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汉朝人的大义灭亲

  受武帝遗诏辅政的,还有一个叫金日的匈奴人。金日有个儿子,武帝很喜爱,经常把他留在身边。一次,金日看见儿子从脖子后面抱着武帝,没大没小的,就瞪大眼睛,把他撵跑了。后来,儿子长大,常常和宫女们一起玩,金日怕他淫乱后宫,留着迟早是个祸害,就主动把儿子给杀了。都说虎毒不食子,这种大义灭亲的事儿,是是非非,真是没法说得清。

  可是霍光不一样,他一拍大腿,开口赞道:“你是个好汉!朝廷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你好好干,我将来是不会亏待你的。”第二天,他就把这个官员连升了两级。

  霍光此举赢得了不少人气,而小皇帝也对他敬重有加。一次,昭帝想封赏身边的两个玩伴金赏、金建,就向霍光提议:“他们两个的父亲去世,朕觉得很可怜,要不就封他们为侯吧。”

  霍光立刻拒绝:“皇上,您虽然身为一国之君,但不能凭个人喜好随意封赏,要不国家就会因赏罚不分明而乱套。况且高祖在临死前,曾经下过死命令,没有建功立业的不能被封为侯。皇上,您家老祖宗的规矩,您怎么能轻易废除呢?”

  无可辩驳,昭帝只好听从他的意见,打消了这个念头。霍光见对方并不是冥顽不灵的人,当下又继续说:“皇上,您天天宅在家里,可能并不知道,现在百姓们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人人都很怀念文景二帝时的生活啊。”

  昭帝很好奇,就问他原因。霍光趁机答道:“文帝和景帝在位的时候,社会安定,百姓们安心生产,不受战乱之苦,生活水平年年上升,您说他们怎么会不怀念过去的好日子呢?”昭帝深觉有理,就下定决心要恢复文景二帝统治时的和谐局面。

  霍光后来的执政也秉持着这一理念,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二十年,确保在汉武帝时期的连年战乱之后,国家能够休养生息,而西汉也重现了中兴局面。

  阿龙辞典 周公是权臣的榜样

  周公姬旦,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人称周公。西周初年,武王因劳累逝世,其子成王年幼,周公按照殷商兄终弟及的制度,摄政当国。但兄终弟及的制度容易引起王位纷争,为了周朝基业,周公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在摄政7年后,毅然把政权让给了武王的嫡长子成王,完成了政权的顺利交接。从此以后,周公就成了历代辅政大臣的榜样。

  驭下有方

  当主管或做经理,下面管着一大批人,看起来是件很风光的事情,但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当领导的也有自己的烦恼。同为公司员工,职位高的总是容易招人嫉妒;另一方面,作为领导,员工闹情绪,固然使管理难度增加,但换个角度看,员工的不满情绪中往往透露出公司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想要驭下有方,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

  2、 上官桀谋反

  武帝对于皇权的掌控是异常谨慎的,他虽任命霍光辅佐自己的儿子,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另外指派了几个顾命大臣,以此均衡权力,其中就有上官桀、桑弘羊等。

  上官桀看着霍光的势头越来越猛,心里开始不平衡了。本来嘛,两人明明是一起出道的,为啥他能这么红,而我只能坐冷板凳呢?时间一长,他越发觉得不能坐以待毙,想要设法改变现状。当时,朝中还有不少反对霍光的人,比如桑弘羊、燕王刘旦等。

  桑弘羊是个经济学家,武帝时期的经济发展全仰仗他的出谋划策。等他当上顾命大臣后,跟上官桀一样,开始看霍光不顺眼了。至于燕王刘旦,他是昭帝的哥哥。自从自己的弟弟当上皇帝后,他就很不爽,经常暗地里发牢骚:“本王一来比刘弗陵大,二来见识学问也比他强,只是跑出娘胎的动作快了点,凭啥跑得慢的倒能当上皇帝呢?”

  阿龙记事贴

  上官桀表忠心

  上官桀起初是给武帝养马的。一次,武帝病好后看见马匹大多瘦弱,就把上官桀叫来说:“你是不是以为我就要死了,再也看不到这些马了?”上官桀吓得直叩头,说:“我听说皇上圣体欠安,日夜担心,实在没心思照料马啊。”话未说完,流下泪来。上官桀一哭,武帝就信了,这是个忠心的好同志啊,于是加以提拔。

  上官桀是个聪明人,自然清楚这两人心中的小九九。于是,他先是想找昭帝当靠山,把自己的孙女送进宫,结果霍光出面阻止了他,并说:“咱俩现在都是辅政大臣,而且还是儿女亲家,如果您再把孙女送进宫的话,这朝中的官员肯定会有很多怨言的,将来我们就算想治国,也没人愿意听我俩的号令了。”

  上官桀很没面子,知道对方绝对不会答应他,便只好另谋出路。这一次,他直接跟昭帝的姐姐长公主搭上了线,如愿以偿地把孙女弄进了宫。晋升成皇亲国戚的上官桀并没有满足,他还妄想着更高的权势地位,比如皇权在手。

  他私下里联合了桑弘羊、刘旦等人,准备发动政变。公元前80年,刘旦准备上书给昭帝,在里面写道:“霍光最近在阅兵,京城一带都戒严了。皇上啊,我作为大汉的一分子,实在有必要提醒您,霍光在政坛上的权力已经够大了,如果他在军事上跟匈奴有所联系的话,您的皇位就危险了。为了保住大汉的江山,我愿意亲自进宫,时刻守护在您的身边,以防万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