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如前所述,尽管本书名为《即将到来的伊朗战争》,但著者并不认为这场战争一定会爆发,著者充分相信两国统治者和民众的理智,相信战争可以避免,因为理智者是不会做愚蠢的事情的。书名如此,只为吸引眼球,请贵两国政府和民众以及所有的读者见谅。科学研究不仅是学术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也会夹杂一些作者自身的社会和情感体验。因此,书中会有一些评论性和预测性的言论,纯属一家之愚见,并非对贵两国有宗教、文化、意识形态和军事实力上的偏见,也不代表中国政府和军方的观点,若有冒犯之处,敬请多多包涵。
中国学术著作,文风普遍过于凝重,近于嚼蜡,著者尝试使本书保持简洁、清新、流畅的笔调,但这并不是说,本书是一部可读性较强的小说,它仍然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以这种文笔书写,既是著者难以更改的写作风格,也希望读者能够轻松地阅读,与著者产生亲切感,乐意将你对本书的意见和看法,愉快地与著者进行交流。
笔者长期关注伊朗核问题,最终形成这本小书,由于理论功底不够,对问题了解不深,研究不透,错误及缺点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再次声明,文责自负,无关任何组织与政府。
作 者
2011年11月26日
第一节 追 梦
赛义德·穆罕默德·帕维兹,伊朗阿巴丹炼油厂的一名普通工人,36岁,是个勤勤恳恳工作的人,以他那不多的收入,赡养年迈多病的父母,抚养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丽莎只有8岁,长得像她的母亲苏迪,沉静而美丽。然而,2018年3月24日,默默无闻的帕维兹突然变得世界闻名了,各国报刊和网络新闻上,都出现了他的大幅照片。他满脸是血,倒在地上,苏迪抱着他的头,哭泣着,丽莎跪在他旁边,目光恐惧而呆滞。他死了,伊朗战争爆发后,他成了第一位被美军炸死的伊朗人。在帕维兹照片的旁边,还有几幅照片,那是美国、西欧的和平主义者在*示威,反对美国侵略伊朗,主张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
笔者,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以怜悯的目光注视着这群和平主义者,感觉他们是那样的可敬,又是那样的可悲。世界纷乱不已,观其表象,或缘于宗教矛盾,或缘于领土争端,或缘于历史纠纷,或缘于意识形态争执,或缘于*理念,或缘于恐怖袭击,或缘于霸权需要,然而究其根源,应归结于利益的冲突,尤其是经济利益的冲突,可以肯定地说,经济利益总是战争爆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只不过它被表象掩盖起来,或者对抗双方为了免俗,不便讲出来而已。因此,只要私有财产、阶级和国家存在,就会有经济利益的争夺,在这种情况下,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和平主义者的可悲之处在于,他们妄图在不消灭私有制的前提下,反对所有性质的战争,他们命中注定是在做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伟大事业。
人类自相残杀的岁月漫长悠远,也许已经历经万载。战争性质,从无意识的争夺生存空间的动物本能之战,发展到有意识的以夺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文明战争;组织方式,从全民皆兵,进化到成立专门的组织──军队;作战手段,从木棍、弓箭,发展到具有超级毁灭能力的核武器。核武器,是“潘多拉盒子”里最恐怖的恶魔,具有毁灭一切的力量。令人讽刺的是,这个恶魔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它使得几千年来,人类终于有能力自我毁灭,而且可以不止一次。核武器的出现,使人类感到惊恐,和平主义者为避免核冬天的到来,呼唤着人类的良知,企图在终极灭亡之前,尽量避免人类的自我毁灭,延长人类的生存时间。和平主义者的行为,反映了人类的自我救赎精神,这正是他们的可敬之处。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些战争注定是要爆发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绝不会因和平主义者而改变,伊朗战争就是这样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让我们双手合拢,共同为战争中的生者祈福,为死者哭泣。
第一节 追 梦
佛说,众生平等。科学家已经证实,猫狗和人一样,会做梦,但猫狗毕竟不是人,因为人不但会做梦,还会不顾艰辛地把梦境变为现实。单纯的白日梦是不会打扰别人的,所以猫狗可算是和平主义者,但人类不做白日梦,人类的梦想同意志力相结合,便会朝向现实的方向发展。居住在不同国家的人类,会有各种不同的梦,它们会纠结在一起,于是友谊、冲突或者战争,便应梦而生。
伊朗,原名波斯,一个神秘的文明古国,地处西亚,位于中东地区的东端,状似一只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爬行的蜗牛,面积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16大国。伊朗北接中亚的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与俄罗斯隔里海相望,南临波斯湾、阿曼湾和*海,东邻阿富汗、巴基斯坦,西连伊拉克、土耳其,隔波斯湾与海湾*国家相邻。伊朗占据战略要冲,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东西方的桥梁,世界各大文明的交汇处,历史上著名的海陆三条(其中陆上两条)“丝绸之路”,均从伊朗经过。
