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这回,千里岛的建筑物,除了四炮场被冲垮外,其他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十几个病号也全都好了。特别是那些猫耳洞立了一大功,保证了人员和物资的安全。要是战士们没个住处,还晾在山头上,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这几天,千里岛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张旗结彩,锣鼓喧天。码头上,集合场,连部门口,悬挂着巨幅红布,上面剪贴着脸盆大的金字标语:“热烈欢迎祖国人民慰问团!”“感谢党和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向贫下中渔学习、致敬!”“向海军老大哥学习、致敬!”“伟大领袖毛泽东万万岁!”这一条条巨幅红布标语,被海风吹拂成弧形,在阳光和大海间相映生辉,宛如一条条瑰丽的彩虹。
那南码头近前的海面上,船来舰往,穿流如梭。一忽儿,响起了清脆的汽笛声:“噢—噢—!”这是海军老大哥的船。
还有几条来我国友好交往的国际友人的远洋大货轮,大烟筒上拖着一股长长的乌烟,老远老远就鸣着汽笛:“欧—!欧—!”仿佛也在向强台风中岿然不动的千里岛致敬,向英雄的战士们慰问。
今天,魏团长和王大爷率领长长的船队,已经靠上了南码头,给连队运来了水、粮、煤、油、肉类、蔬菜、水果、日用品、水泥、器材、药品等等大批的物资;还带来了电影队、医疗队;为了让海岛战士及时听到毛主席的英明指示和祖国的心脏—首都北京的声音,活跃连队的文化生活,团党委决定特地买来了一部收播两用的半导体收音机;为了让海防战士睡在猫耳洞里不受潮,上级党委特地发给每个海岛战士一床防潮的毡毛垫褥。
这当儿南码头可热闹了,桅杆林立,队伍如流。刚登上码头来的魏团长和王大爷、成柱他们,任凭赵方明他们怎么劝说,硬不肯上连部去歇息,都欢欢喜喜跟战士们一起卸船,装的装,扛的扛,上来下去不歇脚。那隆隆的马达声,清脆的汽笛声,欢乐的号子声,和有节奏的拍岸浪的哗哗声,汇成了欢天喜地的大合唱,把个千里岛闹得沸腾起来。
海岛上的指战员们真象是舞台上的演员,前天是采石工、泥瓦匠;昨天是抢险救炮的突击队员;今天,一下子又都变成了地地道道的码头搬运工人。同志们上得船来,乐哈哈你争我夺,“嗨”的一声扛上包,颤颤悠悠、飘飘荡荡走过了跳板。这跳板不到半公尺宽,却有十来米长,一头搁在码头上,一头搭在船头上,风吹浪打,船摇板荡,象是在海空之中的秋千。甭说扛着大包,就是空着手儿走过去,都叫人晕晕乎乎的站不稳脚,挪不动步;可海岛战士们扛着百多斤重的大包,在跳板上荡来摆去,那么悠然自得,一个个茁壮的身姿,象扭秧歌那样轻捷而又矫健。
魏团长和王大爷原以为战士们走跳板不大习惯,免得把大包小件晃到海里了,他俩一左一右站在船头上扶着大伙儿上跳板。没想到战士们进岛才几个月的工夫,对码头上的事就这么烂熟了,王大爷禁不住对魏团长说道:“首长,看同志们这个架势,都成了‘老码头’啦!”
魏团长笑了。“大爷,快别夸了。比起咱贫下中渔来,还相差很远哩。”说着,老团长一用劲,扛起了个大包就上了跳板,只见他右手扶着包,左手甩起来,头顶蓝天,脚踩白浪,一步一晃悠,轻捷得一溜风似地过了跳板;紧接着一步一登,拾级而上,腰不弯,气不喘,两条腿象千斤顶那样硬梆,胶鞋在水泥砌成的阶梯上磨得唧唧直响。
魏团长扛着大包,曲里拐弯地登上百多个阶梯,到了半山腰上。在“接力站”等着的田大牛赶紧接过团首长的大包,一直攀到两山之间的山洼里,把东西倒在集合场。他提溜个空麻袋,走到那鸭子嘴似的悬崖上,手一甩把那麻袋扔下去。那麻袋象追击炮照明弹的降落伞,轻飘飘穿过翱翔的海鸥群,正好落在最底下的南码头上。那里专有个拾麻袋的同志,随手捡起来送上船去再装包。这奇特的光景真叫老团长心神向往,看战士们把这山山水水,天上地下,运用得多么自如,多么得心应手啊!
这天,连队整整卸了一天船。下午,部队欢送王大爷、成柱他们,带上一连三排九班护渔班,率领着船队杨帆打鱼去了。赵方明他们陪着魏团长,亲自把那一床床又柔软又厚实的毡毛垫褥,平平整整垫在每个战士的铺底下。紧接着连级干部向魏团长汇报了连队的战备和思想情况之后,就随同魏团长登上东山,实地检查岛上的战备设施。
魏团长几乎检查了所有海防炮、高射炮、高射机枪的技术情况,特别在四炮场检查的时间最长。他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仿佛前几天同志们抢救大炮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又再现在老团长的眼前。
接着,魏团长又挨个儿巡视了水箱、粮库、弹药库、战备物资储存库、卫生所、炊事房的战备和物资保养情况之后,才回到万丈崖上的哨所旁边,歇下脚来吹吹海风。
老首长对千里岛的战备情况很满意,他代表团党委满腔热忱地表扬了他们。老团长在想:的确,一个远离祖国大陆、远离上级领导的连队,能这样时时刻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统帅起来,在党支部的集体领导下,发动群众,战胜千难万险,日日夜夜在汪洋大海中警惕地守卫着祖国的东大门,真是不容易啊!......
