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多谢将军赐字。”李进无奈,也只能恨恨而言。
“如此勇士,藏于乡野之间也是可惜。”公孙珣复又淡淡言道。“黄巾贼祸乱国家,如今正是勇士保国安家,疆场用命之士,你也不要留在家里了,随我从军去吧!”
李进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只能呆呆看向自己长兄件族长。
“能得君侯看重,这是退之的体面!”李乾赶紧伏在地上言道。
“那就好,就让这位李退之且做个屯长吧!”公孙珣不以为意道。“我虽持节,却只能杀两千石以下,而不能替朝廷奉上六百石以上……你们要懂得我的苦衷。”
李进弄了半晌才反应过来自家兄长口中的退之是谁,又闻得一个区区屯长……也就是所谓百夫长,也是愈发悲愤,却又无可奈何。
“不过。”公孙珣复又缓缓言道。“虽然许了屯长,可军中却无多余兵马,也没有哪位军官战殁之事……你们族中且替他凑些兵马壮丁来。”
“请君侯放心。”李乾咬牙应声道。“必然在乡中替我弟优选出一百勇士来,并自带兵器、牲畜、粮草,然后随将军征伐蛾贼,以示我们族中对朝廷的忠谨!”
“不是一百。”公孙珣居高临下看着这个李乾李伯健从容言道。“是三千……你堂弟这一屯中须有三千人马才勉强堪用!除此之外,但凡我军在河南有所为,你们济阴李氏还要替全军准备粮草补给,调查黄巾贼布置动向,如此方才勉强可示忠谨!”
浑身湿漉漉的李乾怔怔抬头看向了高踞于自家堂上的这位‘君侯’,长久不知该如何言语。而他的弟弟与堂弟,也都各自攥紧了拳头。
“不愿意?”公孙珣迎着对方目光坦然看了过去。
“这实在是……”李乾不顾礼仪无奈放声言道。“君侯,我族中不过几千户而已,三千人岂不是举族而出?!”
“举族而出为我与朝廷尽力又何妨啊?”公孙珣依旧不急不怒。“如此方能显出你家的忠谨,不对吗?莫非你这堂弟居然要不应我的征辟吗?”
“若不应又如何?”李乾实在是愤然难耐。
“李伯健是吧?”公孙珣终于再度笑问道。
“是!”李乾咬牙答道。
“识得此物吗?”公孙珣抬手指向了韩当怀中之物。
“第一次见到,却早有耳闻。”李乾勉力答道。“此乃节杖,代天子权威,两千石以下皆可斩……君侯难道是想说,若我弟不应君侯之辟,就要杀了我们三兄弟吗?”
“我如何会做如此低端可笑之事?”公孙珣昂然作答。“我再问你,你知道就在韦乡处,我还有四千骑兵吗?”
“自然知道。”李乾听到对方否认要杀人,也是不免浑身一轻。
“既如此。”公孙珣不由冷笑。“若你弟不应我辟,我何须杀你区区三人?族诛你李氏三千人又何妨啊?”
堂中众人一时呆住。
“伯健啊,你说,我是无力而不能呢,还是心有顾虑而不愿啊?”公孙珣见状继续笑言道。“我手上握有强兵,又有节杖,还是一个跟兖州八竿子打不着的幽州人……你们说,这个道理你们是真不懂,还是跋扈惯了,就不愿意往那边想呢?”
堂中三人依旧不言,只是死死盯着眼前之人。
“当然,也不是没有第三条路。”公孙珣愈发笑道。“现在我就在你家中,你们或许可以拼死一搏,先杀光了我与这八百骑,然后趁着韦乡援兵未到,仓促四散而逃,去海外,去交州……或许还是能有人活下来的,但兖州数代根基,就不要想了!故此,还是那句话,今日我若不能辟人,便要族人!”
堂中鸦雀无声,屋外闷雷滚滚,李氏兄弟俱皆面色惨白而无言。
片刻后,倒是一直抱怀憨笑的董昭忍不住收起笑意,并僵硬的咽了口口水,惹得众人齐齐看了过去。
“尽如君侯所言!”片刻后,从董昭身上收回目光的李乾无奈叩首言道。“三千李氏子弟,即刻随退之出征,粮秣、器械,河南各地情报也请君侯放心!”
“如此,”公孙珣终于从座位上起身,向前依次扶起了这三人。“退之便是我同袍了,他之家人,也是我之家人了!”
李进、李艮各自双手发抖,李乾则不由苦笑起来。
随即,三人告辞而出,说是事关重大,要冒雨准备,而公孙珣却也没有多做挽留。
“哦。”一直到将三人送出以后,公孙珣倒好像才刚刚反应过来一般,却又看向了身后一人。“公仁,你看如此可还行?你家总不会被他家欺负了吧?”
董昭也是尴尬苦笑,然后微微躬身以对:“明公之情,属下没齿难忘。”
雷声隆隆中,公孙珣不由拊掌而笑。
—————我是能族人的分割线—————
“太祖伐黄巾至东郡,闻济阴有士名李进者,素知诗书,乃殚夜而往辟之。李进感其德厚,逢太祖克城勤苦,乃慨然举族而助。”——《旧燕书》.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纪
第二十二章 轻兵取双城
上午时分,细雨迷蒙,天色却称不上昏暗,韦乡土城处,汉军正在击鼓攀城。
“文琪,前日大雨如泼,昨日和今日雨水也未曾断过,如今到处泥泞湿滑,此时攻城未必合适吧?”曹操手搭凉棚,撑着马鞍在马上直起腰来看了好一会前方战况,却又不禁回头向身后伞盖下安坐的公孙珣请教了起来。
“如此勇士,藏于乡野之间也是可惜。”公孙珣复又淡淡言道。“黄巾贼祸乱国家,如今正是勇士保国安家,疆场用命之士,你也不要留在家里了,随我从军去吧!”