伊朗的历史,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光荣与屈辱并存,强盛与衰败交织,奋斗与坎坷相伴。19世纪,随着欧洲列强势力的侵略,伊朗逐渐沦为半殖民地。从此,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便成为伊朗人民永恒的梦想。
中国学术著作,文风普遍过于凝重,近于嚼蜡,著者尝试使本书保持简洁、清新、流畅的笔调,但这并不是说,本书是一部可读性较强的小说,它仍然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以这种文笔书写,既是著者难以更改的写作风格,也希望读者能够轻松地阅读,与著者产生亲切感,乐意将你对本书的意见和看法,愉快地与著者进行交流。
笔者长期关注伊朗核问题,最终形成这本小书,由于理论功底不够,对问题了解不深,研究不透,错误及缺点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再次声明,文责自负,无关任何组织与政府。
作 者
2011年11月26日
第一节 追 梦
赛义德·穆罕默德·帕维兹,伊朗阿巴丹炼油厂的一名普通工人,36岁,是个勤勤恳恳工作的人,以他那不多的收入,赡养年迈多病的父母,抚养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丽莎只有8岁,长得像她的母亲苏迪,沉静而美丽。然而,2018年3月24日,默默无闻的帕维兹突然变得世界闻名了,各国报刊和网络新闻上,都出现了他的大幅照片。他满脸是血,倒在地上,苏迪抱着他的头,哭泣着,丽莎跪在他旁边,目光恐惧而呆滞。他死了,伊朗战争爆发后,他成了第一位被美军炸死的伊朗人。在帕维兹照片的旁边,还有几幅照片,那是美国、西欧的和平主义者在*示威,反对美国侵略伊朗,主张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
笔者,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以怜悯的目光注视着这群和平主义者,感觉他们是那样的可敬,又是那样的可悲。世界纷乱不已,观其表象,或缘于宗教矛盾,或缘于领土争端,或缘于历史纠纷,或缘于意识形态争执,或缘于*理念,或缘于恐怖袭击,或缘于霸权需要,然而究其根源,应归结于利益的冲突,尤其是经济利益的冲突,可以肯定地说,经济利益总是战争爆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只不过它被表象掩盖起来,或者对抗双方为了免俗,不便讲出来而已。因此,只要私有财产、阶级和国家存在,就会有经济利益的争夺,在这种情况下,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和平主义者的可悲之处在于,他们妄图在不消灭私有制的前提下,反对所有性质的战争,他们命中注定是在做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伟大事业。
人类自相残杀的岁月漫长悠远,也许已经历经万载。战争性质,从无意识的争夺生存空间的动物本能之战,发展到有意识的以夺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文明战争;组织方式,从全民皆兵,进化到成立专门的组织──军队;作战手段,从木棍、弓箭,发展到具有超级毁灭能力的核武器。核武器,是“潘多拉盒子”里最恐怖的恶魔,具有毁灭一切的力量。令人讽刺的是,这个恶魔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它使得几千年来,人类终于有能力自我毁灭,而且可以不止一次。核武器的出现,使人类感到惊恐,和平主义者为避免核冬天的到来,呼唤着人类的良知,企图在终极灭亡之前,尽量避免人类的自我毁灭,延长人类的生存时间。和平主义者的行为,反映了人类的自我救赎精神,这正是他们的可敬之处。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些战争注定是要爆发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绝不会因和平主义者而改变,伊朗战争就是这样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让我们双手合拢,共同为战争中的生者祈福,为死者哭泣。
第一节 追 梦
佛说,众生平等。科学家已经证实,猫狗和人一样,会做梦,但猫狗毕竟不是人,因为人不但会做梦,还会不顾艰辛地把梦境变为现实。单纯的白日梦是不会打扰别人的,所以猫狗可算是和平主义者,但人类不做白日梦,人类的梦想同意志力相结合,便会朝向现实的方向发展。居住在不同国家的人类,会有各种不同的梦,它们会纠结在一起,于是友谊、冲突或者战争,便应梦而生。
伊朗,原名波斯,一个神秘的文明古国,地处西亚,位于中东地区的东端,状似一只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爬行的蜗牛,面积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16大国。伊朗北接中亚的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与俄罗斯隔里海相望,南临波斯湾、阿曼湾和*海,东邻阿富汗、巴基斯坦,西连伊拉克、土耳其,隔波斯湾与海湾*国家相邻。伊朗占据战略要冲,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东西方的桥梁,世界各大文明的交汇处,历史上著名的海陆三条(其中陆上两条)“丝绸之路”,均从伊朗经过。
伊朗的历史,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光荣与屈辱并存,强盛与衰败交织,奋斗与坎坷相伴。19世纪,随着欧洲列强势力的侵略,伊朗逐渐沦为半殖民地。从此,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便成为伊朗人民永恒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