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9章
“有钱人都去了岳州,长安留下的要么就是最有钱的,要么就是穷光蛋,咱卖的东西贵人们看不上眼,穷苦人家买不起,生意没法子做了,等岳州城彻底建好了,咱也去岳州算了,咱是要饭吃的人,得跟着主顾走。”
长安古城第一次受到了外地城市的冲击,这让一向骄傲的长安人无法接受,不论你接受不接受,事实就摆在面前,拗不过大势,就只能随波逐流了。
以前就在为都城安在长安好,还是安在洛阳方便,这些年从来没有停止过讨论,现在好像又多了一个选择,那就是岳州,只是在百姓间流传,官宦人家只是一笑而过,这是真正的无稽之谈,云烨当初设计岳州的时候根本就没想过它会成为京师,这是一座纯粹的商业城,和长安相比,少了几分肃穆和大气。
魏正打算穿过昭国坊回家,以前这里整天都是叮叮当当的敲铁的声音,今天进来,这些熟悉的声音不见了,整座里坊安静的渗人,满地都是垃圾,风从门洞子里灌进来,破烂随风飘舞,如同鬼蜮。
一个佝偻着腰的老汉在垃圾里搜寻还能使用的废物,见一辆官车驶了过来连忙退到一边,马车停在老汉的身边,魏征掀开马车的帘子问:“老哥哥,这昭国坊里的人都去了那里?铁匠铺子为什么都不见了?怎么都是空屋子?”
“回官人的话,都走了,都去岳州发财去了,坊正也走了,听说去了岳州,那里有一整条街都会是铁器作坊,大家聚拢在一起好做生意,互相照应着有大买卖也能接下来,所以都走了,把这里的房产卖给独孤家了,听说准备拆掉建园子,昨日就有人来看过,现在坊市里只有老汉留下来开门,关门。”
魏征谢过了老人家,拳头攥的紧紧地,他知道长安这一次的大萧条,没有五七年的时间无法恢复,云烨这是在抽长安的精髓补岳州的元气,岳州什么都享受现成的,那些店铺只要去了就能马上开工,商人们如果想要大宗的物资,除了岳州,别的地方根本就无法提供。
他是在惩罚整个长安城的人,只因为那些流言,他就恶毒的做到了这一步,岳州原来的计划不是这样的,他们准备大力发展渔业和桑蚕,还有茶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不和长安的产业起冲突,做到强大的互补性。
一南一北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最后达到一起繁荣的目的,当初自己对云烨拟定的发展规划,佩服万分,共同繁荣才是能让大唐国力飞速攀升的良方。
现在算什么?长安填岳州?当初商议好的,就算要从长安抽掉一部分产业,那也是逐步进行,不会一夜间人去楼空,就为了惩罚那些背地里嘀咕你两句的人,你就把以前商议好的方略一股脑的推翻,借着皇帝希望岳州赶紧繁荣起来的心思,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情。
人不是这样做的,你不能把怒气撒在百姓的身上,这是一个官员该有的心胸和气度,也是一个人守住本心和节操的底线,云烨,你怎么能这么做?
别人不清楚魏征非常的清楚,商家搬离只是第一步,恶果会逐渐显现,没了作坊,很多以前吃作坊饭的人就会没饭吃,只能去勋贵家的农田地去种地,长安的税收会急剧的减少,不可能拿出许多钱来改善长安的环境,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长安会破败,如果国库不出钱,破败的长安就不足以承担京师重任,说不定洛阳就会成为下一个国都。
而不是国都的长安,魏征不敢想象他会败落到何种地步。
第三十四节 仁至义尽
魏征在长安城里转了整整三天,一百零八个坊市走了个遍,当他的马车最后停在平康坊的时候才发现,这里已经大变样了,和其他破败的坊市不同,平康坊的规模显得更加的大了,那些雕梁画栋的高楼,翠袖盈香的美人,豪门子弟一掷千金的豪爽,让魏征一阵阵的晕眩,云烨还是担心长安不死,特意留下了这些,风月场所兴盛,其它行业萧条,这样的长安不是一个健康的长安。
一个城市的腐化,首先是人的腐化,温柔乡从来都是英雄冢,他消磨的不但是一个人的意志,同时也会把一座城市送进坟墓,等到大家到了笑贫不笑娼的时候,就到了长安落日时候的了。
是到了和云烨好好谈谈的时候了,魏征这样想,所以他就这样做了,马车拐了一个弯直奔玉山,他想和云烨好好谈谈,如果云烨依然冥顽不灵的话,就不要怪自己下重手了,传命侯的爵位不是不能削掉,成为平民的云烨不管他多么受皇后的喜欢,也只是一个平民,即使云烨多么的不愿意成为弄臣,他也必定成为千古的笑话。
出城门的时候他看到连绵不绝的车队,妇人抱着孩子坐在马车里,男人跨坐在车辕上,和前后马车上的汉子说着荤话,偶尔提起的正经话里每一句都会有岳州这两个字眼出现。
魏征看出来了,走的都是作坊主,这是一个城市的底气所在,自己没有任何办法阻拦,就算是要阻拦,这个时候也来不及了。
等到奏章获得三省的同意,再拟成条呈送到皇帝的桌案上,等皇帝同意了,再发还三省,三省再调派,最后落到自己手上执行,最快也需要十五天,这已经是简化了所有程序,朝廷想要出台一项政策,这是必须要遵守的时间,皇帝都不能避开。
灞桥码头上已经没有人山人海的景象了,只是河岸两边的垂柳变得光秃秃的,就这样还有人拿着竹竿子够柳树梢子,想把这最后的柳枝折下来送给亲人,祝福他们一路平安。
长安古城第一次受到了外地城市的冲击,这让一向骄傲的长安人无法接受,不论你接受不接受,事实就摆在面前,拗不过大势,就只能随波逐流了。
以前就在为都城安在长安好,还是安在洛阳方便,这些年从来没有停止过讨论,现在好像又多了一个选择,那就是岳州,只是在百姓间流传,官宦人家只是一笑而过,这是真正的无稽之谈,云烨当初设计岳州的时候根本就没想过它会成为京师,这是一座纯粹的商业城,和长安相比,少了几分肃穆和大气。
魏正打算穿过昭国坊回家,以前这里整天都是叮叮当当的敲铁的声音,今天进来,这些熟悉的声音不见了,整座里坊安静的渗人,满地都是垃圾,风从门洞子里灌进来,破烂随风飘舞,如同鬼蜮。
一个佝偻着腰的老汉在垃圾里搜寻还能使用的废物,见一辆官车驶了过来连忙退到一边,马车停在老汉的身边,魏征掀开马车的帘子问:“老哥哥,这昭国坊里的人都去了那里?铁匠铺子为什么都不见了?怎么都是空屋子?”
