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来对北宋有一丝寄望的百姓彻底绝望了,本来还想着换了皇帝能有好日子过,原来都是一个鸟样,各地受苦受难的百姓纷纷起义,特别是在政权交接的时期,节度使们又给“请”到中央上班,内部接管空虚之时,大大小小的起义不断,令社会更加混乱。本来老赵是希望通过统一各国,使社会稳定,反而因为管理不当,激化了矛盾,导致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这些苛捐杂税征收到中央后到底用到了什么地方?史书上有这样的解释。

  北宋的税收,主要用到了三个方面。

  第一、维稳费用。北宋的维稳费用不是治安联防费,它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始祖。我长这么大就佩服两样东西,一个是爱因斯坦的智商,第二就是说这句话的人的脸皮。虽然这句话说在了北宋的几百年后,但同样适用于当时。

  北宋与辽国的和平,是建立在每年20万匹绢,10万两银子的基础上的。这算是北宋“维稳”的经费,但不是全部。后来北宋与夏国的战后有着同样的和平协议,每年花费在两个国家的“维稳”费用就需要十万两银子和数十万匹绢。这是其中的一笔征税开支。

  第二、工资福利。老赵掌权初期,政府的公务员数量只有大概五千人左右,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比较精简的。而且当时的北宋政府已经制定了公务员的领导与非领导职务(官职名称与职务分裂的官与差遣制度),你到政府当官,多少年工龄一到自然升职,工资也自然涨。

  由于这种制度内的官职是不用竞争的,老油条就是爷,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晋升环境吸引了大批寒窗苦读的学子前来报考。到了公元1054年的时候,北宋的公务员数量已经超过了2万人,财政用于公务员工资福利也涨了几倍。

  除了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外,部队的军费也是一大开销,宋朝初期,军队人数已经有22万,到了后期,部队人数涨到了125万。2万的公务员和125万的军人就是北宋税收的一大支出,或者说一大负担也不为过。

  第三、祭祀、佛寺、赏赐。这部分都是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产物,无论那个朝代那个政府都是不可或缺的,北宋也是一样。

  这三方面的主要开支,促使了北宋政府使劲剥削百姓的民脂民膏,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北宋末年的大小起义不断,官逼民反的*即将来临。

  ☆、第39章 投其所好的一代宗师

  公元1100年,北宋的本不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啥事那么大动静?原来是年仅25岁的皇帝宋哲宗挂掉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宋哲宗唯一的儿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换句话说哲宗并没有留下后代来接班当皇帝。

  天下不可一日无君,当时朝廷只好挑选他的兄弟来接任皇位。经过一番讨论,最后选择了哲宗的小弟弟赵佶当皇帝。

  赵佶就是宋徽宗,历史上昏君的杰出代表人物。虽说是昏君,但他也不是一无是处,徽宗的字写得不错,独创了“瘦金体”这一字体,看起来非常飘逸灵动。除此之外,他画画也不错,还有骑马、射箭、踢足球(蹴鞠)什么的样样精通,但是就是不会当皇帝。这样的“杰出人物”上台,北宋灭亡指日可待。难怪电闪雷鸣,乌云蔽日,这昏君执掌天下,还容得下青天吗?

  当然,仅靠一个徽宗,毁掉北宋偌大一个皇朝似乎能力有所不足。皇帝要治理国家,需要贤臣辅助,要毁掉国家,则要奸臣搀和。

  这个奸臣,就是蔡京。

  蔡京是个政治投机者,也就是俗称的墙头草,哪边都可以长。

  当时皇帝重用王安石变法,小蔡就表示坚决拥护中央的变法决定。元祐时期皇帝准许司马光积极推翻新法,小蔡马上把新法骂得一文不值。后来绍圣时期,新法得势,小蔡马上对其表现出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蔡京,就是厚黑学的代言人。

  不过小蔡的仕途也不是一路青云,宋徽宗上台不久,守旧派给他穿小鞋,他给停职放长假在浙江杭州休息。虽然小蔡没上班,但他一直留意着中央的一举一动,希望有朝一日找到机会重返朝廷,杀你个天翻地覆。

  所以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是真理,尽管我不太喜欢把好句用在坏人身上,但小蔡的表现,却是这句话的真实体现。

  小蔡不但两面派的内功深厚,而且书法的功力也不浅,这是他的软件优势。识时务的他留意到一件事情,当朝皇帝宋徽宗,也是非常喜欢写字、画画,当然也喜欢收藏字画,据说《清明上河图》这幅名作的第一位收藏者就是徽宗。

  小蔡一拍大腿:“这实在是天助我也,我一定要投其所好,靠我一手好字,重写北宋政坛!”

  说干就干!当时的杭州的文化艺术气息氛围浓厚,文艺青年扎堆,书画佳作也自然满大街,宋徽宗作为一个书画艺术爱好者,经常派手下的太监来杭州地区收集佳作。小蔡抓住了这个机会,每次收书画的太监一来,必定满汉全席招待,把上面来的人伺候得服服帖帖。

  酒过三巡,小蔡抓住机会拿出自己的书法作品给太监观看:

  “哥,您看这幅作品,皇上喜欢不?”

  太监:“好,好,想不到蔡兄弟不但懂吃、懂玩,舞文弄墨也有一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