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唐伯虎经历的挫折与苦难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辉煌。假若他真的“连中三元”,他可能和一千多年的科举史上其他17位“连中三元”的才子一样,淹没在茫茫人海中。如今,除了骨灰级的历史爱好者外,还有谁知道张又新、崔元翰、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等人的名字?“连中三元”如何,“连中四元”又如何?清朝顺治年间的王玉璧号称“武四元”,而今又有多少人知晓?
在狱中,唐伯虎也在反思着自己,他太招摇了!他忘记道家老子的至理名言“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他更忘记了民间俗语的教诲“出头的椽子先烂”。
第4章 万事由天莫苦求 (4)
唐伯虎喜欢唐朝,仰慕唐朝的诗人。巧合的是,他的命运也与唐朝的一些诗人类似。当年,唐朝诗人孟郊曾写下《登科后》一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那种穷困窘迫的生活是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今天我高中了进士,才真正感到皇恩浩荡。我快乐地骑着马儿奔驰在春风里,一天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看完了。诗人把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春风得意”更是成了得意扬扬的同义词。
然而,也因为这首诗后人批评他得失之心太重。暂时的成功就得意忘形,竟然要“一日看尽长安花”,而好花既然一日便看尽,那美丽自然短暂,他心心念念的前程也到此为止了。据说,皇帝看到此诗后勃然大怒,认为孟郊“为人轻浮不堪大用”。皇帝对他的差评使孟郊终身不得志,最高只混到个县长之类的小官。
而唐伯虎同样有这个缺点:为人轻浮。
与他同一年参加乡试的徐经,名列第41名。他们一同进了京城后,首先便面见了梁储,梁储非常高兴,带着他们去见了许多同僚。由此,造成众人对唐伯虎的猜测。唐伯虎高中解元之后,便给主考官梁储写了《领解后谢主司》一诗:壮心未宜逐樵渔,泰运咸思备扫除。
剑责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
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
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表面上,唐伯虎非常谦虚,其实却是十足的狂傲,不改文人的秉性。玉遭三黜说的是当年唐伯虎被方志刁难的事情。
“红绫饼”则是用典,当年唐昭宗光化年曾赐新科进士红绫饼。
最后两句更是尖酸刻薄,称自己立刻就会登顶高峰,直接杀向状元殿。然而,实际上他能够进入考场,过方志这一关,还是靠文林的帮忙。
正是因为,唐伯虎认为以自己的才华当个状元没问题,那么,何不提前和同僚打好关系呢?他才以敲锣打鼓式的方式拜访官员们。正是因为唐伯虎轻浮地四处炫耀才华,才惹得众多小人侧目横眉。
可以说,即使没有这次弊案,唐伯虎的为官之路也不会顺畅。因为他的性格并不适合钩心斗角的官场。现在,我们就不妨认真且细致地解说一番唐伯虎弊案的前前后后以及个中人物。
煞星徐经
徐经看似是唐伯虎的煞星,正是因为他,唐伯虎才进了牢狱,与唾手可得的状元失之交臂。其实,没有徐经,唐伯虎仍然会命运多舛。关于唐伯虎与徐经的结识,有三种说法。
一种是,两人在赌场结识,成为了好朋友。进京路上相遇后便结伴而行。
一种是,两人之前根本不认识,因为唐伯虎的才名,徐经对其刮目相看、百般殷勤,甚至承担了路上的全部花销。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说徐经乃是唐伯虎的大舅哥,因为,他的妻子姓徐。然而,这种说法基本属于道听途说、闲人野话之列,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前两种说法,则相对可能性大一些,二人之前根本不相识一说,最为可靠。
徐经,字悦中,又字恒修,号云岐,乃是江阴巨富。从小生于蜜罐子中的徐经,出门在外都会带上好吃、好玩的,甚至有些像周星驰演的《苏乞儿》一样,进京的时候恨不得把自家的房子、大树也带着。徐经这次进京会试便带了几名戏子,一路上甚是惹人注目。
徐经与唐伯虎相遇后,闻听这便是唐解元,立刻生起结交之心。唐伯虎也是个好交朋友的人,与徐经一见如故。到了京城,两人一个有财,一个有才,“出双入对”,拜望达官显贵。
俗话说得好,“人心隔肚皮”。当唐伯虎风光无限的时候,包括都穆在内的朋友,许多人都对其冷眼旁观。“哎,看没看见,今天这两人去了主考家里!”“哼,人家是谁呀!唐解元、徐财主!”……奇怪的事情出现了,当程敏政判卷之时,忽见两篇好文,非常贴题。这次考试,程敏政和李东阳商量来商量去,决定找一个比较偏的题目,最终他们商定了这个题目:
