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4章
“你这么一说我倒也想起来,险些年来咸阳时,还真见过先王和吕相邦。那时候大王还是太子,不过眉目之间的确有些像吕相邦。”
“还像,你知道不知道。大王薨逝之后,那吕不韦借着辅政的机会时常出入内宫。听那些内侍说,吕相邦很多时候都在太后宫里留宿呢。”
“我听说太后养了个叫做嫪毐的男宠……!”
“岂止是养了,太后还给嫪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做嫪龙,一个叫做嫪政,后来大王攻破雍都,两个孩子都被活活烧死了。”
两名儒生说得都是劲爆八卦,虽然荆二执政之初有过这样的传闻。可那阵传闻好像一阵风刮过似的,并没有留下什么样的痕迹。如今可不一样,足足有数百人的儒生队伍,正在咸阳城里传播这些八卦猛料。这种王室秘闻,宫中闱事自然受到爱传闲话的咸阳人热切欢迎。
陕西人传闲话的毛病几千年来就没有改过,谣言好像风一样透过每一个缝隙吹进了咸阳城的家家户户。成功取代冯御史马上中风,成为百姓们茶余饭后最新话题。
在儒生们不断的宣传下,各种衍生版本不断推陈出新。从当初的血统问题,立刻升级到秦王嬴政勾结母后赵姬,相邦吕不韦共同谋害庄襄王的2.0版本。之后又不断升级,3.0,4.0版本相继问世。一时间,咸阳城中的舆论喧嚣尘上。
第八十章 廷议上
掐着前方传过来的邸报,云玥不由得苦笑了一下。没想到邹衍真的说动了儒家,五百儒生入咸阳。这么大的阵仗荆二可有苦头吃了,这种潜移默化胡同串子的谣言,对政权的杀伤力简直就是润物细无声。听说儒生们还利用自己的知识,创作了不少优秀文学作品。以说书艺人的方式在酒楼茶肆演绎,不但所获不菲还夹枪带棒的暗自贬损了荆二。恐怕用不了多久,荆二在咸阳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将掉到谷底。
那些儒生有些已经离开咸阳,前往大秦的各个大城邑开始自己的说书生涯。这哪里是挖墙脚,简直就是在刨地基。知识分子从来就不是安定因素,云玥认为太祖的话非常有道理。至于大秦朝廷将怎样对付儒生们……这就不在云玥考虑之内,既然要享受将来的红利,今天不流血那怎么成。说不定荀卿那老家伙挑选这五百人时,已经有了纳投名状的意思。
大胖子赖喇瘦了一些但还是胖得厉害,乌孙季长没有了。他的一摊子事情就由现在这家伙打理。站着的云玥给跪坐的赖喇很大压力,不管自己怎么克制,汗水依旧好像小溪一样在脸上蜿蜒流淌。
这家伙的确是个满肚子坏水的人才,正规的商路断了。这货居然想到了走私,而且现在沿着雍都一线已经一字排开。人民群众发家致富的意愿不可阻挡,严刑峻法和秦人的封锁在利益面前好像软皮蛋一样被捅破了。连云玥都为走私的密度以及广度震惊,这他娘的还是遵纪守法的大秦良民?
