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外商一到,看到中原果然是富庶之地,处处一派繁华景象,就连去饭店吃饭,外商来了都一律免费。隋炀帝说:“我这不差钱,你们尽管吃,算我的。”
但隋炀帝忽略了一个问题,一般集市或热闹的节日庆典,人多的地方和日子,也是中华历朝第一大帮派集中外出跑业务的时候。
这个帮,姓“丐”。
据说当时交易日集市上的树木都要缠绕名贵的丝绸用以装饰,以显示出街道的华贵、气派。但偏偏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一帮衣不蔽体的丐帮弟子也聚众在街上跑业务,主攻业务对象还是外商。
老外觉得很矛盾,中原那么多的丝绸都绑在树上,也不给那些没衣服穿的乞丐做衣服,这个国家到底怎么了?
此时我想到了喜剧演员史提芬·周在出演影视作品《武状元苏乞儿》快要结尾时与皇帝的一段对白:
皇帝问苏乞儿:“丐帮弟子成千上万,你一天不解散丐帮,叫我如何安心?”
苏乞儿对曰:“皇上,丐帮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决定而是由你决定的。”
皇帝曰:“什么意思?”
苏乞儿翻了翻白眼,叹气说:“皇上,敢问天下国家民安,百姓丰衣足食,谁又愿意去当乞丐呢?”
的确,国泰民安、丰衣足食,是“装”不出来的。
第四、他还是个建筑家
隋炀帝在位时,主持兴和修建了多个大型建筑群,建都城、修长城。其实形象工程在哪个朝代都是需要的。不过当时的隋朝,没有推土机和搅拌机,人力耗费极大,每项工程需要人力过百万!
哪找那么多人?还不是农民。
不幸的是,隋炀帝是个建筑家,但却不是个农业家。每项工程征用农民干活时,都没有考虑到农时需要,百万百万的农民被征用去干水泥工,谁来种田,导致了当时粮食的大幅度减产。没饭吃了,还要干那么重的苦力,大批被征用的农民在干活中累死。
确实是少有的暴君!
☆、第22章 伪军事家瞎打仗 劳民伤财引灭亡
隋炀帝爱打仗,但他在位那么多年,只对外攻打了一个国家,而且打了三次还打不下来。这是国家叫高丽,不是现在的Korea。当时的高丽,位置在今天中国的辽宁东部、吉林中部和朝鲜北部。
攻打高丽的战争在三年里进行了三次,每次动用军队和民众超过两百万人。
第一战,公元612年,水陆两军齐攻,战线打到了平壤附近,最后大败。
第二战,次年,战况相持不下,最后礼部尚书杨玄感居然起兵反叛,隋炀帝撤军。
第三战,再次年,大家都打累了,而且这个时候隋朝国内的农民大起义开始,高丽投降,终于不用打了,回朝吧。
高丽的战争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部分农民因为打仗而没有时间种田,国家的粮食也连连欠产,百姓吃不饱饭,国家的钱又拿去做军费了,社会经济一落千丈,大家都憋屈了,反了吧。
又是官逼民反,首反在受到战争负担最重的山东地区爆发,史称“长白山起义”,山东好汉打响反隋的头炮,其他地区纷纷响应。最后的起义军形成了三大主力。
主力一:河北起义军
河北起义军的老大叫窦建德,在河北、山东交易一带和隋朝干架,最后击退隋朝军队,占据了河北大部分地区割据一方,建国号为夏,窦建德自立夏王。
主力二:江淮起义军
江淮起义军的本来也是长白山起义军的一支,后来队伍分开向淮南发展,收编了江淮地区的众多起义势力,攻克了隋朝的江苏高邮北、安徽和县、江苏南京登记,控制了江淮的大片地区。
主力三:瓦岗起义军
瓦岗是三大主力里面力量最强大的一支,创始人是原来隋朝东部一个县城掌管司法的小官翟让,因为犯法被判死刑立即执行,后来给逃走了。
死囚逃走,不死就反吧。公元611年,翟让在瓦岗寨起义,不久贵族李密来投奔,李密这个兄弟会搞关系,一来就招揽了许多小股势力的起义军,充实了起义军的数量,打了几场胜仗,又攻下一个隋朝的粮仓,开仓赈济饥民。
当时的社会,兵荒马乱,老百姓食不果腹,当然是谁给饭吃跟谁干了,李密一下子收编了十万饥民入军。所谓借花献佛,就是如此道理。
这时的瓦岗起义军被李密这哥们搞得有声有色,令创始人翟让自愧不如,这个CEO还是让李密你来做吧。
自此,李密掌管瓦岗起义军,屡败政府军,最后直逼到洛阳城下,声威大震。
可惜的是,最坚硬的堡垒也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李密取得了一定战绩和声望之后,想的不是如何继续打赢这场起义之战,而是发起了他的皇帝梦。
一个人在遥望权欲的时候,往往就开始多疑,想的不是如何争取,而时看看有谁会威胁到他未来的皇位。
哎呦我的妈啊,翟让有那么好心把江山给我?不就是想借我的能力打了天下再干掉我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嘛。你最可疑,先拿你开刀了翟让兄弟。
说干就干,李密杀害了翟让,弟兄们们看到李密是一个如此忘恩负义之徒。翟让给与了他权利,结果他还过河拆桥,这样的人哪能当老大,瓦岗军内部军心混乱,争权斗势四起,内部瓦解了,队伍就逐渐走向没落了。
但隋炀帝忽略了一个问题,一般集市或热闹的节日庆典,人多的地方和日子,也是中华历朝第一大帮派集中外出跑业务的时候。
这个帮,姓“丐”。
据说当时交易日集市上的树木都要缠绕名贵的丝绸用以装饰,以显示出街道的华贵、气派。但偏偏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一帮衣不蔽体的丐帮弟子也聚众在街上跑业务,主攻业务对象还是外商。
老外觉得很矛盾,中原那么多的丝绸都绑在树上,也不给那些没衣服穿的乞丐做衣服,这个国家到底怎么了?
