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水灾后,唐伯虎的画作被留下的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想必是因为生计问题,唐伯虎主要精力放在了卖画、卖扇面、给人写墓志铭、写戏曲曲艺的唱词并义演上,朋友之间的应酬减少。因此,留下来的作品较少。原因很简单,朋友间的互赠往往会被珍藏,而卖画则不同了,很少有人去珍藏。

  唐伯虎也是死后享大名,生前卖画被人大规模收藏的可能性不高。而且,画家在当时的地位并不高,老百姓对其认识也不高。正如,今天的我们一样,如果你问身旁的人“请您说出中国现今的几位知名画家”我敢肯定绝大部分人能说出一个人名就很不错了。

  在那段困苦时期,唐伯虎过着清贫的日子,整日里都在喝粥咽水,他的爱妻沈九娘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在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故去了。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情况,唐伯虎仍然没有戒掉自己的嗜好:喝酒。沈九娘死后,唐伯虎的酒反而喝得更勤、更多了。这并非是唐伯虎无情无义,相反,和他当年“五亲俱亡”之后继续流连于青楼楚馆一样,都是一种愁闷无法解脱的表象,他恐怕有一种用酒杀死自己的想法。

  他的生活除了无法解脱的苦闷以外,其实还有一种思想积淀在起作用。这种思想积淀就是:在儒家思想统治下的许多才子,看到了一些高高在上的人的一种“伪善”,联系自身的苦难、社会的不公平等产生的一种“消极避世”思想。但因为人性所在,儿子、父亲的责任又必须承担,两种思想相碰撞,只能用酒来麻醉自己。

  因为上述两种苦,唐伯虎才日日饮酒,时时举杯,并唱出了“酒醉还来花下眠”的千古哀音。

  酒醉还来花下眠

  关于酒,现在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叫做“与其身后万世名,不如手中一杯酒”,这句话出自张翰之口。张翰(字季鹰)是西晋时的文人,此人作诗不拘一格,人称“江东步兵”①。因为行为做事非常自我,许多人都看不惯他。有人质问他:“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

  第17章 无花无酒锄作田 (5)

  “你小子别看现在放纵一时,哼,你难道不顾及一下死后的名声嘛!”

  张翰闻听,哈哈大笑:“使我有身后名(另一版本为:命名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哈哈,就算我死后有名那有啥用,简直不如现在我手中的一杯酒有用。”

  唐伯虎完全继承了张翰的这一思想,他对酒情有独钟。请看他最有名的诗作《桃花庵》。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年少时日日夜宿青楼,时时不离酌酒高歌。五亲沦丧时,断过青楼一阵却未断过酒;科场弊案、第一任妻子离去时,侄儿去世时、包括第三任妻子沈九娘病故时都不曾断过酒。

  唐伯虎如此,他的朋友们也是如此,特别是祝允明张灵这对师徒。例如祝允明就有《醉》一首留下。原来,祝允明也戒过酒,然而,戒了两年重又复饮,结果酩酊大醉,所以,他特别写下了这首诗,诗曰:醉来中岁里,那复有童心。

  只觉忘人我,何为更古今。

  山河秋兀兀,星露夜愔愔。

  惆怅唯陶阮,悬知磊磈襟。

  祝允明和唐伯虎一样,对于饮中豪杰李白都非常钦佩,因此,便留下了《济阳登太白酒楼却寄施湖州(聘之)》一首:

  昔闻董糟丘,尝为李白天津桥南造酒楼。人见二子不可见,唯有杰句挂余心。长安风沙住不得,南归再卧苏台秋。泊舟济阳城,买酒销客愁。登楼拜先生,进爵浇黄流。知章不语先生笑,飞花乱扑过楼头。金陵更无凤凰游,岳阳莫将黄鹤留。乡关浮云蔽落日,题诗却寄施湖州。余为先生牛马走,湖州乃是贺老俦。西塞山,杜若洲,与尔相期钓鳌去,千年江海同悠悠。

  祝允明创作的饮酒诗非常多,在此我们仅举这两例而已。祝允明晚年比唐伯虎更疏狂任性,挥霍无度,以卖字得钱用来饮酒作乐,每次把钱花光为止,或把钱散给客人,自己不留分文,以致日益贫困。有时出门时,债主群集于其后,他反而更加高兴。时而与之玩笑,时而装疯卖傻。

  张灵更是爱酒。他也有诗作留存,例如《对酒》一诗。

  隐隐江城玉漏催,劝君须尽掌中杯。

  高楼明月笙歌夜,知是人生第几回。

  唐伯虎和祝允明、张灵等吴中文人,见惯了一些儒家子弟口中喊着儒,背地里却干着男盗女娼的丑陋事情。这些人的道貌岸然,让他们十分愤怒,但又无法改变现实,便在心学的影响下做出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行为,而酒就是这种思想发泄的最佳路径。

  酒前更癫狂

  在发泄过程中,可以让人充分放松自己,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摆在人们的眼前。这个时候的唐伯虎,才不是官方压制的唐伯虎,也不是民间神话了的唐伯虎,而是真正的唐伯虎。他敏感、做事不按礼教、狂傲不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