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王大爷乐哈哈说道:“指导员,咱千里岛的地形,还是我过去跟你说过的那句老话,它活像祖国造的大火轮。”大爷扬起手来指点着,“看,那头是东山,靠咱祖国大陆的是西山,当央出了个马鞍形。东山西山,两头翘起来,就是大火轮的船头和船尾。”
田大牛急问:“大爷,那当中最高最高的石头山叫什么呀?”
王大爷说:“往年咱贫苦渔家给它取了个名儿,叫青云顶。还编了个歌谣:青云顶,摘星星,雁不落,猴不登。大伙儿瞧它像不像火轮的大烟筒?”
众战士说:“像,像极了!”
千里岛越来越近。那黛色褐色紫色的礁石,像英雄的勇士们,一排排,一列列,矗立在海面上,迎接着就要跟自己战斗在一起的新战友们。那满山遍野的绿草和五颜六色的花卉,在海风中点头招手,高兴地迎接祖国大陆来的亲人们。久居岛上的各种各色的海鸟,候鸟,它们唱着欢歌,成群结队,翩翩起舞,甚至飞到船头上,热烈地拍着翅膀,迎接海岛的主人们。更令人鼓舞的是,祖国的海洋,她用蓝湛湛,亮晶晶的海水,在千里岛四周铺成一块天大的鹅绒毯,再用炎日蒸发出来的水气儿,做成千万条乳白色的透明纱,点缀在这块大鹅绒毯上,海风吹来,袅袅娜娜,飘飘荡荡;火热的太阳又给它洒上一层金光银粉,让千里岛四周,铺天盖地,粼粼闪闪,五彩缤纷。祖国的海洋,还组织了千千万万个微波细浪儿,在岛子四周,绣上一圈又一圈,四色俱全,摇曳多姿的牡丹花;让波涛声组成雄壮的交响乐,非常隆重地欢迎祖国大陆来的亲人们。
忽然间,王大爷想起件事来,转身跑向指挥台,大声喊道:“同志,前面不能靠,那里是“鲨鱼嘴”!还有无名礁!”
千里岛东南山角的半腰上,横伸出两块巨大的礁石,朝天张开个大嘴,嘴内怪石嶙峋,俨如狼牙交错。巨浪冲进“鲨鱼嘴”,顷刻间被它吐出来,犹如白花花一条银龙,射出二,三十公尺远,极为壮观。
在鲨鱼嘴下,从东南角向外延伸到两千多公尺的海面上,有一号,二号两个无名礁。这无名礁涨潮时没,退潮时现。说它远,远在天边;说它近,近在眼前。它们是守卫千里岛的两个隐蔽的伙伴。它们的存在,使鲨鱼嘴显得更加险峻。
船队在王大爷的帮助下,小心地往千里岛正南面的卵石滩上靠。这卵石滩真是名副其实。海潮涨来,哗---哗哗哗,把黄沙卵石堆成金山银岭。海潮退去,嗬---嗬嗬嗬,又将黄沙卵石拉成荒滩峡谷。日久天长,海水把卵石磨得圆滑滑光溜溜,把黄沙搓成一般细的金色小米粒儿。这真是:灿灿黄金沙,滚滚鹅卵石啊。
忽然,王大爷又喊开了:“别再靠了!东南风,浪头大,弄不好要搁浅!”
整个船队都靠上来了,排成一字儿。大爷的儿子,民兵排长王成桂指挥着渔船往里靠,好让解放军同志早登上岛。
王大爷以命令的口吻喊:“送缆!”
运输船的支架在吱吱叫唤,要把那小舢舨提溜起来,好放下去摆渡。田大牛见这家伙还真费劲哩,又见指导员一连看了两次手表,想起指导员说的“兵贵神速”,打起仗来,争分夺秒,分分秒秒不能含糊,他呼啦一下子解开了弹带,脱掉军帽,鞋子,箭步上去,一把夺过王大爷的小缆绳系在腰上,说道:“大爷,我上岸送缆!”
“你?!”王大爷急着去拉他,“同志!”
正在忙着准备往岛上卸东西的杨玉山,听这喊声,撂下家伙就奔过来,担心地喊道:“大牛,大牛!.....”
