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家中向心力极强,明明已经强大到跨郡连州的地步了,可实际上整个宗族依然牢牢掌握在嫡脉主枝的手掌之中,并未有任何分家的迹象。
“如今整个李氏当家的乃是嫡脉的三兄弟。”夜间,半路上停下来歇息喝水的时候,董昭继续介绍道。“最长者李乾字伯健,目前就在乘氏,是实际上的当家人;次者李震,字仲断,现在却是在山阳郡,主持那边的李氏势力;三者李艮,字叔节,如今为长兄辅佐,依然在乘氏……”
“那李进是何人?”公孙珣忽然打断对方问道。“如何让你董公仁念念不忘,以至于在冀州还要拿此人名讳做遮掩?”
董昭一时正色言道:“李进嘛,字进先,乃是这李氏当家三兄弟的堂弟,也算是近枝了,今年刚刚二十有余,平日里好勇斗狠,大概便是经常聚拢族兵做武事之人,听说李氏与徐州糜氏的私盐生意便是此人日常来做……至于当日我为何要拿此人做遮掩?不瞒君侯,不是我对此人有成见,乃是因为李氏势大,我便是举了孝廉,当了朝廷官员,也不敢拿人家这嫡脉三兄弟做阀,用一个李进的名号,已然是到头了!而明日一早到了乘氏,我也建议君侯便只征辟这个负责武事的李进便可,不要征辟人家当家的李氏三兄弟,否则,便是君侯日后无忧,我董昭家在济阴,也是要难过的。”
“哼!”不待公孙珣说话,一旁听了许久的关羽却终于是忍不住冷哼一声。“中原腹地,竟然有如此强横人家,听董司马你这言语,郡守、刺史居然也不敢招惹吗?还是董司马你胆小怕事?”
董昭自然不会跟关羽这样的人物置气,当即便只是憨笑一声:“关司马见笑了,我这人确实胆小怕事……不过,历来郡守、刺史不敢碰这户人家也是事实,不然我也不会借君侯之威来压制此辈了。”
“既如此,我明日倒要看看是何等人物,竟然嚣张至此?!”关羽横眉怒目,半是鄙视半是愤然。
眼前的董昭和关羽有些小摩擦,可公孙珣并未多言,只是望着漫天繁星不由暗暗感慨而已……其实,到了此时他那里还不明白董昭会何要暗中对这家姓李的使绊子?这种巨无霸一般的豪强人家,盘踞在中原腹心之地,跨州连郡,肆意妄为,刺史、太守无人敢管,那么同郡之人又如何会不觉得如芒在背呢?
实际上,从这家人如此大的势力可三兄弟却都只是白身来看,怕也是他们平日间行事肆无忌惮,名声极差,这才引起了州郡中的警惕,早两辈子就绝了对方整个家族的仕途。
至于说董公仁为此借用自己的手敲打这家人一二,公孙珣倒也依旧无话可说,因为且不说人家董昭并无有什么遮掩的意思,便是他公孙珣此行平叛,似乎也的确需要一股强横的地方力量来替他打破眼前的黄巾军的壁垒连城……自己没理由放过这家人。
当然了,公孙珣不知道的是,他还是小瞧了人家李家。
在另一个时空里,董卓乱政,关东群雄并起之后,这家人在李乾的带领下是一度试图自立的。只不过,他们实在是空有实力而缺乏政治名望,所以无法获得天下人认可,这才在半割据的状态下投奔……或者说带资入股,强强联合了当时的东郡太守曹操。
然而,即便是曹孟德,面对着实力强大而又向心力极高的李家,也是无可奈何。李乾死了是他儿子李整接手族兵,然后李整死了他在山阳的堂弟李典接手族兵……所以李整年纪轻轻便是青州刺史,李典不到二十岁便是中郎将、太守!
最后,一直到曹操击破袁绍,势力无可动摇之后,李典才将自己家族整个迁移到邺城以示彻底降服。而这个时候,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乱,李典居然依旧在乘氏保留着‘户口三千,人口一万三千余’的惊人族中私有实力!
换言之,这李氏很可能是中原第一豪强之家,甚至是整个大汉朝的第一豪强!
然而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怼不过世族人物……当然了,这也许跟李整、李典这堂兄弟俩死的太快有很大关系,因为即便是这个家族乱世中掌权最长的李典死时才三十六岁,而公孙珣从自家老娘故事中的认识的那个李典李曼成其实更像是李乾、李整、李典这三人的历史集合体。
不过,公孙珣倒是未曾把这户人家往李典那里想……这实在是因为他母亲故事中的李典形象极佳,而眼前李氏的豪强做派,即便是未见其人,那种狠厉嚣张的气势便已经迎面扑来,实在是让人难以产生相关联想。
当然,联想到了怕也没用,因为此时的李典不过三四岁而已,俨然打小在张辽、乐进这两位面前就是个做弟弟的。
一夜疾驰,等到第二日上午,公孙珣便引着八百骑兵陡然出现在了乘氏县城之外。
县中见到有兵马出现,先是慌乱不堪,等看到汉军旗号这才稍微安稳,却依旧是紧闭城门……过了许久,才出来了一个县丞,战战兢兢的领着几个人抬着一些汤饼出来劳军。
公孙珣倒也没心思吓唬这些人,只是安安静静的接过热汤和胡饼吃了起来。然而,根本不用他吓唬,等到那位县丞和董昭说上几句话,又往公孙珣身上配着的双份印绶(亭侯的紫绶金印,中郎将的青绶银印)上一扫,再看了眼白马旗旁的那根节杖,却几乎是自己要被自己吓晕过去。
于是稍等片刻之后,城门当即大开,县令和一众城中官吏、豪族首领也纷纷列队出迎,这一次,还有大量的酒水和未及宰杀的牲畜。
“如今整个李氏当家的乃是嫡脉的三兄弟。”夜间,半路上停下来歇息喝水的时候,董昭继续介绍道。“最长者李乾字伯健,目前就在乘氏,是实际上的当家人;次者李震,字仲断,现在却是在山阳郡,主持那边的李氏势力;三者李艮,字叔节,如今为长兄辅佐,依然在乘氏……”
“那李进是何人?”公孙珣忽然打断对方问道。“如何让你董公仁念念不忘,以至于在冀州还要拿此人名讳做遮掩?”
