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同期,魏国大司马翟章麾下的河内魏军,亦迅速向西调动,除魏将唐直继续镇守邺城,防止赵国趁虚而入,其余像焦革等地方驻军的军司马们,纷纷率军增援河东郡。
毫不夸张地说,非但是秦国正在逐步发动倾国之战,魏韩两国,亦在极力调动可动用的一切军队,将这些军队聚拢于河东郡。
值得一提的是,期间魏韩两国的使者还曾出使西周国与东周国,希望这两个周国派兵协助——派出的军队多寡其实无所谓,关键在于名分。
说实话,其实若无秦国、韩国的威迫,其实这两个周国都不想参合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毕竟这两国内部都因为‘正统’问题而打的不可开交,哪有闲工夫去管诸侯的事?——关键是也管不了啊。
但碍于魏韩两国使者的强迫,西周与东周这两个周国不敢违抗,勉为其难派出了一支约三千人左右的军队。三月下旬,二周的军队便连同公仲侈率领的两万韩军抵达了阴晋。
对于公仲侈率军前来相助,蒙仲感到很高兴,暂且不提他与公仲侈的交情,要知道公仲侈本身就是一位外可为将统兵、内可拜相治国的奇才,就连其兄、也就是韩国国相公仲珉都多次承认他的才能不如他的弟弟。
“先生怎么会与二周的军队一同前来?”
在寒暄之后,蒙仲惊讶地问道。
公仲侈笑笑说道:“正巧途中碰到,是故一道前来相助。不过,你最好别指望他们能帮上你什么……”
蒙仲点了点头。
他当然明白,这二周的军队,主要就是起到一个名正言顺讨伐秦国的作用。
撇开名分的作用,单单二周派来的几千军队,说实话真的无法在这次大战中起到什么帮助。
想了想,蒙仲问公仲侈道:“二周,可曾写了什么声讨秦国的檄文么?”
“我就知道你会问。”公仲侈笑了笑,从怀中取出一份檄文递给蒙仲。
蒙仲摊开后仔细瞧了两眼,并不是很满意。
怎么说呢,可能是二周都不想过分得罪秦国,以至于他们写下的讨秦檄文看上去软趴趴的,毫无气势可言。
于是乎,蒙仲索性就自己写了一篇,从秦国的伊始写到如今,其中参杂着对秦国的抨击,比如说,秦国的先祖秦非人起初只是给周王养马的马夫,因为得到了周王的赏赐才有幸被册封为附属国,可待周王室势微而秦国奋起之后,秦国非但不帮助周王室匡扶社稷,竟然妄图称帝、欲取代周王室,实乃天下人共恶的窃贼。
大体意思是这样,但其中还参杂于许多语气词以及对秦国的指责与羞辱。
当时蒙仲在写的时候,公仲侈就站在旁边看,看着看着,公仲侈额头就渗出了冷汗。
总的来说,这篇檄文辞藻华丽、冠冕堂皇,可仔细一瞧嘛,其实通篇都是辱骂秦国的,言辞之犀利,让公仲侈忍不住暗暗替秦人感到担忧——秦国的君臣看到这篇檄文,怕不是得当场气死?
咂咂嘴思忖了半晌,公仲侈含糊地称赞道:“写得……唔,很锐利,仿佛一并可杀人的利刃,不愧是圣人教导出来的弟子……”
听闻此言,蒙仲自己通篇看了一遍自己所写的檄文,旋即讪讪说道:“请公仲兄千万莫要外传,我不希望我的老师名誉受损……”
见蒙仲有些担心的样子,公仲侈哈哈大笑,抢过那篇檄文便仔细琢磨起来。
当晚,蒙仲宴请了两个周国的带兵上将,一个他不认得,而另一个他认得,正是当年伊阙之战时与他魏韩联军一同抗击秦军的东周国大司马,周足。
可能是因为曾经并肩作战的关系,周足在蒙仲面前表现得颇为自来熟的样子,一口一个郾城君,就仿佛他与蒙仲有着数年的交情。
但实际上,蒙仲倒是见过他,可周足,却连见都没见过蒙仲——因为在伊阙之战的初期,蒙仲只是公孙喜手下的一名师帅,哪有机会见到周足?待等后来白起击破魏韩两军后,东周国的军队也因为遭受波及到全线溃败,当时周足以为大势已去,抛下麾下的军队就逃回了东周国。
有意思是的,那是东周国人人自危,韩足逃回国内就与君臣商议如何争取秦国的宽恕,没想到他们那边还没商量出一个具体的解决办法,蒙仲却在伊阙力挽狂澜,阻止了魏韩联军的溃势。
东周国,因此逃过一劫,未曾遭秦国秋后算账。
当然,虽说没当面见过蒙仲,但是蒙仲的名声,周足却毫不陌生,并且周足也知道,蒙仲未来必定是翟章的接替者,能力超群、地位超然,仿佛当年魏惠王时期的庞涓。
而面对周足的极力拉拢与示好,蒙仲亦不拒绝,毕竟东周国一来无法对魏韩两国造成什么威胁,二来这天下,名义上终归还是周国的天下,与东周国打好关系,那肯定是不会有错的。
与周足客套亲近了一番后,蒙仲取出了他所写的讨秦檄文,笑着对周足说道:“倘若大司马能以周国的名义公布天下,那就帮了在下的大忙了。”
周足好奇地接过檄文瞧了两眼,旋即便被檄文中那华丽的辞藻与犀利的辱骂惊得倒吸一口凉气,他惊讶地问蒙仲道:“此檄文,不知是出于哪位先生的手笔?”