此时我想到了喜剧演员史提芬·周在出演影视作品《武状元苏乞儿》快要结尾时与皇帝的一段对白:
皇帝问苏乞儿:“丐帮弟子成千上万,你一天不解散丐帮,叫我如何安心?”
苏乞儿对曰:“皇上,丐帮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决定而是由你决定的。”
皇帝曰:“什么意思?”
苏乞儿翻了翻白眼,叹气说:“皇上,敢问天下国家民安,百姓丰衣足食,谁又愿意去当乞丐呢?”
的确,国泰民安、丰衣足食,是“装”不出来的。
第四、他还是个建筑家
隋炀帝在位时,主持兴和修建了多个大型建筑群,建都城、修长城。其实形象工程在哪个朝代都是需要的。不过当时的隋朝,没有推土机和搅拌机,人力耗费极大,每项工程需要人力过百万!
哪找那么多人?还不是农民。
不幸的是,隋炀帝是个建筑家,但却不是个农业家。每项工程征用农民干活时,都没有考虑到农时需要,百万百万的农民被征用去干水泥工,谁来种田,导致了当时粮食的大幅度减产。没饭吃了,还要干那么重的苦力,大批被征用的农民在干活中累死。
确实是少有的暴君!
☆、第22章 伪军事家瞎打仗 劳民伤财引灭亡
隋炀帝爱打仗,但他在位那么多年,只对外攻打了一个国家,而且打了三次还打不下来。这是国家叫高丽,不是现在的Korea。当时的高丽,位置在今天中国的辽宁东部、吉林中部和朝鲜北部。
攻打高丽的战争在三年里进行了三次,每次动用军队和民众超过两百万人。
第一战,公元612年,水陆两军齐攻,战线打到了平壤附近,最后大败。
第二战,次年,战况相持不下,最后礼部尚书杨玄感居然起兵反叛,隋炀帝撤军。
第三战,再次年,大家都打累了,而且这个时候隋朝国内的农民大起义开始,高丽投降,终于不用打了,回朝吧。
高丽的战争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部分农民因为打仗而没有时间种田,国家的粮食也连连欠产,百姓吃不饱饭,国家的钱又拿去做军费了,社会经济一落千丈,大家都憋屈了,反了吧。
又是官逼民反,首反在受到战争负担最重的山东地区爆发,史称“长白山起义”,山东好汉打响反隋的头炮,其他地区纷纷响应。最后的起义军形成了三大主力。
主力一:河北起义军
河北起义军的老大叫窦建德,在河北、山东交易一带和隋朝干架,最后击退隋朝军队,占据了河北大部分地区割据一方,建国号为夏,窦建德自立夏王。
主力二:江淮起义军
江淮起义军的本来也是长白山起义军的一支,后来队伍分开向淮南发展,收编了江淮地区的众多起义势力,攻克了隋朝的江苏高邮北、安徽和县、江苏南京登记,控制了江淮的大片地区。
主力三:瓦岗起义军
瓦岗是三大主力里面力量最强大的一支,创始人是原来隋朝东部一个县城掌管司法的小官翟让,因为犯法被判死刑立即执行,后来给逃走了。
死囚逃走,不死就反吧。公元611年,翟让在瓦岗寨起义,不久贵族李密来投奔,李密这个兄弟会搞关系,一来就招揽了许多小股势力的起义军,充实了起义军的数量,打了几场胜仗,又攻下一个隋朝的粮仓,开仓赈济饥民。
当时的社会,兵荒马乱,老百姓食不果腹,当然是谁给饭吃跟谁干了,李密一下子收编了十万饥民入军。所谓借花献佛,就是如此道理。
这时的瓦岗起义军被李密这哥们搞得有声有色,令创始人翟让自愧不如,这个CEO还是让李密你来做吧。
自此,李密掌管瓦岗起义军,屡败政府军,最后直逼到洛阳城下,声威大震。
可惜的是,最坚硬的堡垒也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李密取得了一定战绩和声望之后,想的不是如何继续打赢这场起义之战,而是发起了他的皇帝梦。
一个人在遥望权欲的时候,往往就开始多疑,想的不是如何争取,而时看看有谁会威胁到他未来的皇位。
哎呦我的妈啊,翟让有那么好心把江山给我?不就是想借我的能力打了天下再干掉我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嘛。你最可疑,先拿你开刀了翟让兄弟。
说干就干,李密杀害了翟让,弟兄们们看到李密是一个如此忘恩负义之徒。翟让给与了他权利,结果他还过河拆桥,这样的人哪能当老大,瓦岗军内部军心混乱,争权斗势四起,内部瓦解了,队伍就逐渐走向没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