平凉的出货量在稳步增加,同时平凉需要的粮食等各种物资,也逐渐通过走私渠道运抵平凉。非常奇怪,蒙恬连阻截的意思都欠奉。那座大营已经让他修得跟城堡差不了多少,可是他依旧只是在大营里面操练兵马。也只有大秦这样的土豪,才能养得起整天训练的四十万大军。
“今年的出货量怎么样,粮食是重中之重。不管有多少,都得想办法弄回来!”云玥开口说话,赖喇的心就算放下来一半儿。因为云玥问的事情,他办得很好,正想着怎样向云玥表表功绩。
“回主上的话,去年入冬以来。咱们平凉的粮价就停止上涨,而且有稳步下降的趋势。估计到了今年秋天,就会与以前持平。趁着这个机会,粮仓里面的陈粮已经甩卖得差不多少。现在粮仓里都是新粮,算下来也够咱们平凉全城百姓吃上一年半以上。若是配上自己的产出,撑上两年没问题。
西域那边传来消息,张良总管施行的集体农庄政策已经成功。西域的粮食产量已经增加很多,尤其是红薯和玉米的种植,更是取得了丰收。估计从明年开始,西域就可以大规模的向平凉调集粮食。张总管还说,自从去年从军的人回到大月氏得到奖励之后,大月氏人从军的意愿非常高。张总管说,是不是能再次征召月氏人入役可循羌兵例。此事不是小人治下范畴,已经上报范增先生。如何定夺,还请主上与范增先生商议。”
张良在大月氏积极推进云玥的集体农庄政策,几年来已经颇有成效。看起来,这小子处理民政的确要比范增要强很多。范增在哪里折腾几年都没搞成的东西,这小伙子似乎没废什么劲儿就搞成了。
“范增!你现在管着太尉府,这事儿你怎么说?”赖喇说完,云玥便将眼神落在跪坐在赖喇对面的范增身上。
范增上身挺得笔直,脸上表情自然从容。就坐功来讲,要比赖喇好得太多。
“回主上的话,月氏人倒是可以编成乣军。经过训练之后,可以仿照羌兵惯例用作死士。”云玥的军队作战,多用远程兵器。近战就只有褚大勇率领的重装步兵,碍于厚重的铠甲盾牌。重装步兵非常适合守城,却不适合野外作战。
这样云玥就非常缺乏可以牺牲的炮灰部队,羌兵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陷。由于诱惑非常大,羌兵们作战勇敢至极。可以算得上是舍生忘死,几场战役之中死战不退的就是这帮家伙。可总让羌兵这样牺牲也是个问题,一个战士牺牲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可等他们的后代长大成人再成为战士,可是需要十八年。这样消耗下去,平凉的羌人会很快不够用。更何况,羌人已经参与到了平凉所有的建设项目中,羌人已经成为平凉劳动力不可缺乏的一环,绝对不能大规模抽调。
“还像,你知道不知道。大王薨逝之后,那吕不韦借着辅政的机会时常出入内宫。听那些内侍说,吕相邦很多时候都在太后宫里留宿呢。”
“我听说太后养了个叫做嫪毐的男宠……!”
“岂止是养了,太后还给嫪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做嫪龙,一个叫做嫪政,后来大王攻破雍都,两个孩子都被活活烧死了。”
两名儒生说得都是劲爆八卦,虽然荆二执政之初有过这样的传闻。可那阵传闻好像一阵风刮过似的,并没有留下什么样的痕迹。如今可不一样,足足有数百人的儒生队伍,正在咸阳城里传播这些八卦猛料。这种王室秘闻,宫中闱事自然受到爱传闲话的咸阳人热切欢迎。
陕西人传闲话的毛病几千年来就没有改过,谣言好像风一样透过每一个缝隙吹进了咸阳城的家家户户。成功取代冯御史马上中风,成为百姓们茶余饭后最新话题。
在儒生们不断的宣传下,各种衍生版本不断推陈出新。从当初的血统问题,立刻升级到秦王嬴政勾结母后赵姬,相邦吕不韦共同谋害庄襄王的2.0版本。之后又不断升级,3.0,4.0版本相继问世。一时间,咸阳城中的舆论喧嚣尘上。
第八十章 廷议上
掐着前方传过来的邸报,云玥不由得苦笑了一下。没想到邹衍真的说动了儒家,五百儒生入咸阳。这么大的阵仗荆二可有苦头吃了,这种潜移默化胡同串子的谣言,对政权的杀伤力简直就是润物细无声。听说儒生们还利用自己的知识,创作了不少优秀文学作品。以说书艺人的方式在酒楼茶肆演绎,不但所获不菲还夹枪带棒的暗自贬损了荆二。恐怕用不了多久,荆二在咸阳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将掉到谷底。
那些儒生有些已经离开咸阳,前往大秦的各个大城邑开始自己的说书生涯。这哪里是挖墙脚,简直就是在刨地基。知识分子从来就不是安定因素,云玥认为太祖的话非常有道理。至于大秦朝廷将怎样对付儒生们……这就不在云玥考虑之内,既然要享受将来的红利,今天不流血那怎么成。说不定荀卿那老家伙挑选这五百人时,已经有了纳投名状的意思。
大胖子赖喇瘦了一些但还是胖得厉害,乌孙季长没有了。他的一摊子事情就由现在这家伙打理。站着的云玥给跪坐的赖喇很大压力,不管自己怎么克制,汗水依旧好像小溪一样在脸上蜿蜒流淌。
这家伙的确是个满肚子坏水的人才,正规的商路断了。这货居然想到了走私,而且现在沿着雍都一线已经一字排开。人民群众发家致富的意愿不可阻挡,严刑峻法和秦人的封锁在利益面前好像软皮蛋一样被捅破了。连云玥都为走私的密度以及广度震惊,这他娘的还是遵纪守法的大秦良民?
