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军事小说] 《黄海红哨(出书版)》作者:李伯屏【完结】
《黄海红哨》创作组由李伯屏执笔写作而成,李伯屏,湖南人,六十年代由济南军区文化站调到守备十八师,任文化干事,69年部队整编调到守备三团三营,任营教导员,75年以后任守备一师政治部副主任。《黄海红哨》创作组由李伯屏、王志坚(笔名王致娟)等。由李伯屏执笔写作而成,80年前后李复员去青岛,不久去世。
这部长篇小说,写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守岛部队和民兵提高警惕,加强战备的故事。书中着重塑造了连队指导员赵方明和连长李志勇,渔业队党支部书记王大福,民兵排长王成柱等英雄形象,描写了部队,民兵战胜国民党匪特,逃亡渔霸的斗争,同时表现了人民内部常备不懈同和平麻痹这两种思想的斗争。通过这些描写,作品歌颂了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显示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我国军民的崇高精神面貌和军民联防的强大威力。
目录
第一章 破浪前进
第二章 千里岛
第三章 “敌人捣什么鬼?”
第四章 小小漂浮物
第五章 奇光异景
第六章 走锤
第七章 夜半枪声
第八章 神秘的火光
第九章 老战友
第十章 紧急电报
第十一章 水
第十二章 强台风
第十三章 一场风波
第十四章 井前受挫
第十五章 情况突变
第十六章 扎根海岛
第十七章 “杀人台”
第十八章 “鲸鱼口”
第十九章 奇怪的渔船
第二十章 “就在附近钓鱼”
第二十一章 怒闯虎门礁
第二十二章 在温暖的阳光下
第二十三章 青云顶
第二十四章 节日的火焰
第一章 破浪前进
黄海,浩瀚的黄海,我们祖国的海洋,今天不知为什么,突然咆哮起来,奔腾起来。只见怒涛汹涌,刀光闪烁,以吞天倒海之势,冲向那浑浑浊浊的天边。
正是东南角的天边,有几块奇形怪状的乌云,恰似一堆沉浮海底的污垢,刚刚泛起在海面上,蠢蠢浮动着,翻腾着,看样子它要遮住那灿烂的阳光。
火红的太阳,迸射出万丈光芒来,象无数把锋利的银剑,刺透乌云。霎时间,那乌云支离破碎了。
轰---隆隆隆!响起威震长空的滚雷声。
哗---啦啦啦!这是横飞大海的波涛声。
这震天撼地的声响,是怒吼,是召唤,还是狂欢?它引来了急切的马达轰鸣,和直冲霄汉的歌声: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 ... ... ...
一支由我们海军老大哥和贫下中渔联合组成的三只运输船,两艘护卫艇,五只机帆渔船的船队,忽地一下子,从大海心窝窝里冒了出来,亮噌噌飞驰在海面上。
高速行进在最前面的是指挥船。巨斧般的船头高高昂起,劈开千涛万浪,勇往直前。船头上,屹立着一位军人。他,二十八岁,明眉大眼,英姿挺拔,着一身半新不旧的军装,扎一根紫红色腰带,右佩手枪,左挎望远镜盒,像根主桂那样树立在甲板上。这就是一连指导员赵方明。这会儿,他那双炯炯发亮的眼睛,射穿望远镜,紧紧,像小爬虫一样龟缩在掩体里的鬼子兵呀,等等。而今显现在光圈里的,是天连水,水连天,天水浑盯住天水交界处,他希望能从海面上立即捕捉到什么。但是,出现在他望远镜光圈里的,再不是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经常捕捉的目标,诸如美国侵略军盘踞的小山头呀,摆在主峰次峰上的乌龟壳呀,坟墓似的子母堡呀,还有被我们强大的炮火切成一节一节的交通壕呀,炸成破铜烂铁的美军“现代化的机械”呀,像小爬虫一样龟缩在掩体里的鬼子兵呀,等等。而今显现在光圈里,是天连水,水连天,天水浑然。
面对着这渺渺茫茫,滚滚翻腾的海洋,赵方明急切地思索着一连串的问题,敌人已经窜犯到哪里啦?来了几只舰艇?多少人?它们离千里岛还有多远?我们又能最大限度地争取多少时间,抢在敌人前面,登上千里岛,作好紧急战斗准备?......
赵方明放下望远镜,吸一口清凉,湿润而略带腥味的海风,双腿挪动一下,又使劲踩在甲板上,再把军帽重新戴紧。这一切动作他似乎没有意识到,还是凝神地望着大海,听着战士们那如同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战歌,他的心潮,比大海的波涛更加汹涌澎湃。这些天来,同志们紧张备战的情景,贫下中渔民拥军支前的事迹,一幕一幕地呈现在他的脑际,特别是老首长魏团长在紧急作战会议上说的话,至今还一句句地萦绕在耳畔。
......
昨天,在紧急作战会议上,老团长魏平,亲自对一连的连长李志勇,指导员赵方明,副连长杨玉山,和二连的刘连长,张副指导员,布置了这样的紧急任务:
“同志们,”老首长魏平那洪钟般的声音,震得屋里嗡嗡嗡的响,“打从朝鲜战场回国以后,咱们这支部队十年没有打过仗了。十年哪,时间不算短了。这阵子战士们的机枪大炮,怕是急得要发言了吧?嗯,你们先别乐。”他向会场一过眼儿,望望每个指挥员的脸,说:“我知道,你们在这个问题上是带头发急的。急个啥?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嘛。最近,蒋匪帮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和共同策划下,妄想冒险大规模地窜犯我沿海地区。这不,人家“运输队长”蒋介石就要送货上门来了嘛!”
