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虽然时隔多年,但考虑到公子虮虱仍在楚国作为质子,有国难回,公仲侈心中不忍,想方设法要帮公子虮虱返回韩国,奈何韩王咎担忧公子虮虱返回韩国与其争抢王位,几次回绝公仲侈的恳求,这才导致公仲侈对韩王咎越来越不满。
这个秘密,公仲侈原本并不打算透露给蒙仲,毕竟蒙仲帮不上他什么——或许日后的蒙仲可以,但现如今还帮不上。
可没想到,此番前来方城,他却碰到了楚国的前重臣屈原,这让他心中微动:或可寻求这位屈大夫的帮助?
面对公仲侈的恳求,屈原犹豫了一下后说道:“公子虮虱确实正在楚郢,在下可以让昭睢代为照顾,不过,公仲先生想要迎公子虮虱返回韩国,却非但要得到楚王的允许,还要得到韩王的认可,此事在下就无能为力了……”
“无妨。”公仲侈感激道:“只要屈大夫肯为在下引荐,使在下能与昭睢相见,其余之事,在下自有考虑。”
看着公仲侈成竹在胸的模样,屈原不禁有些纳闷。
要知道,现如今公子虮虱留在楚国,不是楚国强迫,而是韩王咎不允许其兄弟返回韩国,因此,纵使楚王熊横允许公子虮虱离开楚国,后者也无法回到韩国。
试问,公仲侈要如何安置公子虮虱?
转念又一想,屈原忽然就明白了:公仲侈多半是准备将公子虮虱迎到叶邑。
当然,这事无论对蒙仲、还是对他屈原,亦或是对楚国都没有什么危害,屈原也乐得卖公仲侈一个人情。
毕竟在经过蒙仲的指点后,屈原已经幡然醒悟,再也不会死脑筋地想通过影响楚王熊横来保护楚国——既然楚国这条路走不通,那就走“结交其他国家重臣”这条路。
合纵!
屈原的心中忽然浮现了一个在前些年相当火热的词汇。
惠盎、苏秦、公孙衍,可以合纵抗秦,他屈原未尝不能联合各国的显贵,接纳其中可以信赖的大人物,彼此间结成一个联盟,以个人的方式采取合纵之策,达到保护己国、抗击秦国的最终目的。
而魏国的蒙仲、韩国的公仲侈,这两位无疑就是很好的合作同伴。
只要他们三人能达成一致,徐徐发展,招募盟员,日后或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想到这里,屈原忍不住对蒙仲以及公仲侈说道:“方城令,公仲先生,倘若两位不反对的话,我三人不如私下结个盟约……”
“盟约?”
与公仲侈对视一眼,蒙仲心中闪过诸般念头。
恐怕屈原万万也没有想到,其实他与蒙仲想到了一处,只不过蒙仲觉得现如今时机尚不合适,因此不曾去细细琢磨。
然而没想到的是,屈原却主动提了出来。
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件好事。
倘若公仲侈与屈原日后能回到己国担任国相、令尹等要职,这无疑将大大增强他蒙仲的影响力,再不会发生似先前田文刻意针对他那种事,甚至还能因此影响魏、韩、楚三个国家;而倘若公仲侈、屈原最终未能有机会返回故国担任要职,这两位贤才多半也会选择留在叶邑,因闲着无事而帮他处理事务。
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吃亏。
第279章 诸事俱备
适日,当屈原提出他的建议后,蒙仲、公仲侈二人与其一拍即合,三人立刻就缔结了盟约。
鉴于公仲侈目前在韩国只是白身,而屈原在楚国更是惨遭流放的戴罪之身,二人皆推荐蒙荐担任“三人合纵”的纵长。
而对此蒙仲也不过于谦让,当仁不让接受了这个纵长的虚名,并在与屈原、公仲侈二人商议之后,给这所谓的“三人合纵”起了个名字,叫做“方城议会”。
考虑到方城议会现如今就只有蒙仲、蒙仲、公仲侈三人,因此三人制定的规矩亦相对宽松许多,总结下来即一句话:彼此不做有害于对方国家的事。
拿蒙仲举例,即他不能做危害于韩国与楚国的事,倘若日后魏王命他攻打韩国或楚国,则他必须事先通知公仲侈或屈原,双方合力想办法尽量化解这场战争。
当然,这里所说的“尽量想办法”,必然是屈原想办法使楚国减少损失,比如割让土地向魏国求和,而蒙仲所要做的,便是配合屈原,想办法说服魏王“见好就收”。
毕竟彼此都是成年人,倘若以为这所谓的口头盟约就能让蒙仲不顾一切阻止魏国攻击韩国或楚国,那实在是太不现实了。
而除了彼此合力维持诸国间的和平以外,方城议会内的成员还要履行尽力帮助彼此达成目的的义务。
比如,蒙仲想要成为河东守,甚至是魏国的大司马,公仲侈与屈原就要想办法帮助他达到目的;而公仲侈现阶段的目标是希望从楚国迎回作为质子的公子虮虱,蒙仲与屈原二人亦要想尽办法使公仲侈达到目的。
成员间彼此互助互利,互通消息,这正是“方城议会”的本质,亦是最大的规章。
虽说日后随着方城议会继续招募成员,在影响力逐渐增大的同时,未必不会出现成员间彼此产生矛盾的弊端,但就目前来看,这个盟约的形成,是大大有利于蒙仲的。
可别小看公仲侈与屈原。
公仲侈虽然目前是白身,但他好歹是当过韩相的大才,且韩国现如今的国相公仲珉就是他的兄长,只要公仲侈在出使魏国时,在魏王面前称赞蒙仲几句,这比田黯、段干寅在魏王面前称赞蒙仲还要管用。
这个秘密,公仲侈原本并不打算透露给蒙仲,毕竟蒙仲帮不上他什么——或许日后的蒙仲可以,但现如今还帮不上。
可没想到,此番前来方城,他却碰到了楚国的前重臣屈原,这让他心中微动:或可寻求这位屈大夫的帮助?
