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2章
荀彧面露忧虑:“可若不战,坐视卫将军建国称公,无视天子姿态,则汉室再无体统可言,而没有汉室大义,又如何能维持盟约?若中原盟约不在,咱们岂不是要被卫将军从容分而吞之?届时,半点胜算都没有!”
“非只如此。”曹操摇头不止。“你想过没有,公孙珣苦心积虑让天子出奔,难道就没有后手准备?如我所料不差,便是咱们不战,他也要以请天子回朝为理由,正式与我们开战的!”
“那便只有战了!”荀彧愈发蹙额。“这才是主公真正忧虑所在吧?卫将军出此奇策,实为一石二鸟,一面成功分割汉室,就势称公建制;一面却让天下大局异动,就势开战,决胜中原!而我们实在是措手不及,没有准备!”
“文若。”曹操伸手握住了对方之手。“不瞒你说,这几日我真的是吃不好睡不好,每日闭上眼睛,做梦都在想此战之事……有时候会想,要不要干脆就此降了?可每次醒过来,却总是觉得不甘!有时候又会想,自己难道真不能一战而胜,从容夺回天下大局,兴复汉室,然后咱们还会成为周公、召公那样的人物!可每次醒来,想想自己的兵力,想想对方的实力,却又总显得有气无力!”
“明公!”荀彧正色而对。“事到如今,多思无益,若就此降了,之前多少年的辛苦,多少年的志气,岂不是都成了笑话?明公与我此生到底算是什么?又何以对生前身后之人。而且,彧还想再问一问主公,这个时候,这个局面,汉室天下不指望你,还能指望谁呢?明公真要坐视卫将军以燕覆汉吗?”
“我知道多思无益。”曹操一声叹气。“这番话,不过是只能说给文若听的私密言语罢了……其实我自己何尝不明白,中原大局,舍我其谁?发出信函,请刘表、刘备,一起再会于新野,也请天子移驾到彼处亲自召见两位汉室宗亲,以资鼓励好了!”
“那就发出信函吧!”荀彧沉默片刻,也跟着点了点头。“中原局面,天下大势,汉室江山,舍君其谁?!”
————我是心里真有点怕的分割线————
“珣既称公建制,南阳殊无讯也,或贺于珣:‘中原诸侯合力,亦只三分胜也,此必操知公之神武,将亲持天子归于长安矣。’珣哂曰:‘凡弱冠时孟德即不服孤也,一十八载无半分胜而无变,何今日有三分胜反变也?且候大战!’”——《汉末英雄志》.王粲
PS:周五例行请假……明天那章就得等到第二天早上看了,实在抱歉,这种生活太累,撑不住就是撑不住。
第二十六章 邺下书味亦何偏
建安六年,天下局势从内里而言,颇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其实早在前一年,几乎所有有眼光之人,甚至包括徐庶在内,都知道随着天子束发读书纳美人,天下必然会因为天子和汉室渴求夺回权柄而产生动荡。
但是,彼时很多人,尤其是中原几家诸侯都对此持乐观态度,因为从当时看来,麻烦明显是卫将军公孙珣的,无论公孙珣和天子之间闹成什么样子,对中原诸侯而言都是好事……只是谁能想到,公孙珣会出此奇策呢?!
谁能想到他有这个魄力将天子放出呢?
而随着天子的东行,汉室朝廷的分裂,公孙珣的称公建制,中原诸侯这才忽然间醒悟过来——麻烦大了,因为决战忽然间便已经事实上不可避免!
不过,可能是公孙珣、曹操、刘备、刘表这些人多少是要比之前的董卓、袁术那些人高级一些,所以,虽然内里上的局势已经达到了无法可解的份上,可双方依旧保持着表面上的从容与雅量。
实际上,整个建安六年初的春耕时期,除了中原、河北、关西等地的道路上多了许多往来不断的使者之外,整个天下竟然显得殊无紧张之意,甚至反而有些欣欣向荣的感觉——或者说,当这个农业社会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行为暂时没有受到阻碍时,那些大人物们的往来,城市中当权者们的狂欢,还不足以从外观上改变这个世界的几分色彩。
当然了,反过来说,得益于春耕的遮掩,城市中的权贵们再怎么失态,也都无关紧要了。
中原各处,所谓打着天子名号的曹操使者四处奔波,试图促成新的一次的中原会盟,刘表和刘备似乎也是躲无可躲,而江南地区的孙策,更西面的巴蜀刘焉也都在联络之中。除此之外,曹操的谋士们开始紧锣密鼓的制定决战计划,带着外交任务的南阳、颍川名士们也往来奔走于淮南、荆襄,试图让对方亮出家底,以图一战。
与之相反,河北地区,尤其是邺城附近,随着使者纷至沓来,却陷入到了某种狂欢的姿态……公孙珣建制立国,虽然在过程中刻意摒除了以河北大势压人的姿态,甚至连最关键的军队都刻意压制了发声,只是在三辅地区纯以合法政治运作获得此位。但是,最后的封赏,却无疑还是让邺下诸臣拿走了最大的一份。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还是那七个实权相位!
这是自汉武建立内廷夺走相权之后,第一次有一个君主主动公开让出实权权柄,虽然有一分为七的设计,但这毕竟是公认的实权相位,再加上所谓只有五个郡封地的燕国如今已经事实上统治了半个天下,敢问又有谁不心动呢?