这几天,千里岛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张旗结彩,锣鼓喧天。码头上,集合场,连部门口,悬挂着巨幅红布,上面剪贴着脸盆大的金字标语:“热烈欢迎祖国人民慰问团!”“感谢党和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向贫下中渔学习、致敬!”“向海军老大哥学习、致敬!”“伟大领袖毛泽东万万岁!”这一条条巨幅红布标语,被海风吹拂成弧形,在阳光和大海间相映生辉,宛如一条条瑰丽的彩虹。
那南码头近前的海面上,船来舰往,穿流如梭。一忽儿,响起了清脆的汽笛声:“噢—噢—!”这是海军老大哥的船。
还有几条来我国友好交往的国际友人的远洋大货轮,大烟筒上拖着一股长长的乌烟,老远老远就鸣着汽笛:“欧—!欧—!”仿佛也在向强台风中岿然不动的千里岛致敬,向英雄的战士们慰问。
今天,魏团长和王大爷率领长长的船队,已经靠上了南码头,给连队运来了水、粮、煤、油、肉类、蔬菜、水果、日用品、水泥、器材、药品等等大批的物资;还带来了电影队、医疗队;为了让海岛战士及时听到毛主席的英明指示和祖国的心脏—首都北京的声音,活跃连队的文化生活,团党委决定特地买来了一部收播两用的半导体收音机;为了让海防战士睡在猫耳洞里不受潮,上级党委特地发给每个海岛战士一床防潮的毡毛垫褥。
这当儿南码头可热闹了,桅杆林立,队伍如流。刚登上码头来的魏团长和王大爷、成柱他们,任凭赵方明他们怎么劝说,硬不肯上连部去歇息,都欢欢喜喜跟战士们一起卸船,装的装,扛的扛,上来下去不歇脚。那隆隆的马达声,清脆的汽笛声,欢乐的号子声,和有节奏的拍岸浪的哗哗声,汇成了欢天喜地的大合唱,把个千里岛闹得沸腾起来。
海岛上的指战员们真象是舞台上的演员,前天是采石工、泥瓦匠;昨天是抢险救炮的突击队员;今天,一下子又都变成了地地道道的码头搬运工人。同志们上得船来,乐哈哈你争我夺,“嗨”的一声扛上包,颤颤悠悠、飘飘荡荡走过了跳板。这跳板不到半公尺宽,却有十来米长,一头搁在码头上,一头搭在船头上,风吹浪打,船摇板荡,象是在海空之中的秋千。甭说扛着大包,就是空着手儿走过去,都叫人晕晕乎乎的站不稳脚,挪不动步;可海岛战士们扛着百多斤重的大包,在跳板上荡来摆去,那么悠然自得,一个个茁壮的身姿,象扭秧歌那样轻捷而又矫健。
魏团长和王大爷原以为战士们走跳板不大习惯,免得把大包小件晃到海里了,他俩一左一右站在船头上扶着大伙儿上跳板。没想到战士们进岛才几个月的工夫,对码头上的事就这么烂熟了,王大爷禁不住对魏团长说道:“首长,看同志们这个架势,都成了‘老码头’啦!”
魏团长笑了。“大爷,快别夸了。比起咱贫下中渔来,还相差很远哩。”说着,老团长一用劲,扛起了个大包就上了跳板,只见他右手扶着包,左手甩起来,头顶蓝天,脚踩白浪,一步一晃悠,轻捷得一溜风似地过了跳板;紧接着一步一登,拾级而上,腰不弯,气不喘,两条腿象千斤顶那样硬梆,胶鞋在水泥砌成的阶梯上磨得唧唧直响。
魏团长扛着大包,曲里拐弯地登上百多个阶梯,到了半山腰上。在“接力站”等着的田大牛赶紧接过团首长的大包,一直攀到两山之间的山洼里,把东西倒在集合场。他提溜个空麻袋,走到那鸭子嘴似的悬崖上,手一甩把那麻袋扔下去。那麻袋象追击炮照明弹的降落伞,轻飘飘穿过翱翔的海鸥群,正好落在最底下的南码头上。那里专有个拾麻袋的同志,随手捡起来送上船去再装包。这奇特的光景真叫老团长心神向往,看战士们把这山山水水,天上地下,运用得多么自如,多么得心应手啊!
这天,连队整整卸了一天船。下午,部队欢送王大爷、成柱他们,带上一连三排九班护渔班,率领着船队杨帆打鱼去了。赵方明他们陪着魏团长,亲自把那一床床又柔软又厚实的毡毛垫褥,平平整整垫在每个战士的铺底下。紧接着连级干部向魏团长汇报了连队的战备和思想情况之后,就随同魏团长登上东山,实地检查岛上的战备设施。
魏团长几乎检查了所有海防炮、高射炮、高射机枪的技术情况,特别在四炮场检查的时间最长。他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仿佛前几天同志们抢救大炮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又再现在老团长的眼前。
接着,魏团长又挨个儿巡视了水箱、粮库、弹药库、战备物资储存库、卫生所、炊事房的战备和物资保养情况之后,才回到万丈崖上的哨所旁边,歇下脚来吹吹海风。
老首长对千里岛的战备情况很满意,他代表团党委满腔热忱地表扬了他们。老团长在想:的确,一个远离祖国大陆、远离上级领导的连队,能这样时时刻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统帅起来,在党支部的集体领导下,发动群众,战胜千难万险,日日夜夜在汪洋大海中警惕地守卫着祖国的东大门,真是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