李进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只能呆呆看向自己长兄件族长。
“能得君侯看重,这是退之的体面!”李乾赶紧伏在地上言道。
“那就好,就让这位李退之且做个屯长吧!”公孙珣不以为意道。“我虽持节,却只能杀两千石以下,而不能替朝廷奉上六百石以上……你们要懂得我的苦衷。”
李进弄了半晌才反应过来自家兄长口中的退之是谁,又闻得一个区区屯长……也就是所谓百夫长,也是愈发悲愤,却又无可奈何。
“不过。”公孙珣复又缓缓言道。“虽然许了屯长,可军中却无多余兵马,也没有哪位军官战殁之事……你们族中且替他凑些兵马壮丁来。”
“请君侯放心。”李乾咬牙应声道。“必然在乡中替我弟优选出一百勇士来,并自带兵器、牲畜、粮草,然后随将军征伐蛾贼,以示我们族中对朝廷的忠谨!”
“不是一百。”公孙珣居高临下看着这个李乾李伯健从容言道。“是三千……你堂弟这一屯中须有三千人马才勉强堪用!除此之外,但凡我军在河南有所为,你们济阴李氏还要替全军准备粮草补给,调查黄巾贼布置动向,如此方才勉强可示忠谨!”
浑身湿漉漉的李乾怔怔抬头看向了高踞于自家堂上的这位‘君侯’,长久不知该如何言语。而他的弟弟与堂弟,也都各自攥紧了拳头。
“不愿意?”公孙珣迎着对方目光坦然看了过去。
“这实在是……”李乾不顾礼仪无奈放声言道。“君侯,我族中不过几千户而已,三千人岂不是举族而出?!”
“举族而出为我与朝廷尽力又何妨啊?”公孙珣依旧不急不怒。“如此方能显出你家的忠谨,不对吗?莫非你这堂弟居然要不应我的征辟吗?”
“若不应又如何?”李乾实在是愤然难耐。
“李伯健是吧?”公孙珣终于再度笑问道。
“是!”李乾咬牙答道。
“识得此物吗?”公孙珣抬手指向了韩当怀中之物。
“第一次见到,却早有耳闻。”李乾勉力答道。“此乃节杖,代天子权威,两千石以下皆可斩……君侯难道是想说,若我弟不应君侯之辟,就要杀了我们三兄弟吗?”
“我如何会做如此低端可笑之事?”公孙珣昂然作答。“我再问你,你知道就在韦乡处,我还有四千骑兵吗?”
“自然知道。”李乾听到对方否认要杀人,也是不免浑身一轻。
“既如此。”公孙珣不由冷笑。“若你弟不应我辟,我何须杀你区区三人?族诛你李氏三千人又何妨啊?”
堂中众人一时呆住。
“伯健啊,你说,我是无力而不能呢,还是心有顾虑而不愿啊?”公孙珣见状继续笑言道。“我手上握有强兵,又有节杖,还是一个跟兖州八竿子打不着的幽州人……你们说,这个道理你们是真不懂,还是跋扈惯了,就不愿意往那边想呢?”
堂中三人依旧不言,只是死死盯着眼前之人。
“当然,也不是没有第三条路。”公孙珣愈发笑道。“现在我就在你家中,你们或许可以拼死一搏,先杀光了我与这八百骑,然后趁着韦乡援兵未到,仓促四散而逃,去海外,去交州……或许还是能有人活下来的,但兖州数代根基,就不要想了!故此,还是那句话,今日我若不能辟人,便要族人!”
堂中鸦雀无声,屋外闷雷滚滚,李氏兄弟俱皆面色惨白而无言。
片刻后,倒是一直抱怀憨笑的董昭忍不住收起笑意,并僵硬的咽了口口水,惹得众人齐齐看了过去。
“尽如君侯所言!”片刻后,从董昭身上收回目光的李乾无奈叩首言道。“三千李氏子弟,即刻随退之出征,粮秣、器械,河南各地情报也请君侯放心!”
“如此,”公孙珣终于从座位上起身,向前依次扶起了这三人。“退之便是我同袍了,他之家人,也是我之家人了!”
李进、李艮各自双手发抖,李乾则不由苦笑起来。
随即,三人告辞而出,说是事关重大,要冒雨准备,而公孙珣却也没有多做挽留。
“哦。”一直到将三人送出以后,公孙珣倒好像才刚刚反应过来一般,却又看向了身后一人。“公仁,你看如此可还行?你家总不会被他家欺负了吧?”
董昭也是尴尬苦笑,然后微微躬身以对:“明公之情,属下没齿难忘。”
雷声隆隆中,公孙珣不由拊掌而笑。
—————我是能族人的分割线—————
“太祖伐黄巾至东郡,闻济阴有士名李进者,素知诗书,乃殚夜而往辟之。李进感其德厚,逢太祖克城勤苦,乃慨然举族而助。”——《旧燕书》.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纪
第二十二章 轻兵取双城
上午时分,细雨迷蒙,天色却称不上昏暗,韦乡土城处,汉军正在击鼓攀城。
“文琪,前日大雨如泼,昨日和今日雨水也未曾断过,如今到处泥泞湿滑,此时攻城未必合适吧?”曹操手搭凉棚,撑着马鞍在马上直起腰来看了好一会前方战况,却又不禁回头向身后伞盖下安坐的公孙珣请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