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晚上十点四十五分,他首次向多佛传送乐观的形势报告:从法国方面来看,整体而言,明天将持续保持今天的状态。只要战机充分掩护,部队将以全速登船……
发电机室开始萌生希望,说不定能救回不止一丁点的士兵。五月二十八日的撤离人数达到一万七千八百零四人,这是二十七日的两倍。他们还得更加努力才行,不过起码此刻是往对的方向前进。
还有其他好消息:海军总部如今把英国海域上的所有驱逐舰,全都交给拉姆齐调度;X路线的水雷终于清除干净,前往敦刻尔克的航程从八十七英里缩减为五十五英里;尽管比利时宣布投降,但盟军依旧守住了滩头阵地;一场险恶的暴风雨转向,风浪逐渐减弱;陷入火海的炼油厂窜起熊熊黑烟,遮住了德国空军对港口的视线;伤亡人数很低,令人庆幸。
除了“海峡女王号”,当天唯一的重大损失是一艘小型的明轮式蒸汽船“布莱顿美人号”(Brighton Belle)。这是一艘迷人的古董船,看起来仿佛出自玩具店。它从拉帕讷的海上拉起八百名士兵,摇摇晃晃地朝英国返航。当船身猛然撞上一艘沉船,工兵瑞德正缩在锅炉室想办法弄干身体。“什么都吓不倒我们。”一个从伦敦东区来的老锅炉工乐观地叫喊,不过海水汩汩涌入,“布莱顿美人号”开始下沉。部队一边在甲板上跌跌撞撞,一边鸣笛求救。幸好附近有其他船只前来接走所有人,就连船长的爱犬也不例外。
如果伤亡人数能维持这个水平,发电机室就有合理的理由抱持乐观。整体而言,撤退计划正顺利进行,而当天最严重的危机——比利时投降所造成的防线缺口——也已经成功弭平。对于仍然在撤退走廊北上的大批部队而言,还有另一个理由维持希望:在填高的道路两边,田野开始进水。法国正设法淹没海岸以南的低洼田地,就连德军的精锐坦克都很难继续前进。
不过,另一项新的危机已然浮现,让焦点从陆地又回到海上。问题已经酝酿多日,但是没有人多加注意。此刻,在五月二十九日凌晨,危机突然爆发,为拉姆齐中将和他足智多谋的手下掀起一场全新的挑战。
暗夜鱼雷
德国海军可以如何协助阻挠盟军撤退?五月二十六日,凯特尔将军透过电话询问海军作战参谋长施耐温尼中将(Otto Schniewind)。施耐温尼觉得海军能做的不多。二十八日,他正式以书面信函向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阐明海军的观点:大型船舰不适合在英吉利海峡这种狭窄的水域航行;所有驱逐舰都在挪威一带执勤;U型潜艇(U-boat)的战力则受限于这一带的浅水区,以及敌军极其有效的反潜艇行动。
于是只剩S型快艇(Schnellboot)可用——德国的小型快速机动鱼雷艇。这些“S艇”特别适合在英吉利海峡这类狭窄海域行动,况且,如今德国在荷兰取得新的军事基地,距离行动地点更近。唯一的麻烦是天候问题以及这个季节的短暂夜晚。
整体而言,前景似乎非常乐观,海军战争指挥部(SKL)已经将两支分遣队(总共九艘舰艇)从德国的博尔库姆岛(Borkum)移转到荷兰的登海尔德港(Den Helder),和敦刻尔克的距离缩短了九十英里。比恩巴赫上尉的第一分遣队和彼得森上尉的第二分遣队已开始以这里为基地沿着海岸行动。
他们在五月二十二日到二十三日间的深夜初战告捷。法国的一艘美洲虎(Jaguar)级驱逐舰接近敦刻尔克时,鲁莽地发出无线电通知,表示它即将在凌晨十二点二十分抵达。德国情报单位监听到信号。当美洲虎准时出现,一个意料之外的欢迎委员会正在恭候大驾。S21与S23以两颗瞄准精确的鱼雷将它击沉,然后无声无息地溜走。
而盟军方面,没有人洞悉是什么因素造成这起事件。潜水艇似乎是最可能的罪魁祸首。当“戒备号”驱逐舰在五月二十八日晚间停在布赖迪讷外海接运部队时,英军仍对S艇的夜间侦察行动一无所知。舰长费雪中校最担心的是空中攻击。如果遇到空袭,船只或许需要疯狂蛇行以闪避炸弹。他尽量将士兵安置在船舱底部,以便达到船只的最大稳定度。弟兄们挤进引擎室、锅炉室、储藏室,以及每一英寸剩余可得的空间。
晚上十一点,“戒备号”载着六百四十人(它的运载上限)开拔,经由较长的Y路线朝多佛前进。夜色阒黑,但是水上波光粼粼。这种情况下,轰炸手通常透过船只划过的水痕发现目标。所以在朝东北方前进的第一段航程上,费雪中校将船速降到十二海里每小时以减低危险。
十二点半左右,他看见克温特汽笛浮标(Kwinte Whistle Buoy)发出的闪光,他将在那里折向西行,踏上返回多佛的最后一段航程。那是个极其重要的浮标,以至于在如此危险的时刻仍需要维持通明。那也是整段回程最无从掩蔽的地方——将轻易暴露于敌机、U型潜艇和其他威胁之下。
费雪开始迂回前进,并且将速度拉到二十海里每小时,迫不及待地想赶紧通过克温特浮标。
在不远的地方,还有其他船只注视着克温特汽笛浮标忽明忽灭的灯光。德军的两支S艇分遣队如今轮流夜巡,今晚轮到比恩巴赫上尉的第一分遣队。S30的舰长齐默曼中尉拿着望远镜在黑夜中搜寻。浮标附近应该有许多目标,不过到目前为止,他什么都没看到。
