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经济全球化促使世界民众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当不发达国家的民众看到本国政府的无能之后,经济全球化就转变成为政治全球化,不发达国家的民众开始要求变革,改变本国专政**的政治制度,结合自己的国情,向西方国家或中国学习,如果政府能够顺应民众的诉求,那么世界各国将既是五彩缤纷的,总体又是进步向上的。
全球化的发展,需要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大智慧。当今世界,西方国家主导国际文化、政治和经济秩序,世界在西方规则下运行,在西方国家还很强盛的情况下,凡破坏规则者,西方国家总要想方设法予以污蔑、制裁和打击。所以,文化落后的国家,必须首先改变自己的文化,学习西方或者中国先进的文化,先在旧的国际体制下运行,依靠自己的智慧增强国力,当实力增强之后,再寻机慢慢改变现有国际体制,而不是一味蛮干;如果落后国家肯改变自己的文化,那么,全球化给落后国家带来的,更多的是机遇,而不是挑战。
总有一些国家的统治者是固执的,他们竭力阻挡历史的发展,反对全球化,但全球化是残酷的,这些统治者必将被抛入历史的垃圾堆。那些没有文化底蕴或者文化落后的国家,如果不能学习学习再学习,通过向西方国家和中国学习改变他们的命运,最后下场也不会好。
笔者主张: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应当通过文化、经济和制度的吸引力,柔性地可以合并那些“失败国家”,这种合并只要征得“失败国家”民众的同意,就可以进行,而不必考虑那些无耻贪婪的统治者的意愿。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是赞成这种合并的,《武书七经》之一的《司马法》鲜明地主张: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全球化是一种历史必然,人类大同也是一种历史必然,全球化是实现人类大同的历史必然。当今世界有近200个国家,这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吗?至繁归于至简,国家注定渐近消亡,人类终将统一。
二、战争之源: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什么是文化?据有的学者统计,全世界有200多种关于文化的定义。从简洁和准确的角度出发,笔者最欣赏的是余秋雨的定义:文化是精神价值以及由精神价值导致的生活方式,文化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国民性。
文化有大文化和小文化之分。大文化是指一个广大地域的文化,至少是某一个国家的文化。比如儒家文化,就是一种大文化,它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广大的国家和地区在内。小文化指的是从属于大文化的某一区域的文化,比如江浙文化、民族文化等。
笔者一贯反对萨缪尔·亨廷顿教授的“文明冲突论”,但也始终认为,文化的多样性是产生战争的重要原因(在这里,笔者对文化与文明不加细致区分),因为文化将人类分割成各种“不同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人的集合,阻碍人类之间的理解与交流。
除了个别大文化外,世界现存的大部分大文化,都能适应时代的变革而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中华文化就是这种优秀的文化,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不断作出创新性的改变,既保持了传统,又发展了传统,是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鲁迅提出的“改造国民性”,毛泽东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就是中华文化能够适应时代潮流而发展变化的生动表述。
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时代需要改革、整合和消除那些落后的文化,传承并不断发扬先进的文化。有些文化,陋习很多,比如童婚、歧视妇女、鼓吹暴力等等,这些必须得到纠正。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文字是阻碍大文化产生、交流、融合的罪魁祸首,是小文化、民族特色文化得以形成、封闭式发展、洋洋自得的罪魁祸首,是引发误解、冲突和暴力的罪魁祸首,是阻碍人类实现大同的罪魁祸首,人类若要向前发展,就必须打倒形形色色的杂牌语言,最终用一种或者几种语言,取代当今世界上成千上万种语言。其实,世界上有六种语言就已经足够了,它们是:英语、法语、俄语、中语(即汉语)、*语、西班牙语,其他乱七八糟的语言,实在没有存在的必要。
由于大多数语言都没有文字,所以世界上文字的数量要远远少于语言。文字是比语言还要可恶的东西,凡是有文字的语言,都很难加以消灭,因为文字作为一种可以流传的介质,它传承了语言。
消除语言多样性关键的一步,就是消灭尽可能多的文字。比如:中、日、韩三国历史上都使用汉字,完全可以以汉字为基础,整合三国文字。日本没有完全采纳汉字,韩国创制了韩文,是人类文化史上最为悲哀的事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人为地为10个少数民族创建文字,这是一种真正的愚蠢行为,是世界文化史最最悲哀的事件。所谓的中华民族,应当是肤色、宗教信仰可以不同,但语言、文字以及国家认同必须一致的民族大家庭,否则大家语言也不同、文字也不同、宗教信仰也不同、种族也不同、国家认同也不一致,那叫什么中华民族?在*上,建国后我们向苏联老大哥学习,详细地划分民族,这是根本错误的。中华传统文化讲究的是融合,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是在做民族融合的工作,而不是在做民族硬性区分的工作,从孔子“夷狄行华夏则华夏之”的主张到陈寅恪先生“种族之别,在文化不在血统”的论断,都说明了中华民族是讲究民族融合的。只有民族融合,才能团结、发展,民族的硬性区分,必将导致冲突、分裂。向苏联学习民族政策,是建国初期党的民族政策的最大失误,失远远大于得。
