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朱楧只说了三个字:“有粮在。”
朱元璋一愣,他是何其聪明的人,经朱楧这么一说,立即明白了朱楧的用意。所谓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只要你手里有粮有饷,还怕招不到兵吗?有了兵和粮食,就算有个别的跳梁小丑不服气又如何,发兵灭了他就是,何惧之有?
老朱当年打天下的时候实行的就是寨粮政策,说白了就是抢粮,只准自己辖区内的百姓留够自己家吃的口粮,剩下的全部征用,借此加上屯田才养活了庞大的军队,统一天下。没有强大的兵力,再会打仗也没用啊,王保保、张定边也不是吃干饭的。
不过老朱为人还算厚道,得了天下之后,为了报答应天府附近的百姓对他的支持,减少了这一带的税赋。
朱楧看着老朱的神情,知道他已经明白了几分,趁热打铁道:“父皇。儿臣以为,天下的人口总数短期内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但依照儿臣的方法,短期内天下打出的粮食就会增加很多。这样一来,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分到的粮食也就会多。虽然这些粮食都是在儿臣手里掌控的,但若是那个地方有了饥荒,儿臣顺手就能拨粮赈灾,不会造成大面积的流民。儿臣以为,稳定人心的不是土地,而是粮食,若只有地没有粮,老百姓一样会流亡,一样会造反。”
朱楧熟悉明朝末年的历史,崇祯年间,全国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赤地千里,这时候土地倒是不少,可是打不出粮食来又有何用?照样造成了大面积的流民,最后还推翻了明朝。
经朱楧这么一点拨,老朱彻底明白了,点了点头,道:“善。吾儿有这种见识,为父也就放心了。”随后换了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说道:“你这次回来,出了觐见朕跟你母亲以外还有一件事要做。”
朱楧愣了一下,不知道老朱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道:“敢问父皇,是何事?”
朱元璋慈眉善目的笑道:“成亲。”给儿子娶媳妇儿,不管是帝王还是百姓家,都是一件大喜事,都值得人高兴。
“成亲?”朱楧着实吃了一惊,这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真是突如其来啊,自己一点风声都没听见,终身大事就这么定了?
朱元璋笑道:“不错。女方是指挥使孙继达的女儿,朕见过了,很是端庄秀美,你母亲也同意,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这件事发生在几个月之前。指挥孙继达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老人儿,在朱元璋屯兵定远时期就前来投奔。前文说过老朱是个很实际的人,所以他喜欢实在人,你若是在他跟前吟两句后世的著名诗词歌赋,他压根就不会正眼看你,因为他知道,这都是用来无事消遣的东西,根本不顶屁用。但你要是在他困难的时候,贡献出几石粮食,他的内心就会记住你的好。
孙继达就是这样的实在人,当年老朱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大战时,一段时间粮草供给不上来,孙继达就献出了自己私藏的四十船粮食,由此获得了朱元璋的好感。自此以后,朱元璋从不称呼孙继达的名号,而是亲切的呼其“老孙”。
几个月前,孙继达前来京城朝见朱元璋。朱元璋一时兴起,就和这位老哥们拉起来家常,问道:“老孙有几个儿子?”
孙继达回答道:“臣有九子二女。”朱元璋正愁自己的儿子没媳妇儿呢,按照自古以来的观点,一个人的品德性格与他的家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老朱认为孙继达既是实在人,那他的女儿的品德也差不了。于是就命孙继达召他的女儿前来觐见。
孙继达的两个女人颇为端庄秀美,动静有度,老朱一见之下十分喜欢,就将大女儿孙云琦许配给朱楧,二女儿孙云珠许配给朱栴。
孙继达的两个女人颇为端庄秀美,动静有度,老朱一见之下十分喜欢,就将大女儿孙云琦许配给朱楧,二女儿孙云珠许配给朱栴。
第四十五章 大婚
朱楧也十分想念自己的母亲,在这皇城内,全心全意记挂他的,怕是只有他的母亲了,道:“母亲,最近过的可好?”
郜氏一脸慈祥地说道:“好,好。为娘什么都好,你不必挂念,倒是我听说,你不等陕西行都司兵马齐备便跑到张掖了,你怎可如此孟浪?让为娘好生担心啊。”
害慈母整日担心,朱楧不觉惭愧,道:“孩儿不孝,让母亲担心了。只是众将士为孩儿辛苦守藩,孩儿如何能扔下他们自己在后方享清福啊?”
郜氏摸着朱楧的头,慈爱地说道:“孩子啊,你说的道理娘都懂,可是娘就是不放心你啊,你现在手里有多少兵力?够不够保护你的安全啊?”
朱楧笑着安慰她,道:“母亲请放心吧,孩儿麾下现有五万雄兵,不管是北虏还是西藩,都不敢来惹孩儿。”
郜氏略有一丝宽慰,但还是忍不住想嘱托朱楧,道:“那就好,那就好。你要记得,万一要是打起仗来,可千万别往前面冲啊,你是王爷,坐在后面指挥就行了。”
朱楧微微笑道:“母亲请放心吧,孩儿不是不知轻重的人。咱们不说这么沉重的话题了,听父皇说你们给孩儿定了一门亲事,是不是真的?”
一提到儿子的婚事,郜氏就喜笑颜开,道:“当然是真的,你父皇还能骗你不成?那姑娘我也见了,当真不错,你将来要好好待她。”
既然父皇和母亲都这么说,那看来自己的未婚妻当真是个不错的女子,谁不愿意娶个好媳妇儿,朱楧十分开心地说道:“是。孩儿谨遵母亲之命。”
朱元璋一愣,他是何其聪明的人,经朱楧这么一说,立即明白了朱楧的用意。所谓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只要你手里有粮有饷,还怕招不到兵吗?有了兵和粮食,就算有个别的跳梁小丑不服气又如何,发兵灭了他就是,何惧之有?
