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林晓光一愣:“那我可是挺赚的。赌什么?”
钟鸣说道:“赌微光工作室下一款游戏的销量,全平台能不能破200万。”
林晓光想了想:“200万……如果你出一款相对大众口味的游戏,售价再便宜一些,200万也不是不可能……”
钟鸣补了一句:“恐怖游戏。”
林晓光疯狂摇头:“不可能,恐怖游戏绝对卖不到200万,我不信。”
“你不信那才有对赌的必要啊。”钟鸣笑了笑,“怎么样,就赌这个,微光工作室下一款恐怖游戏销量能否达到200万,如果能,你1块钱薪水来给我做子公司的CEO。”
“售价呢?”林晓光问道。
钟鸣认真道:“不会低于《生肖守护者》。”
“不低于150块钱?好,赌了!”
林晓光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稍微算算也知道,这个标准有多难达到!
150块钱售价,销量200万,那游戏的流水可就是3亿!
这个销量,放在世界范围内,那都是妥妥的顶尖3A大作,能搞IP开发的那种级别!
更何况还是一款恐怖游戏?
恐怖游戏在这个世界上,绝对不算什么大众游戏类型,天然地就劝退一些玩家。如果是比较主流的RPG游戏或者FPS游戏,在主机上卖出200万份,那林晓光信,可恐怖游戏,真不一样。
在林晓光眼里,这基本上是一个不可能达成的目标。
如果这种游戏是说做就能做出来的,那林晓光只能说是服了,就算钟鸣不挖他,他也得跑过来抱大腿了。
毕竟在暂时的眼前利益和长远的发展前景方面,林晓光又不傻,当然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第274章 两个事件
跟林晓光道别之后,钟鸣美滋滋地回家。
很好,1块年薪忽悠来了一个子公司CEO。
当然,林晓光要真的跟着钟鸣混,那收入的大头肯定是分红和奖金,年薪这块,可能最多也就是一年少拿个两百来万。钟鸣也不可能真的就因为一个对赌,就往死里坑林晓光,所以该给的分红和奖金肯定一分钱都不会少的。
打这个赌,主要还是要把林晓光和他的整个技术团队挖来,给自己做硬件。
其实从《生肖守护者》开始,钟鸣就已经在考虑着憋一款更大的爆款,但越是爆款,资金缺口就越大,所以得让天极工作室做《黎明纪元》。
不过,立项可以提前一些,不必非要等到资金全都到位。
这款游戏,是《生化危机》。
准确地说,是《生化危机2重制版》。
之所以选这款游戏,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市场上还从未出现类似题材的爆款游戏,有大火的土壤;另一方面是钟鸣上次拿到了不少的心理果实,可以重复利用一下。
《恶魔在人间》虽然也用到了心理果实,但其实没有发挥出完全的效果,如果是做《生化危机》这种类型的恐怖游戏,相对而言就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至于销量,200万是一个非常保守的目标,只要能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全球销量绝对不会低于200万。
毕竟这次钟鸣的目标是全平台发售,包括各大主流的主机平台都会上,其中也包括了PC端,200万那不是轻轻松松?
钟鸣前世的《生化危机2重制版》首周销量就有300万套,钟鸣没有IP加成和情怀加成,最多也就是打个对折,毕竟游戏品质在这里摆着。
……
第二天一大早,钟鸣来到公司。
天极工作室那边,研发工作已经走上正轨,新成员们也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
人力资源部那边这段时间陆续安排了很多次面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两个工作室的人员还将持续扩张。
按照钟鸣的规划,天极工作室目前维持在30个人左右为宜,而微光工作室则是要扩张到60人左右——这是开发一款正常规模的3A大作的人数最底线。
《生肖守护者》虽然也称得上是经典之作,但毕竟有投机取巧的成分在内,就是游戏的内容其实相对简单。去掉了小怪战,去掉了那么多错综复杂的场景,游戏的总时长也相对的缩减了一些,售价也只是相当于常规3A大作的一半不到。
但如果想做《生化危机》这种级别的游戏,那需要的人力成本必然要有大规模的扩充。
其实同样是3A大作,制作人数可多可少,在钟鸣前世,R星开发一个项目光是核心团队就要几百人,算上外包团队和宣发,所有跟游戏有关系的人都算上,可能得几千、上万人。
但也有少的,比如《地铁》的开发商4A-Games,他们开发的《地铁》系列游戏也是标准的3A大作,但直到开发《地铁:离去》时,整个工作室也仅有不到80人,而在开发《地铁2033》的时候,据称人员极少,估计也就二三十人的样子。
总体而言,要开发一款3A游戏,在钟鸣前世的人员极限是80人左右,而这个世界科技更发达,钟鸣又有非常完整的剧本创意,人数最多也就缩减到50~60人左右。
所以,钟鸣现在把微光工作室扩充到60人,是为了能够尽快地把《生化危机》给做出来,不要在开发时间上卡的太久。
贾嘉被调到天极工作室做主设计师之后,微光工作室这边又新招来一个数值设计师,叫周洋。相对而言,这种3A大作要做的数值内容反而要少一些,比如一颗子弹打中不同部位掉多少血、一口药能回多少血之类的,真正用到数值设计师的地方并不算多。
钟鸣说道:“赌微光工作室下一款游戏的销量,全平台能不能破200万。”
林晓光想了想:“200万……如果你出一款相对大众口味的游戏,售价再便宜一些,200万也不是不可能……”
钟鸣补了一句:“恐怖游戏。”
林晓光疯狂摇头:“不可能,恐怖游戏绝对卖不到200万,我不信。”
“你不信那才有对赌的必要啊。”钟鸣笑了笑,“怎么样,就赌这个,微光工作室下一款恐怖游戏销量能否达到200万,如果能,你1块钱薪水来给我做子公司的CEO。”
“售价呢?”林晓光问道。
钟鸣认真道:“不会低于《生肖守护者》。”
“不低于150块钱?好,赌了!”
