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伯侯且安坐,公祧说你已有所得,还请务必直言赐教。”眼见着下午楼中人少,这杜畿所在的二楼更是几乎无人,公孙珣便干脆恭敬一礼,然后就迫不及待的开门见山了。
杜畿见到对方行礼,更是不由正色起来:“君侯如此待人以诚,我若不尽心相对,岂非可笑?”
公孙珣坐下身来,静心相对。
“恕在下冒昧了。”杜畿也坐回身去,坦诚以对。“依在下看来,君侯在此处,虽然看似万事顺利,却暗藏隐忧……当然,若非如此,君侯也不至于之前如此问我。”
“那你觉得具体都是些什么麻烦呢?”公孙珣正色问道。“麻烦又在何人呢?”
“前一问简单,稍一打听便能得知,后一问才是关键,也是此番问题真正所在。”杜伯侯也是昂然自若。“我来此处几日,已经看得清楚……于官府,似乎还好,无论广阳还是渔阳、涿郡,这些地方的长吏、朝廷命官多愿倾力配合君侯。这不是说他们心甘情愿,也不是他们就愿意看君侯在他们治下作威作福,而是说君侯位阶、名声、乡望、财力、物力、武力俱全……他们这些为官一任的人,只是来做官,并不愿多生事,也与君侯无根本上冲突,所以他们绝不是真正麻烦所在。”
“不错。”
“所以,真正因为君侯擅自越矩民屯而心存不满的,不是这些官吏,而是本地世族!”杜畿一时失笑。“不过,他们却只是半疑半虑,半推半从,将来说不定反而会支持君侯此番作为的……只要这天下继续乱下去便可。”
公孙珣默然不语。
“然后是百姓。”杜畿继续笑言道。“民屯与百姓相处的麻烦,我也看清了,他们之所以偶发事端,其实并不在于风俗上的对立还有土地上的争夺。恰恰相反,据我所见,应该是本地百姓艳羡于民屯的简政清治,君侯这里,虽然也约定了要交赋税,要交公粮,但要多少就只取多少,跟本地百姓名义上算赋轻松,却受复杂盘剥相比,反而实际上要过得轻松。”
“民屯这种事情,重赋重税,而且管束严格、限制自由,其实并不是什么长久之策。”公孙珣叹气道。“不管早晚,迟早要放开的,然而外面的世道这么乱,贫民格外辛苦,倒是显出他们的好处来了。”
“这便引出第四类人了,也是君侯必须要提防的。”杜畿忽然肃容。“幽州豪右,虽然表面上对君侯俯首帖耳,看似无一声杂音从他们口中传出……但民户、人口、土地,本是他们的立身根本,君侯此番作为,迟早要激起他们的不满。这些人,我也是看的清楚,不管是幽州还是益州,不管是河北还是关西,都只是残暴短视之辈,若让他们窥的机会,必然会有反覆之事!”
“说的好。”听到这话,公孙珣已然给杜畿打了个优良的分数,但还是紧追不舍。“可豪右,或者说豪右、户口、人口这件事情到底又该如何应对呢?”
“我有四策。”杜畿昂首答道。“若君侯能行,必然能压住彼辈!”
“愿闻其详。”公孙珣愈发来了兴趣。
“一曰名,二曰实,三曰缚,四曰杀!”杜畿依旧言语从容。
公孙珣再度失笑:“伯侯且慢言,过两日我母亲要来……此番民屯,全靠安利号财力支持,你先去准备一下,弄个条陈出来,我得说给她听。”
第二十六章 脱粟在傍书在前
? 公孙大娘要来,理由当然有很多,想儿子了,想孙子孙女了,安利号这边钱粮如流水般花了出来,有些让人吃不住劲了,但最主要的一条还是公孙珣擅自停在了广阳,没有去华北平原最角落里的辽西令支,打乱了母子二人的原定计划。
所以,等昌平这边安定下来,稍微有了些气象之后,公孙大娘便从辽东出发,带着她的肥猫浮海而来,来看看儿子、看看孙女孙子,顺便指导一下工作。
“所谓名,便是要托名于古法,并用官府的名义行事,从而换的世族的支持和理解,这样的话,就能让本身缺乏政治影响力的豪右进一步丧失政治话语权,并进一步孤立和削弱他们。”公孙珣一边做着只有母子二人能听懂的‘翻译’,一边忍不住看了一眼自己的母亲。
“不用看我,听着呢,你接着说!”******,正饶有兴致打量两个孙子背影的公孙大娘不以为意道。
公孙珣无奈摇头。
其实,也难怪公孙大娘如此表现。
要知道,相比较于一见面便黏着祖母,然后有推着肥猫出门的公孙离、公孙臻,此时方才告辞出门的公孙定和公孙平之前却不免有些认生甚至是紧张……因为他们都是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祖母大人,而且他们母亲对这次会面的格外重视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他们。
公孙珣也顺势瞥了一眼自己这即将开蒙的两个儿子,等到二人走到门外,然后撒丫子去院中以后方才继续介绍了下去:
“至于说这杜伯侯所言的实,其实是劝我速速行果决之事,不必留念、留手,打着民屯的幌子直接将地方上的豪强大户给吃下来!从人口到土地,从壮丁到资源,务必要尽快握在手里才行。”
“不怕他们造反?”公孙大娘此时方才看向了自己儿子。
“杜伯侯的意思是,此时这些豪强若要生乱造反,一来,必然失败,二来,反的却是汉室,而不是公孙氏。”公孙珣不由掩卷正色相对。“甚至听他的意思,于我们来说,这些人现在反远胜将来反。”
杜畿见到对方行礼,更是不由正色起来:“君侯如此待人以诚,我若不尽心相对,岂非可笑?”
