重大损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