林晓光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稍微算算也知道,这个标准有多难达到!
150块钱售价,销量200万,那游戏的流水可就是3亿!
这个销量,放在世界范围内,那都是妥妥的顶尖3A大作,能搞IP开发的那种级别!
更何况还是一款恐怖游戏?
恐怖游戏在这个世界上,绝对不算什么大众游戏类型,天然地就劝退一些玩家。如果是比较主流的RPG游戏或者FPS游戏,在主机上卖出200万份,那林晓光信,可恐怖游戏,真不一样。
在林晓光眼里,这基本上是一个不可能达成的目标。
如果这种游戏是说做就能做出来的,那林晓光只能说是服了,就算钟鸣不挖他,他也得跑过来抱大腿了。
毕竟在暂时的眼前利益和长远的发展前景方面,林晓光又不傻,当然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第274章 两个事件
跟林晓光道别之后,钟鸣美滋滋地回家。
很好,1块年薪忽悠来了一个子公司CEO。
当然,林晓光要真的跟着钟鸣混,那收入的大头肯定是分红和奖金,年薪这块,可能最多也就是一年少拿个两百来万。钟鸣也不可能真的就因为一个对赌,就往死里坑林晓光,所以该给的分红和奖金肯定一分钱都不会少的。
打这个赌,主要还是要把林晓光和他的整个技术团队挖来,给自己做硬件。
其实从《生肖守护者》开始,钟鸣就已经在考虑着憋一款更大的爆款,但越是爆款,资金缺口就越大,所以得让天极工作室做《黎明纪元》。
不过,立项可以提前一些,不必非要等到资金全都到位。
这款游戏,是《生化危机》。
准确地说,是《生化危机2重制版》。
之所以选这款游戏,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市场上还从未出现类似题材的爆款游戏,有大火的土壤;另一方面是钟鸣上次拿到了不少的心理果实,可以重复利用一下。
《恶魔在人间》虽然也用到了心理果实,但其实没有发挥出完全的效果,如果是做《生化危机》这种类型的恐怖游戏,相对而言就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至于销量,200万是一个非常保守的目标,只要能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全球销量绝对不会低于200万。
毕竟这次钟鸣的目标是全平台发售,包括各大主流的主机平台都会上,其中也包括了PC端,200万那不是轻轻松松?
钟鸣前世的《生化危机2重制版》首周销量就有300万套,钟鸣没有IP加成和情怀加成,最多也就是打个对折,毕竟游戏品质在这里摆着。
……
第二天一大早,钟鸣来到公司。
天极工作室那边,研发工作已经走上正轨,新成员们也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
人力资源部那边这段时间陆续安排了很多次面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两个工作室的人员还将持续扩张。
按照钟鸣的规划,天极工作室目前维持在30个人左右为宜,而微光工作室则是要扩张到60人左右——这是开发一款正常规模的3A大作的人数最底线。
《生肖守护者》虽然也称得上是经典之作,但毕竟有投机取巧的成分在内,就是游戏的内容其实相对简单。去掉了小怪战,去掉了那么多错综复杂的场景,游戏的总时长也相对的缩减了一些,售价也只是相当于常规3A大作的一半不到。
但如果想做《生化危机》这种级别的游戏,那需要的人力成本必然要有大规模的扩充。
其实同样是3A大作,制作人数可多可少,在钟鸣前世,R星开发一个项目光是核心团队就要几百人,算上外包团队和宣发,所有跟游戏有关系的人都算上,可能得几千、上万人。
但也有少的,比如《地铁》的开发商4A-Games,他们开发的《地铁》系列游戏也是标准的3A大作,但直到开发《地铁:离去》时,整个工作室也仅有不到80人,而在开发《地铁2033》的时候,据称人员极少,估计也就二三十人的样子。
总体而言,要开发一款3A游戏,在钟鸣前世的人员极限是80人左右,而这个世界科技更发达,钟鸣又有非常完整的剧本创意,人数最多也就缩减到50~60人左右。
所以,钟鸣现在把微光工作室扩充到60人,是为了能够尽快地把《生化危机》给做出来,不要在开发时间上卡的太久。
贾嘉被调到天极工作室做主设计师之后,微光工作室这边又新招来一个数值设计师,叫周洋。相对而言,这种3A大作要做的数值内容反而要少一些,比如一颗子弹打中不同部位掉多少血、一口药能回多少血之类的,真正用到数值设计师的地方并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