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章
一念至此,李退之再无可想,只能回身招呼自己手下三部,也就是那三千宗族子弟兵,准备拼命吃下关羽一半兵马!
“等关云长过此营寨,整儿先去。”李进从栅栏上跳下,正色吩咐道。“领一千兵直扑其腰!然后五兄再去,依旧是一千兵,直扑其尾……若关羽回援,我自引兵当之!你们得手后,便即刻撤退,不用管我。”
所谓整儿,正是李乾长子李整,也是李进的族侄,今年不过刚刚加冠,闻言不由张口询问:“叔父大人何必如此忌惮此人?不过是旧日一个同僚,便是武勇出众难道便刀枪不入不成?咱们三千兵马俱是善战的宗族子弟兵,以三攻一,哪怕是对方背靠城墙,有所援护,又有负隅顽抗之姿,也未必不能胜吧?依我说,也不用放他过去到车骑将军跟前了,直接灭了此人,咱们李氏独享其功,岂不是让天下人从此不敢小觑我们济阴李氏?”
李进看着自己这个身材雄壮却又不知天高地厚的侄子,只觉得对方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于是一时神伤,却又缓缓摇头,然后方才看向了另外一人:“五兄,待会你先出兵击其腰,让整儿击其尾……”
李整脸色大变,刚要再说,营寨外却已经传来嘈杂进军之声,而李退之板下脸来,却是干脆下令出兵,李整也只能讪讪而退。
片刻后,随着营寨栅栏被齐齐放到,一部千人兵马率先跃出营来,竟然直扑关羽前军,而为首之人正是李整!
另外一名族中老成人担任的司马无奈扭头看向了李进,而李进长叹一声,只好提矛上马,亲自去救自己那不知天高地厚的侄子。
—————我是兖州名将的分割线—————
“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荀彧
第二十四章 又见猛虎起河东(下)
不知道是不是战斗已经开始的缘故,下午时分,闷热的天气中,袁绍居然有些呼吸不匀的感觉……这让向来注重风度的袁车骑有些不安,甚至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养气功夫。
而就在这时,军中负责传递消息的翎羽卫士却是忽然到来:
“回禀主公,武安校尉被斩,麾下两部溃散,但于禁将军已经率三部前驱,堵住了关云长后路……”
袁绍闻言冷笑一时,其人左顾右盼,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心中的郁闷,或者发个怒,却发现连陈宫都去预备最后的包围和阻截了,哪里有什么真正能说得上话的人呢?
无奈之下,其人只是微微挥手,撵走了卫士,然后依旧在数千甲士的环绕下急促呼吸……当然,此时他绝对不会在意自己呼吸匀称不匀称了。
但过不多久,又有翎羽卫士来报:“程武校尉战败,其麾下两部溃散!”
袁绍眨了下眼睛,继续冷笑一声,依旧没做表示。
然而,过了一阵子,翎羽卫士却又三度来报:“主公,李校尉麾下李整司马被关羽生擒,李校尉投鼠忌器,不敢轻动,只能尾随,关羽部从容脱身,已转过城角,往此处而来!”
这下子,袁本初却是收起嘴角笑意,幽幽叹了口气。
话说,袁绍当然知道李整是谁,实际上济阴李氏恐怕是其人麾下最得用也是最有水平的一家宗族豪强,比清河季氏、东平吕氏、东郡薛氏,都更入袁本初的眼睛,而这么一家大豪强的继承人被抓,他当然可以理解李进的无奈……不过,这也愈发让袁绍感到郁闷了。
平心而论,如果没有公孙珣在前,这个世界似乎也就是这样了,但是就因为出现了这么一个标杆,出现了一个不停散发着奇怪思想的人,之前的孙文台也好,随后的公孙伯圭也罢,还有如今的袁本初却都忍不住对自己进行了审视。
这种审视,未必是触及灵魂的,也未必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从观念上而言却是毫无疑问是一种洗礼和进步。
换句话说,这次抢攻邯郸,刚一开始袁本初就对自己手下这种低劣的军队组织形式产生了某种不满和不安,而且这种情绪随着之前友军坐视田银部覆灭不理,到今日擒获一人、斩杀一人就让数千兵马丧失战斗力,却是变得越来越明显了。
甚至于说,此时这位袁车骑隐隐觉得,在与公孙珣这种相争天下的大局中,相比较于邯郸一城得失争一个先手与否,内部军事整编似乎才是真正的当务之急。
不过,随着关云长领兵转过城角,来到城东,袁绍倒也来不及多想了,他遥遥看到城角处一军闪出以后,便强打精神,肃容相对。
“主公,”又一名翎羽骑士到来,却是代表了陈宫到此。“陈长史说,他准备放关云长到土山前,然后两翼齐发,兜对方,还请主公稍安勿躁!”