老朱当年打天下的时候实行的就是寨粮政策,说白了就是抢粮,只准自己辖区内的百姓留够自己家吃的口粮,剩下的全部征用,借此加上屯田才养活了庞大的军队,统一天下。没有强大的兵力,再会打仗也没用啊,王保保、张定边也不是吃干饭的。
不过老朱为人还算厚道,得了天下之后,为了报答应天府附近的百姓对他的支持,减少了这一带的税赋。
朱楧看着老朱的神情,知道他已经明白了几分,趁热打铁道:“父皇。儿臣以为,天下的人口总数短期内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但依照儿臣的方法,短期内天下打出的粮食就会增加很多。这样一来,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分到的粮食也就会多。虽然这些粮食都是在儿臣手里掌控的,但若是那个地方有了饥荒,儿臣顺手就能拨粮赈灾,不会造成大面积的流民。儿臣以为,稳定人心的不是土地,而是粮食,若只有地没有粮,老百姓一样会流亡,一样会造反。”
朱楧熟悉明朝末年的历史,崇祯年间,全国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赤地千里,这时候土地倒是不少,可是打不出粮食来又有何用?照样造成了大面积的流民,最后还推翻了明朝。
经朱楧这么一点拨,老朱彻底明白了,点了点头,道:“善。吾儿有这种见识,为父也就放心了。”随后换了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说道:“你这次回来,出了觐见朕跟你母亲以外还有一件事要做。”
朱楧愣了一下,不知道老朱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道:“敢问父皇,是何事?”
朱元璋慈眉善目的笑道:“成亲。”给儿子娶媳妇儿,不管是帝王还是百姓家,都是一件大喜事,都值得人高兴。
“成亲?”朱楧着实吃了一惊,这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真是突如其来啊,自己一点风声都没听见,终身大事就这么定了?
朱元璋笑道:“不错。女方是指挥使孙继达的女儿,朕见过了,很是端庄秀美,你母亲也同意,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这件事发生在几个月之前。指挥孙继达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老人儿,在朱元璋屯兵定远时期就前来投奔。前文说过老朱是个很实际的人,所以他喜欢实在人,你若是在他跟前吟两句后世的著名诗词歌赋,他压根就不会正眼看你,因为他知道,这都是用来无事消遣的东西,根本不顶屁用。但你要是在他困难的时候,贡献出几石粮食,他的内心就会记住你的好。
孙继达就是这样的实在人,当年老朱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大战时,一段时间粮草供给不上来,孙继达就献出了自己私藏的四十船粮食,由此获得了朱元璋的好感。自此以后,朱元璋从不称呼孙继达的名号,而是亲切的呼其“老孙”。
几个月前,孙继达前来京城朝见朱元璋。朱元璋一时兴起,就和这位老哥们拉起来家常,问道:“老孙有几个儿子?”
孙继达回答道:“臣有九子二女。”朱元璋正愁自己的儿子没媳妇儿呢,按照自古以来的观点,一个人的品德性格与他的家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老朱认为孙继达既是实在人,那他的女儿的品德也差不了。于是就命孙继达召他的女儿前来觐见。
孙继达的两个女人颇为端庄秀美,动静有度,老朱一见之下十分喜欢,就将大女儿孙云琦许配给朱楧,二女儿孙云珠许配给朱栴。
孙继达的两个女人颇为端庄秀美,动静有度,老朱一见之下十分喜欢,就将大女儿孙云琦许配给朱楧,二女儿孙云珠许配给朱栴。
第四十五章 大婚
朱楧也十分想念自己的母亲,在这皇城内,全心全意记挂他的,怕是只有他的母亲了,道:“母亲,最近过的可好?”
郜氏一脸慈祥地说道:“好,好。为娘什么都好,你不必挂念,倒是我听说,你不等陕西行都司兵马齐备便跑到张掖了,你怎可如此孟浪?让为娘好生担心啊。”
害慈母整日担心,朱楧不觉惭愧,道:“孩儿不孝,让母亲担心了。只是众将士为孩儿辛苦守藩,孩儿如何能扔下他们自己在后方享清福啊?”
郜氏摸着朱楧的头,慈爱地说道:“孩子啊,你说的道理娘都懂,可是娘就是不放心你啊,你现在手里有多少兵力?够不够保护你的安全啊?”
朱楧笑着安慰她,道:“母亲请放心吧,孩儿麾下现有五万雄兵,不管是北虏还是西藩,都不敢来惹孩儿。”
郜氏略有一丝宽慰,但还是忍不住想嘱托朱楧,道:“那就好,那就好。你要记得,万一要是打起仗来,可千万别往前面冲啊,你是王爷,坐在后面指挥就行了。”
朱楧微微笑道:“母亲请放心吧,孩儿不是不知轻重的人。咱们不说这么沉重的话题了,听父皇说你们给孩儿定了一门亲事,是不是真的?”
一提到儿子的婚事,郜氏就喜笑颜开,道:“当然是真的,你父皇还能骗你不成?那姑娘我也见了,当真不错,你将来要好好待她。”
既然父皇和母亲都这么说,那看来自己的未婚妻当真是个不错的女子,谁不愿意娶个好媳妇儿,朱楧十分开心地说道:“是。孩儿谨遵母亲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