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反方选手自然是以“议和必占人先”,主张忍辱负重的李鸿章为首的一批大臣,他们还是认为应该息事宁人,要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发展经济。因为当时的中国社会通过洋务运动刚有点起色,一旦中日开战,巨大的军费开支必定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使中国重新陷入困境。

  这两个论调都各有各的说服力,双方也没法拿出对自己更有利的论点。那到底打不打呢?先不打,为什么?

  因为当时反战方的代表李鸿章掌管着清朝的军事和外交大权,虽然光绪帝身为一国之君是主战的代表,可惜当时的清朝并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作为清朝后期权力最大的妇女代表西太后慈禧也站在了李鸿章那一边的。然后在日本向朝鲜不断增兵的情况下,清朝却有意示弱,根本没有和日本对抗的意思。

  结果在驻朝清军请求中央政府派兵支援的时候,李鸿章婉言拒绝;日本部队不断骚扰甚至开始攻击驻朝政府军的时候,李鸿章让部队君子动口不动手,最起码不准先动手。

  李鸿章所依据的先不动手原则是万国公例,两国开战,谁先动手,谁就是没有道义的表现,做了不讲道理的事情。

  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是表现出了愤青的心态。你说一路上两行人不小心碰了一下相互道个歉,讲点文明和道理息事宁人啥的还说得过去。可是那小日本当时干的是专职碰瓷的勾当,故意找茬来了,这样还认怂,别人不欺负你还欺负谁?

  当然,李鸿章虽然说不想和日本干架,但还是希望通过其他方法去解开中日部队在朝鲜对峙的局面。到底怎么才能既不打架又能使日本回老家呢?李鸿章想到了鸦片战争的那伙强盗,他觉得自己与强盗们建立起多年的钱财输送关系,也算是合作伙伴了,所以看看能否通过这层关系,以夷制夷,把日本赶回老家。

  李鸿章第一个联系了俄国的驻华公使喀西尼,希望俄国方面给日本施压,让日本从朝鲜撤军回家。其实当时的俄国也是一肚子坏水,鸦片战争阶段就吞并了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俄国与中国接壤,它比日本对中国的土地更流口水,早就想拿下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所以俄国在劝退日本这个问题上是有点支持的,因为日本对朝鲜的入侵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俄国在中国的利益。

  但国际形势并不是简单的过家家,所以俄国也考虑到另一个问题,如果自己通过出兵等强硬态度逼迫日本撤军,很有可能使远东地区的对手英国与日本结盟,反而对自己不利。在这个利字当头的时代,任何结盟都是以利益为前提的,没了利益,朋友马上变成敌人,而且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仗没打多少,利益却占了大头,使英国方面很妒忌很恼火。俄国不想做得了便宜还卖乖那些专门招仇恨的事情,所以思前向后,俄国驻华公使喀西尼给了李鸿章一个这样的答复:

  “我们都是文明人,不能通过野蛮的武力强迫日本方面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只能通过友好的方式劝他们撤兵。”

  然后对于俄国的这个友好的劝退建议,日本理所当然是婉言拒绝。

  李鸿章见俄国搞不定日本,马上又联系了英国方面,英国其实在劝退日本这件事情上也是愿意的,蛋糕就一个,吃的人越多,每人的分量就越少。英国恨不得自己一个人把中国吃掉,所以他也不喜欢日本跑进来分一杯羹。

  但事物的发展总有两面性,所以英国又想到另外一个问题,目前自己的竞争对手俄国正在不断啃着中国这块大蛋糕的东北地区边缘,如果不加节制,俄国的大嘴巴迟早会啃到中国的中原甚至沿海地区,所以英国更希望日本可以通过入侵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从而在俄国的势力范围与自己的入侵区域之间形成一条隔离带,进而堵住俄国的大嘴巴,俄国如果要继续啃中国,起码也要先和日本打上一架。这种不耗费自己一兵一卒就能够遏制俄国与自己争抢在华利益的行为,英国更偏向于纵容日本的行为。

  所以李鸿章与英国方面联系之后的结果是,英国和日本提了个要求,这个要求不是撤兵,而是告诉日本,英国在中国的利益中心是上海,只要将来有一天中日开战,日本不要再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打仗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你爱干嘛干嘛去。

  这下日本爽了,本来还有点担心俄国和英国会给自己施加点压力,结果居然是得到了他们两国的默许,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1894年7月23日一大早,日军迅速闯入朝鲜王宫挟持了国王李熙,然后组织了傀儡政权,以朝鲜国的名义发布命令,授权日军驱逐驻扎在朝鲜的清朝政府军,企图全面控制朝鲜国。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此时的形势已经是我退一步,敌进一尺的局面。兵临城下,只有一战了。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日本想玩大的,所以鬼子们希望通过在朝鲜驻扎的陆军部队把清朝驻军击败,日本海军击败清朝的北洋舰队,把海上的势力范围囊括到自己手中,然后主力部队从山海关登陆,就像清朝当初入关一样实施对中国的侵略。

  清朝部队的计划则是通过陆军把日本的部队限制在朝鲜境内,而北洋舰队则在旅顺和威海卫进行布防,形成高压态势,保障北京地区的安全。

  大战一触即发,平壤战役即将开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