大牛已经纵身起飞,在半空中亮了个“燕子探海”,身似鸿鹄,勇如猛虎,扑通一声,钻进大海里。幸亏王大爷手头活计烂熟,沙沙沙,小缆接大缆,飞快地放缆。
好大会儿了,海面上不见大牛的身影,只有海浪互相追逐着,呼吼着。杨玉山张着吃惊的嘴,鼻梁上沁着汗珠,就连粗犷,猛勇的李志勇,都把心收得紧紧地。
赵方明盯着海面,心里在矛盾着。他有些担心,可也充满信心。担心的是大牛的性子太猛,初生牛犊不怕虎,有勇缺谋,可他相信这个家在长江边,祖祖辈辈受着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纤夫的儿子---在长江里泡大的田大牛,一定能完成这个艰巨任务。
全体指导员,贫下中渔都屏住气,眼巴巴望着海面,又望望那根缆绳。缆绳像一条接一条活生生的鳗鱼,直向海里潜游,在舷边发出咝咝的响声。
猛地,人们发现缆绳不动了!这是怎么回事?是叫海里的东西卡住了,还是发生了意外?急得同志们甩鞋摘帽,正要跳下去抢救,忽听得有人大声欢叫起来:“在那儿!那儿!”
好险哪!大牛一个猛子扎下去就是百十公尺远,只见他那矫健的身肢,一忽儿骑在浪头上,一忽儿又滑到浪沟里去了。
大牛顺着海潮的力量,轻飘飘上了卵石滩,跳起身来,一把抹去嘴上那苦涩的海水,就狠劲地拉缆绳,把它紧紧拴在一块柱形的礁石上,扬起大巴掌吆喝着:“喂!拉呵—!”
船队安然靠滩。一连和配属一连作战的、由二连刘连长和张副指导员率领的两个排,在晚六点就全部登上千里岛。李志勇赶紧派出哨兵,写电报稿,叫王台长上山架起电台跟团指挥所联系,叫炊事班长徐德宝登上山洼,挖灶,支锅,搞战地野炊。杨玉山和二连张副指导员在民兵排长王成柱和贫下中渔的帮助下,率领一帮战士卸船,拉炮,开辟通路。
田大牛急问:“大爷,那当中最高最高的石头山叫什么呀?”
王大爷说:“往年咱贫苦渔家给它取了个名儿,叫青云顶。还编了个歌谣:青云顶,摘星星,雁不落,猴不登。大伙儿瞧它像不像火轮的大烟筒?”
众战士说:“像,像极了!”
千里岛越来越近。那黛色褐色紫色的礁石,像英雄的勇士们,一排排,一列列,矗立在海面上,迎接着就要跟自己战斗在一起的新战友们。那满山遍野的绿草和五颜六色的花卉,在海风中点头招手,高兴地迎接祖国大陆来的亲人们。久居岛上的各种各色的海鸟,候鸟,它们唱着欢歌,成群结队,翩翩起舞,甚至飞到船头上,热烈地拍着翅膀,迎接海岛的主人们。更令人鼓舞的是,祖国的海洋,她用蓝湛湛,亮晶晶的海水,在千里岛四周铺成一块天大的鹅绒毯,再用炎日蒸发出来的水气儿,做成千万条乳白色的透明纱,点缀在这块大鹅绒毯上,海风吹来,袅袅娜娜,飘飘荡荡;火热的太阳又给它洒上一层金光银粉,让千里岛四周,铺天盖地,粼粼闪闪,五彩缤纷。祖国的海洋,还组织了千千万万个微波细浪儿,在岛子四周,绣上一圈又一圈,四色俱全,摇曳多姿的牡丹花;让波涛声组成雄壮的交响乐,非常隆重地欢迎祖国大陆来的亲人们。
忽然间,王大爷想起件事来,转身跑向指挥台,大声喊道:“同志,前面不能靠,那里是“鲨鱼嘴”!还有无名礁!”
