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8章
禄东赞呵呵一笑说:“我也就是看中了那孩子身上的一股钟秀之气,咱们的孩子身上可看不见,也罢,明知不能取而取之,智者不为也,是谁给那个小姑娘送了狗奴?那就连狗奴的妻儿一同送过去吧,就说是怪人送的就好。”
见手下的吐蕃人应诺之后,就把皮袍在腰上扎紧,踱出帐篷一个从人都不带,就在稀稀疏疏的人群里闲逛,有时候从汉人商贾摆在外面的口袋里捞起一小把麦子,查看粮食是不是好粮食。
“客人请尝尝,这是关中去年上好的麦子,簸的干净,晒得干,绝对不掺夹沙土。”见衣衫华贵禄东赞对粮食感兴趣,商贾连忙上前搭话。
禄东赞把粮食扔到嘴里几颗,咬开,嚼了嚼,点点头说:“确实是上好的粮食,没有受潮,没有发霉,你做生意还算厚道。”
“贵人哪里的话,大唐商贾从不掺假,做生意其实就讲了一个长久,老汉做这一行已经很久了,缺德的事情从来不做,不知道先生要多少粮食,就是一个部族的粮食老汉也供得起啊!”
禄东赞的瞳孔不由得缩了一下,奇怪的问:“据我所知,大唐从来不允许粮食外流,老先生这里却能大肆的买卖,这是何故?”
商贾闻言捋着胡子笑着说:“贵人一定在雪原上住的久了,不知平川里的事,您说粮食不许出关的事,那是贞观七年以前的法令,现在,关中粮食多的吃不完,朝廷的常平仓也收不了多少,百姓家里粮食又多,怎么办?总需要一个去处啊,不能烂在仓库里虫吃鼠咬的,就只好卖给草原上的牧民,换些牛羊皮张回去,就是换羊毛也好啊。”
禄东赞被商贾的一番话说得头晕目眩,中原之地什么时候富庶的到了粮食吃不完的地步了?这不可能,粮食应该永远都不够吃才是,吐蕃人在冰雪里挣扎,在饥寒交迫中哀嚎,山下的人粮食居然多的吃不完?
“呵呵,老先生诓我,世间那里有粮食吃不完如此离奇之事。”禄东赞不动声色的继续问,这次下了高原,看样子需要好好见识一下中原风物。
商贾见禄东赞不信,更是得意,从筐子里抓出一把粉条递给他说:“那是您不识我祥瑞之故,您手里拿的是粉条,就是用祥瑞土豆做的,这东西一亩地产三五千斤不费事,还有玉米,如今也已经在关中大肆的开始种植,亩产也不错,如今朝廷已经把农税一降再降,看样子过上个几十年,就没有农税这一说了,您说说,多吃一口粉条,玉米的就少吃一口麦子,再说如今关中又兴盛养鸡鸭,猪羊,谁还没事干抱着锅盔整天啃?这样一来,粮食不就多出来了?”
“一亩地产三五千斤?”禄东赞眼中升起浓浓的戏谑之意,真把我当成普通吐蕃人来欺骗了?一亩地能收三石麦子,就算是不得了的好年景了,三五千斤?
见禄东赞怀疑,商贾干脆停下手里活计对他说:“没指望您信,早几年说出来老汉我都不信,老汉家里也有地,老婆子和儿子在种,秋天的时候,地里面满世界堆得都是土豆,都在发愁,一亩地的收成,老汉一个人背了整整一天,才背回家。”
禄东赞忽然发现,这个行商说的好像不假,因为剑南,南诏,这些和吐蕃接壤的地方,很久没有收到饥荒的消息了,听说好些部族已经放弃了种青稞,一门心思的养牛羊,当初自己百思不得其解,逻些在白灾的时候都是哀鸿遍野,那些部族何德何能可以平安的渡过灾荒?难道说他们的粮食都是从唐国得到的?
吐蕃虽然被赞普统一,然而,这不过是一个名份而已,就是说所有的部族头人都承认赞普是王,但是,其他的权利依然是部族头人的,每年上贡一些粮食,牛羊而已,所谓令不出逻些就是这个缘故。
“贵人啊,其实雪原上就没必要种什么粮食,青稞一亩地就打一点点,你们又不会种地,养牛羊才是本行,听说现在雪原上的羊绒已经价比黄金了,养上一群羊,剪毛,梳羊绒才是正经,把这些东西给老汉,老汉拿粮食跟您换,保证一年落到手里的粮食比你种田还要多,听说剑南高原上的一些部族,就和中原的大商家签订了合约,不种田,光养羊,衣食无忧的都肥成猪了,老汉插不进去手,只能到这里碰碰运气,想要粮食您发话,老汉一定给您备足了,就是高原上上不去,镖局也不愿意去,需要您自己运上去。”
禄东赞的心,早就坚如铁石了,可是听到这个商贾的话,额头的冷汗就一直不停地往下流,关中有没有亩产三五千斤的祥瑞他不清楚,他从商贾的话里面听到了一个让他肝胆俱裂的可怕消息,那就是唐国商贾正在一点点的蚕食吐蕃,春蚕吃桑叶还会有沙沙声,这些商贾蚕食吐蕃,无声无息。
人到底是需要吃粮食的,吃羊肉的时候吐蕃人都想有口糌粑配着吃,青稞这东西怎么可以不种?产量少就不种?天啊,养羊能换到更多的粮食?人家万一不换了,你们吃什么?把自己部族的命根子交到唐人手里,这需要短视到何种地步才能做得出这样昏悖的决定。
第二十八节 七品官马周
大唐的粮食果真多的吃不完了?马周从不这样认为,他坐在营寨里一笔一笔的核算,进入草原的粮食都是有数量的,它们的数量恰好和牧民们自己种的青稞产量相差无几,这是需要极度深入牧民的生活中才能得出最准确的数字。
见手下的吐蕃人应诺之后,就把皮袍在腰上扎紧,踱出帐篷一个从人都不带,就在稀稀疏疏的人群里闲逛,有时候从汉人商贾摆在外面的口袋里捞起一小把麦子,查看粮食是不是好粮食。
“客人请尝尝,这是关中去年上好的麦子,簸的干净,晒得干,绝对不掺夹沙土。”见衣衫华贵禄东赞对粮食感兴趣,商贾连忙上前搭话。
禄东赞把粮食扔到嘴里几颗,咬开,嚼了嚼,点点头说:“确实是上好的粮食,没有受潮,没有发霉,你做生意还算厚道。”
“贵人哪里的话,大唐商贾从不掺假,做生意其实就讲了一个长久,老汉做这一行已经很久了,缺德的事情从来不做,不知道先生要多少粮食,就是一个部族的粮食老汉也供得起啊!”
