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战争中被轰炸致死,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比死更痛苦的事情是生活,伊朗民众的恐惧心理,还来自于对未来生活可能会因为战争更加艰难的想法。美军空军上校沃登洞悉人们的心理弱点,提出了“五环目标打击理论”,认为空袭目标应当由以打击军事目标、重兵集团为主,转向以打击支撑敌国民众战争信念的关键政治、经济、军事目标为主,通过坚决、摧毁性的心理攻击,让敌国民众丧失继续战争的信心和勇气。“五环目标打击理论”经过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的检验,已经证明是可行的,现已成为美军空袭目标选择的指导理论。
战争对民众正常生活的破坏是必然的,但政府不能不关心战争中的民众生活,不能借口战争原因,而对战争造成的民众疾苦置之不理,即使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也不可等闲视之。生活是无情的,人民不能生活在糟糕和绝望之中。信息时代,“马桶效应”往往会降低民心士气,从而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何谓“马桶效应”?科索沃战争之初,南联盟民众的抵抗意志如同烈火,昂扬向上。随着北约猛烈地轰炸其水厂、发电厂、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民众的抵抗意志逐渐开始瓦解。原因在于,民众由于无水、无电、无天然气,而无法做饭,夜间一片漆黑,马桶因为长期无水冲洗,而致使房屋臭气熏人。于是,民众的心理开始趋于厌烦,战争刚开始时的英勇已经不多见了,人们开始为了生活而发愁,要求政府与北约和平解决科索沃问题。南联盟当局最终选择媾和,既是北约强大战争力量压迫的结果,也是南联盟民众战意倦怠的结果。
为避免“马桶效应”,伊朗政府必须加强对重要经济、政治、军事目标的防护,尤其是对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防空袭措施应当更为完善。信息化战争,发现即意味着摧毁,伊朗的一些重要民生目标,平时就已经被美国侦察监视系统定位,战时被摧毁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鉴于此,战前伊朗应当采取疏散大城市人口、配发石油和天然气、修建小储水池等一系列战时措施,解决战争中可能遇到的停水、停电问题。
民众的生活稳定了,心理就稳定了,社会秩序就稳定了,就能够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地与美国周旋,赢得战争胜利就多了一分成算。
海湾战争以来,面对美国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全世界的军队普遍产生了恐慌心理,患上了“恐高症”、“恐美症”。其实,美国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军人、先进的作战理论和优化的编制体制,而不仅仅是高技术武器装备。毛泽东说,武器装备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所以,心理防护不仅包括对民众的心理防护,还包括对军人的心理防护。战前,伊朗军队普遍进行了军事心理教育、宗教心理教育,要求全体军人要保持勇敢精神,在战争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安拉保佑伊朗。
二、舆论之争
当伊朗把国内民众安顿好之后,内部问题就得到了根本的解决,接着需要考虑世界人民对伊朗核问题的看法和担忧,这涉及到战争的正义性问题。如果没有世界人民的支持,仅仅是本国民众的孤军奋斗,那么对于伊朗来说,这场战争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之为正义战争。战争正义性问题关乎伊朗的形象,伊朗的形象关乎伊朗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伊朗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关乎伊朗获得的战争援助。因此,必须争取哪怕是部分世界人民的同情、理解和支持,以获得战争的正义性和战争援助。
联合国是世界最大的政府间组织,对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负有最重要的责任,争取到了联合国的支持,就等于得到了战争的正义性。当前,联合国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G8”、“G20”和北约,换句话说,就是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基本上决定了联合国的作用,它们才是真正的核心决策机构,联合国不过是执行它们决议的“橡皮图章”。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联合国绝对不是一个供他们享受权利的“*”、“平等”的平台,他们只是装饰而已。联合国被边缘化了,实质上就是众多的地区性国家被边缘化了。信息时代,国家间竞争加剧,极少数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制订了正确的政策,适应了全球化的潮流,最终发展起来,而众多的国家却走向衰败。面对被美国控制和边缘化的联合国,伊朗可以象征性地解释、辩驳和演讲一番,但可以想像的是,联合国不会站在他的一边,伊朗只有抛开联合国,直接面对世界民众,获取世界民众的支持。
互联网已经将人类联成一体,Facebook、Twitter和维基网能够在瞬息之间将信息图文并茂地传遍全球,从而影响和引导世界民众的舆论、情感和道义倾向。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当今世界,舆论的话语权由西方世界主导,处于劣势的伊朗,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争取世界民众至少是*民众的舆论支持,才有可能获得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战争援助,延长战争进程,以拖待变,否则,伊朗将在孤独中迅速战败。
