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4章
王凌一时慌乱,不由去偷看公孙珣,却发现后者只是在笑。
——————我是笑眯眯的分割线——————
“汉末,刘豫州遣鲁肃访太祖于邺城,陈登随行,相见于铜雀台,太祖照邺下诸臣与大学佼佼者为从,晚宴既罢,肃问登曰:‘适才应付匆忙,未尽品才俊,加冠为官者且勿论,诸少者元龙以何人为佳?’登答曰:‘台上有二少年应对出众,俊秀者曰司马懿,面丑者曰王粲,皆一时之选。’肃摇头:‘司马子言辞锋利,王氏子才气逼人,然适才吾与诸邺下臣从辩论,口出豪言,称卫将军无恩德加于中原,众皆变色,独一身长少年立于台侧,岿然不动,如鹤立鸡群,正欲闻彼姓名。”登私问族中古旧,乃琅琊诸葛亮也!”——《世说新语》.品鉴篇
第六章 旧恩如言亦难收
王凌看到公孙珣笑而不语,却是重整旗鼓,再度凛然质问:“使者此何言也?!卫将军之功绩天下皆知!”
“在下不善言辞,此实言罢了。”鲁肃坦然拱手作答。“卫将军的功绩和恩德天下人都知道,但离乱之时,镇压淮南使淮南重归安定恢复生产的,不是卫将军乃是我们刘豫州;而彼时屯田豫北,使中原少饿死些人的,也非卫将军而是曹奋武;驱除袁术这种祸害中原之辈,或许打出旗号的是卫将军,但提刀于阵前奋不顾身的却是故孙破虏;而这两年,中原士民得以交通往来,各地能使商旅辐辏,更是曹奋武和我家刘豫州一起并立南阳之功……这些事情就摆在那里,难道是假的吗?”
王凌一时语塞,他本能的觉得哪里不对,却也不得不承认对方言语中的恳切与事实。便是台上其他众多大臣学者、俊才学生,也都有些异样,司马懿和王粲更是若有所思。
“这位王县令,你为一州政绩第一,想来一定知道下面士民百姓的心思与认识。”鲁子敬见状继续缓缓言道。“天下乱了这么久,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加在他们身上最大的恩德便是能避开战乱、能吃饱饭、能安心生产,简而言之乃是能活命罢了!这个时候,加在他们身上最大的恩德便是能‘活人’,其余种种皆不值一提……而中原之地乱了十年,据在下所知,除了颍川一带还有人记得卫将军当年去彼处平了黄巾,所以稍显感激外,其余各处却没几人知道卫将军是谁的!便是从某些地方知道了卫将军这个称呼,却也不一定知道此人是谁!”
台上众人神色各异,而王凌却愈发慌乱,因为他知道鲁肃所言可能句句是实,中原的士民百姓真的不会感激公孙珣。实际上,但他本能回头去看此番刚刚认识不久,出身淮南的蒋干,以寻求帮助是,却发现对方竟然一直低头不语,俨然是心中有所顾忌。
换言之,出身淮南的蒋干心里恐怕也明白,鲁肃说的是大实话。
非只如此,便是之前出列的王粲虽然愤愤然难平,却也有些焦急之色……丧父后数年一直养在公孙大娘身前的王粲原本是想说一些防疫啊、教化啊、制度啊之类的东西,但鲁肃死死钉住了从底层士民角度来看的‘能活人’这个天大的‘恩德’,一时间他还真不好反驳。
实际上,何止是王粲,此时台上诸多人物也都若有所思,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乱世之中,确实是天大地大,不如‘能活人’来的大……你再能打仗,再能杀人,也是比不过能活人的……总不能说活人的不如杀人的,那算是什么话?
而要是以此而论,刘备和曹操的确在中原根基深厚,深得民心,而公孙珣也确实不值一提——后者也能活人,但活得是河北、三辅九州之民,这一点鲁肃也并没有否认。
“在下以为,使者所言俱为诚实之言。”就在台上一时陷入将军之时,王凌身侧另一边,那个容貌俊秀的司马懿却忽然上前一步,口出惊人。“于中原士民而言,唯曹奋武、刘豫州为当世英雄,卫将军不值一提……但下面士民百姓因为身处离乱只以个人感官而论,如使者这般自比邓禹的人物,却也执此小道,看不清煌煌大局,岂不可笑?”
