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旁边还有个木桶,用来盛放水的,除此之外就只有一个笔洗,连桌椅都没有,要考试把两块木板拼起来,卡在墙缝中,一块高一块矮,一块当凳子一块当椅子,如果要睡觉,则把两块木板并排放,高度正好。
纪宁穿着一些厚重的衣服进来,本来还是二月天,天气十分阴冷,纪宁也是早有准备,如果白天温度高,可以把衣服脱下来,当成是坐垫,到晚上可以把衣服当被子盖。
而他所穿的衣服,也就是他之前准备的羽绒服,还有一件很厚的棉袄。
“这位举人老爷,您先检查过,如果没问题,我们可要为您上锁了!”一名外帘官,也就是执事官走过来说道。
纪宁点头,道:“没问题了!”
说完,他自己也在临时的木板上坐下来,门被关上,外面稀里哗啦的声音,最终屋门被上锁,纪宁彻底跟外界断绝了联系。
当小门关上那一刻,纪宁在里面感觉到很黑暗,好在门上有小孔跟外界沟通。
因为有乡试的经验,纪宁也不觉得这里条件有多辛苦,至少每届会试的考试用具都是新的,这也是照顾到所有应考举人的考试条件,而在乡试中很多用具都是旧的,也照样应付了下来,这会试在纪宁看来也就是小儿科了。
纪宁手头上是没有纸张的,至于卷子也要到第二天才能发下来,此时也没有书本在手,在一个阴暗的环境中,他唯一的感觉就是孤独。
外面的天也不暖和,纪宁没打算生火,不过眼看天黑之后,考舍内还是先发了蜡烛和火折子。
“里面的这位老爷,只有三根蜡烛,您节省一点用,最好是留着考试用,至于这火折子,如果不管用了,可以跟我们说一声,中间会给您换!”外面的士兵倒也是客气。
纪宁没应什么,把三根蜡烛摆起来,他此时也有些无所适从。
第二天才考试,这时代的人习惯了早睡,而他的习惯是睡的比较晚。
换做以前,当一个夜猫子,读书会更有精神一些,但到了贡院中,弊端也体现出来,入夜之后很长时间睡不着。
第516章 题目显蹊跷
会试的第一场,也是重中之重的一场,便是四书五经文的考试。
与乡试考三道四书文外加四道五经文不同,会试只考两道四书文,外加三道五经文。
时间仍旧是三天,从二月初九的早晨,一直到二月十一的日落黄昏,在二月十一收卷之后,到第二天开考之前又是一个没有考试的空窗期。
纪宁在初八这天,很晚才入睡,半夜睡的也不好,总是睡醒,他对于贡院的环境还不是很适应,一宿睡的不安生,第二天他是在一阵敲锣声中醒来的。
这是开场锣的声音,整个贡院内被分成了很多部分,开场的时间要尽量一致,而开场锣就是敲给外帘官们听的,外帘官把已经准备好的试卷,放在一个个小木盒之中,木盒上写的是考生的考舍号。
南方的考生在一边,北方的考生在一边,除此之外,记录考生的仅仅是考舍,连考官也不知道哪个考舍中是哪个考生,毕竟考生抽取的号舍号牌也是随机的,最后的卷子又是弥封的,考卷最后还要经过誊写。
所以考生在贡院之中,代表其身份的仅仅是考生的考舍而已,谁的成绩好坏,也完全取决于这个考舍的考号。
一直到最后成绩定下来之后,弥封才会开启,考官也方知道中贡士,有资格参加殿试的三百人是谁。
二月初九的清早,纪宁醒来后跟平时不同,他不需要梳洗,仅仅需要把自己的衣服整理好,便坐下来,在那一方小孔之下,等待考卷被递进来。
不多时,外面有铃铛声,随即门上的小方孔打开,外面传来兵丁的声音:“里面的老爷,您的卷子来了,您收好了,先检查一下是否有问题,有的话小人马上找官差给您换过,如果没有的话,那也知会小人一声。”
纪宁把卷子接过来,仔细打量一番。
跟乡试的试卷很相似,不过会试的卷子要显得更规范,弥封线很宽,给了考生足够的区域把自己的姓名和籍贯写上去,为了避免重名,考生还要把自己祖上三代的祖籍写上去,最后才是开始答题。
纪宁最关心的不是四书五经的题目,而是自己的试卷和草稿纸是否有缺损的问题,在确定无误之后,他跟外面的兵丁打了招呼,兵丁这才安心到一边继续守候。
而对于贡院内一万一千多名考生来说,这次的会试也正式拉开帷幕。
……
……
纪宁收拾心情,首先把目光落在三道题目上。
先是两道四书文,第一题,是孟子题:“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第二题,则是中庸题:“舜其大孝也与!”