董昭一时正色言道:“李进嘛,字进先,乃是这李氏当家三兄弟的堂弟,也算是近枝了,今年刚刚二十有余,平日里好勇斗狠,大概便是经常聚拢族兵做武事之人,听说李氏与徐州糜氏的私盐生意便是此人日常来做……至于当日我为何要拿此人做遮掩?不瞒君侯,不是我对此人有成见,乃是因为李氏势大,我便是举了孝廉,当了朝廷官员,也不敢拿人家这嫡脉三兄弟做阀,用一个李进的名号,已然是到头了!而明日一早到了乘氏,我也建议君侯便只征辟这个负责武事的李进便可,不要征辟人家当家的李氏三兄弟,否则,便是君侯日后无忧,我董昭家在济阴,也是要难过的。”
“哼!”不待公孙珣说话,一旁听了许久的关羽却终于是忍不住冷哼一声。“中原腹地,竟然有如此强横人家,听董司马你这言语,郡守、刺史居然也不敢招惹吗?还是董司马你胆小怕事?”
董昭自然不会跟关羽这样的人物置气,当即便只是憨笑一声:“关司马见笑了,我这人确实胆小怕事……不过,历来郡守、刺史不敢碰这户人家也是事实,不然我也不会借君侯之威来压制此辈了。”
“既如此,我明日倒要看看是何等人物,竟然嚣张至此?!”关羽横眉怒目,半是鄙视半是愤然。
眼前的董昭和关羽有些小摩擦,可公孙珣并未多言,只是望着漫天繁星不由暗暗感慨而已……其实,到了此时他那里还不明白董昭会何要暗中对这家姓李的使绊子?这种巨无霸一般的豪强人家,盘踞在中原腹心之地,跨州连郡,肆意妄为,刺史、太守无人敢管,那么同郡之人又如何会不觉得如芒在背呢?
实际上,从这家人如此大的势力可三兄弟却都只是白身来看,怕也是他们平日间行事肆无忌惮,名声极差,这才引起了州郡中的警惕,早两辈子就绝了对方整个家族的仕途。
至于说董公仁为此借用自己的手敲打这家人一二,公孙珣倒也依旧无话可说,因为且不说人家董昭并无有什么遮掩的意思,便是他公孙珣此行平叛,似乎也的确需要一股强横的地方力量来替他打破眼前的黄巾军的壁垒连城……自己没理由放过这家人。
当然了,公孙珣不知道的是,他还是小瞧了人家李家。
在另一个时空里,董卓乱政,关东群雄并起之后,这家人在李乾的带领下是一度试图自立的。只不过,他们实在是空有实力而缺乏政治名望,所以无法获得天下人认可,这才在半割据的状态下投奔……或者说带资入股,强强联合了当时的东郡太守曹操。
然而,即便是曹孟德,面对着实力强大而又向心力极高的李家,也是无可奈何。李乾死了是他儿子李整接手族兵,然后李整死了他在山阳的堂弟李典接手族兵……所以李整年纪轻轻便是青州刺史,李典不到二十岁便是中郎将、太守!
最后,一直到曹操击破袁绍,势力无可动摇之后,李典才将自己家族整个迁移到邺城以示彻底降服。而这个时候,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乱,李典居然依旧在乘氏保留着‘户口三千,人口一万三千余’的惊人族中私有实力!
换言之,这李氏很可能是中原第一豪强之家,甚至是整个大汉朝的第一豪强!
然而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怼不过世族人物……当然了,这也许跟李整、李典这堂兄弟俩死的太快有很大关系,因为即便是这个家族乱世中掌权最长的李典死时才三十六岁,而公孙珣从自家老娘故事中的认识的那个李典李曼成其实更像是李乾、李整、李典这三人的历史集合体。
不过,公孙珣倒是未曾把这户人家往李典那里想……这实在是因为他母亲故事中的李典形象极佳,而眼前李氏的豪强做派,即便是未见其人,那种狠厉嚣张的气势便已经迎面扑来,实在是让人难以产生相关联想。
当然,联想到了怕也没用,因为此时的李典不过三四岁而已,俨然打小在张辽、乐进这两位面前就是个做弟弟的。
一夜疾驰,等到第二日上午,公孙珣便引着八百骑兵陡然出现在了乘氏县城之外。
县中见到有兵马出现,先是慌乱不堪,等看到汉军旗号这才稍微安稳,却依旧是紧闭城门……过了许久,才出来了一个县丞,战战兢兢的领着几个人抬着一些汤饼出来劳军。
公孙珣倒也没心思吓唬这些人,只是安安静静的接过热汤和胡饼吃了起来。然而,根本不用他吓唬,等到那位县丞和董昭说上几句话,又往公孙珣身上配着的双份印绶(亭侯的紫绶金印,中郎将的青绶银印)上一扫,再看了眼白马旗旁的那根节杖,却几乎是自己要被自己吓晕过去。
于是稍等片刻之后,城门当即大开,县令和一众城中官吏、豪族首领也纷纷列队出迎,这一次,还有大量的酒水和未及宰杀的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