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除了肌肤之亲外,夫妻之间感情的交融也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需要感情的交融才有了百年、千年的说法。没有后者,纯粹的肌肤之亲带来的只能是“夫妻好比同林鸟,遇到难时各自飞”。唐伯虎就亲身体验了这两种情况。

  徐氏是老秀才徐廷瑞的次女,唐广德为了让唐伯虎收心考取功名,便为他选了这门亲事。二人婚后可以说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有人认为唐伯虎和首任妻子徐氏感情并不是特别好,因为,他只留下一首悼念徐氏的诗。然而,我们为什么不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呢?也许正因为感情太好了,他才不想触及这一伤感地段。这个道理,有过极为悲痛经历的朋友恐怕能够理解。

  有时候能够书写出来的感情,反倒未必是最强烈的感情。憋着嘴、流着泪、满心血的情况下,文字是不能表达的。

  当然,上述情况都只是猜测。从唐伯虎留下来的徐氏死后不久所作的纪念亡妻的《悼亡诗》(又叫《伤内》)可以看出,即使两人的关系不是特别好(相对于第三任妻子沈九娘而言),但也相当不错。全文如下:

  凄凄白露零,百卉谢芬芳。

  槿花易衰谢,桂枝就销亡。

  迷途无往驾,款款何从将?

  晓月丽尘梁,白日照春阳。

  抚景念畴昔,肝裂魂飘扬。

  第二任妻子回娘家后,唐伯虎再次恢复了6年前的本相。当年他和祝允明一起经常流连于烟花柳巷,而如今失去妻子寄托的他也只能再次前往那个“温柔乡”。因为,那里面的女人对男人不会声嘶力竭、不会左一个无能右一个傻帽。而在其中,他认识了一个叫做“沈九娘”的妓女(后来成为唐伯虎的第三任妻子)。而她,将给他的后半生带去欢乐与无尽的思念,同时,也为他带来不知是福还是祸的后世500多年的“误会”。

  沈九娘名字叫“九娘”,后世的落魄文人与唐伯虎惺惺相惜,便理想式的杜撰了“九美”,进而,又让他这位风流才子去点了秋香。秋香与沈九娘的身份相同,后世人出于对“青楼”的蔑视,便又给她安了个相府丫环的身份。

  许多人都说明朝的士子很开放,然而,真正的事实未必如此。

  唐伯虎在情感上有幸也有不幸,这和我们大家一样。

  唐伯虎娶的第一位妻子,贤与不贤不去管她,至少她和唐伯虎之间还算幸福。

  第二位妻子离开他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后世许多人都批评她,但我认为:唐伯虎基本没有养家的能力,还好他是才子可以靠卖画为生。但他的第二任妻子作为一名封建社会里的官宦之女,很难心甘情愿地跟着一个毫无进取之望的穷书生。我们不必苛求于她,她能等唐伯虎一年希冀改变本身就已经很难得了。

  他与第三位妻子沈九娘可以说既有肌肤之亲又有情感交融,尽管物质生活比较贫乏,但他们无疑非常幸福。

  如果不幸福,唐伯虎也不会为了她与兄弟唐申发生了大冲突,甚至到了失和的地步。因为坚持娶沈九娘,唐伯虎又与文徵明发生了剧烈冲突。亲情友情都为了她而发生了大逆转,可以想见,彼时的沈九娘对于唐伯虎的心灵慰藉多么得重要。

  几十年的兄弟情、朋友情竟然抵不住一段儿女情,这期间的秘密还要从唐伯虎的千里大游玩说起。

  4.千里大游玩

  我们的标题叫做“千里大游玩”。其实,更贴切的叫法应该是“千里大流浪”才对。当受尽冤屈,为天下人耻笑的才子,回到家乡,妄图用亲情来安慰自己的时候,连家中的狗都对自己汪汪地怒叫着去欺负他这个可怜的人,我们不禁由此想到了周星驰的《武状元苏乞儿》断臂后受到的众多欺辱,让人看了想为之落泪哀戚。

  恢复到子宫状态

  苏州自古就有“流浪”、“归隐”的传统,而流浪与归隐乃是一种有别于儒家思想的哲学理念。对流浪隐逸,笃信儒家的人多认为是一种懦弱的行为,是一种用逃避的形式去赢得暂时的解脱的非理性行为。然而,推崇道教哲学的人却认为,流浪隐逸的人是用肉身的飘逸换来精神的永存。

  唐伯虎选择流浪隐逸与他对道家的亲近有很大关系。他在日后所作的《桃花庵歌》更是对道家的“大隐”唱赞歌。对于儒家所崇敬的大英雄“救世主”(诸如好皇帝、忠臣良将等)大加讽刺。

  人们常以“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来对山水与人进行关联,大自然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高山不会因为你是好人而低下高贵的头颅,清水也不会因为你是残障而变得混浊。它们只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给予它所有孩子——人类、动植物相同的营养。所以,流浪、归隐在某种程度上更是贴近母亲的一种方式。

  人在母亲子宫中的状态是最舒服的状态,而人进入大自然后所处的状态就如同于此。这次远游在《唐子畏墓志铭》中如此记载:“放浪形迹,翩翩远游。扁舟独近祝融,匡庐、天台、五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

  游玩中他留下了《游焦山》、《焦山》、《庐山》、《严淮》、《登吴王效台》、《齐云岩纵目》等众多绝妙诗词。在绘画上,也留下了《函关雪霁图》、《落霞孤鹜图》等堪称其代表作的山水画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