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想在飞虎队里找到一个真正的绅士,难啊。
且继续说斯科特的战斗。虽然希尔抢走了他的第一个攻击目标,斯科特声称他很快找到了第二个——又一架不看后方盯着轰炸机死打的日本战斗机。斯科特描述当时的情景:“这次我贴到了非常近的位置,连飞行员的头和敌机的固定式后轮都看得十分清晰了,才扣动扳机。我清楚地看到子弹打中了敌机的驾驶舱,浓烟顿起。为了避免相撞我急忙做了一个翻转的动作,而后又接一个半滚转,再接俯冲——这样,即便刚才我的背后有日本战斗机悄悄接近,也足以把它甩开了。”
从打中敌机后的表现来看,斯科特能成为优秀的王牌飞行员而没有死在战场上,并不是真的有一个上帝做他的副驾驶,而是随时的警惕与良好的飞行习惯帮助了他。
斯科特把这架敌机视为此战中自己的第一个战利品。此后,日军飞机注意到了这个不老实的家伙,猛扑过来。双方展开了一场混战。混战的结果,斯科特宣布又击落两架隼和一架双发的日军战斗机。
非常不幸的是,根据后来双方战绩核对的情况来看,这场战斗斯科特和他的战友们基本是被更加灵活的隼式追着打,斯科特在缠斗中所谓击落两架隼的战绩并不可靠,估计是开炮后对方不见了,斯科特就把敌机记入了击落。实际上可能是更加机敏的敌机遭到射击后立即避开,并没有真的被击落。
所谓双发的日本战斗机,更无从说起。因为当时日军在中国使用的唯一双发战斗机就是“屠龙”,可是香港并无“屠龙”机驻扎。香港日军机群只有33战队第3中队的6架隼式战斗机和水上飞机基地的零式水上侦察机(这种飞机没有参加当天的战斗)。斯科特可能是在混战中错将正在坠落的阿拉斯中尉机当成了被自己击中的敌机。
那么,斯科特击落的第一架飞机应该算是有谱了吧?
很遗憾,香港的地勤人员证实,6架起飞迎战的日军隼式战斗机事后都返回了基地,证明斯科特并没有打下来任何敌机——对比双方战斗,他攻击的敌机,应该是日军竹森军曹驾驶的4号机。竹森的确被打得很惨,机身上破了几个大窟窿,自己也负了重伤,但他的确把飞机开了回去,而且落在了跑道上,所以只能算击伤不能算击落。
隼式是日军第一种安装自封油箱的战斗机,其生命力比原有其他机种强了很多。
刚从香港空战中回到基地的斯科特,看起来还有一点儿迷惘。
但是,另一个诡异的情况也值得注意——尽管日军占尽上风,穷追猛打,但除了阿拉斯中尉的B-25,所有中美联合空军的飞机都顺利返回了桂林基地。
陈纳德下令立即加油飞昆明。斯科特他们刚刚离去,日军第33战队的追击部队就赶到了桂林。当时参战的日军飞行员生井清中尉回忆:“我们在天河机场上空盘旋等待敌机,却久久不见动静,根本没有和敌机交手的机会。地面指挥官固执地认为对香港的攻击是佯攻,直至接到香港的损失情况,才明白上了当。但我们的油料已尽,无法遂行追击任务,只能立即加油,重新起飞去轰炸敌军的基地桂林。很遗憾,当我们到达桂林的时候,却发现敌军早已无影无踪,跑道上只有一架陈旧的运输机。”
安田义人曹长驾驶的隼式战斗机——咦怎么好像刷错了机徽啊?
这一仗以后,斯科特又和隼式硬碰硬打了几仗,但始终没有占到上风。
几次交手以后,斯科特整天琢磨怎么收拾隼式,人都有点儿魔怔了,不得不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幸好,这时候有个日军中的义人帮了他的忙。
日军中当时有“义人”么?
嘿嘿,肯定是,这位就肯定是个不折不扣的义人,因为,这位日本陆军航空队64战队的飞行曹长名字就叫安田义人……
五
安田义人在战争时只是个小曹长,相当于高级士官,要在美国空军里,戴这个军衔也就够给飞行员点烟擦皮鞋的。
就冲这一点,如果日本民族不是那么一根筋,估计二战中的日本飞行员早就都驾机起义投美国空军去了。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二战美军的航空兵,是升官最快的单位,中尉、上尉拿簸箕撮,随便拉出个飞行员就是少校,当个上校都只能算马马虎虎。
产生这种“火箭干部”是因为德国人的一项古怪政策——俘虏中的军官享受比士兵高得多的待遇。与日本人的一根筋不同,德国人是特别的轴,执行政策滴水不漏,一丝不苟。诺曼底登陆以前,要抓美国人德国方面基本只有指望打美国飞机。别说,由于德国空军强悍的战斗力,的确有不少美国人被打了下来。一来二去美国方面知道了德国这个政策,结果,到后期在德国上空飞行的美国飞行员就都变成军官了——这大概可以算是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给被抓美国大兵最后的帮助。
德国人依然将那个可爱的政策坚决贯彻到底,一直执行到战败。
既然在欧洲升官快,亚洲战场也不能不公平不是?于是,德国人的古怪政策弄得和日军作战的美国飞行员也官运亨通。
相比之下日本人那边就太惨了。绝大多数日本飞行员在被打下来的时候,也不过挂着“飞曹”、“伍长”之类无足轻重的头衔。莱城航空队三剑客之一、日本超级王牌飞行员坂井三郎,得到确认的战绩是击落了22架盟军飞机,多次在绝境中死里逃生,打瞎了一只眼仍然坚持升空作战,这样一位传奇人物,直到日本战败前几天,才接到少尉的任命。