“回官人的话,都走了,都去岳州发财去了,坊正也走了,听说去了岳州,那里有一整条街都会是铁器作坊,大家聚拢在一起好做生意,互相照应着有大买卖也能接下来,所以都走了,把这里的房产卖给独孤家了,听说准备拆掉建园子,昨日就有人来看过,现在坊市里只有老汉留下来开门,关门。”
魏征谢过了老人家,拳头攥的紧紧地,他知道长安这一次的大萧条,没有五七年的时间无法恢复,云烨这是在抽长安的精髓补岳州的元气,岳州什么都享受现成的,那些店铺只要去了就能马上开工,商人们如果想要大宗的物资,除了岳州,别的地方根本就无法提供。
他是在惩罚整个长安城的人,只因为那些流言,他就恶毒的做到了这一步,岳州原来的计划不是这样的,他们准备大力发展渔业和桑蚕,还有茶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不和长安的产业起冲突,做到强大的互补性。
一南一北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最后达到一起繁荣的目的,当初自己对云烨拟定的发展规划,佩服万分,共同繁荣才是能让大唐国力飞速攀升的良方。
现在算什么?长安填岳州?当初商议好的,就算要从长安抽掉一部分产业,那也是逐步进行,不会一夜间人去楼空,就为了惩罚那些背地里嘀咕你两句的人,你就把以前商议好的方略一股脑的推翻,借着皇帝希望岳州赶紧繁荣起来的心思,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情。
人不是这样做的,你不能把怒气撒在百姓的身上,这是一个官员该有的心胸和气度,也是一个人守住本心和节操的底线,云烨,你怎么能这么做?
别人不清楚魏征非常的清楚,商家搬离只是第一步,恶果会逐渐显现,没了作坊,很多以前吃作坊饭的人就会没饭吃,只能去勋贵家的农田地去种地,长安的税收会急剧的减少,不可能拿出许多钱来改善长安的环境,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长安会破败,如果国库不出钱,破败的长安就不足以承担京师重任,说不定洛阳就会成为下一个国都。
而不是国都的长安,魏征不敢想象他会败落到何种地步。
第三十四节 仁至义尽
魏征在长安城里转了整整三天,一百零八个坊市走了个遍,当他的马车最后停在平康坊的时候才发现,这里已经大变样了,和其他破败的坊市不同,平康坊的规模显得更加的大了,那些雕梁画栋的高楼,翠袖盈香的美人,豪门子弟一掷千金的豪爽,让魏征一阵阵的晕眩,云烨还是担心长安不死,特意留下了这些,风月场所兴盛,其它行业萧条,这样的长安不是一个健康的长安。
一个城市的腐化,首先是人的腐化,温柔乡从来都是英雄冢,他消磨的不但是一个人的意志,同时也会把一座城市送进坟墓,等到大家到了笑贫不笑娼的时候,就到了长安落日时候的了。
是到了和云烨好好谈谈的时候了,魏征这样想,所以他就这样做了,马车拐了一个弯直奔玉山,他想和云烨好好谈谈,如果云烨依然冥顽不灵的话,就不要怪自己下重手了,传命侯的爵位不是不能削掉,成为平民的云烨不管他多么受皇后的喜欢,也只是一个平民,即使云烨多么的不愿意成为弄臣,他也必定成为千古的笑话。
出城门的时候他看到连绵不绝的车队,妇人抱着孩子坐在马车里,男人跨坐在车辕上,和前后马车上的汉子说着荤话,偶尔提起的正经话里每一句都会有岳州这两个字眼出现。
魏征看出来了,走的都是作坊主,这是一个城市的底气所在,自己没有任何办法阻拦,就算是要阻拦,这个时候也来不及了。
等到奏章获得三省的同意,再拟成条呈送到皇帝的桌案上,等皇帝同意了,再发还三省,三省再调派,最后落到自己手上执行,最快也需要十五天,这已经是简化了所有程序,朝廷想要出台一项政策,这是必须要遵守的时间,皇帝都不能避开。
灞桥码头上已经没有人山人海的景象了,只是河岸两边的垂柳变得光秃秃的,就这样还有人拿着竹竿子够柳树梢子,想把这最后的柳枝折下来送给亲人,祝福他们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