鲁肃心下无语……他很想说自己从来没自比‘邓禹’,但此时公孙珣就在身侧假装看落日,驳斥这个反而显得没意思。
于是乎,其人面不改色,而且也没有因为对方尚未加冠便不重视,反而微微拱手,以作请教:“请河北明经第一稍作提点。”
司马懿失笑而答:“其实在下区区束发少年,如何敢提点淮南英杰?只是有一问如鲠在喉,不问出来,便心中郁郁,今日有幸登台游览的好心情也要全无;而问出来,又怕让使者难堪,反而坏了使者今日好心情。”
“无妨。”鲁肃赶紧摇头,心中愈发无语……如今这个局势来做使者,难道还指望像走亲戚一般愉悦?
“请问使者。”司马懿见状忽然正色拱手相对。“你所言俱为实言……然,刘豫州能施恩德于淮南士民,不正是因为卫将军的恩德加于他身吗?若无卫将军,刘豫州安能为刘豫州?于士民百姓而言,活其人者为大英雄大豪杰,那敢问于刘豫州而言,使其居于今日英雄位的卫将军,又算是他什么人?!刘豫州都知道言必称吾兄,行必比吾兄,为何到了使者这里,却是卫将军无恩德加于淮南了呢?”
鲁肃陡然一滞。
“说的不错!”一旁王凌也醒悟了过来。“使者真是狡辩!若无卫将军讨董功成,何来刘豫州、曹奋武从容割据地方?若无卫将军予以官职名爵,何来刘豫州得为中原事?若无卫将军讨平袁绍,何来中原从容攻略袁术?”王凌连番发问,问到最后已经难掩鄙夷。“足下号称淮南英杰,自比邓禹,眼中却只有什么淮南、中原、河北、三辅,却难道不懂得这些俱为天下一隅吗?邓禹佐光武成天下事,难道是个眼睛里只有南阳一地的狭隘之辈吗?”
——————我是笑眯眯的分割线——————
“汉末,刘豫州遣鲁肃访太祖于邺城,陈登随行,相见于铜雀台,太祖照邺下诸臣与大学佼佼者为从,晚宴既罢,肃问登曰:‘适才应付匆忙,未尽品才俊,加冠为官者且勿论,诸少者元龙以何人为佳?’登答曰:‘台上有二少年应对出众,俊秀者曰司马懿,面丑者曰王粲,皆一时之选。’肃摇头:‘司马子言辞锋利,王氏子才气逼人,然适才吾与诸邺下臣从辩论,口出豪言,称卫将军无恩德加于中原,众皆变色,独一身长少年立于台侧,岿然不动,如鹤立鸡群,正欲闻彼姓名。”登私问族中古旧,乃琅琊诸葛亮也!”——《世说新语》.品鉴篇
第六章 旧恩如言亦难收
王凌看到公孙珣笑而不语,却是重整旗鼓,再度凛然质问:“使者此何言也?!卫将军之功绩天下皆知!”
“在下不善言辞,此实言罢了。”鲁肃坦然拱手作答。“卫将军的功绩和恩德天下人都知道,但离乱之时,镇压淮南使淮南重归安定恢复生产的,不是卫将军乃是我们刘豫州;而彼时屯田豫北,使中原少饿死些人的,也非卫将军而是曹奋武;驱除袁术这种祸害中原之辈,或许打出旗号的是卫将军,但提刀于阵前奋不顾身的却是故孙破虏;而这两年,中原士民得以交通往来,各地能使商旅辐辏,更是曹奋武和我家刘豫州一起并立南阳之功……这些事情就摆在那里,难道是假的吗?”