千里岛东南山角的半腰上,横伸出两块巨大的礁石,朝天张开个大嘴,嘴内怪石嶙峋,俨如狼牙交错。巨浪冲进“鲨鱼嘴”,顷刻间被它吐出来,犹如白花花一条银龙,射出二,三十公尺远,极为壮观。
在鲨鱼嘴下,从东南角向外延伸到两千多公尺的海面上,有一号,二号两个无名礁。这无名礁涨潮时没,退潮时现。说它远,远在天边;说它近,近在眼前。它们是守卫千里岛的两个隐蔽的伙伴。它们的存在,使鲨鱼嘴显得更加险峻。
船队在王大爷的帮助下,小心地往千里岛正南面的卵石滩上靠。这卵石滩真是名副其实。海潮涨来,哗---哗哗哗,把黄沙卵石堆成金山银岭。海潮退去,嗬---嗬嗬嗬,又将黄沙卵石拉成荒滩峡谷。日久天长,海水把卵石磨得圆滑滑光溜溜,把黄沙搓成一般细的金色小米粒儿。这真是:灿灿黄金沙,滚滚鹅卵石啊。
忽然,王大爷又喊开了:“别再靠了!东南风,浪头大,弄不好要搁浅!”
整个船队都靠上来了,排成一字儿。大爷的儿子,民兵排长王成桂指挥着渔船往里靠,好让解放军同志早登上岛。
王大爷以命令的口吻喊:“送缆!”
运输船的支架在吱吱叫唤,要把那小舢舨提溜起来,好放下去摆渡。田大牛见这家伙还真费劲哩,又见指导员一连看了两次手表,想起指导员说的“兵贵神速”,打起仗来,争分夺秒,分分秒秒不能含糊,他呼啦一下子解开了弹带,脱掉军帽,鞋子,箭步上去,一把夺过王大爷的小缆绳系在腰上,说道:“大爷,我上岸送缆!”
“你?!”王大爷急着去拉他,“同志!”
正在忙着准备往岛上卸东西的杨玉山,听这喊声,撂下家伙就奔过来,担心地喊道:“大牛,大牛!.....”
大牛已经纵身起飞,在半空中亮了个“燕子探海”,身似鸿鹄,勇如猛虎,扑通一声,钻进大海里。幸亏王大爷手头活计烂熟,沙沙沙,小缆接大缆,飞快地放缆。
好大会儿了,海面上不见大牛的身影,只有海浪互相追逐着,呼吼着。杨玉山张着吃惊的嘴,鼻梁上沁着汗珠,就连粗犷,猛勇的李志勇,都把心收得紧紧地。
赵方明盯着海面,心里在矛盾着。他有些担心,可也充满信心。担心的是大牛的性子太猛,初生牛犊不怕虎,有勇缺谋,可他相信这个家在长江边,祖祖辈辈受着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纤夫的儿子---在长江里泡大的田大牛,一定能完成这个艰巨任务。
全体指导员,贫下中渔都屏住气,眼巴巴望着海面,又望望那根缆绳。缆绳像一条接一条活生生的鳗鱼,直向海里潜游,在舷边发出咝咝的响声。
猛地,人们发现缆绳不动了!这是怎么回事?是叫海里的东西卡住了,还是发生了意外?急得同志们甩鞋摘帽,正要跳下去抢救,忽听得有人大声欢叫起来:“在那儿!那儿!”
好险哪!大牛一个猛子扎下去就是百十公尺远,只见他那矫健的身肢,一忽儿骑在浪头上,一忽儿又滑到浪沟里去了。
大牛顺着海潮的力量,轻飘飘上了卵石滩,跳起身来,一把抹去嘴上那苦涩的海水,就狠劲地拉缆绳,把它紧紧拴在一块柱形的礁石上,扬起大巴掌吆喝着:“喂!拉呵—!”
船队安然靠滩。一连和配属一连作战的、由二连刘连长和张副指导员率领的两个排,在晚六点就全部登上千里岛。李志勇赶紧派出哨兵,写电报稿,叫王台长上山架起电台跟团指挥所联系,叫炊事班长徐德宝登上山洼,挖灶,支锅,搞战地野炊。杨玉山和二连张副指导员在民兵排长王成柱和贫下中渔的帮助下,率领一帮战士卸船,拉炮,开辟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