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虽说知道吐谷浑如今只是国势弱了方才一副可怜样,若是一旦强盛起来,不见得会比吐蕃野心小,但李贤这个凉州大都督一上任,还是按照惯例通报了吐谷浑,这边则是严密监视吐蕃动向。
当年赵括纸上谈兵方才有长平之败,他虽说学了不少,但连小战阵都没经历过,要真的接过军政大权,那非得出大事不可!别看他手下有薛丁山程伯虎姚元之,那可都是战场上的雏!
然而,他派去吐谷浑的信使刚刚出发还不到一日,一位不速之客竟是忽然造访了凉州大都督府。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吐谷浑可贺敦,也就是大唐弘化公主李奉宁,按照辈分来算,那就是李贤的堂姑!
弘化公主在西北生活了二十几年,此时身着异装,更像是一个道地的吐谷浑人。只见她肤色略显棕红,身上并没有佩戴多少首饰,只有头上轻裘皮冠那一颗硕大的明珠熠熠生辉。
她出嫁的时候,如今的皇帝李治也只有十二岁,不过,她却在永徽三年的时候风风光光回过长安,但那时还是王皇后当家,所以她对于李贤并没有任何印象,只从那些书信和来往于中原的吐谷浑商人那里,得知过一点关于李贤的传闻。
李奉宁爽朗地一笑,竟是径直上前给了李贤一个大大的拥抱。分开之后,她方才笑道:“自从太宗皇帝之后,大唐就没有皇子再到过边陲前线,若不是亲自得见,我还以为是别人诓骗我呢!”
李贤亦没有料到自己这位姑姑脸上不见任何愁苦,仿佛不知道吐谷浑动辄有亡国之祸,登时有些惊讶。远来是客,尽管他自己也只是刚刚反客为主成了这大都督府的主人,少不得也要借此机会招待一下长辈。然而,等他去吩咐诸属官,长史崔温这才瞅了个空子偷偷告知,这没有得到旨意弘化公主就到凉州来相当反常,只怕是另有事。
果然,丰盛的酒宴一摆上,两杯酒下肚,李奉宁就自己把来意摆了出来。
“六郎,我知道你必定在猜我的来意。我就实话实说了,吐蕃大论噶尔东赞的三子赞婆领军五万,大约不出几日就要兵临吐谷浑了。当初达延芒结波归顺吐蕃之后,吐谷浑便一天不如一天,和吐蕃相争更是几乎没有一胜,最多就在人家的牧民头上出出气而已。这些年西投吐蕃的贵族不在少数,大汗虽说知道却也没有办法,我也早料到有破国的那一天。”
弘化公主如此直白,李贤刚刚还准备拐弯抹角套话的打算登时落了空——没抓到钦陵已经很让他恼火了,如今他这姑姑更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这吐谷浑必破,这不是添堵么?勉强按捺住了怒火,他干脆也直截了当地问道:“那姑母此来为何?”
“这一仗是肯定要输的,但是,大唐需要吐谷浑在西边。所以,我希望你向陛下进言,在适当的时候进兵帮吐谷浑复国!”
还没亡国就谈复国!这话说得李贤心里更郁闷了,明知道吐谷浑要丢却在一边看着,然后再大张旗鼓地帮助人家复国,这事情怎么越看越别扭呢?更别扭的是,弘化公主嫁到了吐谷浑,文成公主嫁到了吐蕃,这与其说是民族大融合,不如说是和稀泥的外交政策。
他忍不住就反问了一句:“那姑母认为什么才是适当的时候?”
对于李贤问这么一个明知故问的问题,李奉宁不禁感到奇怪:“难不成六郎你不知道么?如今朝廷正在谋划攻高句丽,自然是等海东战局稳定之后,才能考虑到吐谷浑复国的问题。”
“那如果我说,朝廷现在应该先定西北,再打海东呢?”
李贤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让弘化公主愣在了当场,几乎以为她这个侄儿是不是疯了。怔了好半晌,发觉他那脸色不像开玩笑,她这才沉思了片刻,最后仍是苦笑了起来。
“我不懂什么政治军事,不过,吐蕃噶尔家族野心勃勃却是不假。他们的胃口绝不止一个吐谷浑,于阗、疏勒、龟兹、焉耆这安西四镇他们也垂涎已久了。不过,陛下急于完成太宗皇帝的遗愿,这个时候若要出兵西北,只怕朝廷从上到下都不会答应。”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鬼使神差的,李贤想到了这么一句话。算算手中的兵也不少,一场局部的小仗仍打得起。但是,如何指挥,如何布置,到时候军令能否顺利下达,将士是否会听命,这仍然是最大的问题。吐蕃的军马旬日可到,难道眼睁睁看着吐谷浑灭国,到时候再花费十倍的力气帮人家复国?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名将薛仁贵最大的败仗,似乎就是在大非川一役中败于吐蕃人一手,从此之后,大唐为吐谷浑复国的希望也就彻底没了。
见李奉宁正盯着他,他便干脆上前两步低声问道:“若是我能够让凉鄯二州出动兵马相助吐谷浑,姑母认为击退吐蕃此次进攻的可能性有多大?”
“没有陛下的诏令,你敢私自出兵?”李奉宁虽说听说过李贤诡计百出,但没想到他如此胆大包天,一时情急竟是在他脑袋上拍了一下,“别看你是亲王,就算你是太子,这私自出兵的后果也得吃不了兜着走!吐谷浑将来就算不能复国,不过就是内徙而已。六郎,你可别以为当了凉州大都督就能胡来,上下的将士未必会听你的!”