禄东赞的瞳孔不由得缩了一下,奇怪的问:“据我所知,大唐从来不允许粮食外流,老先生这里却能大肆的买卖,这是何故?”
商贾闻言捋着胡子笑着说:“贵人一定在雪原上住的久了,不知平川里的事,您说粮食不许出关的事,那是贞观七年以前的法令,现在,关中粮食多的吃不完,朝廷的常平仓也收不了多少,百姓家里粮食又多,怎么办?总需要一个去处啊,不能烂在仓库里虫吃鼠咬的,就只好卖给草原上的牧民,换些牛羊皮张回去,就是换羊毛也好啊。”
禄东赞被商贾的一番话说得头晕目眩,中原之地什么时候富庶的到了粮食吃不完的地步了?这不可能,粮食应该永远都不够吃才是,吐蕃人在冰雪里挣扎,在饥寒交迫中哀嚎,山下的人粮食居然多的吃不完?
“呵呵,老先生诓我,世间那里有粮食吃不完如此离奇之事。”禄东赞不动声色的继续问,这次下了高原,看样子需要好好见识一下中原风物。
商贾见禄东赞不信,更是得意,从筐子里抓出一把粉条递给他说:“那是您不识我祥瑞之故,您手里拿的是粉条,就是用祥瑞土豆做的,这东西一亩地产三五千斤不费事,还有玉米,如今也已经在关中大肆的开始种植,亩产也不错,如今朝廷已经把农税一降再降,看样子过上个几十年,就没有农税这一说了,您说说,多吃一口粉条,玉米的就少吃一口麦子,再说如今关中又兴盛养鸡鸭,猪羊,谁还没事干抱着锅盔整天啃?这样一来,粮食不就多出来了?”
“一亩地产三五千斤?”禄东赞眼中升起浓浓的戏谑之意,真把我当成普通吐蕃人来欺骗了?一亩地能收三石麦子,就算是不得了的好年景了,三五千斤?
见禄东赞怀疑,商贾干脆停下手里活计对他说:“没指望您信,早几年说出来老汉我都不信,老汉家里也有地,老婆子和儿子在种,秋天的时候,地里面满世界堆得都是土豆,都在发愁,一亩地的收成,老汉一个人背了整整一天,才背回家。”
禄东赞忽然发现,这个行商说的好像不假,因为剑南,南诏,这些和吐蕃接壤的地方,很久没有收到饥荒的消息了,听说好些部族已经放弃了种青稞,一门心思的养牛羊,当初自己百思不得其解,逻些在白灾的时候都是哀鸿遍野,那些部族何德何能可以平安的渡过灾荒?难道说他们的粮食都是从唐国得到的?
吐蕃虽然被赞普统一,然而,这不过是一个名份而已,就是说所有的部族头人都承认赞普是王,但是,其他的权利依然是部族头人的,每年上贡一些粮食,牛羊而已,所谓令不出逻些就是这个缘故。
“贵人啊,其实雪原上就没必要种什么粮食,青稞一亩地就打一点点,你们又不会种地,养牛羊才是本行,听说现在雪原上的羊绒已经价比黄金了,养上一群羊,剪毛,梳羊绒才是正经,把这些东西给老汉,老汉拿粮食跟您换,保证一年落到手里的粮食比你种田还要多,听说剑南高原上的一些部族,就和中原的大商家签订了合约,不种田,光养羊,衣食无忧的都肥成猪了,老汉插不进去手,只能到这里碰碰运气,想要粮食您发话,老汉一定给您备足了,就是高原上上不去,镖局也不愿意去,需要您自己运上去。”
禄东赞的心,早就坚如铁石了,可是听到这个商贾的话,额头的冷汗就一直不停地往下流,关中有没有亩产三五千斤的祥瑞他不清楚,他从商贾的话里面听到了一个让他肝胆俱裂的可怕消息,那就是唐国商贾正在一点点的蚕食吐蕃,春蚕吃桑叶还会有沙沙声,这些商贾蚕食吐蕃,无声无息。
人到底是需要吃粮食的,吃羊肉的时候吐蕃人都想有口糌粑配着吃,青稞这东西怎么可以不种?产量少就不种?天啊,养羊能换到更多的粮食?人家万一不换了,你们吃什么?把自己部族的命根子交到唐人手里,这需要短视到何种地步才能做得出这样昏悖的决定。
第二十八节 七品官马周
大唐的粮食果真多的吃不完了?马周从不这样认为,他坐在营寨里一笔一笔的核算,进入草原的粮食都是有数量的,它们的数量恰好和牧民们自己种的青稞产量相差无几,这是需要极度深入牧民的生活中才能得出最准确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