两篇题目,让纪宁的第一感觉是不难,因为这两道题目都是简单的出自《孟子》和《中庸》,而没有强改句式或者是从别处拼凑,也就不是什么截搭题。
也是到了会试这种场合,虽然出题更加宽泛,但同时也对出题人有了更高的要求,皇帝和文庙需要选拔怎样的人才,你们就应该出怎样的题目,而不能投机取巧出一些“反人类”的截搭题。
只要是四书中的原文题目,在回答上都不会很困难,主要在于理解方面。
纪宁穿着一些厚重的衣服进来,本来还是二月天,天气十分阴冷,纪宁也是早有准备,如果白天温度高,可以把衣服脱下来,当成是坐垫,到晚上可以把衣服当被子盖。
而他所穿的衣服,也就是他之前准备的羽绒服,还有一件很厚的棉袄。
“这位举人老爷,您先检查过,如果没问题,我们可要为您上锁了!”一名外帘官,也就是执事官走过来说道。
纪宁点头,道:“没问题了!”
说完,他自己也在临时的木板上坐下来,门被关上,外面稀里哗啦的声音,最终屋门被上锁,纪宁彻底跟外界断绝了联系。
当小门关上那一刻,纪宁在里面感觉到很黑暗,好在门上有小孔跟外界沟通。
因为有乡试的经验,纪宁也不觉得这里条件有多辛苦,至少每届会试的考试用具都是新的,这也是照顾到所有应考举人的考试条件,而在乡试中很多用具都是旧的,也照样应付了下来,这会试在纪宁看来也就是小儿科了。
纪宁手头上是没有纸张的,至于卷子也要到第二天才能发下来,此时也没有书本在手,在一个阴暗的环境中,他唯一的感觉就是孤独。
外面的天也不暖和,纪宁没打算生火,不过眼看天黑之后,考舍内还是先发了蜡烛和火折子。
“里面的这位老爷,只有三根蜡烛,您节省一点用,最好是留着考试用,至于这火折子,如果不管用了,可以跟我们说一声,中间会给您换!”外面的士兵倒也是客气。
纪宁没应什么,把三根蜡烛摆起来,他此时也有些无所适从。
第二天才考试,这时代的人习惯了早睡,而他的习惯是睡的比较晚。
换做以前,当一个夜猫子,读书会更有精神一些,但到了贡院中,弊端也体现出来,入夜之后很长时间睡不着。
第516章 题目显蹊跷
会试的第一场,也是重中之重的一场,便是四书五经文的考试。
与乡试考三道四书文外加四道五经文不同,会试只考两道四书文,外加三道五经文。
时间仍旧是三天,从二月初九的早晨,一直到二月十一的日落黄昏,在二月十一收卷之后,到第二天开考之前又是一个没有考试的空窗期。
纪宁在初八这天,很晚才入睡,半夜睡的也不好,总是睡醒,他对于贡院的环境还不是很适应,一宿睡的不安生,第二天他是在一阵敲锣声中醒来的。
这是开场锣的声音,整个贡院内被分成了很多部分,开场的时间要尽量一致,而开场锣就是敲给外帘官们听的,外帘官把已经准备好的试卷,放在一个个小木盒之中,木盒上写的是考生的考舍号。
南方的考生在一边,北方的考生在一边,除此之外,记录考生的仅仅是考舍,连考官也不知道哪个考舍中是哪个考生,毕竟考生抽取的号舍号牌也是随机的,最后的卷子又是弥封的,考卷最后还要经过誊写。
所以考生在贡院之中,代表其身份的仅仅是考生的考舍而已,谁的成绩好坏,也完全取决于这个考舍的考号。
一直到最后成绩定下来之后,弥封才会开启,考官也方知道中贡士,有资格参加殿试的三百人是谁。
二月初九的清早,纪宁醒来后跟平时不同,他不需要梳洗,仅仅需要把自己的衣服整理好,便坐下来,在那一方小孔之下,等待考卷被递进来。
不多时,外面有铃铛声,随即门上的小方孔打开,外面传来兵丁的声音:“里面的老爷,您的卷子来了,您收好了,先检查一下是否有问题,有的话小人马上找官差给您换过,如果没有的话,那也知会小人一声。”
纪宁把卷子接过来,仔细打量一番。
跟乡试的试卷很相似,不过会试的卷子要显得更规范,弥封线很宽,给了考生足够的区域把自己的姓名和籍贯写上去,为了避免重名,考生还要把自己祖上三代的祖籍写上去,最后才是开始答题。
纪宁最关心的不是四书五经的题目,而是自己的试卷和草稿纸是否有缺损的问题,在确定无误之后,他跟外面的兵丁打了招呼,兵丁这才安心到一边继续守候。
而对于贡院内一万一千多名考生来说,这次的会试也正式拉开帷幕。
……
……
纪宁收拾心情,首先把目光落在三道题目上。
先是两道四书文,第一题,是孟子题:“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第二题,则是中庸题:“舜其大孝也与!”
两篇题目,让纪宁的第一感觉是不难,因为这两道题目都是简单的出自《孟子》和《中庸》,而没有强改句式或者是从别处拼凑,也就不是什么截搭题。
也是到了会试这种场合,虽然出题更加宽泛,但同时也对出题人有了更高的要求,皇帝和文庙需要选拔怎样的人才,你们就应该出怎样的题目,而不能投机取巧出一些“反人类”的截搭题。
只要是四书中的原文题目,在回答上都不会很困难,主要在于理解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