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由于永安城四面环山,不是平原,所以清军的围剿兵力布置并不平均,太平军发现了这一点。1852年4月5日晚上,太平军选择了清军包围势力较弱了古苏冲进行强攻突破,一举成功突围麾军北上。
这下不得了,本来清军就想把太平军困在永安城饿死这帮谋反作乱的混蛋,哪知太平军那么有文化,懂得专挑软柿子捏,在几万名清军的包围下避实就虚,突围跑了。清军马上派出广州副都统乌兰泰带兵追击,清军把永安城围得水泄不通,却在眼皮底下跑了人,这事传回朝廷可是大罪啊。
乌兰泰想着太平军能突围,肯定没命似的往外跑,所以自己就带着几千清军一路往北追,希望追上太平军后杀死一个算一个,也好回朝廷复命。
这种作战思想成了乌兰泰的致命伤。要知道太平军这次突围并不是一味想着逃亡,他们一路跑一路找地方丢些香蕉皮、西瓜皮什么的,再设点陷阱,等待追上来的清军自投罗网,结果乌兰泰的部队进入一个山谷时直接中招,被太平军前后伏击,死伤四五千人,连乌兰泰也受伤而逃。
此后,太平军强攻各州县,从广西打到湖南,一路捷报。
面对成绩,太平军并没有骄傲,还非常注重战后的宣传工作,士兵们按照专业技术分配到了作战部和宣传部,作战部专门打仗,宣传部专门给百姓派发包含着上帝救世和反清号召的洗脑传单,沿途被成功洗脑的饿货们纷纷加入太平军参加反清战争,洪教主的军事实力一下子猛涨。
为了提升队伍的作战能力,洪教主再次对军队的作战方式进行优化调整。
太平军中有着一大批曾经从事挖煤工作的百姓,他们有着打洞和挖地道的专业技术,这一群体被编制成太平军的“土营”,专门负责打地道战。那些难以攻破的城墙全部由“土营”通过挖地道的形式进行城墙的底部贯通,然后放置炸药进行墙体爆破。这种进攻方式令清军措施不及,也使太平军在与清军的博弈过程中占到了很多便宜,其中武昌城就是因为城墙被“土营”成功爆破而攻陷的。
除了“土营”外,太平军在攻克岳州(湖南岳阳)的时候缴获了大批的军火和船只,顺势组建了“水营”,从此太平军水上、地上和地下三路齐攻,一路攻克了清朝统治的多个地区,并且占据了长江中游的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武汉。
→这时的太平军已经发展到了近20万人,当然,这20万不全是打仗的兵,其中很大一部分的随军家属,考虑到那么多人拖家带口地造反也不方便,洪教主打算打下一座大城安顿好各位兄弟家属,形成一个与清朝对抗的基地,再杀清军一个片甲不留。
这个基地,洪教主思前想后,最终选定了南京。
1853年2月10日,太平军放弃武汉直奔南京。
当然,为了践行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甭想得到的思想精神,洪教主在走之前给武汉点了把火,大火烧了三个多月,武汉文明付之一炬,全城百姓流离失所。这种做法是要给予谴责的。
3月19日,太平军攻入南京城,正式定都,改南京为天京,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体系,这就是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天朝。
随后,太平军乘胜追击,攻克了仪征、金山、镇江、瓜洲、扬州等地。然后通过“水营”的沟通,天京、镇江、扬州就连成了统一的防御体系,把清朝的政府水路运输给一刀两断,天京此时所处的位置,使太平军即可北伐中原,又可以继续往东去攻打江浙地区,被动挨打的局面终于结束,军事和政治相对稳定的天朝开始了。
从开始到结束,太平天国在清朝的夹缝中生存了15年,比较短命。除了清朝在不间断地对其进行各种围剿工作外,天朝自身也存在着各种问题导致了政权的不长久。它的灭亡,我综合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76章 治国并不是中西结合疗效就好
清朝发展到了这个时候,社会百姓经历了第一**战争的荼毒,已经病入膏肓,所以才激起了各种农民起义。洪秀全所统领的太平军取得起义的初步胜利定都天京后,为了显示自己与清政府的区别,他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改革,希望能够在其统治范围内开个药方,治治这个动荡的社会。
既然自己建立了一个小朝代,那就不能沿用清朝的那一套老办法来治国,所以洪秀全结合了基督教的教义与历朝农民起义所倡导的“等贵贱、均贫富”的思想杂交出了一个新的制度——《天朝田亩制度》。
这个制度有点类似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形态,土地国有、工商业国营,人人有饭吃、有田耕、有房住,生活资料平均分配等等。
这项政策的结果在当时是理所当然实施不了的。
为什么?按照我们所学习的社会发展进化历程,从古至今的社会体制是这样进化的:
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因为满洲入关初期啥都不懂,而且还搞了点奴隶制社会的那些倒退历史的破事儿,所以清朝这几百年,也可以说只是从奴隶制社会末期发展到了封建主义社会的后期,结果给资本主义开始入侵了。