王凌一时语塞,他本能的觉得哪里不对,却也不得不承认对方言语中的恳切与事实。便是台上其他众多大臣学者、俊才学生,也都有些异样,司马懿和王粲更是若有所思。
“这位王县令,你为一州政绩第一,想来一定知道下面士民百姓的心思与认识。”鲁子敬见状继续缓缓言道。“天下乱了这么久,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加在他们身上最大的恩德便是能避开战乱、能吃饱饭、能安心生产,简而言之乃是能活命罢了!这个时候,加在他们身上最大的恩德便是能‘活人’,其余种种皆不值一提……而中原之地乱了十年,据在下所知,除了颍川一带还有人记得卫将军当年去彼处平了黄巾,所以稍显感激外,其余各处却没几人知道卫将军是谁的!便是从某些地方知道了卫将军这个称呼,却也不一定知道此人是谁!”
台上众人神色各异,而王凌却愈发慌乱,因为他知道鲁肃所言可能句句是实,中原的士民百姓真的不会感激公孙珣。实际上,但他本能回头去看此番刚刚认识不久,出身淮南的蒋干,以寻求帮助是,却发现对方竟然一直低头不语,俨然是心中有所顾忌。
换言之,出身淮南的蒋干心里恐怕也明白,鲁肃说的是大实话。
非只如此,便是之前出列的王粲虽然愤愤然难平,却也有些焦急之色……丧父后数年一直养在公孙大娘身前的王粲原本是想说一些防疫啊、教化啊、制度啊之类的东西,但鲁肃死死钉住了从底层士民角度来看的‘能活人’这个天大的‘恩德’,一时间他还真不好反驳。
实际上,何止是王粲,此时台上诸多人物也都若有所思,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乱世之中,确实是天大地大,不如‘能活人’来的大……你再能打仗,再能杀人,也是比不过能活人的……总不能说活人的不如杀人的,那算是什么话?
而要是以此而论,刘备和曹操的确在中原根基深厚,深得民心,而公孙珣也确实不值一提——后者也能活人,但活得是河北、三辅九州之民,这一点鲁肃也并没有否认。
“在下以为,使者所言俱为诚实之言。”就在台上一时陷入将军之时,王凌身侧另一边,那个容貌俊秀的司马懿却忽然上前一步,口出惊人。“于中原士民而言,唯曹奋武、刘豫州为当世英雄,卫将军不值一提……但下面士民百姓因为身处离乱只以个人感官而论,如使者这般自比邓禹的人物,却也执此小道,看不清煌煌大局,岂不可笑?”
鲁肃心下无语……他很想说自己从来没自比‘邓禹’,但此时公孙珣就在身侧假装看落日,驳斥这个反而显得没意思。
于是乎,其人面不改色,而且也没有因为对方尚未加冠便不重视,反而微微拱手,以作请教:“请河北明经第一稍作提点。”
司马懿失笑而答:“其实在下区区束发少年,如何敢提点淮南英杰?只是有一问如鲠在喉,不问出来,便心中郁郁,今日有幸登台游览的好心情也要全无;而问出来,又怕让使者难堪,反而坏了使者今日好心情。”
“无妨。”鲁肃赶紧摇头,心中愈发无语……如今这个局势来做使者,难道还指望像走亲戚一般愉悦?
“请问使者。”司马懿见状忽然正色拱手相对。“你所言俱为实言……然,刘豫州能施恩德于淮南士民,不正是因为卫将军的恩德加于他身吗?若无卫将军,刘豫州安能为刘豫州?于士民百姓而言,活其人者为大英雄大豪杰,那敢问于刘豫州而言,使其居于今日英雄位的卫将军,又算是他什么人?!刘豫州都知道言必称吾兄,行必比吾兄,为何到了使者这里,却是卫将军无恩德加于淮南了呢?”
鲁肃陡然一滞。
“说的不错!”一旁王凌也醒悟了过来。“使者真是狡辩!若无卫将军讨董功成,何来刘豫州、曹奋武从容割据地方?若无卫将军予以官职名爵,何来刘豫州得为中原事?若无卫将军讨平袁绍,何来中原从容攻略袁术?”王凌连番发问,问到最后已经难掩鄙夷。“足下号称淮南英杰,自比邓禹,眼中却只有什么淮南、中原、河北、三辅,却难道不懂得这些俱为天下一隅吗?邓禹佐光武成天下事,难道是个眼睛里只有南阳一地的狭隘之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