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比如,黄土岭之战,我们一直认为此战八路军打掉了日军一个中将。

  参考了日军史料之后,萨骤然发现,其实这一仗,我们打掉的日军中将,不是一个,而是两个!

  有人说了,老萨,你可别胡说啊,这是要负责任的。

  没错,就是两个中将。萨敢负这个责任,手里也确实有过硬的材料。

  一个,自然是阿部规秀,还有一个,是谁呢?

  七

  杨成武的炮弹干掉了阿部规秀,还造就了另一个跟着倒霉的日军中将,就是日军110师团师团长桑木崇明。

  阿部规秀临终之时,曾授意部署写下遗书。在这份遗书中,也体现了日本陆军少壮派军官偏激的一面——他在遗书中共有三条嘱托,第一条是如果死后获得旭日勋章,希望家人在祭日张挂以为慰灵;第三条是让家人继续为天皇“圣战”效忠。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只有第二条,是要家人联合其生前友好,控告桑木崇明见死不救,称其与自己不合,故此援军迟迟不至,隔岸观火,以致出现黄土岭之败。

  桑木是比阿部规秀年长的军人,1936年就晋升中将,曾担任参谋本部第一部长,在阿部规秀等少壮派军人眼里,正属于要推翻的“老朽”一流。而桑木对阿部规秀也不甚看得上眼,因此双方关系一直不好。阿部规秀被围后,如果继续向东攻击前进,可以与110师团会合,但他选择了向后转,向来路突围回去会合自己属下的另两个大队主力,或许就是出于对桑木的不信任。

  阿部规秀的控告颇有道理,我们在抗日战争史上经常看到日军数十人即可控制一所县城,有人对此十分惊讶,认为当时中国人太缺乏反抗精神。实际上,这是不了解日军的战术特点。日军在华北等地据守时,因其机动能力远非中国军队可比,故此有一套独特的战法。日军守点的兵力一向不多,其重兵都是作为机动兵团部署,一地有警,日军可迅速利用其控制的公路铁路干线迅速将兵力和重武器输送到出事地点,形成兵力上比中国军队少,局部战场上却总是以多打少的局面。所以,日军遭到攻击只要能够略作坚持,就可以控制战斗的主动权,而中国军队因为机动能力差,往往因此陷入敌军重兵攻击,打又打不过,走又走不过的局面。

  这次桑木不能及时赶到,的确是让第2混成旅团吃了大苦头。

  事实上桑木确实行动迟缓。不过,他的师团辖区,从保定到唐县也是遍地八路,110师团的部队6日才进入唐县境内,离阿部规秀还颇有距离,而且还是山路,地形复杂,与其长期驻守的华北平原地区很不相同。这种情况下,桑木作为老将比较持重一些也是有的,倒未必真是要看阿部规秀的笑话。

  然而,死了一个中将,总要有人负责的。于是,无论桑木怎样呼冤,还是在一个月后被卷铺盖回国,编入预备役,一直到日本战败再未带兵。

  冥冥之中阿部规秀总算出了一口恶气——那个八路杨成武命硬,我拿他没办法,克你桑木崇明,总做得到吧!

  桑木:你这是吃不到黄鼠狼吃鸡啊,什么思想境界?!

  不管怎么说,杨成武这一炮,打死一个中将,让一个中将解职,大概是抗战史上最有效率的一炮了。

  那么,问题回到阿部规秀中炮上来,既然阿部规秀在陈老汉家的堂屋里,外面又有一扇影壁,他是怎么挨上炮弹的呢?

  陈汉文老汉是此事的目击证人。

  阿部规秀踱来踱去了一阵,忽然和陈老汉来了一下亲密接触。

  怎样的亲密接触呢?余戈是这样转述陈老汉的说明的:阿部规秀踱来踱去,看来心绪不佳。他踱到陈老汉一家坐的炕边,一只手扶着下巴,低着头,无意识地往炕沿上一靠,站在那儿,似乎在想什么心事。就这一靠,他的军刀刀鞘恰好顶在陈老汉身上!

  阿部死后,八路军曾缴获一口带有阿部家徽的军刀,不知道是不是这口。

  这个场景,陈老汉记忆犹新。

  好在,阿部并没有顶多久,他又踱了几步,就坐在了长凳上,面朝门外,一言不发。

  此时,周围响起了炮弹爆炸的声音,估计就是八路军试射的几发炮弹。

  阿部规秀并没有像有些描写那样蹦起来去看,他依然是坐在那里,呆顿顿的。

  走出陈老汉的回忆之外,萨有一个推测:阿部规秀很可能此时在琢磨仗打成这个样子如何交待了。战场上有一两颗炮弹爆炸,不是他这个级别的将领要去关心的事情。

  然而,他不关心并不代表别人不关心。后来的情况表明,一直没有炮火掩护的八路军突然开始炮击,让很多日军军官产生了不祥的预感。旅团部的参谋等纷纷躲在影壁后向外张望,讨论八路军的炮阵地在哪里。在山顶指挥作战的堤纠中佐,更是清晰地看到了阿部规秀指挥所中炮的经过。所以,当八路军炮兵转过来开始对他试射的时候,这位“猛将”毫不犹豫地就跳了枯井,结果捡了一条性命。

  就在此时,只听院中轰然一声巨响,剧烈的爆炸冲击波合着弹片从大门狂飚而入,当即将阿部规秀连人带长凳击倒在地!

  也许是因为这个经过太震撼,陈汉文老汉回忆不起来更多的细节(比如阿部规秀中弹后是否发出惨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