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听到卞连青的话,周寒露出思索的神情,问道:“把你所见如实说来。”他想要从申溪等人的话和表情来分析。
卞连青便开始叙述,因为周寒是问的申溪的事情,所以,他就略过了在他们在城里的事情,主要的说了面见申溪时的情景,以及与申溪等人的对话,连申溪、孟广言、乌侯正,甚至是高以成和申溪的内侍总管脸上的表情,都详详细细的说了出来,期间没有掺杂一点他自己的想法和推断。
因为说得很详细,所以有些地方记不清楚的,卞连青不得不停一下,仔细回想过后,再向周寒说明。
“王上,臣以为,申公等人确实不在意我国与元国的恩怨,虽然他们说了会派人前来我国与元国进行探查,但臣想,他们担心的,不是我国与元国的战争,而是担心我国备战的目标不是元国,而是申国。”叙述完后,卞连青才说出自己的看法,此次出访申国,他对申国还是很有好感的,因此在判断申溪等人的话后,他还是为申国解释了一下。
周寒听完,没有说话,他不会完全相信卞连青的话,不是因为卞连青会说谎,而是因为申溪等人有可能在卞连青面前演戏,但是,这都没有关系,如果确实如卞连青所言的,申溪等人没有参与周元两国的纷争的想法,那自然是好的,而如果申溪等人有野心,而欺骗了使者团的人,周寒的后手,也会让他们功亏一篑的。
现在让周寒最疑惑的一个事情,就是申溪,从卞连青复述的申溪的话中,周寒没有发现一点,申溪可能是穿越者的迹象,这让周寒有些疑惑,他原本以为每一个国的国君,都是穿越者呢,现在看来,如果不是申溪还没被穿越,或是他伪装了起来,那就有可能是并不是每一个国君都是穿越者这个事情,而如果申溪并不是穿越者,那周寒自觉自己就比申溪,在思想上要有了一些优势。
不管如何,卞连青带来的都是好消息,这些申国的消息,让周寒的脸上多了一丝笑容。
说完申国一事,周寒又望向叶玉良。
叶玉良看到周寒看他,连忙向周寒汇报:“禀王上,臣此行,也很顺利,这是山公的文书。”他从怀里掏出一份绢布文书,递给向他走来的涂悦,涂悦又传递给周寒。
山国的文书上,字要比申国的少,也是用的官话文写的,大意就是,两国相争,不关山国的事。
看到周寒在看文书,叶玉良也开始复述他们见到山国国君的情景,和与山国国君的对话。
“山公对于我等的来访,开始还很有兴致,但很快就有些不耐烦了,他原本还不想写文书,是臣向他再三请求,山公才让宰相代写的。”叶玉良说出了他们一行人,在面对山公时,山国国君的态度。
听到山国国君的态度,周寒没有生气,反而思索着问道:“不耐烦吗?”
叶玉良回答:“是的,山公初时还对周元两国的纷争很感兴趣,然后不知他想到了什么,很快就泄气一般的,向我等表现出了不耐烦的态度,然后向我等明确的说出了,不会干涉周元两国的纷争,也对此不感兴趣一话。”他也无法判断山国国君说的是真是假,只能如实告知周寒。
山国国君的态度,很让人寻味,初时对于两国的纷争感兴趣,说明他还是想插手两国纷争的,但肯定是因为什么原因,让山国无法出手,所以他才会泄气,不管如何,周寒都会做两手准备,如果山国非要插手,他一定会给他们一个难忘的教训,而且,周寒手上的这份山国文书,虽然是山国宰相所写,但是盖着山国的王印,这份国书也就代表着山国的态度,如果在周元两国之争中,山国出手了,那周寒就会用这份文书,让山国的名声下降,在这个时代,国家的名声是非常重要的,关系着人才的来访,游人的定居,以及国民的向国之心,如果国家声望太低,可能会导致国民出走,甚至是官员叛逃呢。
既然申山两国,都表示不会出手干预周元两国的纷争,且都书写了文书,周寒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再加上预留的后手在,他终于可以放心的专心面对元国了。
主要的事说完了,周寒又询问两人,在申山两国的所见所闻,这也是他在两人出使前,交待过的,不需要他们特意去探查,只要在经过时,观察过后,有记下来,说给他听就行,这不仅是让两队人侦查他国,最主要的是满足周寒的好奇心,他穿越来都大半年了,却还没有出过周国,好不容易随军剿匪,也只是跟着军队在山林中跑,连他周国辖下的几个县城都没有进去过,让他十分遗憾。
周寒也没有想着能听到关于申山两国军队的情报,他知道,军队之事,各国都必定严防死守的,他只是希望能听到两队人的所见所闻而已。
卞连青先回答:“禀王上,申国与我国相差无几,不论是坊市,还是民区,但是在臣看来,申国之人却无我国百姓那么有活力,特别是在臣回到王都以后,在街上更是明显的感觉到那种差别。”这也是让他们使者团自豪的一件事。
周寒问道:“那申国有什么特殊的东西是我国没有的吗?”