借用邺下大学中那些不知死活的大学生们的一句话,吕范、审配、娄圭、王修、田丰、韩当、戏忠这七个人,若单以权柄成就而论,此时他们的人生已经事实上超越了之前三百年间任意一个传统士大夫、或者寒门武人能触及的顶点。
“非只如此。”曹操摇头不止。“你想过没有,公孙珣苦心积虑让天子出奔,难道就没有后手准备?如我所料不差,便是咱们不战,他也要以请天子回朝为理由,正式与我们开战的!”
“那便只有战了!”荀彧愈发蹙额。“这才是主公真正忧虑所在吧?卫将军出此奇策,实为一石二鸟,一面成功分割汉室,就势称公建制;一面却让天下大局异动,就势开战,决胜中原!而我们实在是措手不及,没有准备!”
“文若。”曹操伸手握住了对方之手。“不瞒你说,这几日我真的是吃不好睡不好,每日闭上眼睛,做梦都在想此战之事……有时候会想,要不要干脆就此降了?可每次醒过来,却总是觉得不甘!有时候又会想,自己难道真不能一战而胜,从容夺回天下大局,兴复汉室,然后咱们还会成为周公、召公那样的人物!可每次醒来,想想自己的兵力,想想对方的实力,却又总显得有气无力!”
“明公!”荀彧正色而对。“事到如今,多思无益,若就此降了,之前多少年的辛苦,多少年的志气,岂不是都成了笑话?明公与我此生到底算是什么?又何以对生前身后之人。而且,彧还想再问一问主公,这个时候,这个局面,汉室天下不指望你,还能指望谁呢?明公真要坐视卫将军以燕覆汉吗?”
“我知道多思无益。”曹操一声叹气。“这番话,不过是只能说给文若听的私密言语罢了……其实我自己何尝不明白,中原大局,舍我其谁?发出信函,请刘表、刘备,一起再会于新野,也请天子移驾到彼处亲自召见两位汉室宗亲,以资鼓励好了!”
“那就发出信函吧!”荀彧沉默片刻,也跟着点了点头。“中原局面,天下大势,汉室江山,舍君其谁?!”
————我是心里真有点怕的分割线————
“珣既称公建制,南阳殊无讯也,或贺于珣:‘中原诸侯合力,亦只三分胜也,此必操知公之神武,将亲持天子归于长安矣。’珣哂曰:‘凡弱冠时孟德即不服孤也,一十八载无半分胜而无变,何今日有三分胜反变也?且候大战!’”——《汉末英雄志》.王粲
PS:周五例行请假……明天那章就得等到第二天早上看了,实在抱歉,这种生活太累,撑不住就是撑不住。
第二十六章 邺下书味亦何偏
建安六年,天下局势从内里而言,颇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其实早在前一年,几乎所有有眼光之人,甚至包括徐庶在内,都知道随着天子束发读书纳美人,天下必然会因为天子和汉室渴求夺回权柄而产生动荡。
但是,彼时很多人,尤其是中原几家诸侯都对此持乐观态度,因为从当时看来,麻烦明显是卫将军公孙珣的,无论公孙珣和天子之间闹成什么样子,对中原诸侯而言都是好事……只是谁能想到,公孙珣会出此奇策呢?!
谁能想到他有这个魄力将天子放出呢?
而随着天子的东行,汉室朝廷的分裂,公孙珣的称公建制,中原诸侯这才忽然间醒悟过来——麻烦大了,因为决战忽然间便已经事实上不可避免!
不过,可能是公孙珣、曹操、刘备、刘表这些人多少是要比之前的董卓、袁术那些人高级一些,所以,虽然内里上的局势已经达到了无法可解的份上,可双方依旧保持着表面上的从容与雅量。
实际上,整个建安六年初的春耕时期,除了中原、河北、关西等地的道路上多了许多往来不断的使者之外,整个天下竟然显得殊无紧张之意,甚至反而有些欣欣向荣的感觉——或者说,当这个农业社会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行为暂时没有受到阻碍时,那些大人物们的往来,城市中当权者们的狂欢,还不足以从外观上改变这个世界的几分色彩。
当然了,反过来说,得益于春耕的遮掩,城市中的权贵们再怎么失态,也都无关紧要了。
中原各处,所谓打着天子名号的曹操使者四处奔波,试图促成新的一次的中原会盟,刘表和刘备似乎也是躲无可躲,而江南地区的孙策,更西面的巴蜀刘焉也都在联络之中。除此之外,曹操的谋士们开始紧锣密鼓的制定决战计划,带着外交任务的南阳、颍川名士们也往来奔走于淮南、荆襄,试图让对方亮出家底,以图一战。
与之相反,河北地区,尤其是邺城附近,随着使者纷至沓来,却陷入到了某种狂欢的姿态……公孙珣建制立国,虽然在过程中刻意摒除了以河北大势压人的姿态,甚至连最关键的军队都刻意压制了发声,只是在三辅地区纯以合法政治运作获得此位。但是,最后的封赏,却无疑还是让邺下诸臣拿走了最大的一份。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还是那七个实权相位!
这是自汉武建立内廷夺走相权之后,第一次有一个君主主动公开让出实权权柄,虽然有一分为七的设计,但这毕竟是公认的实权相位,再加上所谓只有五个郡封地的燕国如今已经事实上统治了半个天下,敢问又有谁不心动呢?
借用邺下大学中那些不知死活的大学生们的一句话,吕范、审配、娄圭、王修、田丰、韩当、戏忠这七个人,若单以权柄成就而论,此时他们的人生已经事实上超越了之前三百年间任意一个传统士大夫、或者寒门武人能触及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