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0章
“如此倒也……”王异接过陶碗,转身扣在一侧案上,回过身来上榻,却又不禁好奇。“只是夫君与你那同学一别多年,又怎么看出他心中其实焦躁不堪呢?”
蒋干此时已经缓过气来,却是一时失笑摇头,然后伸手在怀中抱住爱妻:“阿异可曾听过一句话?”
“什么?”
“曲有误,周郎顾。”
“这是什么话?我如何听得?”
“这正是一句你注定不曾听得,我却耳熟能详之言语……这个周郎就是我那同学公瑾了。”蒋干坦然道来。“阿异,我再问你,你觉得你夫君姿色如何?”
王异虽然无奈,却也只好奉承:“夫君自然是最出众的。”
“我虽称不上是最出众,但也称得上是容貌上等。”蒋干苦笑一声,抱着妻子肩头缓缓言道。“而且自幼有神童之称,故此当年少年时分,自然是骄傲自得……但是,等到束发读书之际,遇到了这个周公瑾,却瞬间从宝珠变成了鱼眼。”
王异听得有趣,便在丈夫怀中催促:“如此说来,那周公瑾真是天下难得的人物了?”
“这是自然。”蒋干坦诚以对。“周公瑾这个人,首先是家门极高,他们周氏是出过三公的,乃是扬州第一高门;其次,是他本人确实容貌俊俏,风流倜傥;其三,却是他这个人聪明至极,经书武艺,兵法音律,一触既通……家门不如他,容貌不如他,才学不如他,只有嘴皮子比他快些,那我在他面前岂不正是一个鱼眼睛吗?”
“且说什么是曲有误,周郎顾。”
“是音律……公瑾这个人音律上造诣是极高的,而当时我们在庐江赵公门下读书,赵公仿效当年马公的故事,常常在讲学时叫使女舞蹈吹奏于两侧……大多数时候,公瑾是目不斜视,一心听讲的,但一旦曲目吹奏有误,公瑾却会是第一个发现,然后扭头相顾之人。”
“这倒是有些趣味……”
“不仅是趣味……其中有些使女一次偶然出错后,发现能得周郎一顾,便常常忍耐不住,故意出错,引公瑾去看她们,而公瑾偏偏音律造诣极高,又往往是在专心听讲之时闻得差错,所以总是出于本能去看……到后来,许多使女都仿而效之,动辄故意出错,以至于音律不协,逼得赵公直接弃了这种仿效。”
王异直接笑出了声。
而言至此处,蒋干却忽然一时黯然:“那日在郯城,我们宴饮之时,便又见到了这种把戏……可彼时连我都听出来的曲误,周郎却连顾都不顾了。你说,若非是为时局所压迫,心中焦躁,他又何至于如此呢?也就是那时开始,我心中也忽然醒悟,乱世如此,像公瑾那种超俗之英杰,也要为大局所困,而即便是为大局所困,却还是倾心招待于我。受人如此待遇,我身为同学,又何必再存庸俗之心呢?所以三日间,虽然他公事、军报都没有避讳我,我却主动避讳了过去。本以为这样可以心无旁骛,了无牵挂,一走了之。但一想到明日将行,再难相见,且其人前途多舛,不免心中为他忧虑。”
言罢,蒋干愈发黯然,却是沉声静听夜雨,一时无言。
王异思索一阵,眼见着自家丈夫一直没有睡意,却是轻声开口:“其实,我也有一言,想告诉夫君……”
“你我夫妇之间,何至于此?”
“其实今日夫君为审公写信时我便想说,审公想在徐州寻人,而徐州第一世族下邳陈氏,正是他的至交所在,可他没有写信请陈氏替他寻人,反而让夫君帮忙……这是为了什么?”
“这是为了避嫌,也是公私分明,更是情谊所在。”蒋干脱口而出。“想审公连多年前一个故人的离散家属都能记得,又如何会不记得陈氏?只是陈氏当日首鼠两端,早已经恶了殿下,当此局面,审公最好的处置便是公私分明,将来才有资格以私人身份在殿下做出处置之后,再为陈氏料理事后局面……”
言至此处,蒋干早已经心中醒悟,却是忍不住拍了拍自己妻子的后背,复又一时感叹:“我只以为审公严肃刚正,却不想竟也有如此胸怀,竟然以此事来提醒我。更不想,阿异你比我这个神童聪明太多!人生得妻如此,更当珍重!”
窗外雨水绵绵,刚刚二十岁的王异,直接面红耳赤。
————我是聪明太多的分割线————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汉末,太祖伐南,瑜为徐州大将,统东海,将有筹谋向北,事正密,同窗蒋干,奉命南使,归过东海。瑜以旧交,掩事而与之携手同游,食则同席,卧则同塌,曾不失态。及宴中有使女曲误,而不得顾,干恍然知瑜难,乃不言,只相辞而去,瑜亦知干意,亦不言,唯临沂水相别。世称二人雅量,遂有曲误之交。”——《世说新语》.雅量篇
第十三章 旧友南行雨纷纷
八月初,青徐一带的秋雨愈发频繁无度。
情况非常糟糕,因为这意味着青徐地区的秋收减产已经成为定局,而且很可能是大面积减产,至于减产在农业社会中的严肃意义,就不必多言了。几乎可以想象,这个糟糕的秋收期之后,本就处于军事对峙状态的青徐地区会出现什么乱子。
不过,从另一个比较偏门的角度来说,这似乎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这种情形下,军事行动的效率似乎会大大降低……雨水、山区,平行穿过琅琊郡、东海郡的两条大河暴涨,再加上物资的缺乏,似乎让琅琊一带失去了爆发大规模战斗的可能性。
蒋干此时已经缓过气来,却是一时失笑摇头,然后伸手在怀中抱住爱妻:“阿异可曾听过一句话?”
