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时的赵康政,正坐在銮驾之上,在他身旁骑在马上护送銮驾的,正是当朝太子。

  而在銮驾之后,还有所有受封在京城,或者尚未受封的成年皇子、公主和驸马,在大永朝,男子十六岁成年,而女子则十五岁成年,所有在这标准之下的公主和皇子,也没资格参加这次的封禅大典。

  在所有参加封禅大典的皇子和公主中,纪宁看到了太子、四皇子、五皇子和文仁公主四人的身影,除此之外,还有平婉公主赵元旃和驸马刘廷。

  平婉公主赵元旃并非孝惠皇后的嫡出,而是赵康政在自己王府府邸内跟府中的偏妃所生,平婉公主是大永朝的长公主,她是赵元容的姐姐,早前几年便已经嫁人,因为她并非嫡出,而且她的母妃也比孝惠皇后早几年亡故,以至于平婉公主在朝中没多少势力,所嫁的驸马刘廷,是功勋武将刘贺山的儿子,但也并非是刘贺山的长子。

  而刘贺山,曾经是十二卫将军之一,但在三年前亡故,连镇守十二卫将军的职位也交给了别人,而没有传给他的子嗣。

  刘廷在朝中属于没什么本事,在刘家也没什么地位的人,但本身赵元旃很要强,赵元旃一直希望自己能帮自己的丈夫获得十二卫将军的头衔,到现在皇帝也没恩准。

  纪宁跟赵元旃夫妇并不认识,之前赵元旃夫妇也是在三月中旬才抵达京城,一直住在京城中公主府的府邸,并未公开见客,赵元容在思考能平定惠王叛乱人选的时候,甚至连赵元旃夫妇都没划归到可以帮到她的人行列中。

  至于四皇子赵元阳,跟平婉公主赵元旃是一母所出,在朝中也没什么地位,而且赵元阳这几年身体不是很好,纪宁老远便能看到赵元阳在掩口咳嗽。

  在皇帝和皇帝直系的后嗣皇子、公主过去之后,纪宁等人跟随一起出发。

  在这种大典中,原本皇后是要出席的,如今孝惠皇后病逝,大永朝的皇后之位到现在仍旧空缺,即便李贵妃在朝中已经冠绝六宫,但还是没资格陪同皇帝一起出席封禅大典。

  从皇宫正门到京城正门,距离并不是很远,纪宁跟随在队伍中,走了不远便已经到了正门。

  此时京城的戒备还是非常完善的,纪宁看不出有丝毫的漏洞。

  到京城正门门口,惠王、崇王、马恒等人先行过来行礼,跟随他们一起来的,有文庙中人,也有各自王府的皇亲国戚,赵元容、赵元启等人也在其列,随后是公侯伯这三等爵位的人,这些人虽然可以出席,但不能带家眷,只是可以带着世子出席。

  再其后,是地方到京城述职的官员,这些人也算是封疆之臣,但论地位,他们并不能跟王侯相比,所以要列在最后。

  这些人一来,文武百官要让出一定的位置。

  文庙中人,是跟皇帝并驾齐驱的,他们只是比皇帝的銮驾稍微靠后一点,甚至比皇子和公主的位置还要靠前;王侯自然是要在前面,仅次于皇帝和皇子、公主、驸马的;至于地方文官,则要在京城文官之后,列在众新科进士之前;至于新科进士和武将,还是列在队伍的最后。

  纪宁对于这安排也没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毕竟自己无心在朝堂上去争夺什么,至于列在哪里,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倒是纪宁在勋贵的队伍中,见到了秦国公的嫡传孙子,也是袭秦国公爵位的秦茂,之前纪宁曾在天香楼见过此人。

  虽然秦茂现在还没什么地位,但他是钦定的未来十二卫将军的接班人,等他成年之后,必然有十二卫中的一卫兵马,归他掌管。

  第668章 封禅(上)

  队伍一路要出京城五里左右,沿途会有大批的御林军兵马戍卫,每过一里,还会有一处巡检站,京城之外,从天坛向外延伸十里左右,不允许任何人接近。

  京城南门正阳门、崇文门和宣武门也一律封闭,所有百姓要出城,也一律要走别的城门,而且这天朝廷举行封禅大典,京城的城门也只有早晚会开放不到半个时辰,百姓要进出城门也只能趁此时,至于其他时段,只有朝阳门会开放小门,进出京城的消息,也必须要走朝阳门。

  纪宁在队伍中,也没感觉到多少荣耀,因为在场的人也的确是太多了。

  对于在场的进士来说,他们只是随同参加的,在考中进士的当年可以参加封禅大典,而后数年之间应该是没机会再来的,一直到能混到正四品的京官,才能再一次出席,这还要必须不能为当日轮值的官员,否则也没机会来。

  参加一次封禅大典的条件是很苛刻的,所有在场进士都很珍惜,只有纪宁没太把这次的封禅大典当回事,因为他知道,这场大典本身不是今日的重点,而是当日极有可能会发生的谋反事件。

  ……

  ……

  一直快到中午时,队伍才拖拖拉拉走到了天坛之外,此时天坛周围的营地已经支了起来,包括皇帝临时所住的行在,还有给到场参加封禅大典人员所准备的营帐。

  到了地方,纪宁抬头看了一眼,远远能看到天坛祭天的露台,在天坛之上,还有众多的祭祀人员,这些祭祀人员中,有文庙派来的,也有朝廷派来的,这些人基本都是掌管祭祀礼节的属官,其中也有往年的进士,其中还有不少太监,乃是宫里内监所派出来的。

  祭台上,该准备的东西都已经准备齐备,在场参加典礼的人,有四五百人,加上驻守的侍卫和祭祀人员,人数在三千人以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