发电机室开始萌生希望,说不定能救回不止一丁点的士兵。五月二十八日的撤离人数达到一万七千八百零四人,这是二十七日的两倍。他们还得更加努力才行,不过起码此刻是往对的方向前进。
还有其他好消息:海军总部如今把英国海域上的所有驱逐舰,全都交给拉姆齐调度;X路线的水雷终于清除干净,前往敦刻尔克的航程从八十七英里缩减为五十五英里;尽管比利时宣布投降,但盟军依旧守住了滩头阵地;一场险恶的暴风雨转向,风浪逐渐减弱;陷入火海的炼油厂窜起熊熊黑烟,遮住了德国空军对港口的视线;伤亡人数很低,令人庆幸。
除了“海峡女王号”,当天唯一的重大损失是一艘小型的明轮式蒸汽船“布莱顿美人号”(Brighton Belle)。这是一艘迷人的古董船,看起来仿佛出自玩具店。它从拉帕讷的海上拉起八百名士兵,摇摇晃晃地朝英国返航。当船身猛然撞上一艘沉船,工兵瑞德正缩在锅炉室想办法弄干身体。“什么都吓不倒我们。”一个从伦敦东区来的老锅炉工乐观地叫喊,不过海水汩汩涌入,“布莱顿美人号”开始下沉。部队一边在甲板上跌跌撞撞,一边鸣笛求救。幸好附近有其他船只前来接走所有人,就连船长的爱犬也不例外。
如果伤亡人数能维持这个水平,发电机室就有合理的理由抱持乐观。整体而言,撤退计划正顺利进行,而当天最严重的危机——比利时投降所造成的防线缺口——也已经成功弭平。对于仍然在撤退走廊北上的大批部队而言,还有另一个理由维持希望:在填高的道路两边,田野开始进水。法国正设法淹没海岸以南的低洼田地,就连德军的精锐坦克都很难继续前进。
不过,另一项新的危机已然浮现,让焦点从陆地又回到海上。问题已经酝酿多日,但是没有人多加注意。此刻,在五月二十九日凌晨,危机突然爆发,为拉姆齐中将和他足智多谋的手下掀起一场全新的挑战。
暗夜鱼雷
德国海军可以如何协助阻挠盟军撤退?五月二十六日,凯特尔将军透过电话询问海军作战参谋长施耐温尼中将(Otto Schniewind)。施耐温尼觉得海军能做的不多。二十八日,他正式以书面信函向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阐明海军的观点:大型船舰不适合在英吉利海峡这种狭窄的水域航行;所有驱逐舰都在挪威一带执勤;U型潜艇(U-boat)的战力则受限于这一带的浅水区,以及敌军极其有效的反潜艇行动。
于是只剩S型快艇(Schnellboot)可用——德国的小型快速机动鱼雷艇。这些“S艇”特别适合在英吉利海峡这类狭窄海域行动,况且,如今德国在荷兰取得新的军事基地,距离行动地点更近。唯一的麻烦是天候问题以及这个季节的短暂夜晚。
整体而言,前景似乎非常乐观,海军战争指挥部(SKL)已经将两支分遣队(总共九艘舰艇)从德国的博尔库姆岛(Borkum)移转到荷兰的登海尔德港(Den Helder),和敦刻尔克的距离缩短了九十英里。比恩巴赫上尉的第一分遣队和彼得森上尉的第二分遣队已开始以这里为基地沿着海岸行动。
他们在五月二十二日到二十三日间的深夜初战告捷。法国的一艘美洲虎(Jaguar)级驱逐舰接近敦刻尔克时,鲁莽地发出无线电通知,表示它即将在凌晨十二点二十分抵达。德国情报单位监听到信号。当美洲虎准时出现,一个意料之外的欢迎委员会正在恭候大驾。S21与S23以两颗瞄准精确的鱼雷将它击沉,然后无声无息地溜走。
而盟军方面,没有人洞悉是什么因素造成这起事件。潜水艇似乎是最可能的罪魁祸首。当“戒备号”驱逐舰在五月二十八日晚间停在布赖迪讷外海接运部队时,英军仍对S艇的夜间侦察行动一无所知。舰长费雪中校最担心的是空中攻击。如果遇到空袭,船只或许需要疯狂蛇行以闪避炸弹。他尽量将士兵安置在船舱底部,以便达到船只的最大稳定度。弟兄们挤进引擎室、锅炉室、储藏室,以及每一英寸剩余可得的空间。
晚上十一点,“戒备号”载着六百四十人(它的运载上限)开拔,经由较长的Y路线朝多佛前进。夜色阒黑,但是水上波光粼粼。这种情况下,轰炸手通常透过船只划过的水痕发现目标。所以在朝东北方前进的第一段航程上,费雪中校将船速降到十二海里每小时以减低危险。
十二点半左右,他看见克温特汽笛浮标(Kwinte Whistle Buoy)发出的闪光,他将在那里折向西行,踏上返回多佛的最后一段航程。那是个极其重要的浮标,以至于在如此危险的时刻仍需要维持通明。那也是整段回程最无从掩蔽的地方——将轻易暴露于敌机、U型潜艇和其他威胁之下。
费雪开始迂回前进,并且将速度拉到二十海里每小时,迫不及待地想赶紧通过克温特浮标。
在不远的地方,还有其他船只注视着克温特汽笛浮标忽明忽灭的灯光。德军的两支S艇分遣队如今轮流夜巡,今晚轮到比恩巴赫上尉的第一分遣队。S30的舰长齐默曼中尉拿着望远镜在黑夜中搜寻。浮标附近应该有许多目标,不过到目前为止,他什么都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