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为了转变政府工作作风,刘裕上台后,充分发扬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优良传统,把不干活的官该赶的赶,该杀的杀。这方面他是做得比较好的,甚至他的亲信、功臣只要出现有贪污受贿等行为的也统统打屁股,轻的打到做不了官,重的直接打死。可谓铁面无私。
同时,刘裕注重招录寒人做公务员。什么是寒人?出身微寒之人。很多朝代都一样,没关系就当不了官,所谓“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就是这个意思。好位置肯定是给谁谁的谁来坐,导致政府臃肿且无能。而刘裕上台改变了这一局面,通过“九品中正制”来任用贤人,还重用出身微寒的人。官位能者居之,实现了政府职能的高效运作。
不但如此,他还把部分属于国家的土地、山林、湖泽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让百姓自由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同时规范税收管理,降低税收幅度,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增加了百姓的收入。
这几项政策能在千年以前就实施,说明刘裕确实是一位明君,这种制度的贯彻落实也确实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可惜好人不长命,刘裕只当了两年皇帝就归天了,他儿子文帝当接班后对他爹的政策是全力支持,使社会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元嘉之治”。
不过到了元嘉后期,大家安居乐业久了,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观念再次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社会人口再次饱和,社会压力日渐增大。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刘宋政府内部又开始干起争抢皇位的事情,文帝给他长子刘劭干掉,刘劭称帝。然后刘劭又给他弟弟刘骏干掉。对于这种皇权争霸战,群众中的创作型歌手又开始自弹自唱:“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
皇室内部玩着你杀我,我杀你的游戏,宗室其他皇叔、皇爷也相互开干,内战连年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们都在争皇位,谁有空管天下,皇位没到手,谁想管天下,没人管天下,天下如何安稳,百姓又起义了。
刘宋末年,皇帝的儿子们和叔叔伯伯们展开大混战,大权集中将军萧道成手中,公元479年,大权在握的萧道成废了当时的皇帝,自立为齐高帝,国号齐,史称南齐或萧齐。刘宋灭亡。
这就是南朝宋、齐、梁、陈的四个小时代开端。
齐国的灭亡由农民起义点火,当时的农民军兄弟队伍还不少,发展到了三万多人,由唐宇担任造反总队长,公元486年攻占了今天的浙江杭州,还自立称帝,国号为吴。
齐国就在这种小打小闹,大吵大闹的起义声中渐渐衰落,公元501年,时任雍州刺史萧衍率兵进入建康。大队人马进入首都。意图不是很明显嘛,当时的皇帝不敢怠慢,马上封了他一个大司马录尚书,第二年封他做个相国,晋爵梁王。再过不久,萧衍实在坐不住了,自立为梁武帝,国号梁,史称萧梁。我们姑且称呼梁武帝为小梁。
那么这个萧梁又是怎么灭亡的呢?
其实小梁还是懂点历史的,他知道之前几个小朝代的灭亡都是因为儿子杀老子,兄弟残杀,社会道德问题严重。所以他一上台就马上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首先给予了皇室贵族优厚的待遇,但不给权力。我当皇帝,给你们吃好喝好,你别再想自立为王这种乱七八糟的事情。
其次提倡儒学和佛教的普及教育,教育广大百姓子民要相亲相爱,不要整天想着打打杀杀。要清心寡欲、宁静致远、上善若水、大爱无疆等等。同时他还建了许多寺庙,让大家有空拜拜佛、求求经,寻求心灵的一份宁静。
不仅如此,小梁还好几次跑到寺庙里面做寺奴,企图以实际行动感化世人。当然,皇帝来到寺庙自然也没人敢叫他干活,估计纯粹就是在皇宫吃撑了去寺庙斋戒一下。
皇帝跑去当和尚了,不,还是卖身给和尚当干活的杂工,谁来管理国家大事?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啊,没办法,大臣又大家凑钱把小梁给赎出来,让寺庙开好*,然后去财务部报销赎金。
皇帝的以身作则,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社会道德的回归。但是小梁忘记了一件事情,社会的发展、百姓的安居乐业要的不仅仅是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也很重要,所以我们现代社会都要求两种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小梁同志虽然全力主抓精神文明建设,可惜物质文明没有跟上,社会经济日益颓废。百姓是人,颂经拜佛是为了祈求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而不是真的要升天成佛。饭都吃不饱,谁和你讲道德?社会打、砸、抢依然满街都是,这是没有两手抓、两手硬的后果。
小梁同志后期,东魏大将侯景带了十万兵跑来投降,小梁同志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的部队马上可以充实多十万军力了,以高规格的仪式接受了侯景的降兵。哪知道侯景投降后马上又叛变,围攻建安城。
这时候小梁同志主抓的精神文明工作成效出来了,他的子孙们在这场皇城被围攻战中充分展示了儒家的和平相处思想和佛家的慈悲为怀学说,统统拥兵不救。
结果建康城被侯景的十万兵围了三个多月,断水断粮,连同小梁同志在城内的十万子民都饿着肚子去见了佛祖。
