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由于读书人都去学儒家思想,学得好的和刚入门的人都混杂在一块儿,元帝的眼睛都挑花了,难免有一些死读书的家伙混进官员中,只满口“之乎者也”,没有丝毫处理政事的能力。朝廷在用人上,可以说是大不如前。一方面,能力强的没几个;另一方面,儒家学派的人进入仕途的数量激增,以法治国也逐渐地在以德治国前弱了下去。

  阿龙记事贴

  神秘的一指

  就像神秘的独孤九剑,元帝回答王皇后说“有一个还凑合”,茫然地不知指向哪里。但无招胜有招,王皇后错意是指王政君。这也难怪,那天王政君的服饰与众不同,还坐得靠近元帝,于是,当晚王政君就被送去侍寝,不久生下成帝,后来坐上了皇后之位,再后来是王氏外戚的上台和王莽的篡汉。历史就在这种偶然中前进着。

  元帝不光在政事方面一改前人雷厉风行的风格,在个人生活方面,也有异于常人的举动,他当太子的时候,差点就对生育后代这件事失去了兴趣。这事得从他的宠妃司马良娣说起,当时,太子刘的身边有十多个小老婆,他最喜欢的就是司马良娣。可天公不作美,刘才二十五岁的时候,宠妃司马氏就病逝了。

  第19章 大汉中兴(4)

  在后人眼中,司马良娣很不厚道,要死便死吧,她却偏要在死之前跟刘说:“老公,其实我命不该绝啊,都是您的妃嫔们嫉妒我得到了您一人的专宠,她们心有不甘,诅咒我早死来着。”刘读书读傻了,小老婆说啥他都信。从那以后,他就对其他的女人失去了兴趣。

  宣帝知道后,很是着急,差人四处寻访美女给他。当时的王皇后挑选了几个女子,趁着刘来给老爸请安的时候,让人问他有没有相中谁。刘都快烦死这种相亲见面会了,随口答道:“有一个还凑合。”传话的人见他坐得离其中一个女子最近,就自作聪明地以为他喜欢这名女子,便欢天喜地地去禀报了。

  就这样,那女子做了他的大老婆,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成帝。而这女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后王政君。刘当上皇帝后,又先后得了两个儿子,皇家的香火才得以延续。

  文武之道,宽猛相济

  汉宣帝之所以成为西汉中兴之主,这和他的治国之道是分不开的。可以说他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他主张严格管理和怀柔管理要并用,一手软一手硬,如果光依靠任何一手,都可能会出乱子。就好比一个公司,如果只是单纯的管理苛刻,制度太严了,时间一长,员工受不了就不干了;相反,没有制度或制度不健全也不成,因为这样的公司给人感觉就没有约束力,放纵只能促进失败。

  10、 萧望之饮毒酒

  汉元帝喜欢儒家可不是天生的,关键还在于后天的培养,而培养他的就是萧望之老师。萧望之是萧何的后代,当时的大儒。宣帝受不了他满嘴仁义礼教,便打发他去太子刘那里当了老师。谁知他干别的不出色,做老师倒是一把好手。最后,他愣是把元帝调教成了儒家思想的忠实拥护者。

  元帝登基后,并没忘记老师的栽培之恩,就让他当自己的辅政大臣。萧望之很开心,辛苦了一辈子,总算熬出头了。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在政坛上继续发光发热,誓把大汉打造成自己心目中的儒家大国。

  他这边兴奋地谋划着治国的方略,还联合了一帮官员,准备大干一场。谁知却有人看他不顺眼了,暗骂凭啥一个读死书的人也能上位,不过就是教过皇帝几天书而已,难道就因为这样,国家的大小事你都能插手了?萧望之是个后知后觉的人,并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无形中树立了政敌。这其中就有太监石显。

  说起石显,元帝和他的关系可不是萧望之的师生之情能比的。元帝的老妈死得早,再加上他是皇子,娇生惯养,没有几个人喜欢跟他玩。就在这时候,石显顺势而入。石显很会看人脸色行事,没几天工夫就把小刘摸透,对他的喜怒哀乐了如指掌,而刘也渐渐对其产生了依赖感。

  有皇上的依赖感做靠山的石显,和平日里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的萧大儒自然不是一个级别的,否则他一个当太监的,怎么能走出后宫,当上朝中的官员呢?而他找的合伙人史高也不赖,此人是元帝老妈家的亲戚,元帝和他从小就有交情,对他也十分信任。

  这两人一联手,萧望之就连呼受不了,跑去跟元帝告状,说:“皇上,现在的局势很不好啊,外戚专权,宦官乱政,再这样下去的话,国家就危险了。”

  元帝便问他有什么解决办法没有,他就回道:“我觉得就用儒家出身的官员就好了,其他的外戚、宦官啥的,能开的就开了吧。”元帝算是听出门道来了,老师这是要我不能用可信度最高的亲戚和宦官啊。想到这里,他很不开心,便对萧望之的建议置之不理。

  石显看萧望之有所动作,为了杜绝后患,干脆也在元帝面前嚼舌根:“萧望之在朝中结党营私,想要独揽大权,皇上,为了让您的位子坐得安稳,请谒者召致廷尉。”

  元帝听得一头雾水,什么叫“请谒者召致廷尉”?虽然不清楚,可他并没有不耻下问的精神,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他还随意摆摆手,让石显看着办。

  过了几天,元帝发现不对劲了,就问道:“朕的萧老师对待工作一向勤勤恳恳,不迟到不早退,怎么这几天都不来开早会了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