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波才这一最后的目的达到了,坐骑趁着惯性踏着尸体冲上了小河对岸,连人带马也同时成了一只刺猬,据后来割他的头颅的几个官军说:箭杆、箭头密得无法下刀。
皇甫嵩、朱儁、曹操的官军按部就班地进行了余下的工作,那就是对这么一大群放弃抵抗的羔羊进行了耐心而细致地宰杀。
放不得,造反理应是死罪,释放造反的人?谁有这个近似造反的胆量?
就算朝廷不追究,谁又能担保被释放的造反者不再去造反?不造反,他们吃什么?靠什么活下去?
不放又不杀就得养着他们,谁给养他们的粮食?饿极了肯定还是要出事,出了事不是还要杀吗?早晚都免不了杀,何妨现在就杀?
最重要的是,现在割下他们的头是能向朝廷报功的,人头也代表着官位,代表着银子,能铺平自己的仕途。
小河的水又哗啦啦地流了,不过那里面搀了半河的人血,小山又多了几座,不过那是由人头堆成的。是啊,古代社会,乌纱帽的下面都摞着数不清的尸体。
有人得到就有人失去,造反的农民军失去的是生命,皇甫嵩得到的是都乡侯的爵位及左车骑将军的高职;朱儁经皇甫嵩力保被封西乡侯并晋职镇贼中郎将;曹操在又经历了几战后被保举为济南相(相当于太守),达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目标。
其实出力的啥时候也不如看戏的,这几个在前线拼杀的功劳怎么也比不过天子跟前的宦官,
黄巾起义的大火刚被扑灭一半的时候,汉灵帝就根据脑力劳动也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将除了因暗通黄巾被圣裁的封、徐奉之外的张让等十二名宦官皆封为候,理由是:
平黄巾有功。
第30节:十七 灭火行动总结报告
十七 灭火行动总结报告
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 黄巾起义大事记:
二月,钜鹿人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天公将军",领导的黄巾大起义爆发。三十六方义军同时举事,天下响应。
四月,张角部属波才率部击败朱儁,进而包围皇甫嵩于长社。后因缺乏作战经验,依草结营,被皇甫嵩乘夜顺风纵火,义军溃败。皇甫嵩又会合朱儁、曹操三军合击,义军数万人被杀。波才战死。后又败彭脱部于西华。
与此同时,北中郎将卢植率军全力围攻广宗的黄巾军,苦战了三个月也没有摆平,灵帝改派东中郎将董卓接替卢植,也为张角大败于下曲阳。
六月,朱儁部在剿灭颍川黄巾军后,转攻南阳黄巾军,与荆州刺史徐谬、南阳太守秦颉合兵一万八千余人围攻宛城。黄巾军奋死坚守,两个月也没有攻下。
朱儁见城坚难攻,退兵诱敌,暗中设伏。黄巾军不明虚实,出城追击,遭官军伏击,损失惨重,被迫退守宛城。终因主力被歼,危城不守,余部在孙夏率领下于十一月向西鄂附近的精山(今河南南阳市西北)转移,朱儁率部追击,孙夏等万余人战死,南阳地区黄巾主力被歼灭。
八月,再败东郡(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市西南)黄巾军卜已部于苍亭,斩首七千余级,卜已被俘杀。东郡、汝南、颍川三郡黄巾主力覆灭。
十月,东汉王朝再调皇甫嵩为帅,进攻广宗。适值张角病死,黄巾军失去了主帅,士气大挫。皇甫嵩乘势突然发动夜袭,义军仓促应战,张梁等以下三万余人战死。
十一月,皇甫嵩挥师转攻下曲阳,张宝战死,全城十余万人被屠。
至此,黄河南北的几支黄巾军主力先后被东汉野战军、地方部队及私人武装各个击破。
注意了吗?扑灭这么场大火,政府军仅用了不足十个月。
最具有讽刺意味的就是,自称"大贤良师""天公将军"的张角竟然是病死的,而且是在起事后的第九个月。
这可以让子金山推理出如下结论:随着半仙之体的张角病死,他的追随者心中的信仰必然轰然倒塌,一支失去了信仰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
当然,黄巾军失败的原因决不会是由于仅此一点,与当时的既得利益获得者的联合镇压有直接关系,但靠装神弄鬼、欺骗人民绝对不能长久是无疑的。
至于这场大火的余炽断续地燃烧了八年之久,是东汉政府没有料到的。这个政府也没有吸取"水能覆舟"的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地对身上仅剩下骨头的农民进行更加彻底的榨油,这也就同时生产了更多用于自焚的干柴,不彻底焚烧自己这个腐朽的王朝,汉灵帝是不会罢休的。
有了剿灭黄巾贼寇这个伟大的理由,中国各地的州牧、郡守开始冠冕堂皇地武装自己,华夏大地上已开始出现了军阀割据的雏形,中央政府的实际管辖范围已仅限于京城周围,朝廷开始向"橡皮图章"的功能过渡。这时的汉灵帝,已经聪明到了把自己攒下的铜钱藏到宦官家里的地步,与宦官的亲密程度已经远远超过爹娘。
大将军何进也借着自己是皇帝大舅子的身份分了一杯羹,由于内有枕头(何皇后)外有拳头(军权),这个昔日的杀猪匠的权势,已隐隐能与宦官集团分庭抗礼。
在对黄巾军作战中屡战屡败的董卓反而渐成气候,他凭着屡败屡战的耐心反而从中郎将升为破虏将军,这董卓也算是个奇人,奇在什么地方呢?他指挥的国军是地道的内战外行、外战内行,与造反的农民军作战全败;跑到凉州打戎狄、羌人却是全胜。
皇甫嵩、朱儁、曹操的官军按部就班地进行了余下的工作,那就是对这么一大群放弃抵抗的羔羊进行了耐心而细致地宰杀。
放不得,造反理应是死罪,释放造反的人?谁有这个近似造反的胆量?