平凉的出货量在稳步增加,同时平凉需要的粮食等各种物资,也逐渐通过走私渠道运抵平凉。非常奇怪,蒙恬连阻截的意思都欠奉。那座大营已经让他修得跟城堡差不了多少,可是他依旧只是在大营里面操练兵马。也只有大秦这样的土豪,才能养得起整天训练的四十万大军。
“今年的出货量怎么样,粮食是重中之重。不管有多少,都得想办法弄回来!”云玥开口说话,赖喇的心就算放下来一半儿。因为云玥问的事情,他办得很好,正想着怎样向云玥表表功绩。
“回主上的话,去年入冬以来。咱们平凉的粮价就停止上涨,而且有稳步下降的趋势。估计到了今年秋天,就会与以前持平。趁着这个机会,粮仓里面的陈粮已经甩卖得差不多少。现在粮仓里都是新粮,算下来也够咱们平凉全城百姓吃上一年半以上。若是配上自己的产出,撑上两年没问题。
西域那边传来消息,张良总管施行的集体农庄政策已经成功。西域的粮食产量已经增加很多,尤其是红薯和玉米的种植,更是取得了丰收。估计从明年开始,西域就可以大规模的向平凉调集粮食。张总管还说,自从去年从军的人回到大月氏得到奖励之后,大月氏人从军的意愿非常高。张总管说,是不是能再次征召月氏人入役可循羌兵例。此事不是小人治下范畴,已经上报范增先生。如何定夺,还请主上与范增先生商议。”
张良在大月氏积极推进云玥的集体农庄政策,几年来已经颇有成效。看起来,这小子处理民政的确要比范增要强很多。范增在哪里折腾几年都没搞成的东西,这小伙子似乎没废什么劲儿就搞成了。
“范增!你现在管着太尉府,这事儿你怎么说?”赖喇说完,云玥便将眼神落在跪坐在赖喇对面的范增身上。
范增上身挺得笔直,脸上表情自然从容。就坐功来讲,要比赖喇好得太多。
“回主上的话,月氏人倒是可以编成乣军。经过训练之后,可以仿照羌兵惯例用作死士。”云玥的军队作战,多用远程兵器。近战就只有褚大勇率领的重装步兵,碍于厚重的铠甲盾牌。重装步兵非常适合守城,却不适合野外作战。
这样云玥就非常缺乏可以牺牲的炮灰部队,羌兵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陷。由于诱惑非常大,羌兵们作战勇敢至极。可以算得上是舍生忘死,几场战役之中死战不退的就是这帮家伙。可总让羌兵这样牺牲也是个问题,一个战士牺牲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可等他们的后代长大成人再成为战士,可是需要十八年。这样消耗下去,平凉的羌人会很快不够用。更何况,羌人已经参与到了平凉所有的建设项目中,羌人已经成为平凉劳动力不可缺乏的一环,绝对不能大规模抽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