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
说是侦察,明显是想要去抢劫了……但是抢劫归抢劫,为什么现在才出去抢劫?而且渑池也是有驻军的,虎牢关与成皋被破以后,董卓军收缩,董卓又任命了一位中郎将董越去渑池,专门接收之前的虎牢、成皋败军,也是在弘农囤积力量,以随时支援陕县的意思。
所以,这明显是越界劫掠!
而李儒到底是个才智之士,其人茫然半晌,枯坐半日,临到天黑时忽然想起一件旧事,然后赶紧让手下军吏去打听……果然,正如他所料,牛辅是听了他手下巫师之言!
原来,牛辅这人出身边地大豪,当地风气,素来迷信,而牛辅本人尤其迷信,其军中向来养着一群巫婆巫师,并对这些人百般信任。今天,就是这些人一大早在县寺中拿乌龟壳起了一卦,说是今日牛辅运势分明,不利于向西,而利于向东,然后还只能午后出兵!
于是乎,持节都督河南诸将,兼领陕县本地万余大军的牛辅牛中郎将真就这么干了!
李儒听完汇报,简直是心惊肉跳……他终于明白这位连襟如何在河东大败了,至于今日的事情,他也是心如明镜了。
话说,诸位中郎将之中,董越最是看不惯牛辅的那些巫师巫婆,所以但凡遇到,一定要鞭挞几下出气才行,只是董越虽然不是董卓族人却也是董相国身边的亲信之人,牛辅平素也不好如何。
而如今,董越来到牛辅手下做事,那这些巫婆巫师此举明显是在找董越的茬!至于什么西向不能,不过是为了东向出兵‘侦察’找的借口……以董越的脾气,大晚上的被人越界劫掠,指不定便要动手教训,甚至火拼,而如此做的后果到最后只会让牛辅更加愤怒!
然而,李儒既然清楚了这件事情的来由,却居然无法……他毕竟只是一个书生,不然何至于让牛辅这个废物领兵?
思来想去,李文优也只能紧亲笔写了封书信,然后唤得一名亲信来,让对方领着数名护卫赶紧出城,从南面桃林饶过公孙珣所驻湖县,去潼关那里寻贾诩,让其人往长安传递一二。而等这名军吏出去以后,稍微一想,李儒忽然再度醒悟,又赶紧写了第二封告状信,却是唤来第二名心腹军吏,让其人从东门出城,绕城、绕道而往潼关报信。
——————我是长得像环首刀的分割线——————O
“牛辅、李儒者,俱董卓婿也,初平元年,二者领兵屯陕,共督河南诸将,时辅为正,持节;儒为副,佐之,二婿不合,相构不止。一日,儒得辅过,即书上于董卓,辅则持节封锁西门,得之,即杀。儒闻之大叹:‘今始知,儒遇兵者,有理而难书也!’”——《世说新语》.忿狷篇
PS:感谢书友20170429221000411的飘红打赏,这是位转正的书友啊!
第三十六章 被驱无异犬与鸡(二合一)
自西向东,长安、潼关、弘农、函谷关、洛阳、虎牢关……这是一条直线,而且是中国文明史和军事史上最重要的一条直线。实际上,由于这条线上的三个关卡、两座城市的绝对敏感性,所以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连锁反应。
那么,当公孙珣引兵越过黄河从河东来到弘农以后,虽然一仗未打,却立即在这条线上引发了绝对的动荡,而等到他转向东面,牛刀小试拿下弘农郡郡治弘农城后,就更是立即引起了全盘的连锁反应。
长安的董卓下令,让自己的弟弟董旻离开长安,进驻潼关身后的华阴,这个地方可以从容支援前方的潼关和北面的蒲津;而直面公孙珣压力的贾诩、吕布,还有牛辅、李儒无一不采用了最保守的军事策略,一个闭关不出,一个屯兵自保;而与此同时,函谷关东面的洛阳周边部队也立即收缩防守,拱卫在了洛阳周围……甚至有传言,董卓不惜通过南阳绕道下令,让洛阳部分军力回援函谷关,以确保要将公孙珣锁死在弘农境内。
其实,这就是董卓之所以难打的问题所在了,别看他的部队根本不到十万,而且还各自分开屯驻,咋一听好像跟白波贼、匈奴乱军都差不多,但其实后两者只是‘贼’,而董卓和他的下属是一个完备的军事集团。
从军事角度来说,只要董卓——牛辅这个指挥体系在,那他们就是一个整体,就是一个附属于董卓这个政治核心的军事体系,就是一个有活力、可以补充延续,而且还愿意听指挥的正式军队。
这样的部队,想指望像对付白波贼和匈奴人那样,通过一次两次的军事胜利来瓦解,太过艰难……按照那句说老了的话,想动摇董卓大局,只有攻入关中!
同样的道理,公孙珣的部队也是如此,河北那边不打到昌平,他在那个地方的政治势力是不可能垮掉的,这边的远征军不宰了公孙珣本人也毫无意义。
甚至还有袁绍,你不杀了袁绍,那以他的政治声望,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东山再起。
这就是所谓政治威信的可怕之处,这三个人可能还有半个袁术,跟天下其他的人不是一个阶层的,沮授那天对着袁绍的一番话确确实实是精辟至极——就是要利用这个先发优势,迅速建立起一个完备的军政体系和军政集团,而一旦形成一个蒸蒸向上的严密军政集团,那对谁都是可以挺直腰杆子怼上去的。
而想要建立一个这样的集团,沮授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袁绍本人、人才、军队、地盘、名望。
所以,这明显是越界劫掠!