侯景见皇城内的城内百姓一个个升天升得差不多了,一声令下:“小子们,给我上。”军队进城大力实施“三光”政策,建康城马上沦陷。侯景自立为帝,国号汉。
同时,刘裕注重招录寒人做公务员。什么是寒人?出身微寒之人。很多朝代都一样,没关系就当不了官,所谓“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就是这个意思。好位置肯定是给谁谁的谁来坐,导致政府臃肿且无能。而刘裕上台改变了这一局面,通过“九品中正制”来任用贤人,还重用出身微寒的人。官位能者居之,实现了政府职能的高效运作。
不但如此,他还把部分属于国家的土地、山林、湖泽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让百姓自由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同时规范税收管理,降低税收幅度,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增加了百姓的收入。
这几项政策能在千年以前就实施,说明刘裕确实是一位明君,这种制度的贯彻落实也确实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可惜好人不长命,刘裕只当了两年皇帝就归天了,他儿子文帝当接班后对他爹的政策是全力支持,使社会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元嘉之治”。
不过到了元嘉后期,大家安居乐业久了,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观念再次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社会人口再次饱和,社会压力日渐增大。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刘宋政府内部又开始干起争抢皇位的事情,文帝给他长子刘劭干掉,刘劭称帝。然后刘劭又给他弟弟刘骏干掉。对于这种皇权争霸战,群众中的创作型歌手又开始自弹自唱:“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
皇室内部玩着你杀我,我杀你的游戏,宗室其他皇叔、皇爷也相互开干,内战连年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们都在争皇位,谁有空管天下,皇位没到手,谁想管天下,没人管天下,天下如何安稳,百姓又起义了。
刘宋末年,皇帝的儿子们和叔叔伯伯们展开大混战,大权集中将军萧道成手中,公元479年,大权在握的萧道成废了当时的皇帝,自立为齐高帝,国号齐,史称南齐或萧齐。刘宋灭亡。
这就是南朝宋、齐、梁、陈的四个小时代开端。
齐国的灭亡由农民起义点火,当时的农民军兄弟队伍还不少,发展到了三万多人,由唐宇担任造反总队长,公元486年攻占了今天的浙江杭州,还自立称帝,国号为吴。
齐国就在这种小打小闹,大吵大闹的起义声中渐渐衰落,公元501年,时任雍州刺史萧衍率兵进入建康。大队人马进入首都。意图不是很明显嘛,当时的皇帝不敢怠慢,马上封了他一个大司马录尚书,第二年封他做个相国,晋爵梁王。再过不久,萧衍实在坐不住了,自立为梁武帝,国号梁,史称萧梁。我们姑且称呼梁武帝为小梁。
那么这个萧梁又是怎么灭亡的呢?
其实小梁还是懂点历史的,他知道之前几个小朝代的灭亡都是因为儿子杀老子,兄弟残杀,社会道德问题严重。所以他一上台就马上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首先给予了皇室贵族优厚的待遇,但不给权力。我当皇帝,给你们吃好喝好,你别再想自立为王这种乱七八糟的事情。
其次提倡儒学和佛教的普及教育,教育广大百姓子民要相亲相爱,不要整天想着打打杀杀。要清心寡欲、宁静致远、上善若水、大爱无疆等等。同时他还建了许多寺庙,让大家有空拜拜佛、求求经,寻求心灵的一份宁静。
不仅如此,小梁还好几次跑到寺庙里面做寺奴,企图以实际行动感化世人。当然,皇帝来到寺庙自然也没人敢叫他干活,估计纯粹就是在皇宫吃撑了去寺庙斋戒一下。
皇帝跑去当和尚了,不,还是卖身给和尚当干活的杂工,谁来管理国家大事?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啊,没办法,大臣又大家凑钱把小梁给赎出来,让寺庙开好*,然后去财务部报销赎金。
皇帝的以身作则,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社会道德的回归。但是小梁忘记了一件事情,社会的发展、百姓的安居乐业要的不仅仅是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也很重要,所以我们现代社会都要求两种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小梁同志虽然全力主抓精神文明建设,可惜物质文明没有跟上,社会经济日益颓废。百姓是人,颂经拜佛是为了祈求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而不是真的要升天成佛。饭都吃不饱,谁和你讲道德?社会打、砸、抢依然满街都是,这是没有两手抓、两手硬的后果。
小梁同志后期,东魏大将侯景带了十万兵跑来投降,小梁同志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的部队马上可以充实多十万军力了,以高规格的仪式接受了侯景的降兵。哪知道侯景投降后马上又叛变,围攻建安城。
这时候小梁同志主抓的精神文明工作成效出来了,他的子孙们在这场皇城被围攻战中充分展示了儒家的和平相处思想和佛家的慈悲为怀学说,统统拥兵不救。
结果建康城被侯景的十万兵围了三个多月,断水断粮,连同小梁同志在城内的十万子民都饿着肚子去见了佛祖。
侯景见皇城内的城内百姓一个个升天升得差不多了,一声令下:“小子们,给我上。”军队进城大力实施“三光”政策,建康城马上沦陷。侯景自立为帝,国号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