公孙珣坐下身来,静心相对。
“恕在下冒昧了。”杜畿也坐回身去,坦诚以对。“依在下看来,君侯在此处,虽然看似万事顺利,却暗藏隐忧……当然,若非如此,君侯也不至于之前如此问我。”
“那你觉得具体都是些什么麻烦呢?”公孙珣正色问道。“麻烦又在何人呢?”
“前一问简单,稍一打听便能得知,后一问才是关键,也是此番问题真正所在。”杜伯侯也是昂然自若。“我来此处几日,已经看得清楚……于官府,似乎还好,无论广阳还是渔阳、涿郡,这些地方的长吏、朝廷命官多愿倾力配合君侯。这不是说他们心甘情愿,也不是他们就愿意看君侯在他们治下作威作福,而是说君侯位阶、名声、乡望、财力、物力、武力俱全……他们这些为官一任的人,只是来做官,并不愿多生事,也与君侯无根本上冲突,所以他们绝不是真正麻烦所在。”
“不错。”
“所以,真正因为君侯擅自越矩民屯而心存不满的,不是这些官吏,而是本地世族!”杜畿一时失笑。“不过,他们却只是半疑半虑,半推半从,将来说不定反而会支持君侯此番作为的……只要这天下继续乱下去便可。”
公孙珣默然不语。
“然后是百姓。”杜畿继续笑言道。“民屯与百姓相处的麻烦,我也看清了,他们之所以偶发事端,其实并不在于风俗上的对立还有土地上的争夺。恰恰相反,据我所见,应该是本地百姓艳羡于民屯的简政清治,君侯这里,虽然也约定了要交赋税,要交公粮,但要多少就只取多少,跟本地百姓名义上算赋轻松,却受复杂盘剥相比,反而实际上要过得轻松。”
“民屯这种事情,重赋重税,而且管束严格、限制自由,其实并不是什么长久之策。”公孙珣叹气道。“不管早晚,迟早要放开的,然而外面的世道这么乱,贫民格外辛苦,倒是显出他们的好处来了。”
“这便引出第四类人了,也是君侯必须要提防的。”杜畿忽然肃容。“幽州豪右,虽然表面上对君侯俯首帖耳,看似无一声杂音从他们口中传出……但民户、人口、土地,本是他们的立身根本,君侯此番作为,迟早要激起他们的不满。这些人,我也是看的清楚,不管是幽州还是益州,不管是河北还是关西,都只是残暴短视之辈,若让他们窥的机会,必然会有反覆之事!”
“说的好。”听到这话,公孙珣已然给杜畿打了个优良的分数,但还是紧追不舍。“可豪右,或者说豪右、户口、人口这件事情到底又该如何应对呢?”
“我有四策。”杜畿昂首答道。“若君侯能行,必然能压住彼辈!”
“愿闻其详。”公孙珣愈发来了兴趣。
“一曰名,二曰实,三曰缚,四曰杀!”杜畿依旧言语从容。
公孙珣再度失笑:“伯侯且慢言,过两日我母亲要来……此番民屯,全靠安利号财力支持,你先去准备一下,弄个条陈出来,我得说给她听。”
第二十六章 脱粟在傍书在前
? 公孙大娘要来,理由当然有很多,想儿子了,想孙子孙女了,安利号这边钱粮如流水般花了出来,有些让人吃不住劲了,但最主要的一条还是公孙珣擅自停在了广阳,没有去华北平原最角落里的辽西令支,打乱了母子二人的原定计划。
所以,等昌平这边安定下来,稍微有了些气象之后,公孙大娘便从辽东出发,带着她的肥猫浮海而来,来看看儿子、看看孙女孙子,顺便指导一下工作。
“所谓名,便是要托名于古法,并用官府的名义行事,从而换的世族的支持和理解,这样的话,就能让本身缺乏政治影响力的豪右进一步丧失政治话语权,并进一步孤立和削弱他们。”公孙珣一边做着只有母子二人能听懂的‘翻译’,一边忍不住看了一眼自己的母亲。
“不用看我,听着呢,你接着说!”******,正饶有兴致打量两个孙子背影的公孙大娘不以为意道。
公孙珣无奈摇头。
其实,也难怪公孙大娘如此表现。
要知道,相比较于一见面便黏着祖母,然后有推着肥猫出门的公孙离、公孙臻,此时方才告辞出门的公孙定和公孙平之前却不免有些认生甚至是紧张……因为他们都是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祖母大人,而且他们母亲对这次会面的格外重视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他们。
公孙珣也顺势瞥了一眼自己这即将开蒙的两个儿子,等到二人走到门外,然后撒丫子去院中以后方才继续介绍了下去:
“至于说这杜伯侯所言的实,其实是劝我速速行果决之事,不必留念、留手,打着民屯的幌子直接将地方上的豪强大户给吃下来!从人口到土地,从壮丁到资源,务必要尽快握在手里才行。”
“不怕他们造反?”公孙大娘此时方才看向了自己儿子。
“杜伯侯的意思是,此时这些豪强若要生乱造反,一来,必然失败,二来,反的却是汉室,而不是公孙氏。”公孙珣不由掩卷正色相对。“甚至听他的意思,于我们来说,这些人现在反远胜将来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