面对公仲侈的恳求,屈原犹豫了一下后说道:“公子虮虱确实正在楚郢,在下可以让昭睢代为照顾,不过,公仲先生想要迎公子虮虱返回韩国,却非但要得到楚王的允许,还要得到韩王的认可,此事在下就无能为力了……”
“无妨。”公仲侈感激道:“只要屈大夫肯为在下引荐,使在下能与昭睢相见,其余之事,在下自有考虑。”
看着公仲侈成竹在胸的模样,屈原不禁有些纳闷。
要知道,现如今公子虮虱留在楚国,不是楚国强迫,而是韩王咎不允许其兄弟返回韩国,因此,纵使楚王熊横允许公子虮虱离开楚国,后者也无法回到韩国。
试问,公仲侈要如何安置公子虮虱?
转念又一想,屈原忽然就明白了:公仲侈多半是准备将公子虮虱迎到叶邑。
当然,这事无论对蒙仲、还是对他屈原,亦或是对楚国都没有什么危害,屈原也乐得卖公仲侈一个人情。
毕竟在经过蒙仲的指点后,屈原已经幡然醒悟,再也不会死脑筋地想通过影响楚王熊横来保护楚国——既然楚国这条路走不通,那就走“结交其他国家重臣”这条路。
合纵!
屈原的心中忽然浮现了一个在前些年相当火热的词汇。
惠盎、苏秦、公孙衍,可以合纵抗秦,他屈原未尝不能联合各国的显贵,接纳其中可以信赖的大人物,彼此间结成一个联盟,以个人的方式采取合纵之策,达到保护己国、抗击秦国的最终目的。
而魏国的蒙仲、韩国的公仲侈,这两位无疑就是很好的合作同伴。
只要他们三人能达成一致,徐徐发展,招募盟员,日后或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想到这里,屈原忍不住对蒙仲以及公仲侈说道:“方城令,公仲先生,倘若两位不反对的话,我三人不如私下结个盟约……”
“盟约?”
与公仲侈对视一眼,蒙仲心中闪过诸般念头。
恐怕屈原万万也没有想到,其实他与蒙仲想到了一处,只不过蒙仲觉得现如今时机尚不合适,因此不曾去细细琢磨。
然而没想到的是,屈原却主动提了出来。
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件好事。
倘若公仲侈与屈原日后能回到己国担任国相、令尹等要职,这无疑将大大增强他蒙仲的影响力,再不会发生似先前田文刻意针对他那种事,甚至还能因此影响魏、韩、楚三个国家;而倘若公仲侈、屈原最终未能有机会返回故国担任要职,这两位贤才多半也会选择留在叶邑,因闲着无事而帮他处理事务。
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吃亏。
第279章 诸事俱备
适日,当屈原提出他的建议后,蒙仲、公仲侈二人与其一拍即合,三人立刻就缔结了盟约。
鉴于公仲侈目前在韩国只是白身,而屈原在楚国更是惨遭流放的戴罪之身,二人皆推荐蒙荐担任“三人合纵”的纵长。
而对此蒙仲也不过于谦让,当仁不让接受了这个纵长的虚名,并在与屈原、公仲侈二人商议之后,给这所谓的“三人合纵”起了个名字,叫做“方城议会”。
考虑到方城议会现如今就只有蒙仲、蒙仲、公仲侈三人,因此三人制定的规矩亦相对宽松许多,总结下来即一句话:彼此不做有害于对方国家的事。
拿蒙仲举例,即他不能做危害于韩国与楚国的事,倘若日后魏王命他攻打韩国或楚国,则他必须事先通知公仲侈或屈原,双方合力想办法尽量化解这场战争。
当然,这里所说的“尽量想办法”,必然是屈原想办法使楚国减少损失,比如割让土地向魏国求和,而蒙仲所要做的,便是配合屈原,想办法说服魏王“见好就收”。
毕竟彼此都是成年人,倘若以为这所谓的口头盟约就能让蒙仲不顾一切阻止魏国攻击韩国或楚国,那实在是太不现实了。
而除了彼此合力维持诸国间的和平以外,方城议会内的成员还要履行尽力帮助彼此达成目的的义务。
比如,蒙仲想要成为河东守,甚至是魏国的大司马,公仲侈与屈原就要想办法帮助他达到目的;而公仲侈现阶段的目标是希望从楚国迎回作为质子的公子虮虱,蒙仲与屈原二人亦要想尽办法使公仲侈达到目的。
成员间彼此互助互利,互通消息,这正是“方城议会”的本质,亦是最大的规章。
虽说日后随着方城议会继续招募成员,在影响力逐渐增大的同时,未必不会出现成员间彼此产生矛盾的弊端,但就目前来看,这个盟约的形成,是大大有利于蒙仲的。
可别小看公仲侈与屈原。
公仲侈虽然目前是白身,但他好歹是当过韩相的大才,且韩国现如今的国相公仲珉就是他的兄长,只要公仲侈在出使魏国时,在魏王面前称赞蒙仲几句,这比田黯、段干寅在魏王面前称赞蒙仲还要管用。