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景帝彻底怒了,拿出了杀刘世子时的狠劲,找来大将周亚夫,说:“这帮家伙不识好歹,朕一再退让,连晁错也赔进去了,他们居然还不消停!你去收拾收拾他们。”

  周亚夫领命后,劝道:“皇上不用着急,这些藩王闹不了多久的。首先,他们本来就是临时组建的小团伙;其次,这些年大汉朝长治久安,百姓们都不想打仗,他们却硬拉着全民加入战斗,天下人都不会归顺他们的。”景帝听过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便安下心来镇压叛乱。

  果然,一切不出周亚夫所料,三个月后,他率领的汉军截断叛军的粮道,吴王刘濞遭遇了惨败,领着几千个残兵败将一路逃到江苏一带。在那里,军中的吴越人看大势已去,就把他杀掉。而其他跟随他起兵的诸侯不是被抓后判处死刑就是自杀而亡。

  西汉初年的这场内乱,在三个月后得以平息,而诸侯王的实力也因此大大削弱。

  我爸是皇上

  国家在制定法律时,最爱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一旦落到实处,种种不公平现象就会层出不穷。如果你是特权阶层,如果你有足够多的金钱和中够大的权力,那么在法律面前,或许更应该遵循“得饶人处且饶人”。景帝小时候杀了人,也敢高喊一声:“谁怕谁啊?我爸是皇上!”这句话导致后来吴王义无反顾地发动叛乱。

  9、 晁错之死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叛乱。晁错是谁?就是景帝身边最得宠的大臣之一。

  他从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跟随景帝了。因为有才干、有见识,便越来越受到重用。当时,西汉的诸侯王势力越发强大,晁错便向景帝建议道:“你家爷爷当时封了这么多刘家人当王,虽然大家都姓刘,但并不代表这些诸侯不会有反心啊。反正他们就算把您轰下台,这天下还是一样姓刘啊,百姓们是不会觉得有啥区别的。”

  晁错一语中的,景帝不由得打了个寒战,问他应该怎么办。晁错这才继续说:“这些诸侯王之所以能坐大,是因为他们手上有很多封地,尤其是吴王刘濞。他仗着吴国的经济越来越好,早就不把您老爸和您放在眼中了。依臣看,最快的办法就是削夺他们的土地,降低他们的战斗力。”

  景帝便问道:“他们这些老东西又不傻,能乖乖地坐着等我行动?”

  晁错回道:“其实,不管皇上您行不行动,他们的实力已经越来越强,总有一天会找个借口造反的,其中吴王刘濞定会首当其冲。皇上,先下手为强啊。”

  这话一出口,景帝还没啥反应呢,晁错的老爹就不淡定了。他把儿子叫到跟前说:“你老爸我这些年是白教育你了,现在中央的实力还不足,地方势力又日益壮大,这种时候你却让皇上去跟他们要土地,这简直就是拿鸡蛋碰石头啊!算了算了,你长这么大都不懂韬光养晦这个道理,你也别当我儿子了,咱俩断绝关系吧。”

  就这样,晁错被老爸轰出了家门。景帝开始将诸侯王的封地收归国有,不出所料,吴王刘濞成了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人。他先是跑去联络诸侯王一同造反,这期间,景帝问晁错:“听探子回来报,吴王最近没在他的封地上待着,你知道他去哪儿了吗?”晁错摇头说不知道。

  阿龙记事贴

  不要拿领导当挡箭牌

  晁错是景帝的智囊。他被当成替死鬼杀掉,也不能全怪别人:第一,他提出杀袁盎,结果被反咬一口;第二,他提出请景帝御驾亲征去冒险,自己留守后方安全地带,这不是拿领导当挡箭牌么?景帝刻薄寡恩,晁错就白白死了。

  景帝一听,心都凉了半截,叹道:“咱们正忙着收封地,他却突然消失不见,这不是太奇怪了吗?你怎么能不知道呢?”

  果然,没多久,吴王就打着要帮景帝铲除晁错的旗号起来造反了。为了达到目的,他不仅表面付诸武力,暗地里还收买官员,要他们从旁协助。其中,袁盎对这项差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袁盎刚兴高采烈地收下吴王送来的金银珠宝,晁错知道了这件事,就跑去告诉景帝:“皇上,袁盎贪污受贿,对象还是吴王刘濞。臣觉得您应该把他抓来问问,说不定能从他那儿套出点消息。”

  袁盎听说晁错进宫告状,气得牙痒痒。等到景帝召他进宫后,他便跪在地上陈说:“皇上啊,根据最新的可靠消息,吴王刘濞本来不想造反来着,就是因为晁错在您面前说了很多诸侯王的坏话,他担心您怪罪下来,才决定要来长安铲除晁错的。”

  景帝本来就对镇压叛乱一事拿不定主意,现在听到有人这么说,便略微犹豫地问道:“那你觉得有啥避免战争的办法没?”

  袁盎急忙点头:“不如您把晁错给处死吧,他一死,吴王那边见没有了威胁,肯定就会罢兵的。”

  景帝一想,对啊,咱好歹是爷爷刘邦的亲孙子,继承大统这种事可没有比朕更合适的了。先不管刘濞到底出于什么原因起兵,如果朕现在把晁错杀了,他岂不是没有造反的借口了?没有原则的景帝就此决定息事宁人,跟晁错说:“爱卿啊,朕对不住你了,为了大汉的安定,你只好牺牲一下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