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回答道:“是哈维热德(Harveylzed)钢。”
李反复念道:“哈维?哈维?那是在美国吧?”
西门博士说:“阿姆斯特朗军舰厂的老板看上去像被击败了似的。我猜李对美国有更强的认同感,尽管他很有礼貌不去作对比。李和他的儿子非常有趣,但李发问时的用语有时甚至有些鲁莽。”餐厅里另一位乘客桑德斯说,李对每个人都问这样三个问题,即:“你是做什么的?你能挣多少钱?你住的地方离纽约有多远?”
当其他乘客吃饭时他四处溜达,他一天要吃好几顿,有四个厨师为他准备饭食。厨师们凌晨2点就得起床,要使他们的主人早晨8点能吃上早饭,他们不到晚上9点或9点半不能歇息,因为总督总是会要一些“热菜热饭”什么的。他手里总是拿着一只小银杯,因为他不时要咳痰。他总是不断地吸烟,而且不分场合,甚至在女士船舱也吸,这是被法律禁止的,但对李似乎例外。国际航海公司的副董事长怀特先生正好也在船上,他发现李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怀特说,李对“圣路易斯”号离开南开普顿时“明尼阿波利斯”号巡洋舰向他鸣炮致敬尤为欣慰。
史迪威·G.贝尔在航行中曾与总督交谈。当问及为什么随从为他提供在自己舱房内进餐的服务时,总督答道:“我高兴在哪里吃就在哪里吃。”
平时总有两名随从在左右搀护着他,否则他几乎不能行走。尽管据说李并没有晕船,但一位名叫威尔斯的乘客说,他并不认为李是个好水手,因为他大多数时间都待在船舱里。他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喜欢小孩。
李总督的一些随侍人员星期三晚上也参加了联欢,总督的嗣子李经方用沙哑的声音唱了一首罗丰禄以英文写的歌,歌名是《一个热恋着妻子的男人》,没料到却获得一阵掌声。博平(译音,Po Ping)唱的清国情歌很有趣味,他被喻为天才,他曾在年轻女士的相册里写过英文诗。罗丰禄的英语讲得呱呱叫。他曾在英国剑桥大学肯斯学院留学,据说在清国是很有前途的一个年轻人。书记官黄晨与博平合唱了一首歌。而马克博士则在哈威尔的协助下表演了一个魔术,丹尼尔参议员对马克的聪明才智大加称赞。
李总督在酒吧沙龙呆得不长,在他面前表演喜剧好像有不尊之感。但他表示愿听《双胞姊妹阿波特之歌》,事实证明这首歌的确令总督开心,以至于他要求歌手隔日再唱一次。歌手第二天到他的舱房内为他再唱了一次。他在歌手的相册里用中文写上“为美国著名的年轻歌手签名留念,李鸿章”,以作回报。另一位成为总督好奇对象的名叫特斯蒂。他说:“我先向总督表示敬意,然后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我现在挣多少,原先挣多少。波士顿的科·阿尔伯特与我在一起,他问他一年能造多少辆自行车,能卖掉多少,有多少利润可赚。”
尽管李对交谈者的年龄表现出了很大的好奇心,但没有记录显示他曾向女士们问过这些问题。他被公认是一位和蔼可亲并受人欢迎的人物。
李鸿章访问纽约记(9)
唐人街张灯结彩欢迎李总督
唐人街就像清国人过年一样热闹,而这次的盛况超过了以往所有的节日。连城里的白人们都蜂拥而至,跑来观看清国人怎样欢庆节日。清、美两国国旗交相辉映,庙宇也点缀得分外迷人。
