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八股文更是典型的形式大于内容的文体,文章的每个段落被死死地固定在八个段落内,连字数也有一定的限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清朝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唐伯虎粉丝,名叫尤侗,字西堂。他非常崇拜唐伯虎,还专门去过唐伯虎的故居凭吊过他。这位老先生和唐伯虎基本属于一路人,文风不拘一格,行为放荡,和唐伯虎极为相似。他从《西厢记》戏词里面,挑了一句张生唱词“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用八股文的形式进行讲解什么是八股文。在乾隆朝传唱一时,甚至被选入了八股文教科书《制艺丛话》。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
想双文之目成,情以转而通焉。(破题)盖秋波非能转,情转之也。然则双文虽去,其犹有未去者存哉。(承题)张生若曰:世之好色者,吾知之矣。来相怜,去相捐也。此无他,情动而来,情静而去耳。钟情者正于将尽之时,露其微动之色,故足致人思焉。(起讲)有如双文者乎?(出题)
最可念者,啭莺声于花外,半晌方言,而今余音歇矣。乃口不能传者,目若传之。(第一股)更可恋者,观玉趾于残红,一步渐远,而今香尘灭矣。乃足不能停者,目若停之。(第二股。以上起二股)吾不知未去之前,秋波何属。或者垂眺于庭轩,纵观于花柳,不过良辰美景,偶尔相遭耳。犹是庭轩已隔,花柳方移,而婉兮清扬,忽徘徊其如送者奚为乎?所云含睇宜笑,转正有转于笑之中者。虽使觏修矑于觌面,不若此际之销魂矣。(第三股)吾不知既去之后,秋波何往。意者凝眸于深院,掩泪于珠帘,不过怨粉愁香,凄其独对耳。唯是深院将归,珠帘半闭,而嫣然美盼,似恍惚其欲接者奚为乎?所云渺渺愁余,转正有转于愁之中者。
虽使关羞目于灯前,不若此时之心荡矣。(第四股。以上中二股)此一转也,以为无情耶?转之不能忘情可知也。以为有情耶?转之不为情滞又可知也。人见为秋波一转,而不见彼之心思有与为之一转者。吾即欲流睐相迎,其如一转之不易受何?(第五股)此一转也,以为情多耶?吾之惜其止此一转也。以为情少耶?吾又恨其余此一转达也。彼知为秋波一转,而不知吾之魂梦有与为千万转者。吾即欲闭目不窥,其如一转之不可却何!(第六股。以上后二股)噫嘻!招楚客于三年,似曾相识。(第七股)得汉宫之一顾,无可奈何!(第八股。以上末二股)有双文之秋波一转,宜小生之眼花撩乱也哉!抑老僧四壁画西厢,而悟禅恰在个中。盖一转者,情禅也,参学人试于此下一转语!(收结)
由此,我们不妨对照一下唐伯虎的八股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功名阶段的唐伯虎写的八股文其实更中规中矩。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传者引圣人自警之词,著新民之本也。(破题)夫自新而不已其功,圣人所以自警者至矣。新民之本,不既立矣乎?今夫所谓新民者,岂假刑驱而势迫哉?亦本诸身而已。(承题)汤之盘铭有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者,岂不以德之当明,犹身之当洁也?(原题)人患迷而不悟耳。有能感触于夜气之清,而奋发于一日之际,知天理为吾之固有,而人欲为吾之本无也。(起讲)静以存之,使虚灵之不昧者,有以复其本然之正;动以察之,使利欲之相攻者,有以去其旧染之污。(起二股)则心之奋发者,此为之机;而攻之黾勉者,已有其地矣。(中二股)但理本难明而易晦,功病锐始而怠终。(过接)又必心有常主,而一念不容于少懈;力有常存,而一息罔敢以或忘。(束二股)日日存养,又日亦此存养也。凡求复夫天理之正者,搊搊乎唯日之不足矣。
日日省察,又日亦此省察也。凡求胜夫人欲之私者,凛凛乎若检之不及矣。(后二股)是日之继今,而来者无穷,而功之与日俱敏者无穷;功之与日俱敏者无穷,而德之与日俱新者亦无穷。圣敬所以日跻,而九围所以用式者,皆是道也。(结语)
在诗词歌赋上,也即对付台阁体上,前期的唐伯虎极为认真地学习了《昭明文选》。《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死后谥“昭明”)组织文人共同编选。书中选录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不选经子,史书中也只略选“综辑辞采”,“错比文华”的论赞,只有“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者方可入为文学作品。在艺术形式上,尤注重骈俪、华藻。其中楚辞、汉赋和六朝骈文占有相当比重,诗歌则多选对偶严谨的颜延之、谢灵运等人作品,陶渊明等平易自然的作品则入选较少。唐代以诗赋取士,士子必须精通《文选》与《五经》。至宋代更有“文章祖宗”民间尚传谣曰:文选烂、秀才半。