全球化的发展,需要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大智慧。当今世界,西方国家主导国际文化、政治和经济秩序,世界在西方规则下运行,在西方国家还很强盛的情况下,凡破坏规则者,西方国家总要想方设法予以污蔑、制裁和打击。所以,文化落后的国家,必须首先改变自己的文化,学习西方或者中国先进的文化,先在旧的国际体制下运行,依靠自己的智慧增强国力,当实力增强之后,再寻机慢慢改变现有国际体制,而不是一味蛮干;如果落后国家肯改变自己的文化,那么,全球化给落后国家带来的,更多的是机遇,而不是挑战。
总有一些国家的统治者是固执的,他们竭力阻挡历史的发展,反对全球化,但全球化是残酷的,这些统治者必将被抛入历史的垃圾堆。那些没有文化底蕴或者文化落后的国家,如果不能学习学习再学习,通过向西方国家和中国学习改变他们的命运,最后下场也不会好。
笔者主张: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应当通过文化、经济和制度的吸引力,柔性地可以合并那些“失败国家”,这种合并只要征得“失败国家”民众的同意,就可以进行,而不必考虑那些无耻贪婪的统治者的意愿。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是赞成这种合并的,《武书七经》之一的《司马法》鲜明地主张: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全球化是一种历史必然,人类大同也是一种历史必然,全球化是实现人类大同的历史必然。当今世界有近200个国家,这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吗?至繁归于至简,国家注定渐近消亡,人类终将统一。
二、战争之源: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什么是文化?据有的学者统计,全世界有200多种关于文化的定义。从简洁和准确的角度出发,笔者最欣赏的是余秋雨的定义:文化是精神价值以及由精神价值导致的生活方式,文化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国民性。
文化有大文化和小文化之分。大文化是指一个广大地域的文化,至少是某一个国家的文化。比如儒家文化,就是一种大文化,它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广大的国家和地区在内。小文化指的是从属于大文化的某一区域的文化,比如江浙文化、民族文化等。
笔者一贯反对萨缪尔·亨廷顿教授的“文明冲突论”,但也始终认为,文化的多样性是产生战争的重要原因(在这里,笔者对文化与文明不加细致区分),因为文化将人类分割成各种“不同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人的集合,阻碍人类之间的理解与交流。
除了个别大文化外,世界现存的大部分大文化,都能适应时代的变革而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中华文化就是这种优秀的文化,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不断作出创新性的改变,既保持了传统,又发展了传统,是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鲁迅提出的“改造国民性”,毛泽东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就是中华文化能够适应时代潮流而发展变化的生动表述。
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时代需要改革、整合和消除那些落后的文化,传承并不断发扬先进的文化。有些文化,陋习很多,比如童婚、歧视妇女、鼓吹暴力等等,这些必须得到纠正。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文字是阻碍大文化产生、交流、融合的罪魁祸首,是小文化、民族特色文化得以形成、封闭式发展、洋洋自得的罪魁祸首,是引发误解、冲突和暴力的罪魁祸首,是阻碍人类实现大同的罪魁祸首,人类若要向前发展,就必须打倒形形色色的杂牌语言,最终用一种或者几种语言,取代当今世界上成千上万种语言。其实,世界上有六种语言就已经足够了,它们是:英语、法语、俄语、中语(即汉语)、*语、西班牙语,其他乱七八糟的语言,实在没有存在的必要。
由于大多数语言都没有文字,所以世界上文字的数量要远远少于语言。文字是比语言还要可恶的东西,凡是有文字的语言,都很难加以消灭,因为文字作为一种可以流传的介质,它传承了语言。
消除语言多样性关键的一步,就是消灭尽可能多的文字。比如:中、日、韩三国历史上都使用汉字,完全可以以汉字为基础,整合三国文字。日本没有完全采纳汉字,韩国创制了韩文,是人类文化史上最为悲哀的事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人为地为10个少数民族创建文字,这是一种真正的愚蠢行为,是世界文化史最最悲哀的事件。所谓的中华民族,应当是肤色、宗教信仰可以不同,但语言、文字以及国家认同必须一致的民族大家庭,否则大家语言也不同、文字也不同、宗教信仰也不同、种族也不同、国家认同也不一致,那叫什么中华民族?在*上,建国后我们向苏联老大哥学习,详细地划分民族,这是根本错误的。中华传统文化讲究的是融合,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是在做民族融合的工作,而不是在做民族硬性区分的工作,从孔子“夷狄行华夏则华夏之”的主张到陈寅恪先生“种族之别,在文化不在血统”的论断,都说明了中华民族是讲究民族融合的。只有民族融合,才能团结、发展,民族的硬性区分,必将导致冲突、分裂。向苏联学习民族政策,是建国初期党的民族政策的最大失误,失远远大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