而李儒到底是个才智之士,其人茫然半晌,枯坐半日,临到天黑时忽然想起一件旧事,然后赶紧让手下军吏去打听……果然,正如他所料,牛辅是听了他手下巫师之言!
原来,牛辅这人出身边地大豪,当地风气,素来迷信,而牛辅本人尤其迷信,其军中向来养着一群巫婆巫师,并对这些人百般信任。今天,就是这些人一大早在县寺中拿乌龟壳起了一卦,说是今日牛辅运势分明,不利于向西,而利于向东,然后还只能午后出兵!
于是乎,持节都督河南诸将,兼领陕县本地万余大军的牛辅牛中郎将真就这么干了!
李儒听完汇报,简直是心惊肉跳……他终于明白这位连襟如何在河东大败了,至于今日的事情,他也是心如明镜了。
话说,诸位中郎将之中,董越最是看不惯牛辅的那些巫师巫婆,所以但凡遇到,一定要鞭挞几下出气才行,只是董越虽然不是董卓族人却也是董相国身边的亲信之人,牛辅平素也不好如何。
而如今,董越来到牛辅手下做事,那这些巫婆巫师此举明显是在找董越的茬!至于什么西向不能,不过是为了东向出兵‘侦察’找的借口……以董越的脾气,大晚上的被人越界劫掠,指不定便要动手教训,甚至火拼,而如此做的后果到最后只会让牛辅更加愤怒!
然而,李儒既然清楚了这件事情的来由,却居然无法……他毕竟只是一个书生,不然何至于让牛辅这个废物领兵?
思来想去,李文优也只能紧亲笔写了封书信,然后唤得一名亲信来,让对方领着数名护卫赶紧出城,从南面桃林饶过公孙珣所驻湖县,去潼关那里寻贾诩,让其人往长安传递一二。而等这名军吏出去以后,稍微一想,李儒忽然再度醒悟,又赶紧写了第二封告状信,却是唤来第二名心腹军吏,让其人从东门出城,绕城、绕道而往潼关报信。
——————我是长得像环首刀的分割线——————O
“牛辅、李儒者,俱董卓婿也,初平元年,二者领兵屯陕,共督河南诸将,时辅为正,持节;儒为副,佐之,二婿不合,相构不止。一日,儒得辅过,即书上于董卓,辅则持节封锁西门,得之,即杀。儒闻之大叹:‘今始知,儒遇兵者,有理而难书也!’”——《世说新语》.忿狷篇
PS:感谢书友20170429221000411的飘红打赏,这是位转正的书友啊!
第三十六章 被驱无异犬与鸡(二合一)
自西向东,长安、潼关、弘农、函谷关、洛阳、虎牢关……这是一条直线,而且是中国文明史和军事史上最重要的一条直线。实际上,由于这条线上的三个关卡、两座城市的绝对敏感性,所以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连锁反应。
那么,当公孙珣引兵越过黄河从河东来到弘农以后,虽然一仗未打,却立即在这条线上引发了绝对的动荡,而等到他转向东面,牛刀小试拿下弘农郡郡治弘农城后,就更是立即引起了全盘的连锁反应。
长安的董卓下令,让自己的弟弟董旻离开长安,进驻潼关身后的华阴,这个地方可以从容支援前方的潼关和北面的蒲津;而直面公孙珣压力的贾诩、吕布,还有牛辅、李儒无一不采用了最保守的军事策略,一个闭关不出,一个屯兵自保;而与此同时,函谷关东面的洛阳周边部队也立即收缩防守,拱卫在了洛阳周围……甚至有传言,董卓不惜通过南阳绕道下令,让洛阳部分军力回援函谷关,以确保要将公孙珣锁死在弘农境内。
其实,这就是董卓之所以难打的问题所在了,别看他的部队根本不到十万,而且还各自分开屯驻,咋一听好像跟白波贼、匈奴乱军都差不多,但其实后两者只是‘贼’,而董卓和他的下属是一个完备的军事集团。
从军事角度来说,只要董卓——牛辅这个指挥体系在,那他们就是一个整体,就是一个附属于董卓这个政治核心的军事体系,就是一个有活力、可以补充延续,而且还愿意听指挥的正式军队。
这样的部队,想指望像对付白波贼和匈奴人那样,通过一次两次的军事胜利来瓦解,太过艰难……按照那句说老了的话,想动摇董卓大局,只有攻入关中!
同样的道理,公孙珣的部队也是如此,河北那边不打到昌平,他在那个地方的政治势力是不可能垮掉的,这边的远征军不宰了公孙珣本人也毫无意义。
甚至还有袁绍,你不杀了袁绍,那以他的政治声望,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东山再起。
这就是所谓政治威信的可怕之处,这三个人可能还有半个袁术,跟天下其他的人不是一个阶层的,沮授那天对着袁绍的一番话确确实实是精辟至极——就是要利用这个先发优势,迅速建立起一个完备的军政体系和军政集团,而一旦形成一个蒸蒸向上的严密军政集团,那对谁都是可以挺直腰杆子怼上去的。
而想要建立一个这样的集团,沮授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袁绍本人、人才、军队、地盘、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