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承嗣开始装逼了,有所得,能没有所得吗?

  自己前世研究的可是历史,读史使人明智,自己读的史书不是一般的多,明智早就明智了。

  “就说这都城的事情吧,都城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就像汴京是我们大宋的都城一样,提到大宋,就会想到汴京,所以都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国家,都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赵承嗣在赵匡胤严厉的眼神下赵承嗣还是说了出来。

  “历代都城不是占据土壤肥沃宜居之地,就是有这天险守卫,但是这些我们汴京都不具备,汴京虽然地处中原腹地,可是地力早就被耗费十之八九了,我们大宋所需基本上靠着航运,好在汴京的航运便利,但是百年之后航运就会成为一种负担,那个时候国力疲惫,对我们大宋就是灾难。”

  赵承嗣心里发笑,这在历史上可是赵匡胤的原话,这话他能反驳吗?

  赵匡胤心里深以为然,但是却不露声色。

  “按照你所说,也许用不了百年朕的大宋就会……”

  虽然自己心里也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他不睡说出来。

  “官家,臣所得话可能是大逆不道,但是总的来说臣都是为了大宋好,臣绝对没有任何私心,只是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至于官家到底如何打算,那就不是臣应该考虑的了。”

  赵承嗣就所说的就像是御史闻风奏事,皇帝信不信,他们不管,他们的职责就是奏事。

  采纳与否那是皇帝的事情。

  赵承嗣只是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至于到底皇帝心里怎么想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好,就当时咱们君臣之间的私人谈话吧,如果,朕说的是如果,如果大宋更换都城的话,那么那里是最合适的地方呢,放心你大胆的说一下。”

  赵匡胤屏退了所有的人,所有的太监都被赵匡胤给赶到外边了,并且任何人都不准偷听,否则小命难保。

  而赵承嗣此时也是骑虎难下,不说也没有办法了。

  “官家,您是天子自然知道大秦帝国,这个西部边陲的小国,经过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一跃成为大国,最后一统东方六国,显赫一时,咸阳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秦孝公从栎养将都城迁到咸阳,一方面是为了摆脱旧贵族,另一方面未尝不是为了安全考虑,咸阳据据崤函之固,多次成功的阻挡了东方六国的进攻。”

  赵承嗣这就还是喷起来了,不过他说的都是有根据的,而且都是史书上记载的。

  “官家试想一下,如果咸阳一马平川,还没有等到千古一帝秦始皇出生,秦国就一定灭国了,虽然说国都在德不在险,但有的时候德行并不是万能的。”

  赵承嗣越说越兴奋:“当然臣并不否认德行,可是在特殊的情况下,还是要靠武力解决一下问题,就拿咱们大宋来说,想要收复江南唐国,靠仁义行吗,那要靠武力,再者说如果唐国金陵没有长江天险,他们能坚持到现在吗?”

  金陵靠着长江天险,阻挡了大宋的进程,现在大宋想要收复唐国,首先就是要解决掉长江天险的事情。

  金陵都城靠着这个天险,让大宋望而却步,这就是天险的重要性。

  赵匡胤何尝不明白这些,要是没有常见的话,那么唐国早就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

  如果唐国换成汴京的话,自己早就已经得手了,那里还用等这么长时间。

  这小子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都城的天险也十分重要,这一点和自己的想法也确实一样。

  自己不仅仅为现在的大宋着想,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毕竟开国皇帝做些事情还是相对容易的。

  自己迁都的想法早就有了,不过一直没有实施,现在这个小子居然根据自己的只言片语就推测出来自己有迁都的想法,不简单。

  “纯臣,那你觉得如果大宋要迁都的话,那里比较理想,不要有什么顾忌,这是咱们君臣两个之间的谈话,这里也没有外人,朕相信你。”

  赵匡胤拍着赵承嗣的肩膀,一副我很器重你小子。

  ------------

  第一六〇章 天子守国门

  一国之君向一个小子询问在那里建都比较好,这未免有点荒谬。

  如果赵承嗣是当朝重臣,比如他是宰相的话的,赵匡胤这样问,也不奇怪,关键他是一个官。

  武德司的武德使,在满朝文武之中,根本就算不上什么高官。

  虽然他属于典型的位卑权重,可这样的事情根本轮不到他参与。

  事实是赵匡胤开口询问了。

  “官家其实这样的事情不是我这样一个小吏应该说的,既然官家询问,不敢不应答,历代都城莫出长安和洛阳两城!”

  长安和洛阳都是古都。

  长安是西周,秦,西汉,新,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朝代的都城,历时一千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

  洛阳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

  “官家我们先说说这长安当时作为都城的重要因素,这对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