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殿上诸位公卿大臣一时纷纷颔首……说到底,公孙珣太年轻了,这种国家兴亡之事交给他,这万一在河北败了,张角大军压入洛阳又怎么办?
“那大将军可有人选?”天子稍作思索便当即点头称是。
“臣以为,光禄勋赵苞赵公素来知兵,又是清河出身,或可出任北面持节主将!”何进当即举荐了一人。
此言一出,赵苞也是当即昂然请战,不少公卿也纷纷称赞这个人选。不过,其中吏部曹尚书卢植倒是不及表态,反而是不由瞥向了自己那个立在殿中,依旧面无表情的学生。
话说,到了此时,卢子干哪里还不明白,自己分明是中计了!
公孙珣根本没有说服他的岳父,他岳父赵苞分明也是一腔忠义,凛然不让……而当日这厮去见自己,乃是刺激自己主动争将,以抑制他岳父赵苞!
毕竟,若自己为将,公孙珣还能在别处为将,可若是赵苞持节,那朝廷又怎么会同时举用翁婿二人呢?
只是不晓得他后来的安排在何处。
然而,来不及多想了……就在此时,以司徒杨赐为首,诸多受了卢植请托的公卿却已经纷纷出列,并推举他卢子干北面持节应对张角了。
卢植本人报国心切,也只能暂时按下心思,当即出列自请为将。
果然,赵苞看了卢植一眼,又看了看自己的女婿,倒是干脆请让了——他虽然不会因为女婿的私下请求而主动推辞,可卢植既然来争,他就没必要再如何如何了,因为他对卢子干也是服气的,而这样也省的占住这个位置耽误自己女婿建功立业了。
随即,公孙珣也随即以师生之仪,请卢植为将。
见到这一幕,卢子干心中更加恍然,但事到如此也无法多想,反而只能愈发昂首挺胸,慷慨请出河北了。
天子本就对卢植向来有好感,而且非常信任,如今公卿大多推举于此人,便在大加勉励之余,直接定下了卢子干持节北上,总揽河北军事一事。
而接下来,公卿们又纷纷推举朱隽为南方次将,公孙珣与郭勋为北面次将,各自在扬州和幽州募兵,然后辅助皇甫嵩和卢植,两面夹击……这种事情合情合理,似乎就要成为定局。
不过这里面有个问题是,南面黄巾军主力分散三处,所以颍川之后朱隽将来一定会和皇甫嵩分兵,故此应该予以持节。可幽州军那边,却只要面对一个防卫后方的张宝……郭勋和公孙珣两个人,一个年长的幽州刺史,一个封侯的太守,谁来持节?
支持公孙珣的公卿大臣其实不少,而一番争执之下,倒是公孙珣主动请让,以郭勋本就职责所在为由,建议对方持节总揽幽州兵马……事情似乎皆大欢喜。
但就在这时,大将军何进却再度昂然请言:“臣还有一策,或可使黄巾贼速平。”
“大将军请讲。”天子当然不无不可。
“陛下。”何进正色言道。“南阳是臣故乡,颍川是臣任职的地方,故此,臣知道彼处水网纵横,不利骑兵。那么,何妨调度其中骑兵,集中用于他处?”
“大将军的意思是,要将骑兵集中用在河北吗?”一直没有开口的五官中郎将杨彪忽然插嘴,引得他一直闭门养神的父亲睁开了眼睛,却又旋即闭上。
“非也。”何进凛然对道。“我意,公孙太守善用骑兵,以其将才为次将之辅,未免用人不当。而东郡黄巾贼卜已连陷十二城,拥兵数万,连结河南河北,亦是心腹之患。何不以公孙太守为将,总督河内、并州、洛中骑兵,并速速沿河而下,扫荡东郡,割裂南北,以定局势!若事成,亦可以借骑兵之速,各处支援局势。”
公孙珣当即自请出东郡!
“可如此,又要调度多少骑兵呢?”杨彪似乎跟大将军杠上了。“调度太多,会不会影响颍川之战?”
“不会。”何进当即回复。“公孙太守自幽州本就带来三千骑兵,并州那边还可以从雁门、太原调来两千,而洛中,也不是要出什么精锐骑兵,乃是要陛下发西园廊马数千,然后就地招募三河骑士便可……以公孙太守之能,三千骑兵便可破广阳黄巾,并扫荡太行,若与他七千骑兵,想来便足以横行大河上下了!”
杨彪一时无言,若有所思。
和诸位公卿大臣一样,天子也一时反应不及,因为他本意乃是先定颍川,再去扫荡他处。但依照何进所言,只需要七八千骑兵,尤其是去掉公孙珣带来的三千幽州突骑,再去征召两千并州兵马,如今更是只要三四千廊马便可,倒也一时有些犹豫……引骑兵沿大河出东郡,割裂南北,自成方面,或许的确是个好主意。
而且另一方面,天子也需要协助树立起大将军的威信,刚刚何进推荐的赵苞,便已经被众人否了,此番又如何呢?
实际上,便是皇甫嵩、朱儁二人也没有因为自己要被抽调马匹而出言驳斥,因为他们也需要尊重新任的大将军。更别说,这里面还有大将军跟杨氏之间的纠葛……这杨彪吃的哪门子醋,居然跟大将军争执起来了?
