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三月,曹操被夺笔从戎,任命为骑都尉,率兵与皇甫嵩、朱儁一起抵抗颍川的黄巾军。当然,工资也提了,由现在的年俸六百石火线提为两千石。
从现在起,曹操将会逐渐懂得"手里有军队就有了话语权"的绝对真理,就此开始了他戎马一世的厮杀生涯。
十二 菜鸟政府军VS泥腿子神兵
张角和他的黄巾军受历史的局限,只是停留在"吃大户"的初级阶段,虽然用一些鬼话神功骗得"从者如云",但鬼话只能骗一时,却经不得实践的检验,要完成摧毁一个旧政权,建立一个新政权的革命壮举,实是力不从心,失败是必然的。
然而,黄巾军吃大户的行动却是了不起的,他们吃的是他所能遇到的一切州府郡县。这是一支世所罕见的部队,携家带口,老幼随军,攻下城市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吃一顿饱饭。
也难怪,当时赤地千里,遍地白骨,哪来的后方安顿家小?丢下了父母妻儿,作战便失去了目的,总不能革命的目标是为了一人吃饱全家饿死吧?所以,部队的累赘也正是它的士气之所在,士兵们的背后就是自己的家小,拼命是不用做政治动员的。
所以,这支百万大军更像漫山遍野的蝗虫,吞噬着他所能接触到的一切,所过之处,寸草不留,未经洗涤之州县,惶惶不可终日。
东汉的国家政权慌了神,马上开动了支撑这个政权的军事机器,哪里有反抗,哪里就会有镇压。
久经训练的边防军被紧急调往内地,天下所有地方政权管理下的顺民被紧急动员,无数支新组建的救火大军启动了事先没有预定的灭火程序,武装到牙齿的官军再加上民团--地主豪强组建的地方武警--与渴望翻身做主人的奴隶,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拼杀!
保皇派:刚被封为慎侯的河南尹何进晋升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及京师五营卫戍部队拱卫洛阳。
第21节:十三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1)
外围防线由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都尉构成。
另组编了三支机动部队,分别由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北中郎将卢植率领,实施机动围剿作战。至于各地郡守各守本土那自然是分内职责。
另外又大发慈悲,对之前所拘押政治犯、刑事犯一律赦免,一概允许戴罪立功。
造反派:张角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主力很快形成了三大军事中心:
人公将军张梁活动于冀州(州治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南)的广大地区;地公将军张宝屯兵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北);天公将军张角驻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南),成为领导起义的中枢。
其部将张曼成自称"神"、"卜使",率南阳黄巾军屯兵宛城,成为南方的黄巾主力;波才、彭脱领导的黄巾军,控制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县)、汝南、陈国(治所今河南淮阳市)一线,成为东方的黄巾主力。此外,还有卜已等领导的黄巾起义队伍,分别活动于东郡苍亭(今山东阳谷东北)。
各方黄巾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对京师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其中对京师洛阳威胁最为严重的是颍川方向的二十余万黄巾军,由波才、彭脱率领,剽悍异常,已进军至洛阳不足三百里。
右中郎将朱儁的三万铁骑没把这支乌合之众放在眼里,贸然进剿,结果铁骑难挡亡命之徒,竟被一帮泥腿子杀得丢盔弃甲,以致后勤供应基地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暴露敌前,城中仅有左中郎将皇甫嵩率领的步骑兵三千余人,眼看不免城陷人亡,军需资敌。
波才乃张角麾下一员悍将,当然趁大胜余威不失时机地倾巢出动,十万余人将一个仅有三千守军的长社城围了个铁桶一般,并承诺部众:破城之后,开戒三天,劫掠归己。将士们无不雀跃,攻城时人人前仆后继,个个舍命求财。
而那左中郎将皇甫嵩是个极会带兵之帅才,平日对部属恩威有加,虽然兵少,却镇静如常,依仗着长社城高墙厚,将士一心,堪堪顽强据守得住。
只是不知援军何日来到,满城军民寄希望于一人:指挥着五千羽林军的骑都尉曹操。
那初涉军旅的曹操曹孟德现在又在何处呢?
十三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早些年一看战争片就激动不已,子金山自叹如果生在那个年代该多好,混个将军做做该多酷啊!成天与一些同学少年们风华正茂地吹牛:"唉!生不逢时啊"!
这几年稍微懂了点事,才醒悟这将军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果真的爹妈把自己生养在战乱年代,那个"一将"是轮不到自己当的,万骨中有一具是子金山的骨架倒是有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可能,基本概率在那儿明摆着。
曹操率领着五千羽林军踏上征途,这时的心情大概与子金山早些年差不了多少,二十九岁的曹操踏入仕途不足十年,已坐上骑都尉--相当于一个旅长的高位,还不暗自庆幸生逢乱世么?