“什么?”
“曲有误,周郎顾。”
“这是什么话?我如何听得?”
“这正是一句你注定不曾听得,我却耳熟能详之言语……这个周郎就是我那同学公瑾了。”蒋干坦然道来。“阿异,我再问你,你觉得你夫君姿色如何?”
王异虽然无奈,却也只好奉承:“夫君自然是最出众的。”
“我虽称不上是最出众,但也称得上是容貌上等。”蒋干苦笑一声,抱着妻子肩头缓缓言道。“而且自幼有神童之称,故此当年少年时分,自然是骄傲自得……但是,等到束发读书之际,遇到了这个周公瑾,却瞬间从宝珠变成了鱼眼。”
王异听得有趣,便在丈夫怀中催促:“如此说来,那周公瑾真是天下难得的人物了?”
“这是自然。”蒋干坦诚以对。“周公瑾这个人,首先是家门极高,他们周氏是出过三公的,乃是扬州第一高门;其次,是他本人确实容貌俊俏,风流倜傥;其三,却是他这个人聪明至极,经书武艺,兵法音律,一触既通……家门不如他,容貌不如他,才学不如他,只有嘴皮子比他快些,那我在他面前岂不正是一个鱼眼睛吗?”
“且说什么是曲有误,周郎顾。”
“是音律……公瑾这个人音律上造诣是极高的,而当时我们在庐江赵公门下读书,赵公仿效当年马公的故事,常常在讲学时叫使女舞蹈吹奏于两侧……大多数时候,公瑾是目不斜视,一心听讲的,但一旦曲目吹奏有误,公瑾却会是第一个发现,然后扭头相顾之人。”
“这倒是有些趣味……”
“不仅是趣味……其中有些使女一次偶然出错后,发现能得周郎一顾,便常常忍耐不住,故意出错,引公瑾去看她们,而公瑾偏偏音律造诣极高,又往往是在专心听讲之时闻得差错,所以总是出于本能去看……到后来,许多使女都仿而效之,动辄故意出错,以至于音律不协,逼得赵公直接弃了这种仿效。”
王异直接笑出了声。
而言至此处,蒋干却忽然一时黯然:“那日在郯城,我们宴饮之时,便又见到了这种把戏……可彼时连我都听出来的曲误,周郎却连顾都不顾了。你说,若非是为时局所压迫,心中焦躁,他又何至于如此呢?也就是那时开始,我心中也忽然醒悟,乱世如此,像公瑾那种超俗之英杰,也要为大局所困,而即便是为大局所困,却还是倾心招待于我。受人如此待遇,我身为同学,又何必再存庸俗之心呢?所以三日间,虽然他公事、军报都没有避讳我,我却主动避讳了过去。本以为这样可以心无旁骛,了无牵挂,一走了之。但一想到明日将行,再难相见,且其人前途多舛,不免心中为他忧虑。”
言罢,蒋干愈发黯然,却是沉声静听夜雨,一时无言。
王异思索一阵,眼见着自家丈夫一直没有睡意,却是轻声开口:“其实,我也有一言,想告诉夫君……”
“你我夫妇之间,何至于此?”
“其实今日夫君为审公写信时我便想说,审公想在徐州寻人,而徐州第一世族下邳陈氏,正是他的至交所在,可他没有写信请陈氏替他寻人,反而让夫君帮忙……这是为了什么?”
“这是为了避嫌,也是公私分明,更是情谊所在。”蒋干脱口而出。“想审公连多年前一个故人的离散家属都能记得,又如何会不记得陈氏?只是陈氏当日首鼠两端,早已经恶了殿下,当此局面,审公最好的处置便是公私分明,将来才有资格以私人身份在殿下做出处置之后,再为陈氏料理事后局面……”
言至此处,蒋干早已经心中醒悟,却是忍不住拍了拍自己妻子的后背,复又一时感叹:“我只以为审公严肃刚正,却不想竟也有如此胸怀,竟然以此事来提醒我。更不想,阿异你比我这个神童聪明太多!人生得妻如此,更当珍重!”
窗外雨水绵绵,刚刚二十岁的王异,直接面红耳赤。
————我是聪明太多的分割线————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汉末,太祖伐南,瑜为徐州大将,统东海,将有筹谋向北,事正密,同窗蒋干,奉命南使,归过东海。瑜以旧交,掩事而与之携手同游,食则同席,卧则同塌,曾不失态。及宴中有使女曲误,而不得顾,干恍然知瑜难,乃不言,只相辞而去,瑜亦知干意,亦不言,唯临沂水相别。世称二人雅量,遂有曲误之交。”——《世说新语》.雅量篇
第十三章 旧友南行雨纷纷
八月初,青徐一带的秋雨愈发频繁无度。
情况非常糟糕,因为这意味着青徐地区的秋收减产已经成为定局,而且很可能是大面积减产,至于减产在农业社会中的严肃意义,就不必多言了。几乎可以想象,这个糟糕的秋收期之后,本就处于军事对峙状态的青徐地区会出现什么乱子。
不过,从另一个比较偏门的角度来说,这似乎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这种情形下,军事行动的效率似乎会大大降低……雨水、山区,平行穿过琅琊郡、东海郡的两条大河暴涨,再加上物资的缺乏,似乎让琅琊一带失去了爆发大规模战斗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