这下不得了,本来清军就想把太平军困在永安城饿死这帮谋反作乱的混蛋,哪知太平军那么有文化,懂得专挑软柿子捏,在几万名清军的包围下避实就虚,突围跑了。清军马上派出广州副都统乌兰泰带兵追击,清军把永安城围得水泄不通,却在眼皮底下跑了人,这事传回朝廷可是大罪啊。
乌兰泰想着太平军能突围,肯定没命似的往外跑,所以自己就带着几千清军一路往北追,希望追上太平军后杀死一个算一个,也好回朝廷复命。
这种作战思想成了乌兰泰的致命伤。要知道太平军这次突围并不是一味想着逃亡,他们一路跑一路找地方丢些香蕉皮、西瓜皮什么的,再设点陷阱,等待追上来的清军自投罗网,结果乌兰泰的部队进入一个山谷时直接中招,被太平军前后伏击,死伤四五千人,连乌兰泰也受伤而逃。
此后,太平军强攻各州县,从广西打到湖南,一路捷报。
面对成绩,太平军并没有骄傲,还非常注重战后的宣传工作,士兵们按照专业技术分配到了作战部和宣传部,作战部专门打仗,宣传部专门给百姓派发包含着上帝救世和反清号召的洗脑传单,沿途被成功洗脑的饿货们纷纷加入太平军参加反清战争,洪教主的军事实力一下子猛涨。
为了提升队伍的作战能力,洪教主再次对军队的作战方式进行优化调整。
太平军中有着一大批曾经从事挖煤工作的百姓,他们有着打洞和挖地道的专业技术,这一群体被编制成太平军的“土营”,专门负责打地道战。那些难以攻破的城墙全部由“土营”通过挖地道的形式进行城墙的底部贯通,然后放置炸药进行墙体爆破。这种进攻方式令清军措施不及,也使太平军在与清军的博弈过程中占到了很多便宜,其中武昌城就是因为城墙被“土营”成功爆破而攻陷的。
除了“土营”外,太平军在攻克岳州(湖南岳阳)的时候缴获了大批的军火和船只,顺势组建了“水营”,从此太平军水上、地上和地下三路齐攻,一路攻克了清朝统治的多个地区,并且占据了长江中游的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武汉。
→这时的太平军已经发展到了近20万人,当然,这20万不全是打仗的兵,其中很大一部分的随军家属,考虑到那么多人拖家带口地造反也不方便,洪教主打算打下一座大城安顿好各位兄弟家属,形成一个与清朝对抗的基地,再杀清军一个片甲不留。
这个基地,洪教主思前想后,最终选定了南京。
1853年2月10日,太平军放弃武汉直奔南京。
当然,为了践行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甭想得到的思想精神,洪教主在走之前给武汉点了把火,大火烧了三个多月,武汉文明付之一炬,全城百姓流离失所。这种做法是要给予谴责的。
3月19日,太平军攻入南京城,正式定都,改南京为天京,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体系,这就是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天朝。
随后,太平军乘胜追击,攻克了仪征、金山、镇江、瓜洲、扬州等地。然后通过“水营”的沟通,天京、镇江、扬州就连成了统一的防御体系,把清朝的政府水路运输给一刀两断,天京此时所处的位置,使太平军即可北伐中原,又可以继续往东去攻打江浙地区,被动挨打的局面终于结束,军事和政治相对稳定的天朝开始了。
从开始到结束,太平天国在清朝的夹缝中生存了15年,比较短命。除了清朝在不间断地对其进行各种围剿工作外,天朝自身也存在着各种问题导致了政权的不长久。它的灭亡,我综合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76章 治国并不是中西结合疗效就好
清朝发展到了这个时候,社会百姓经历了第一**战争的荼毒,已经病入膏肓,所以才激起了各种农民起义。洪秀全所统领的太平军取得起义的初步胜利定都天京后,为了显示自己与清政府的区别,他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改革,希望能够在其统治范围内开个药方,治治这个动荡的社会。
既然自己建立了一个小朝代,那就不能沿用清朝的那一套老办法来治国,所以洪秀全结合了基督教的教义与历朝农民起义所倡导的“等贵贱、均贫富”的思想杂交出了一个新的制度——《天朝田亩制度》。
这个制度有点类似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形态,土地国有、工商业国营,人人有饭吃、有田耕、有房住,生活资料平均分配等等。
这项政策的结果在当时是理所当然实施不了的。
为什么?按照我们所学习的社会发展进化历程,从古至今的社会体制是这样进化的:
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因为满洲入关初期啥都不懂,而且还搞了点奴隶制社会的那些倒退历史的破事儿,所以清朝这几百年,也可以说只是从奴隶制社会末期发展到了封建主义社会的后期,结果给资本主义开始入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