且继续说斯科特的战斗。虽然希尔抢走了他的第一个攻击目标,斯科特声称他很快找到了第二个——又一架不看后方盯着轰炸机死打的日本战斗机。斯科特描述当时的情景:“这次我贴到了非常近的位置,连飞行员的头和敌机的固定式后轮都看得十分清晰了,才扣动扳机。我清楚地看到子弹打中了敌机的驾驶舱,浓烟顿起。为了避免相撞我急忙做了一个翻转的动作,而后又接一个半滚转,再接俯冲——这样,即便刚才我的背后有日本战斗机悄悄接近,也足以把它甩开了。”
从打中敌机后的表现来看,斯科特能成为优秀的王牌飞行员而没有死在战场上,并不是真的有一个上帝做他的副驾驶,而是随时的警惕与良好的飞行习惯帮助了他。
斯科特把这架敌机视为此战中自己的第一个战利品。此后,日军飞机注意到了这个不老实的家伙,猛扑过来。双方展开了一场混战。混战的结果,斯科特宣布又击落两架隼和一架双发的日军战斗机。
非常不幸的是,根据后来双方战绩核对的情况来看,这场战斗斯科特和他的战友们基本是被更加灵活的隼式追着打,斯科特在缠斗中所谓击落两架隼的战绩并不可靠,估计是开炮后对方不见了,斯科特就把敌机记入了击落。实际上可能是更加机敏的敌机遭到射击后立即避开,并没有真的被击落。
所谓双发的日本战斗机,更无从说起。因为当时日军在中国使用的唯一双发战斗机就是“屠龙”,可是香港并无“屠龙”机驻扎。香港日军机群只有33战队第3中队的6架隼式战斗机和水上飞机基地的零式水上侦察机(这种飞机没有参加当天的战斗)。斯科特可能是在混战中错将正在坠落的阿拉斯中尉机当成了被自己击中的敌机。
那么,斯科特击落的第一架飞机应该算是有谱了吧?
很遗憾,香港的地勤人员证实,6架起飞迎战的日军隼式战斗机事后都返回了基地,证明斯科特并没有打下来任何敌机——对比双方战斗,他攻击的敌机,应该是日军竹森军曹驾驶的4号机。竹森的确被打得很惨,机身上破了几个大窟窿,自己也负了重伤,但他的确把飞机开了回去,而且落在了跑道上,所以只能算击伤不能算击落。
隼式是日军第一种安装自封油箱的战斗机,其生命力比原有其他机种强了很多。
刚从香港空战中回到基地的斯科特,看起来还有一点儿迷惘。
但是,另一个诡异的情况也值得注意——尽管日军占尽上风,穷追猛打,但除了阿拉斯中尉的B-25,所有中美联合空军的飞机都顺利返回了桂林基地。
陈纳德下令立即加油飞昆明。斯科特他们刚刚离去,日军第33战队的追击部队就赶到了桂林。当时参战的日军飞行员生井清中尉回忆:“我们在天河机场上空盘旋等待敌机,却久久不见动静,根本没有和敌机交手的机会。地面指挥官固执地认为对香港的攻击是佯攻,直至接到香港的损失情况,才明白上了当。但我们的油料已尽,无法遂行追击任务,只能立即加油,重新起飞去轰炸敌军的基地桂林。很遗憾,当我们到达桂林的时候,却发现敌军早已无影无踪,跑道上只有一架陈旧的运输机。”
安田义人曹长驾驶的隼式战斗机——咦怎么好像刷错了机徽啊?
这一仗以后,斯科特又和隼式硬碰硬打了几仗,但始终没有占到上风。
几次交手以后,斯科特整天琢磨怎么收拾隼式,人都有点儿魔怔了,不得不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幸好,这时候有个日军中的义人帮了他的忙。
日军中当时有“义人”么?
嘿嘿,肯定是,这位就肯定是个不折不扣的义人,因为,这位日本陆军航空队64战队的飞行曹长名字就叫安田义人……
五
安田义人在战争时只是个小曹长,相当于高级士官,要在美国空军里,戴这个军衔也就够给飞行员点烟擦皮鞋的。
就冲这一点,如果日本民族不是那么一根筋,估计二战中的日本飞行员早就都驾机起义投美国空军去了。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二战美军的航空兵,是升官最快的单位,中尉、上尉拿簸箕撮,随便拉出个飞行员就是少校,当个上校都只能算马马虎虎。
产生这种“火箭干部”是因为德国人的一项古怪政策——俘虏中的军官享受比士兵高得多的待遇。与日本人的一根筋不同,德国人是特别的轴,执行政策滴水不漏,一丝不苟。诺曼底登陆以前,要抓美国人德国方面基本只有指望打美国飞机。别说,由于德国空军强悍的战斗力,的确有不少美国人被打了下来。一来二去美国方面知道了德国这个政策,结果,到后期在德国上空飞行的美国飞行员就都变成军官了——这大概可以算是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给被抓美国大兵最后的帮助。
德国人依然将那个可爱的政策坚决贯彻到底,一直执行到战败。
既然在欧洲升官快,亚洲战场也不能不公平不是?于是,德国人的古怪政策弄得和日军作战的美国飞行员也官运亨通。
相比之下日本人那边就太惨了。绝大多数日本飞行员在被打下来的时候,也不过挂着“飞曹”、“伍长”之类无足轻重的头衔。莱城航空队三剑客之一、日本超级王牌飞行员坂井三郎,得到确认的战绩是击落了22架盟军飞机,多次在绝境中死里逃生,打瞎了一只眼仍然坚持升空作战,这样一位传奇人物,直到日本战败前几天,才接到少尉的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