昨晚的唐人街灯火通明,整个街区都向当地白人展示清国人怎样在特殊节日里装扮寓所来迎接贵客。勿街、包厘街和道也街并不是在每个华人新年和其他清国节日都像今天这样张灯结彩。往日这里晦暗、僻静,很少有人闲情逸致地在这里溜达。而昨晚经过此地的过路人很难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几乎认不出这充满生机、充满光明和装饰一新的街道就是昔日的唐人街。
沿街窗户和过街横幅上飘动着清、美两国国旗,街上挤满了白人,一个紧挨一个,大家的兴致都很高。在勿街也发生了一起打架事件,开始是两帮小痞子在边道上互相推搡,随后在马路上大打出手。他们周围立即围成了一个圈,有人猜测这可能是一帮小偷在滋事,他们好趁人们围观时偷摸钱包。
挂出来的灯笼有些非常漂亮,特别是挂在勿街“鸿运兴(译音,Quong yuenshing)公司”店铺门口的两个灯笼格外引人注目,它们的直径有一英尺,顶端开口,中间大,底部小,在细龙骨外绷了一层精美的白丝绸,绸缎上还绘有鲜花、清国图案和汉字,美妙绝伦。
有一串古钟造型的清式宫灯横跨街头,据说也是用丝织品制成,它透射出一种说不出的柔和之光。在勿街街尾还悬挂出了一条用彩色纱线纺织成的大船,从船身的龙骨垂坠着许多流苏。这艘大船也跨过了街道,在另两条街上也有同样的两艘大船。一些华人说,这些大船没有什么实际的含义,但另一些人则说,悬挂吉祥船是为了祝福李总督平安横渡大洋。最为独特的是在一家商店内,美国国旗和清国的绿龙黄底旗交相辉映,变幻出各种美丽的线条。
华人商会会馆也悬挂出了清、美两国国旗,在它三楼正面用汉字写着“中华公所”,表明中华民族的代表驻在此地。而庙宇和寺院的前面也灯火通明,彩旗飞舞。有两个僧侣想出了卖寺院平安符(josssticks)的主意,摆了几大袋并高声叫卖:“这是欢迎李鸿章的寺院平安符,赶快来买,再不买就没有了!”他们向好些过路的白人兜售了不少这一类的平安符。
李反复念道:“哈维?哈维?那是在美国吧?”
西门博士说:“阿姆斯特朗军舰厂的老板看上去像被击败了似的。我猜李对美国有更强的认同感,尽管他很有礼貌不去作对比。李和他的儿子非常有趣,但李发问时的用语有时甚至有些鲁莽。”餐厅里另一位乘客桑德斯说,李对每个人都问这样三个问题,即:“你是做什么的?你能挣多少钱?你住的地方离纽约有多远?”
当其他乘客吃饭时他四处溜达,他一天要吃好几顿,有四个厨师为他准备饭食。厨师们凌晨2点就得起床,要使他们的主人早晨8点能吃上早饭,他们不到晚上9点或9点半不能歇息,因为总督总是会要一些“热菜热饭”什么的。他手里总是拿着一只小银杯,因为他不时要咳痰。他总是不断地吸烟,而且不分场合,甚至在女士船舱也吸,这是被法律禁止的,但对李似乎例外。国际航海公司的副董事长怀特先生正好也在船上,他发现李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怀特说,李对“圣路易斯”号离开南开普顿时“明尼阿波利斯”号巡洋舰向他鸣炮致敬尤为欣慰。
史迪威·G.贝尔在航行中曾与总督交谈。当问及为什么随从为他提供在自己舱房内进餐的服务时,总督答道:“我高兴在哪里吃就在哪里吃。”
平时总有两名随从在左右搀护着他,否则他几乎不能行走。尽管据说李并没有晕船,但一位名叫威尔斯的乘客说,他并不认为李是个好水手,因为他大多数时间都待在船舱里。他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喜欢小孩。