“若只是七八千骑兵。”正在此时,五官中郎将杨彪忽然向天子躬身行礼。“臣以为可行!而且,东郡遥远,又失陷十二城,当请公孙太守卸任涿郡,以五官中郎将之名持节而往……国事危急,臣愿意辞职让贤。”
“那大将军可有人选?”天子稍作思索便当即点头称是。
“臣以为,光禄勋赵苞赵公素来知兵,又是清河出身,或可出任北面持节主将!”何进当即举荐了一人。
此言一出,赵苞也是当即昂然请战,不少公卿也纷纷称赞这个人选。不过,其中吏部曹尚书卢植倒是不及表态,反而是不由瞥向了自己那个立在殿中,依旧面无表情的学生。
话说,到了此时,卢子干哪里还不明白,自己分明是中计了!
公孙珣根本没有说服他的岳父,他岳父赵苞分明也是一腔忠义,凛然不让……而当日这厮去见自己,乃是刺激自己主动争将,以抑制他岳父赵苞!
毕竟,若自己为将,公孙珣还能在别处为将,可若是赵苞持节,那朝廷又怎么会同时举用翁婿二人呢?
只是不晓得他后来的安排在何处。
然而,来不及多想了……就在此时,以司徒杨赐为首,诸多受了卢植请托的公卿却已经纷纷出列,并推举他卢子干北面持节应对张角了。
卢植本人报国心切,也只能暂时按下心思,当即出列自请为将。
果然,赵苞看了卢植一眼,又看了看自己的女婿,倒是干脆请让了——他虽然不会因为女婿的私下请求而主动推辞,可卢植既然来争,他就没必要再如何如何了,因为他对卢子干也是服气的,而这样也省的占住这个位置耽误自己女婿建功立业了。
随即,公孙珣也随即以师生之仪,请卢植为将。
见到这一幕,卢子干心中更加恍然,但事到如此也无法多想,反而只能愈发昂首挺胸,慷慨请出河北了。
天子本就对卢植向来有好感,而且非常信任,如今公卿大多推举于此人,便在大加勉励之余,直接定下了卢子干持节北上,总揽河北军事一事。
而接下来,公卿们又纷纷推举朱隽为南方次将,公孙珣与郭勋为北面次将,各自在扬州和幽州募兵,然后辅助皇甫嵩和卢植,两面夹击……这种事情合情合理,似乎就要成为定局。
不过这里面有个问题是,南面黄巾军主力分散三处,所以颍川之后朱隽将来一定会和皇甫嵩分兵,故此应该予以持节。可幽州军那边,却只要面对一个防卫后方的张宝……郭勋和公孙珣两个人,一个年长的幽州刺史,一个封侯的太守,谁来持节?
支持公孙珣的公卿大臣其实不少,而一番争执之下,倒是公孙珣主动请让,以郭勋本就职责所在为由,建议对方持节总揽幽州兵马……事情似乎皆大欢喜。
但就在这时,大将军何进却再度昂然请言:“臣还有一策,或可使黄巾贼速平。”
“大将军请讲。”天子当然不无不可。
“陛下。”何进正色言道。“南阳是臣故乡,颍川是臣任职的地方,故此,臣知道彼处水网纵横,不利骑兵。那么,何妨调度其中骑兵,集中用于他处?”
“大将军的意思是,要将骑兵集中用在河北吗?”一直没有开口的五官中郎将杨彪忽然插嘴,引得他一直闭门养神的父亲睁开了眼睛,却又旋即闭上。
“非也。”何进凛然对道。“我意,公孙太守善用骑兵,以其将才为次将之辅,未免用人不当。而东郡黄巾贼卜已连陷十二城,拥兵数万,连结河南河北,亦是心腹之患。何不以公孙太守为将,总督河内、并州、洛中骑兵,并速速沿河而下,扫荡东郡,割裂南北,以定局势!若事成,亦可以借骑兵之速,各处支援局势。”
公孙珣当即自请出东郡!
“可如此,又要调度多少骑兵呢?”杨彪似乎跟大将军杠上了。“调度太多,会不会影响颍川之战?”
“不会。”何进当即回复。“公孙太守自幽州本就带来三千骑兵,并州那边还可以从雁门、太原调来两千,而洛中,也不是要出什么精锐骑兵,乃是要陛下发西园廊马数千,然后就地招募三河骑士便可……以公孙太守之能,三千骑兵便可破广阳黄巾,并扫荡太行,若与他七千骑兵,想来便足以横行大河上下了!”
杨彪一时无言,若有所思。
和诸位公卿大臣一样,天子也一时反应不及,因为他本意乃是先定颍川,再去扫荡他处。但依照何进所言,只需要七八千骑兵,尤其是去掉公孙珣带来的三千幽州突骑,再去征召两千并州兵马,如今更是只要三四千廊马便可,倒也一时有些犹豫……引骑兵沿大河出东郡,割裂南北,自成方面,或许的确是个好主意。
而且另一方面,天子也需要协助树立起大将军的威信,刚刚何进推荐的赵苞,便已经被众人否了,此番又如何呢?
实际上,便是皇甫嵩、朱儁二人也没有因为自己要被抽调马匹而出言驳斥,因为他们也需要尊重新任的大将军。更别说,这里面还有大将军跟杨氏之间的纠葛……这杨彪吃的哪门子醋,居然跟大将军争执起来了?
“若只是七八千骑兵。”正在此时,五官中郎将杨彪忽然向天子躬身行礼。“臣以为可行!而且,东郡遥远,又失陷十二城,当请公孙太守卸任涿郡,以五官中郎将之名持节而往……国事危急,臣愿意辞职让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