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进”

  零时46秒,国旗上升到8.28米高的旗杆顶端,国歌最后一个音符同时结束。

  叶尘手中的指挥棒也缓缓的放了下来,这一刻叶尘是激动的,任务终于结束了,港城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中。

  但是此刻叶尘不知道的是,大英帝国的国旗却提前12秒降落下来,节奏上并没有做到统一化。

  场外不少人看着大屏幕,看到奏起国歌,在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激动的都流下来了眼泪。

  天上的毛毛细雨还在不断的下着,此情此景,融汇成了一副值得回忆的画面。

  “港城,你终于回来了,祖国的怀抱等你很久了,曾多次盼你归来,近在咫尺却是远在天涯,今天,这隆重而又神圣的一刻,我为你回家感觉道自豪。”

  “终于回来了!”

  “港城,你这颗璀璨的明珠,终于不在孤独,华夏儿女都盼望着你的归来,这一刻,你将会成为东方不一样的明珠。”

  ……

  五星红旗从此高高悬挂在东方之珠的港城之上,每一个炎黄子孙在这一刻都扬眉吐气,港城一直是祖国的心病,在这一刻终于功德圆满,他在另外一方面也在诠释着祖国在逐渐的壮大之中。

  随着激烈的掌声想起,以及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交接对话,以及对于港城未来的规划,等一切洽谈事宜结束之后,两国的交接仪式也正式结束了。

  叶尘等人再次以整齐划一的步伐走出会场,听着场外欢呼的声音,叶尘微笑着看着前方。

  ------------

  第五百二十七章 媒体的提问:《鬼子来了》

  华英港城交接仪式结束了,但是叶尘的任务却还没有结束,因为在之前他已经接收到了,此次港城回归晚会的节目通知。

  届时会有华英领导人以及各界代表参加此次晚会,于此同时港城的所有演员也会在大礼堂进行义演。

  不过在晚会还没有开始之前,叶尘所住的酒店已经被大大小小的媒体给围的结结实实的,进也进不来,出也出不去。

  如果不是有解放军在酒店门口守卫,怕是这群记者要挤进来了。

  在这次交接仪式的典礼上,除了雄赳赳的解放军战士,在叶尘整个观礼台下乃至所有的电视台面前的人,同时还被一群穿着军装的战士们吸引了注意力。

  而叶尘更是让媒体更加关注,并对叶尘的身份进行了多项的猜测,但是入股他们知道叶尘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的话,肯定会更加惊讶。

  虽然大部分媒体是没有权利进来采访的,但是有的是特约媒体在战士们的接应下才得以进到了酒店,这也是专门为海陆空三军仪仗队以及解放军军乐团的一个在港城人民面前认识的机会,所以这一个采访是不能避免的。

  叶尘不喜欢被人采访,虽然这也是一个让自己出名的机会,所以对于媒体的采访,叶尘并没有多说什么,整个军乐团的发言还是以戴团长一语带过。

  叶尘虽然这样想,但是戴天成却不是这么想,他介绍完解放军军乐团之后,又把叶尘提了一句道:“记者通知,正如你所说,我们让共青团和我们共同演奏的事情,在如此重大的仪式上,我们也曾有过担心,说句俗话那就是把事情给办咋了,那怎么办?但是我相信我们的这些祖国的未来,他们才是我们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所以我们可以大方的让他们来尝试,来锻炼,来挑战,不负所望,他们终于做到了,而这位负责指挥的同志他以虚岁二十岁的年龄站在了这个指挥的舞台上,足以说明了一切,我们祖国的未来,只会更加强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祖国将会走在这个世界的最前端。”

  一个女记者看着一旁的叶尘道:“叶尘,你好,请问你也是军人吗?”

  叶尘看着这个女记者微微一笑道:“是的,我叶尘是一名军人,服役于历城军区文工团,现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等来年结束之后,我将会重新下部队,那里才是我的战场。”

  有一个女记者笑道:“叶尘,我认识你,你在这几年创作出了多首军旅歌曲,你的歌曲《小白杨》、《咱当兵的人》等几首歌曲而且还被严肃老师评为军歌之魂,作为作词界的泰斗,他的评价足以说明叶尘先生你在未来的成就不可限量,而且最近上映的一部电影《鬼子来了》,更是一度引起社会各界的评论,所以我想请问一下叶尘先生针对这部电影,你是怎么想的呢?”

  叶尘没有想到,居然会有记者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一旁的戴天成眉头一皱,刚想开口说话,就听到叶尘道:“我知道这部《鬼子来了》的两端评论,一些说我贬低咱们华夏人民的智商,体现的是我们懦弱不敢反抗。但是我想说的是这本就是我们当时的社会现状。”

  一个香港记者看着叶尘道:“原来这部电影是您拍摄的,真是意想不到,这部电影刚在港城上映的时候,可是看哭了无数人,他们都经历过那段残酷的岁月,只是没有想到电影中的故事会那么惨,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否真实?”

  叶尘知道这部电影是姜导根据他老家当地的事情进行的改编,所以他笑着道:“我能给大家回答的是,我爷爷曾经是微山湖赏的一名游击队长,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生死中穿梭,经历了太多,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但是不容置疑的是我们当时的老百姓都是淳朴安于现状的,他们会有心有不甘,但是以他们的力量尚不能奋力一搏,或许是安于现状,正是因为多年下来小鬼子的奴役教育,才有了后来的换粮一说。虽然结局是一个悲剧,但是在最后那个略懂文字的老者向小鬼子扑上去的那一刻也是无数老百姓的真实的写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