李总督的一些随侍人员星期三晚上也参加了联欢,总督的嗣子李经方用沙哑的声音唱了一首罗丰禄以英文写的歌,歌名是《一个热恋着妻子的男人》,没料到却获得一阵掌声。博平(译音,Po Ping)唱的清国情歌很有趣味,他被喻为天才,他曾在年轻女士的相册里写过英文诗。罗丰禄的英语讲得呱呱叫。他曾在英国剑桥大学肯斯学院留学,据说在清国是很有前途的一个年轻人。书记官黄晨与博平合唱了一首歌。而马克博士则在哈威尔的协助下表演了一个魔术,丹尼尔参议员对马克的聪明才智大加称赞。
李总督在酒吧沙龙呆得不长,在他面前表演喜剧好像有不尊之感。但他表示愿听《双胞姊妹阿波特之歌》,事实证明这首歌的确令总督开心,以至于他要求歌手隔日再唱一次。歌手第二天到他的舱房内为他再唱了一次。他在歌手的相册里用中文写上“为美国著名的年轻歌手签名留念,李鸿章”,以作回报。另一位成为总督好奇对象的名叫特斯蒂。他说:“我先向总督表示敬意,然后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我现在挣多少,原先挣多少。波士顿的科·阿尔伯特与我在一起,他问他一年能造多少辆自行车,能卖掉多少,有多少利润可赚。”
尽管李对交谈者的年龄表现出了很大的好奇心,但没有记录显示他曾向女士们问过这些问题。他被公认是一位和蔼可亲并受人欢迎的人物。
李鸿章访问纽约记(9)
唐人街张灯结彩欢迎李总督
唐人街就像清国人过年一样热闹,而这次的盛况超过了以往所有的节日。连城里的白人们都蜂拥而至,跑来观看清国人怎样欢庆节日。清、美两国国旗交相辉映,庙宇也点缀得分外迷人。
昨晚的唐人街灯火通明,整个街区都向当地白人展示清国人怎样在特殊节日里装扮寓所来迎接贵客。勿街、包厘街和道也街并不是在每个华人新年和其他清国节日都像今天这样张灯结彩。往日这里晦暗、僻静,很少有人闲情逸致地在这里溜达。而昨晚经过此地的过路人很难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几乎认不出这充满生机、充满光明和装饰一新的街道就是昔日的唐人街。
沿街窗户和过街横幅上飘动着清、美两国国旗,街上挤满了白人,一个紧挨一个,大家的兴致都很高。在勿街也发生了一起打架事件,开始是两帮小痞子在边道上互相推搡,随后在马路上大打出手。他们周围立即围成了一个圈,有人猜测这可能是一帮小偷在滋事,他们好趁人们围观时偷摸钱包。
挂出来的灯笼有些非常漂亮,特别是挂在勿街“鸿运兴(译音,Quong yuenshing)公司”店铺门口的两个灯笼格外引人注目,它们的直径有一英尺,顶端开口,中间大,底部小,在细龙骨外绷了一层精美的白丝绸,绸缎上还绘有鲜花、清国图案和汉字,美妙绝伦。
有一串古钟造型的清式宫灯横跨街头,据说也是用丝织品制成,它透射出一种说不出的柔和之光。在勿街街尾还悬挂出了一条用彩色纱线纺织成的大船,从船身的龙骨垂坠着许多流苏。这艘大船也跨过了街道,在另两条街上也有同样的两艘大船。一些华人说,这些大船没有什么实际的含义,但另一些人则说,悬挂吉祥船是为了祝福李总督平安横渡大洋。最为独特的是在一家商店内,美国国旗和清国的绿龙黄底旗交相辉映,变幻出各种美丽的线条。
华人商会会馆也悬挂出了清、美两国国旗,在它三楼正面用汉字写着“中华公所”,表明中华民族的代表驻在此地。而庙宇和寺院的前面也灯火通明,彩旗飞舞。有两个僧侣想出了卖寺院平安符(josssticks)的主意,摆了几大袋并高声叫卖:“这是欢迎李鸿章的寺院平安符,赶快来买,再不买就没有了!”他们向好些过路的白人兜售了不少这一类的平安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