没错,凉州离长安洛阳可不算太远,他要是贸贸然出兵相助,只怕第二天就会被拎回去问罪。到了那时候,可不会像此番这么容易躲过一劫!
当年赵括纸上谈兵方才有长平之败,他虽说学了不少,但连小战阵都没经历过,要真的接过军政大权,那非得出大事不可!别看他手下有薛丁山程伯虎姚元之,那可都是战场上的雏!
然而,他派去吐谷浑的信使刚刚出发还不到一日,一位不速之客竟是忽然造访了凉州大都督府。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吐谷浑可贺敦,也就是大唐弘化公主李奉宁,按照辈分来算,那就是李贤的堂姑!
弘化公主在西北生活了二十几年,此时身着异装,更像是一个道地的吐谷浑人。只见她肤色略显棕红,身上并没有佩戴多少首饰,只有头上轻裘皮冠那一颗硕大的明珠熠熠生辉。
她出嫁的时候,如今的皇帝李治也只有十二岁,不过,她却在永徽三年的时候风风光光回过长安,但那时还是王皇后当家,所以她对于李贤并没有任何印象,只从那些书信和来往于中原的吐谷浑商人那里,得知过一点关于李贤的传闻。
李奉宁爽朗地一笑,竟是径直上前给了李贤一个大大的拥抱。分开之后,她方才笑道:“自从太宗皇帝之后,大唐就没有皇子再到过边陲前线,若不是亲自得见,我还以为是别人诓骗我呢!”
李贤亦没有料到自己这位姑姑脸上不见任何愁苦,仿佛不知道吐谷浑动辄有亡国之祸,登时有些惊讶。远来是客,尽管他自己也只是刚刚反客为主成了这大都督府的主人,少不得也要借此机会招待一下长辈。然而,等他去吩咐诸属官,长史崔温这才瞅了个空子偷偷告知,这没有得到旨意弘化公主就到凉州来相当反常,只怕是另有事。
果然,丰盛的酒宴一摆上,两杯酒下肚,李奉宁就自己把来意摆了出来。
“六郎,我知道你必定在猜我的来意。我就实话实说了,吐蕃大论噶尔东赞的三子赞婆领军五万,大约不出几日就要兵临吐谷浑了。当初达延芒结波归顺吐蕃之后,吐谷浑便一天不如一天,和吐蕃相争更是几乎没有一胜,最多就在人家的牧民头上出出气而已。这些年西投吐蕃的贵族不在少数,大汗虽说知道却也没有办法,我也早料到有破国的那一天。”
弘化公主如此直白,李贤刚刚还准备拐弯抹角套话的打算登时落了空——没抓到钦陵已经很让他恼火了,如今他这姑姑更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这吐谷浑必破,这不是添堵么?勉强按捺住了怒火,他干脆也直截了当地问道:“那姑母此来为何?”
“这一仗是肯定要输的,但是,大唐需要吐谷浑在西边。所以,我希望你向陛下进言,在适当的时候进兵帮吐谷浑复国!”
还没亡国就谈复国!这话说得李贤心里更郁闷了,明知道吐谷浑要丢却在一边看着,然后再大张旗鼓地帮助人家复国,这事情怎么越看越别扭呢?更别扭的是,弘化公主嫁到了吐谷浑,文成公主嫁到了吐蕃,这与其说是民族大融合,不如说是和稀泥的外交政策。
他忍不住就反问了一句:“那姑母认为什么才是适当的时候?”
对于李贤问这么一个明知故问的问题,李奉宁不禁感到奇怪:“难不成六郎你不知道么?如今朝廷正在谋划攻高句丽,自然是等海东战局稳定之后,才能考虑到吐谷浑复国的问题。”
“那如果我说,朝廷现在应该先定西北,再打海东呢?”
李贤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让弘化公主愣在了当场,几乎以为她这个侄儿是不是疯了。怔了好半晌,发觉他那脸色不像开玩笑,她这才沉思了片刻,最后仍是苦笑了起来。
“我不懂什么政治军事,不过,吐蕃噶尔家族野心勃勃却是不假。他们的胃口绝不止一个吐谷浑,于阗、疏勒、龟兹、焉耆这安西四镇他们也垂涎已久了。不过,陛下急于完成太宗皇帝的遗愿,这个时候若要出兵西北,只怕朝廷从上到下都不会答应。”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鬼使神差的,李贤想到了这么一句话。算算手中的兵也不少,一场局部的小仗仍打得起。但是,如何指挥,如何布置,到时候军令能否顺利下达,将士是否会听命,这仍然是最大的问题。吐蕃的军马旬日可到,难道眼睁睁看着吐谷浑灭国,到时候再花费十倍的力气帮人家复国?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名将薛仁贵最大的败仗,似乎就是在大非川一役中败于吐蕃人一手,从此之后,大唐为吐谷浑复国的希望也就彻底没了。
见李奉宁正盯着他,他便干脆上前两步低声问道:“若是我能够让凉鄯二州出动兵马相助吐谷浑,姑母认为击退吐蕃此次进攻的可能性有多大?”
“没有陛下的诏令,你敢私自出兵?”李奉宁虽说听说过李贤诡计百出,但没想到他如此胆大包天,一时情急竟是在他脑袋上拍了一下,“别看你是亲王,就算你是太子,这私自出兵的后果也得吃不了兜着走!吐谷浑将来就算不能复国,不过就是内徙而已。六郎,你可别以为当了凉州大都督就能胡来,上下的将士未必会听你的!”
没错,凉州离长安洛阳可不算太远,他要是贸贸然出兵相助,只怕第二天就会被拎回去问罪。到了那时候,可不会像此番这么容易躲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