就算朝廷不追究,谁又能担保被释放的造反者不再去造反?不造反,他们吃什么?靠什么活下去?
不放又不杀就得养着他们,谁给养他们的粮食?饿极了肯定还是要出事,出了事不是还要杀吗?早晚都免不了杀,何妨现在就杀?
最重要的是,现在割下他们的头是能向朝廷报功的,人头也代表着官位,代表着银子,能铺平自己的仕途。
小河的水又哗啦啦地流了,不过那里面搀了半河的人血,小山又多了几座,不过那是由人头堆成的。是啊,古代社会,乌纱帽的下面都摞着数不清的尸体。
有人得到就有人失去,造反的农民军失去的是生命,皇甫嵩得到的是都乡侯的爵位及左车骑将军的高职;朱儁经皇甫嵩力保被封西乡侯并晋职镇贼中郎将;曹操在又经历了几战后被保举为济南相(相当于太守),达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目标。
其实出力的啥时候也不如看戏的,这几个在前线拼杀的功劳怎么也比不过天子跟前的宦官,
黄巾起义的大火刚被扑灭一半的时候,汉灵帝就根据脑力劳动也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将除了因暗通黄巾被圣裁的封、徐奉之外的张让等十二名宦官皆封为候,理由是:
平黄巾有功。
第30节:十七 灭火行动总结报告
十七 灭火行动总结报告
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 黄巾起义大事记:
二月,钜鹿人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天公将军",领导的黄巾大起义爆发。三十六方义军同时举事,天下响应。
四月,张角部属波才率部击败朱儁,进而包围皇甫嵩于长社。后因缺乏作战经验,依草结营,被皇甫嵩乘夜顺风纵火,义军溃败。皇甫嵩又会合朱儁、曹操三军合击,义军数万人被杀。波才战死。后又败彭脱部于西华。
与此同时,北中郎将卢植率军全力围攻广宗的黄巾军,苦战了三个月也没有摆平,灵帝改派东中郎将董卓接替卢植,也为张角大败于下曲阳。
六月,朱儁部在剿灭颍川黄巾军后,转攻南阳黄巾军,与荆州刺史徐谬、南阳太守秦颉合兵一万八千余人围攻宛城。黄巾军奋死坚守,两个月也没有攻下。
朱儁见城坚难攻,退兵诱敌,暗中设伏。黄巾军不明虚实,出城追击,遭官军伏击,损失惨重,被迫退守宛城。终因主力被歼,危城不守,余部在孙夏率领下于十一月向西鄂附近的精山(今河南南阳市西北)转移,朱儁率部追击,孙夏等万余人战死,南阳地区黄巾主力被歼灭。
八月,再败东郡(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市西南)黄巾军卜已部于苍亭,斩首七千余级,卜已被俘杀。东郡、汝南、颍川三郡黄巾主力覆灭。
十月,东汉王朝再调皇甫嵩为帅,进攻广宗。适值张角病死,黄巾军失去了主帅,士气大挫。皇甫嵩乘势突然发动夜袭,义军仓促应战,张梁等以下三万余人战死。
十一月,皇甫嵩挥师转攻下曲阳,张宝战死,全城十余万人被屠。
至此,黄河南北的几支黄巾军主力先后被东汉野战军、地方部队及私人武装各个击破。
注意了吗?扑灭这么场大火,政府军仅用了不足十个月。
最具有讽刺意味的就是,自称"大贤良师""天公将军"的张角竟然是病死的,而且是在起事后的第九个月。
这可以让子金山推理出如下结论:随着半仙之体的张角病死,他的追随者心中的信仰必然轰然倒塌,一支失去了信仰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
当然,黄巾军失败的原因决不会是由于仅此一点,与当时的既得利益获得者的联合镇压有直接关系,但靠装神弄鬼、欺骗人民绝对不能长久是无疑的。
至于这场大火的余炽断续地燃烧了八年之久,是东汉政府没有料到的。这个政府也没有吸取"水能覆舟"的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地对身上仅剩下骨头的农民进行更加彻底的榨油,这也就同时生产了更多用于自焚的干柴,不彻底焚烧自己这个腐朽的王朝,汉灵帝是不会罢休的。
有了剿灭黄巾贼寇这个伟大的理由,中国各地的州牧、郡守开始冠冕堂皇地武装自己,华夏大地上已开始出现了军阀割据的雏形,中央政府的实际管辖范围已仅限于京城周围,朝廷开始向"橡皮图章"的功能过渡。这时的汉灵帝,已经聪明到了把自己攒下的铜钱藏到宦官家里的地步,与宦官的亲密程度已经远远超过爹娘。
大将军何进也借着自己是皇帝大舅子的身份分了一杯羹,由于内有枕头(何皇后)外有拳头(军权),这个昔日的杀猪匠的权势,已隐隐能与宦官集团分庭抗礼。
在对黄巾军作战中屡战屡败的董卓反而渐成气候,他凭着屡败屡战的耐心反而从中郎将升为破虏将军,这董卓也算是个奇人,奇在什么地方呢?他指挥的国军是地道的内战外行、外战内行,与造反的农民军作战全败;跑到凉州打戎狄、羌人却是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