听到这句话,同在宴席的公仲侈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准备看蒙仲怎么回答。
毫不夸张地说,非但是秦国正在逐步发动倾国之战,魏韩两国,亦在极力调动可动用的一切军队,将这些军队聚拢于河东郡。
值得一提的是,期间魏韩两国的使者还曾出使西周国与东周国,希望这两个周国派兵协助——派出的军队多寡其实无所谓,关键在于名分。
说实话,其实若无秦国、韩国的威迫,其实这两个周国都不想参合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毕竟这两国内部都因为‘正统’问题而打的不可开交,哪有闲工夫去管诸侯的事?——关键是也管不了啊。
但碍于魏韩两国使者的强迫,西周与东周这两个周国不敢违抗,勉为其难派出了一支约三千人左右的军队。三月下旬,二周的军队便连同公仲侈率领的两万韩军抵达了阴晋。
对于公仲侈率军前来相助,蒙仲感到很高兴,暂且不提他与公仲侈的交情,要知道公仲侈本身就是一位外可为将统兵、内可拜相治国的奇才,就连其兄、也就是韩国国相公仲珉都多次承认他的才能不如他的弟弟。
“先生怎么会与二周的军队一同前来?”
在寒暄之后,蒙仲惊讶地问道。
公仲侈笑笑说道:“正巧途中碰到,是故一道前来相助。不过,你最好别指望他们能帮上你什么……”
蒙仲点了点头。
他当然明白,这二周的军队,主要就是起到一个名正言顺讨伐秦国的作用。
撇开名分的作用,单单二周派来的几千军队,说实话真的无法在这次大战中起到什么帮助。
想了想,蒙仲问公仲侈道:“二周,可曾写了什么声讨秦国的檄文么?”
“我就知道你会问。”公仲侈笑了笑,从怀中取出一份檄文递给蒙仲。
蒙仲摊开后仔细瞧了两眼,并不是很满意。
怎么说呢,可能是二周都不想过分得罪秦国,以至于他们写下的讨秦檄文看上去软趴趴的,毫无气势可言。
于是乎,蒙仲索性就自己写了一篇,从秦国的伊始写到如今,其中参杂着对秦国的抨击,比如说,秦国的先祖秦非人起初只是给周王养马的马夫,因为得到了周王的赏赐才有幸被册封为附属国,可待周王室势微而秦国奋起之后,秦国非但不帮助周王室匡扶社稷,竟然妄图称帝、欲取代周王室,实乃天下人共恶的窃贼。
大体意思是这样,但其中还参杂于许多语气词以及对秦国的指责与羞辱。
当时蒙仲在写的时候,公仲侈就站在旁边看,看着看着,公仲侈额头就渗出了冷汗。
总的来说,这篇檄文辞藻华丽、冠冕堂皇,可仔细一瞧嘛,其实通篇都是辱骂秦国的,言辞之犀利,让公仲侈忍不住暗暗替秦人感到担忧——秦国的君臣看到这篇檄文,怕不是得当场气死?
咂咂嘴思忖了半晌,公仲侈含糊地称赞道:“写得……唔,很锐利,仿佛一并可杀人的利刃,不愧是圣人教导出来的弟子……”
听闻此言,蒙仲自己通篇看了一遍自己所写的檄文,旋即讪讪说道:“请公仲兄千万莫要外传,我不希望我的老师名誉受损……”
见蒙仲有些担心的样子,公仲侈哈哈大笑,抢过那篇檄文便仔细琢磨起来。
当晚,蒙仲宴请了两个周国的带兵上将,一个他不认得,而另一个他认得,正是当年伊阙之战时与他魏韩联军一同抗击秦军的东周国大司马,周足。
可能是因为曾经并肩作战的关系,周足在蒙仲面前表现得颇为自来熟的样子,一口一个郾城君,就仿佛他与蒙仲有着数年的交情。
但实际上,蒙仲倒是见过他,可周足,却连见都没见过蒙仲——因为在伊阙之战的初期,蒙仲只是公孙喜手下的一名师帅,哪有机会见到周足?待等后来白起击破魏韩两军后,东周国的军队也因为遭受波及到全线溃败,当时周足以为大势已去,抛下麾下的军队就逃回了东周国。
有意思是的,那是东周国人人自危,韩足逃回国内就与君臣商议如何争取秦国的宽恕,没想到他们那边还没商量出一个具体的解决办法,蒙仲却在伊阙力挽狂澜,阻止了魏韩联军的溃势。
东周国,因此逃过一劫,未曾遭秦国秋后算账。
当然,虽说没当面见过蒙仲,但是蒙仲的名声,周足却毫不陌生,并且周足也知道,蒙仲未来必定是翟章的接替者,能力超群、地位超然,仿佛当年魏惠王时期的庞涓。
而面对周足的极力拉拢与示好,蒙仲亦不拒绝,毕竟东周国一来无法对魏韩两国造成什么威胁,二来这天下,名义上终归还是周国的天下,与东周国打好关系,那肯定是不会有错的。
与周足客套亲近了一番后,蒙仲取出了他所写的讨秦檄文,笑着对周足说道:“倘若大司马能以周国的名义公布天下,那就帮了在下的大忙了。”
周足好奇地接过檄文瞧了两眼,旋即便被檄文中那华丽的辞藻与犀利的辱骂惊得倒吸一口凉气,他惊讶地问蒙仲道:“此檄文,不知是出于哪位先生的手笔?”
听到这句话,同在宴席的公仲侈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准备看蒙仲怎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