《黄海红哨》创作组由李伯屏执笔写作而成,李伯屏,湖南人,六十年代由济南军区文化站调到守备十八师,任文化干事,69年部队整编调到守备三团三营,任营教导员,75年以后任守备一师政治部副主任。《黄海红哨》创作组由李伯屏、王志坚(笔名王致娟)等。由李伯屏执笔写作而成,80年前后李复员去青岛,不久去世。
这部长篇小说,写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守岛部队和民兵提高警惕,加强战备的故事。书中着重塑造了连队指导员赵方明和连长李志勇,渔业队党支部书记王大福,民兵排长王成柱等英雄形象,描写了部队,民兵战胜国民党匪特,逃亡渔霸的斗争,同时表现了人民内部常备不懈同和平麻痹这两种思想的斗争。通过这些描写,作品歌颂了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显示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我国军民的崇高精神面貌和军民联防的强大威力。
目录
第一章 破浪前进
第二章 千里岛
第三章 “敌人捣什么鬼?”
第四章 小小漂浮物
第五章 奇光异景
第六章 走锤
第七章 夜半枪声
第八章 神秘的火光
第九章 老战友
第十章 紧急电报
第十一章 水
第十二章 强台风
第十三章 一场风波
第十四章 井前受挫
第十五章 情况突变
第十六章 扎根海岛
第十七章 “杀人台”
第十八章 “鲸鱼口”
第十九章 奇怪的渔船
第二十章 “就在附近钓鱼”
第二十一章 怒闯虎门礁
第二十二章 在温暖的阳光下
第二十三章 青云顶
第二十四章 节日的火焰
第一章 破浪前进
黄海,浩瀚的黄海,我们祖国的海洋,今天不知为什么,突然咆哮起来,奔腾起来。只见怒涛汹涌,刀光闪烁,以吞天倒海之势,冲向那浑浑浊浊的天边。
正是东南角的天边,有几块奇形怪状的乌云,恰似一堆沉浮海底的污垢,刚刚泛起在海面上,蠢蠢浮动着,翻腾着,看样子它要遮住那灿烂的阳光。
火红的太阳,迸射出万丈光芒来,象无数把锋利的银剑,刺透乌云。霎时间,那乌云支离破碎了。
轰---隆隆隆!响起威震长空的滚雷声。
哗---啦啦啦!这是横飞大海的波涛声。
这震天撼地的声响,是怒吼,是召唤,还是狂欢?它引来了急切的马达轰鸣,和直冲霄汉的歌声: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 ... ... ...
一支由我们海军老大哥和贫下中渔联合组成的三只运输船,两艘护卫艇,五只机帆渔船的船队,忽地一下子,从大海心窝窝里冒了出来,亮噌噌飞驰在海面上。
高速行进在最前面的是指挥船。巨斧般的船头高高昂起,劈开千涛万浪,勇往直前。船头上,屹立着一位军人。他,二十八岁,明眉大眼,英姿挺拔,着一身半新不旧的军装,扎一根紫红色腰带,右佩手枪,左挎望远镜盒,像根主桂那样树立在甲板上。这就是一连指导员赵方明。这会儿,他那双炯炯发亮的眼睛,射穿望远镜,紧紧,像小爬虫一样龟缩在掩体里的鬼子兵呀,等等。而今显现在光圈里的,是天连水,水连天,天水浑盯住天水交界处,他希望能从海面上立即捕捉到什么。但是,出现在他望远镜光圈里的,再不是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经常捕捉的目标,诸如美国侵略军盘踞的小山头呀,摆在主峰次峰上的乌龟壳呀,坟墓似的子母堡呀,还有被我们强大的炮火切成一节一节的交通壕呀,炸成破铜烂铁的美军“现代化的机械”呀,像小爬虫一样龟缩在掩体里的鬼子兵呀,等等。而今显现在光圈里,是天连水,水连天,天水浑然。
面对着这渺渺茫茫,滚滚翻腾的海洋,赵方明急切地思索着一连串的问题,敌人已经窜犯到哪里啦?来了几只舰艇?多少人?它们离千里岛还有多远?我们又能最大限度地争取多少时间,抢在敌人前面,登上千里岛,作好紧急战斗准备?......
赵方明放下望远镜,吸一口清凉,湿润而略带腥味的海风,双腿挪动一下,又使劲踩在甲板上,再把军帽重新戴紧。这一切动作他似乎没有意识到,还是凝神地望着大海,听着战士们那如同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战歌,他的心潮,比大海的波涛更加汹涌澎湃。这些天来,同志们紧张备战的情景,贫下中渔民拥军支前的事迹,一幕一幕地呈现在他的脑际,特别是老首长魏团长在紧急作战会议上说的话,至今还一句句地萦绕在耳畔。
......
昨天,在紧急作战会议上,老团长魏平,亲自对一连的连长李志勇,指导员赵方明,副连长杨玉山,和二连的刘连长,张副指导员,布置了这样的紧急任务:
“同志们,”老首长魏平那洪钟般的声音,震得屋里嗡嗡嗡的响,“打从朝鲜战场回国以后,咱们这支部队十年没有打过仗了。十年哪,时间不算短了。这阵子战士们的机枪大炮,怕是急得要发言了吧?嗯,你们先别乐。”他向会场一过眼儿,望望每个指挥员的脸,说:“我知道,你们在这个问题上是带头发急的。急个啥?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嘛。最近,蒋匪帮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和共同策划下,妄想冒险大规模地窜犯我沿海地区。这不,人家“运输队长”蒋介石就要送货上门来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