伊朗的舆论宣传应当是全方位的,尤其不应把西方国家的民众与其政府等同,当作自己的对立面,要学会尊重世界各国的人民。其基本策略应当是:向西方国家民众解释核活动的和平性,求理解;向穆斯林国家民众揭露西方国家的霸权性,求支持;向其他国家民众宣传自己核活动的被迫性,求同情。
战争对民众正常生活的破坏是必然的,但政府不能不关心战争中的民众生活,不能借口战争原因,而对战争造成的民众疾苦置之不理,即使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也不可等闲视之。生活是无情的,人民不能生活在糟糕和绝望之中。信息时代,“马桶效应”往往会降低民心士气,从而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何谓“马桶效应”?科索沃战争之初,南联盟民众的抵抗意志如同烈火,昂扬向上。随着北约猛烈地轰炸其水厂、发电厂、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民众的抵抗意志逐渐开始瓦解。原因在于,民众由于无水、无电、无天然气,而无法做饭,夜间一片漆黑,马桶因为长期无水冲洗,而致使房屋臭气熏人。于是,民众的心理开始趋于厌烦,战争刚开始时的英勇已经不多见了,人们开始为了生活而发愁,要求政府与北约和平解决科索沃问题。南联盟当局最终选择媾和,既是北约强大战争力量压迫的结果,也是南联盟民众战意倦怠的结果。
为避免“马桶效应”,伊朗政府必须加强对重要经济、政治、军事目标的防护,尤其是对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防空袭措施应当更为完善。信息化战争,发现即意味着摧毁,伊朗的一些重要民生目标,平时就已经被美国侦察监视系统定位,战时被摧毁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鉴于此,战前伊朗应当采取疏散大城市人口、配发石油和天然气、修建小储水池等一系列战时措施,解决战争中可能遇到的停水、停电问题。
民众的生活稳定了,心理就稳定了,社会秩序就稳定了,就能够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地与美国周旋,赢得战争胜利就多了一分成算。
海湾战争以来,面对美国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全世界的军队普遍产生了恐慌心理,患上了“恐高症”、“恐美症”。其实,美国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军人、先进的作战理论和优化的编制体制,而不仅仅是高技术武器装备。毛泽东说,武器装备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所以,心理防护不仅包括对民众的心理防护,还包括对军人的心理防护。战前,伊朗军队普遍进行了军事心理教育、宗教心理教育,要求全体军人要保持勇敢精神,在战争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安拉保佑伊朗。
二、舆论之争
当伊朗把国内民众安顿好之后,内部问题就得到了根本的解决,接着需要考虑世界人民对伊朗核问题的看法和担忧,这涉及到战争的正义性问题。如果没有世界人民的支持,仅仅是本国民众的孤军奋斗,那么对于伊朗来说,这场战争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之为正义战争。战争正义性问题关乎伊朗的形象,伊朗的形象关乎伊朗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伊朗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关乎伊朗获得的战争援助。因此,必须争取哪怕是部分世界人民的同情、理解和支持,以获得战争的正义性和战争援助。
联合国是世界最大的政府间组织,对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负有最重要的责任,争取到了联合国的支持,就等于得到了战争的正义性。当前,联合国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G8”、“G20”和北约,换句话说,就是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基本上决定了联合国的作用,它们才是真正的核心决策机构,联合国不过是执行它们决议的“橡皮图章”。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联合国绝对不是一个供他们享受权利的“*”、“平等”的平台,他们只是装饰而已。联合国被边缘化了,实质上就是众多的地区性国家被边缘化了。信息时代,国家间竞争加剧,极少数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制订了正确的政策,适应了全球化的潮流,最终发展起来,而众多的国家却走向衰败。面对被美国控制和边缘化的联合国,伊朗可以象征性地解释、辩驳和演讲一番,但可以想像的是,联合国不会站在他的一边,伊朗只有抛开联合国,直接面对世界民众,获取世界民众的支持。
互联网已经将人类联成一体,Facebook、Twitter和维基网能够在瞬息之间将信息图文并茂地传遍全球,从而影响和引导世界民众的舆论、情感和道义倾向。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当今世界,舆论的话语权由西方世界主导,处于劣势的伊朗,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争取世界民众至少是*民众的舆论支持,才有可能获得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战争援助,延长战争进程,以拖待变,否则,伊朗将在孤独中迅速战败。
伊朗的舆论宣传应当是全方位的,尤其不应把西方国家的民众与其政府等同,当作自己的对立面,要学会尊重世界各国的人民。其基本策略应当是:向西方国家民众解释核活动的和平性,求理解;向穆斯林国家民众揭露西方国家的霸权性,求支持;向其他国家民众宣传自己核活动的被迫性,求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