至于他在自己的诗歌《蒿里行》中所流露出的悲天悯民的句子,那绝对是蒙人的。诗人这样感叹: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从现在起,曹操将会逐渐懂得"手里有军队就有了话语权"的绝对真理,就此开始了他戎马一世的厮杀生涯。
十二 菜鸟政府军VS泥腿子神兵
张角和他的黄巾军受历史的局限,只是停留在"吃大户"的初级阶段,虽然用一些鬼话神功骗得"从者如云",但鬼话只能骗一时,却经不得实践的检验,要完成摧毁一个旧政权,建立一个新政权的革命壮举,实是力不从心,失败是必然的。
然而,黄巾军吃大户的行动却是了不起的,他们吃的是他所能遇到的一切州府郡县。这是一支世所罕见的部队,携家带口,老幼随军,攻下城市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吃一顿饱饭。
也难怪,当时赤地千里,遍地白骨,哪来的后方安顿家小?丢下了父母妻儿,作战便失去了目的,总不能革命的目标是为了一人吃饱全家饿死吧?所以,部队的累赘也正是它的士气之所在,士兵们的背后就是自己的家小,拼命是不用做政治动员的。
所以,这支百万大军更像漫山遍野的蝗虫,吞噬着他所能接触到的一切,所过之处,寸草不留,未经洗涤之州县,惶惶不可终日。
东汉的国家政权慌了神,马上开动了支撑这个政权的军事机器,哪里有反抗,哪里就会有镇压。
久经训练的边防军被紧急调往内地,天下所有地方政权管理下的顺民被紧急动员,无数支新组建的救火大军启动了事先没有预定的灭火程序,武装到牙齿的官军再加上民团--地主豪强组建的地方武警--与渴望翻身做主人的奴隶,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拼杀!
保皇派:刚被封为慎侯的河南尹何进晋升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及京师五营卫戍部队拱卫洛阳。
第21节:十三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1)
外围防线由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都尉构成。
另组编了三支机动部队,分别由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北中郎将卢植率领,实施机动围剿作战。至于各地郡守各守本土那自然是分内职责。
另外又大发慈悲,对之前所拘押政治犯、刑事犯一律赦免,一概允许戴罪立功。
造反派:张角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主力很快形成了三大军事中心:
人公将军张梁活动于冀州(州治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南)的广大地区;地公将军张宝屯兵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北);天公将军张角驻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南),成为领导起义的中枢。
其部将张曼成自称"神"、"卜使",率南阳黄巾军屯兵宛城,成为南方的黄巾主力;波才、彭脱领导的黄巾军,控制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县)、汝南、陈国(治所今河南淮阳市)一线,成为东方的黄巾主力。此外,还有卜已等领导的黄巾起义队伍,分别活动于东郡苍亭(今山东阳谷东北)。
各方黄巾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对京师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其中对京师洛阳威胁最为严重的是颍川方向的二十余万黄巾军,由波才、彭脱率领,剽悍异常,已进军至洛阳不足三百里。
右中郎将朱儁的三万铁骑没把这支乌合之众放在眼里,贸然进剿,结果铁骑难挡亡命之徒,竟被一帮泥腿子杀得丢盔弃甲,以致后勤供应基地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暴露敌前,城中仅有左中郎将皇甫嵩率领的步骑兵三千余人,眼看不免城陷人亡,军需资敌。
波才乃张角麾下一员悍将,当然趁大胜余威不失时机地倾巢出动,十万余人将一个仅有三千守军的长社城围了个铁桶一般,并承诺部众:破城之后,开戒三天,劫掠归己。将士们无不雀跃,攻城时人人前仆后继,个个舍命求财。
而那左中郎将皇甫嵩是个极会带兵之帅才,平日对部属恩威有加,虽然兵少,却镇静如常,依仗着长社城高墙厚,将士一心,堪堪顽强据守得住。
只是不知援军何日来到,满城军民寄希望于一人:指挥着五千羽林军的骑都尉曹操。
那初涉军旅的曹操曹孟德现在又在何处呢?
十三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早些年一看战争片就激动不已,子金山自叹如果生在那个年代该多好,混个将军做做该多酷啊!成天与一些同学少年们风华正茂地吹牛:"唉!生不逢时啊"!
这几年稍微懂了点事,才醒悟这将军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果真的爹妈把自己生养在战乱年代,那个"一将"是轮不到自己当的,万骨中有一具是子金山的骨架倒是有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可能,基本概率在那儿明摆着。
曹操率领着五千羽林军踏上征途,这时的心情大概与子金山早些年差不了多少,二十九岁的曹操踏入仕途不足十年,已坐上骑都尉--相当于一个旅长的高位,还不暗自庆幸生逢乱世么?
至于他在自己的诗歌《蒿里行》中所流露出的悲天悯民的句子,那绝对是蒙人的。诗人这样感叹: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