这时的唐伯虎选择《昭明文选》的原因也是为了八股取士,这可以从该书的选文标准上看出,这本书不管你的思想内容是什么,用典要多、辞藻要华丽、脂粉气要浓。而唐伯虎的诗文即有这一特点。例如他最典型的作品《金粉福地赋》(详见附录)比起《昭明文选》的内容来就不遑多让,辞藻华丽多彩、声律对偶工整。然而,自泄题案以后,因为唐伯虎从事了商业行为,而且常常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因此,多以“性灵”为根本,字句少有雕琢,多是信手拈来。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
想双文之目成,情以转而通焉。(破题)盖秋波非能转,情转之也。然则双文虽去,其犹有未去者存哉。(承题)张生若曰:世之好色者,吾知之矣。来相怜,去相捐也。此无他,情动而来,情静而去耳。钟情者正于将尽之时,露其微动之色,故足致人思焉。(起讲)有如双文者乎?(出题)
最可念者,啭莺声于花外,半晌方言,而今余音歇矣。乃口不能传者,目若传之。(第一股)更可恋者,观玉趾于残红,一步渐远,而今香尘灭矣。乃足不能停者,目若停之。(第二股。以上起二股)吾不知未去之前,秋波何属。或者垂眺于庭轩,纵观于花柳,不过良辰美景,偶尔相遭耳。犹是庭轩已隔,花柳方移,而婉兮清扬,忽徘徊其如送者奚为乎?所云含睇宜笑,转正有转于笑之中者。虽使觏修矑于觌面,不若此际之销魂矣。(第三股)吾不知既去之后,秋波何往。意者凝眸于深院,掩泪于珠帘,不过怨粉愁香,凄其独对耳。唯是深院将归,珠帘半闭,而嫣然美盼,似恍惚其欲接者奚为乎?所云渺渺愁余,转正有转于愁之中者。
虽使关羞目于灯前,不若此时之心荡矣。(第四股。以上中二股)此一转也,以为无情耶?转之不能忘情可知也。以为有情耶?转之不为情滞又可知也。人见为秋波一转,而不见彼之心思有与为之一转者。吾即欲流睐相迎,其如一转之不易受何?(第五股)此一转也,以为情多耶?吾之惜其止此一转也。以为情少耶?吾又恨其余此一转达也。彼知为秋波一转,而不知吾之魂梦有与为千万转者。吾即欲闭目不窥,其如一转之不可却何!(第六股。以上后二股)噫嘻!招楚客于三年,似曾相识。(第七股)得汉宫之一顾,无可奈何!(第八股。以上末二股)有双文之秋波一转,宜小生之眼花撩乱也哉!抑老僧四壁画西厢,而悟禅恰在个中。盖一转者,情禅也,参学人试于此下一转语!(收结)
由此,我们不妨对照一下唐伯虎的八股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功名阶段的唐伯虎写的八股文其实更中规中矩。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传者引圣人自警之词,著新民之本也。(破题)夫自新而不已其功,圣人所以自警者至矣。新民之本,不既立矣乎?今夫所谓新民者,岂假刑驱而势迫哉?亦本诸身而已。(承题)汤之盘铭有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者,岂不以德之当明,犹身之当洁也?(原题)人患迷而不悟耳。有能感触于夜气之清,而奋发于一日之际,知天理为吾之固有,而人欲为吾之本无也。(起讲)静以存之,使虚灵之不昧者,有以复其本然之正;动以察之,使利欲之相攻者,有以去其旧染之污。(起二股)则心之奋发者,此为之机;而攻之黾勉者,已有其地矣。(中二股)但理本难明而易晦,功病锐始而怠终。(过接)又必心有常主,而一念不容于少懈;力有常存,而一息罔敢以或忘。(束二股)日日存养,又日亦此存养也。凡求复夫天理之正者,搊搊乎唯日之不足矣。
日日省察,又日亦此省察也。凡求胜夫人欲之私者,凛凛乎若检之不及矣。(后二股)是日之继今,而来者无穷,而功之与日俱敏者无穷;功之与日俱敏者无穷,而德之与日俱新者亦无穷。圣敬所以日跻,而九围所以用式者,皆是道也。(结语)
在诗词歌赋上,也即对付台阁体上,前期的唐伯虎极为认真地学习了《昭明文选》。《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死后谥“昭明”)组织文人共同编选。书中选录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不选经子,史书中也只略选“综辑辞采”,“错比文华”的论赞,只有“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者方可入为文学作品。在艺术形式上,尤注重骈俪、华藻。其中楚辞、汉赋和六朝骈文占有相当比重,诗歌则多选对偶严谨的颜延之、谢灵运等人作品,陶渊明等平易自然的作品则入选较少。唐代以诗赋取士,士子必须精通《文选》与《五经》。至宋代更有“文章祖宗”民间尚传谣曰:文选烂、秀才半。
这时的唐伯虎选择《昭明文选》的原因也是为了八股取士,这可以从该书的选文标准上看出,这本书不管你的思想内容是什么,用典要多、辞藻要华丽、脂粉气要浓。而唐伯虎的诗文即有这一特点。例如他最典型的作品《金粉福地赋》(详见附录)比起《昭明文选》的内容来就不遑多让,辞藻华丽多彩、声律对偶工整。然而,自泄题案以后,因为唐伯虎从事了商业行为,而且常常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因此,多以“性灵”为根本,字句少有雕琢,多是信手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