问:学者于前贤之所造诣,非问之审、辨之明,则无所据以得师而归宿之地矣。试举其大者言之:有讲道于西,与程子相望而兴者,或谓其似伯夷;有载道而南,得程子相传之的者,或谓其似展季;有致力于存心养性,专师孟子,或疑其出于禅;有从事于《小学》、《大学》,私淑朱子者,或疑其出于老。夫此四公,皆所谓豪杰之士,旷世而见者。其造道之地乃不一如此,后学亦徒因古人之成说,谓其尔然。真知其似伯夷、似展季、疑于禅、疑于老者,果何在耶?请极论之,以观平日之所当究心者。
在狱中,唐伯虎也在反思着自己,他太招摇了!他忘记道家老子的至理名言“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他更忘记了民间俗语的教诲“出头的椽子先烂”。
第4章 万事由天莫苦求 (4)
唐伯虎喜欢唐朝,仰慕唐朝的诗人。巧合的是,他的命运也与唐朝的一些诗人类似。当年,唐朝诗人孟郊曾写下《登科后》一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那种穷困窘迫的生活是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今天我高中了进士,才真正感到皇恩浩荡。我快乐地骑着马儿奔驰在春风里,一天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看完了。诗人把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春风得意”更是成了得意扬扬的同义词。
然而,也因为这首诗后人批评他得失之心太重。暂时的成功就得意忘形,竟然要“一日看尽长安花”,而好花既然一日便看尽,那美丽自然短暂,他心心念念的前程也到此为止了。据说,皇帝看到此诗后勃然大怒,认为孟郊“为人轻浮不堪大用”。皇帝对他的差评使孟郊终身不得志,最高只混到个县长之类的小官。
而唐伯虎同样有这个缺点:为人轻浮。
与他同一年参加乡试的徐经,名列第41名。他们一同进了京城后,首先便面见了梁储,梁储非常高兴,带着他们去见了许多同僚。由此,造成众人对唐伯虎的猜测。唐伯虎高中解元之后,便给主考官梁储写了《领解后谢主司》一诗:壮心未宜逐樵渔,泰运咸思备扫除。
剑责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
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
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表面上,唐伯虎非常谦虚,其实却是十足的狂傲,不改文人的秉性。玉遭三黜说的是当年唐伯虎被方志刁难的事情。
“红绫饼”则是用典,当年唐昭宗光化年曾赐新科进士红绫饼。
最后两句更是尖酸刻薄,称自己立刻就会登顶高峰,直接杀向状元殿。然而,实际上他能够进入考场,过方志这一关,还是靠文林的帮忙。
正是因为,唐伯虎认为以自己的才华当个状元没问题,那么,何不提前和同僚打好关系呢?他才以敲锣打鼓式的方式拜访官员们。正是因为唐伯虎轻浮地四处炫耀才华,才惹得众多小人侧目横眉。
可以说,即使没有这次弊案,唐伯虎的为官之路也不会顺畅。因为他的性格并不适合钩心斗角的官场。现在,我们就不妨认真且细致地解说一番唐伯虎弊案的前前后后以及个中人物。
煞星徐经
徐经看似是唐伯虎的煞星,正是因为他,唐伯虎才进了牢狱,与唾手可得的状元失之交臂。其实,没有徐经,唐伯虎仍然会命运多舛。关于唐伯虎与徐经的结识,有三种说法。
一种是,两人在赌场结识,成为了好朋友。进京路上相遇后便结伴而行。
一种是,两人之前根本不认识,因为唐伯虎的才名,徐经对其刮目相看、百般殷勤,甚至承担了路上的全部花销。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说徐经乃是唐伯虎的大舅哥,因为,他的妻子姓徐。然而,这种说法基本属于道听途说、闲人野话之列,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前两种说法,则相对可能性大一些,二人之前根本不相识一说,最为可靠。
徐经,字悦中,又字恒修,号云岐,乃是江阴巨富。从小生于蜜罐子中的徐经,出门在外都会带上好吃、好玩的,甚至有些像周星驰演的《苏乞儿》一样,进京的时候恨不得把自家的房子、大树也带着。徐经这次进京会试便带了几名戏子,一路上甚是惹人注目。
徐经与唐伯虎相遇后,闻听这便是唐解元,立刻生起结交之心。唐伯虎也是个好交朋友的人,与徐经一见如故。到了京城,两人一个有财,一个有才,“出双入对”,拜望达官显贵。
俗话说得好,“人心隔肚皮”。当唐伯虎风光无限的时候,包括都穆在内的朋友,许多人都对其冷眼旁观。“哎,看没看见,今天这两人去了主考家里!”“哼,人家是谁呀!唐解元、徐财主!”……奇怪的事情出现了,当程敏政判卷之时,忽见两篇好文,非常贴题。这次考试,程敏政和李东阳商量来商量去,决定找一个比较偏的题目,最终他们商定了这个题目:
问:学者于前贤之所造诣,非问之审、辨之明,则无所据以得师而归宿之地矣。试举其大者言之:有讲道于西,与程子相望而兴者,或谓其似伯夷;有载道而南,得程子相传之的者,或谓其似展季;有致力于存心养性,专师孟子,或疑其出于禅;有从事于《小学》、《大学》,私淑朱子者,或疑其出于老。夫此四公,皆所谓豪杰之士,旷世而见者。其造道之地乃不一如此,后学亦徒因古人之成说,谓其尔然。真知其似伯夷、似展季、疑于禅、疑于老者,果何在耶?请极论之,以观平日之所当究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