“知道了!”袁本初微微一挥手,稍显不耐,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这是当然的,要知道,眼见着关羽和其部众转过墙角,出现在视野之内,李进三千兵兜后,又有于禁三千兵堵住了北门,然后身前四千甲士,还有一个陈宫手握十部万军继续安排围堵,怎么看也看不出什么失利的迹象来。
然而实际上,此时袁绍内心还真不像表面上那么镇定……虽然说光天化日之下,其人位居高地,然后数千甲士环绕,基本上算是安全无虞,想要重演河内吕布那一战基本上也就是想想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沉闷的天气中袁车骑总是不免心悸,因为他总觉的哪里不对,总觉的关云长这一战根本不会这么只凭着一股血勇之气来作战。
“等关云长过此营寨,整儿先去。”李进从栅栏上跳下,正色吩咐道。“领一千兵直扑其腰!然后五兄再去,依旧是一千兵,直扑其尾……若关羽回援,我自引兵当之!你们得手后,便即刻撤退,不用管我。”
所谓整儿,正是李乾长子李整,也是李进的族侄,今年不过刚刚加冠,闻言不由张口询问:“叔父大人何必如此忌惮此人?不过是旧日一个同僚,便是武勇出众难道便刀枪不入不成?咱们三千兵马俱是善战的宗族子弟兵,以三攻一,哪怕是对方背靠城墙,有所援护,又有负隅顽抗之姿,也未必不能胜吧?依我说,也不用放他过去到车骑将军跟前了,直接灭了此人,咱们李氏独享其功,岂不是让天下人从此不敢小觑我们济阴李氏?”
李进看着自己这个身材雄壮却又不知天高地厚的侄子,只觉得对方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于是一时神伤,却又缓缓摇头,然后方才看向了另外一人:“五兄,待会你先出兵击其腰,让整儿击其尾……”
李整脸色大变,刚要再说,营寨外却已经传来嘈杂进军之声,而李退之板下脸来,却是干脆下令出兵,李整也只能讪讪而退。
片刻后,随着营寨栅栏被齐齐放到,一部千人兵马率先跃出营来,竟然直扑关羽前军,而为首之人正是李整!
另外一名族中老成人担任的司马无奈扭头看向了李进,而李进长叹一声,只好提矛上马,亲自去救自己那不知天高地厚的侄子。
—————我是兖州名将的分割线—————
“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荀彧
第二十四章 又见猛虎起河东(下)
不知道是不是战斗已经开始的缘故,下午时分,闷热的天气中,袁绍居然有些呼吸不匀的感觉……这让向来注重风度的袁车骑有些不安,甚至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养气功夫。
而就在这时,军中负责传递消息的翎羽卫士却是忽然到来:
“回禀主公,武安校尉被斩,麾下两部溃散,但于禁将军已经率三部前驱,堵住了关云长后路……”
袁绍闻言冷笑一时,其人左顾右盼,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心中的郁闷,或者发个怒,却发现连陈宫都去预备最后的包围和阻截了,哪里有什么真正能说得上话的人呢?
无奈之下,其人只是微微挥手,撵走了卫士,然后依旧在数千甲士的环绕下急促呼吸……当然,此时他绝对不会在意自己呼吸匀称不匀称了。
但过不多久,又有翎羽卫士来报:“程武校尉战败,其麾下两部溃散!”
袁绍眨了下眼睛,继续冷笑一声,依旧没做表示。
然而,过了一阵子,翎羽卫士却又三度来报:“主公,李校尉麾下李整司马被关羽生擒,李校尉投鼠忌器,不敢轻动,只能尾随,关羽部从容脱身,已转过城角,往此处而来!”
这下子,袁本初却是收起嘴角笑意,幽幽叹了口气。
话说,袁绍当然知道李整是谁,实际上济阴李氏恐怕是其人麾下最得用也是最有水平的一家宗族豪强,比清河季氏、东平吕氏、东郡薛氏,都更入袁本初的眼睛,而这么一家大豪强的继承人被抓,他当然可以理解李进的无奈……不过,这也愈发让袁绍感到郁闷了。
平心而论,如果没有公孙珣在前,这个世界似乎也就是这样了,但是就因为出现了这么一个标杆,出现了一个不停散发着奇怪思想的人,之前的孙文台也好,随后的公孙伯圭也罢,还有如今的袁本初却都忍不住对自己进行了审视。
这种审视,未必是触及灵魂的,也未必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从观念上而言却是毫无疑问是一种洗礼和进步。
换句话说,这次抢攻邯郸,刚一开始袁本初就对自己手下这种低劣的军队组织形式产生了某种不满和不安,而且这种情绪随着之前友军坐视田银部覆灭不理,到今日擒获一人、斩杀一人就让数千兵马丧失战斗力,却是变得越来越明显了。
甚至于说,此时这位袁车骑隐隐觉得,在与公孙珣这种相争天下的大局中,相比较于邯郸一城得失争一个先手与否,内部军事整编似乎才是真正的当务之急。
不过,随着关云长领兵转过城角,来到城东,袁绍倒也来不及多想了,他遥遥看到城角处一军闪出以后,便强打精神,肃容相对。
“主公,”又一名翎羽骑士到来,却是代表了陈宫到此。“陈长史说,他准备放关云长到土山前,然后两翼齐发,兜对方,还请主公稍安勿躁!”
“知道了!”袁本初微微一挥手,稍显不耐,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这是当然的,要知道,眼见着关羽和其部众转过墙角,出现在视野之内,李进三千兵兜后,又有于禁三千兵堵住了北门,然后身前四千甲士,还有一个陈宫手握十部万军继续安排围堵,怎么看也看不出什么失利的迹象来。
然而实际上,此时袁绍内心还真不像表面上那么镇定……虽然说光天化日之下,其人位居高地,然后数千甲士环绕,基本上算是安全无虞,想要重演河内吕布那一战基本上也就是想想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沉闷的天气中袁车骑总是不免心悸,因为他总觉的哪里不对,总觉的关云长这一战根本不会这么只凭着一股血勇之气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