卞连青回答:“没有,几乎没有,臣几人在申国时日不长,观察的不多,除了一些特色食物外,几乎没有与我国有太大区别。”说着,他好像想到了什么,脸上有些纠结,嘴里欲言又止。
卞连青便开始叙述,因为周寒是问的申溪的事情,所以,他就略过了在他们在城里的事情,主要的说了面见申溪时的情景,以及与申溪等人的对话,连申溪、孟广言、乌侯正,甚至是高以成和申溪的内侍总管脸上的表情,都详详细细的说了出来,期间没有掺杂一点他自己的想法和推断。
因为说得很详细,所以有些地方记不清楚的,卞连青不得不停一下,仔细回想过后,再向周寒说明。
“王上,臣以为,申公等人确实不在意我国与元国的恩怨,虽然他们说了会派人前来我国与元国进行探查,但臣想,他们担心的,不是我国与元国的战争,而是担心我国备战的目标不是元国,而是申国。”叙述完后,卞连青才说出自己的看法,此次出访申国,他对申国还是很有好感的,因此在判断申溪等人的话后,他还是为申国解释了一下。
周寒听完,没有说话,他不会完全相信卞连青的话,不是因为卞连青会说谎,而是因为申溪等人有可能在卞连青面前演戏,但是,这都没有关系,如果确实如卞连青所言的,申溪等人没有参与周元两国的纷争的想法,那自然是好的,而如果申溪等人有野心,而欺骗了使者团的人,周寒的后手,也会让他们功亏一篑的。
现在让周寒最疑惑的一个事情,就是申溪,从卞连青复述的申溪的话中,周寒没有发现一点,申溪可能是穿越者的迹象,这让周寒有些疑惑,他原本以为每一个国的国君,都是穿越者呢,现在看来,如果不是申溪还没被穿越,或是他伪装了起来,那就有可能是并不是每一个国君都是穿越者这个事情,而如果申溪并不是穿越者,那周寒自觉自己就比申溪,在思想上要有了一些优势。
不管如何,卞连青带来的都是好消息,这些申国的消息,让周寒的脸上多了一丝笑容。
说完申国一事,周寒又望向叶玉良。
叶玉良看到周寒看他,连忙向周寒汇报:“禀王上,臣此行,也很顺利,这是山公的文书。”他从怀里掏出一份绢布文书,递给向他走来的涂悦,涂悦又传递给周寒。
山国的文书上,字要比申国的少,也是用的官话文写的,大意就是,两国相争,不关山国的事。
看到周寒在看文书,叶玉良也开始复述他们见到山国国君的情景,和与山国国君的对话。
“山公对于我等的来访,开始还很有兴致,但很快就有些不耐烦了,他原本还不想写文书,是臣向他再三请求,山公才让宰相代写的。”叶玉良说出了他们一行人,在面对山公时,山国国君的态度。
听到山国国君的态度,周寒没有生气,反而思索着问道:“不耐烦吗?”
叶玉良回答:“是的,山公初时还对周元两国的纷争很感兴趣,然后不知他想到了什么,很快就泄气一般的,向我等表现出了不耐烦的态度,然后向我等明确的说出了,不会干涉周元两国的纷争,也对此不感兴趣一话。”他也无法判断山国国君说的是真是假,只能如实告知周寒。
山国国君的态度,很让人寻味,初时对于两国的纷争感兴趣,说明他还是想插手两国纷争的,但肯定是因为什么原因,让山国无法出手,所以他才会泄气,不管如何,周寒都会做两手准备,如果山国非要插手,他一定会给他们一个难忘的教训,而且,周寒手上的这份山国文书,虽然是山国宰相所写,但是盖着山国的王印,这份国书也就代表着山国的态度,如果在周元两国之争中,山国出手了,那周寒就会用这份文书,让山国的名声下降,在这个时代,国家的名声是非常重要的,关系着人才的来访,游人的定居,以及国民的向国之心,如果国家声望太低,可能会导致国民出走,甚至是官员叛逃呢。
既然申山两国,都表示不会出手干预周元两国的纷争,且都书写了文书,周寒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再加上预留的后手在,他终于可以放心的专心面对元国了。
主要的事说完了,周寒又询问两人,在申山两国的所见所闻,这也是他在两人出使前,交待过的,不需要他们特意去探查,只要在经过时,观察过后,有记下来,说给他听就行,这不仅是让两队人侦查他国,最主要的是满足周寒的好奇心,他穿越来都大半年了,却还没有出过周国,好不容易随军剿匪,也只是跟着军队在山林中跑,连他周国辖下的几个县城都没有进去过,让他十分遗憾。
周寒也没有想着能听到关于申山两国军队的情报,他知道,军队之事,各国都必定严防死守的,他只是希望能听到两队人的所见所闻而已。
卞连青先回答:“禀王上,申国与我国相差无几,不论是坊市,还是民区,但是在臣看来,申国之人却无我国百姓那么有活力,特别是在臣回到王都以后,在街上更是明显的感觉到那种差别。”这也是让他们使者团自豪的一件事。
周寒问道:“那申国有什么特殊的东西是我国没有的吗?”
卞连青回答:“没有,几乎没有,臣几人在申国时日不长,观察的不多,除了一些特色食物外,几乎没有与我国有太大区别。”说着,他好像想到了什么,脸上有些纠结,嘴里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